失序的心靈:美國個人主義傳統的困境 | 拾書所

失序的心靈:美國個人主義傳統的困境

$ 537 元 原價 537
內容簡介


現代人普遍不婚不生、努力賺錢、遠離公共生活
我們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到底哪裡有錯?
托克維爾《民主在美國》之後又一經典
初版自1985年暢銷至今、融合社會.政治.歷史跨學科研究
一本理解美國人為何奉個人主義為人生圭臬,
但卻又逐步侵蝕毀壞公民社會的警世之書
個人主義為何會毀壞公民社會?
1830年代,法國社會哲學家托克維爾在《民主在美國》中,對美國人的「個人主義」提出非常敏銳的分析,他警告「只顧個人利益、自掃門前雪」的個人主義,最終會破壞美國推崇的公民社會,走向他不樂見的「民主專制」(democratic despotism),一種有秩序、溫和且和平的「奴隸制」。本書延續《民主在美國》的觀察,考察美國個人主義發展的歷史淵源,說明「民德」(Habits of the Heart)對於塑造美國人文化特質的重要作用,並希望透過重塑民德,遏制個人主義在美國的過度發展,根治人際孤立疏離,缺乏社會責任的病灶,拯救岌岌可危的公民社會。
四個對立又相容的文化傳統
本書認為,美國擁有四個對立又相容的文化傳統:
(1)聖經傳統:源自基督宗教,崇敬上帝,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共和傳統:源自古希臘羅馬,現代西方民主社會的基石,重視公民道德、公共參與。
(3)功利個人主義:追求自己和自己親近的人的最大利益,例如賺取財富、享受人生、為子女未來打算。
(4)表現個人主義:主張每個人要活出自我、按照內心的直覺而非外在規範去生活。
這四個兩兩一組代表「公」與「私」的文化傳統,始終盤旋在美國人的心中。對美國人來說,到底應該過上成就自我、獨立自主的生活,還是遵循傳統、參與公眾的生活,都凸顯他們「公」與「私」矛盾衝突的心理。
以四位主人翁生命故事展開的文本
本書從四個真實案例開始,分析上述的矛盾衝突。他們分別是企業主管布萊恩、小鎮主委喬、心理治療師瑪格麗特、社會運動家韋恩。他們都是你我日常所見的普通人物,每段訪談、每篇側寫都道出他們的工作、婚姻、愛情、信仰、價值觀、親子關係、社區參與、政治活動,其中有他們的夢想、挫折、哀傷、煩惱,呈現出現代人充滿矛盾衝突,失去秩序的心靈世界。
以成功的企業主管布萊恩為例,四十歲前的他鎮日忙於工作,總是在辦公室待到三更半夜,每週平均工作65個小時,心裡想的只有養活家裡的妻小,當個「負責任」的大人。但這樣的他卻在結婚十五年後收到一紙離婚協議,妻子認為布萊恩整天只忙於工作,跟妻子、小孩幾乎沒有交集,她受不了這樣的生活。
續弦之後的布萊恩大大改變了人生態度,工作不再是他的絕對,傍晚五點就打卡下班,花更多時間在家庭生活,也培養更多個人的興趣。這乍看是不一樣的「美好人生」,但對本書作者貝拉而言,布萊恩並沒有變,他看似回歸家庭、重獲新生,實際上他的出發點依舊是做對自己人生有「利益」的事,做自己「喜愛」的事,其背後並沒有更深一層道德依歸及美善價值。
這就是本書最要探討的核心課題。
所以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跟台灣有仕麼連結?
本書認為,在過分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中,會少了群體趨向「共善」的道德指標。過度的個人主義會讓我們不斷退縮回小圈子,呈現某種疏離和孤立的狀態,不問世事,不關心公共議題,不看重傳統的信念價值,比如重視家庭、守望社區、忠於國家。那本書理想的公民社會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追尋?本書認為仍可以透過教育重塑,讓人們重拾道德責任,了解人生追尋的不只個人成功,且成功不只是因為你很努力,套句《成功的反思》作者桑德爾的話:「不論我們有多拚搏,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或只需要自己就能造就的。」我們對這社會仍有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人際孤立是現代社會遇到的普世困境,也是每位關心公共事務、社會責任的你我應該關注的課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 1927-2013)
美國社會學家、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榮譽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貝拉精通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哲學和神學,早年師從社會學大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1967年提出「公民宗教」概念,認為美國人有一套共有的信念價值,例如將美國憲法、獨立宣言、權利法案視為立國基石,尊崇政治領袖或國家烈士如華盛頓、林肯、金恩博士,並將上述人事物上升到神聖不可侵犯的信仰層面。1980年代後貝拉的研究興趣逐漸從宗教轉到文化,關注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如何處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間的矛盾,並指出個人主義在美國的過度發展,會造成人際孤立疏離,且缺乏社會責任的問題,本書跟《美好社會》(The Good Society, 1991)就是貝拉的代表作。2000年貝拉因其學術成就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2013年在心臟手術後的併發症中過世,享年86歲。


譯者簡介

葉品岑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專職翻譯。譯有《自由的技藝》、《南方浪潮》、《為工作而活》、《中國西征》、《巨人》、《被隱藏的眾神》、《古蘭似海》、《我的應許地》等書。

內容目錄


書籍目錄

導讀一(邱炫元)
導讀二(蕭育和)
二○○八年序
一九九六年序
一九八五年初版序
第一章 追求幸福
企業主管布萊恩.帕默的故事╱小鎮主委喬.高爾曼的故事╱心理治療師瑪格麗特.奧丹的故事╱社會運動家韋恩.鮑爾的故事╱共同傳統中的不同聲音╱什麼是成功╱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正義
第二章 歷史源頭
聖經與共和的成分╱功利與表現的個人主義╱美國文化的早期詮釋╱獨立的公民╱企業家╱經理人╱治療師╱一些近代詮釋╱今日美國文化
第一部 私人生活
第三章 尋找自我
自力更生╱離家╱離開教會╱工作╱生活型態飛地╱為自我扎根╱生命歷程的意義
第四章 愛與婚姻
女人的領域╱愛與自我╱自由和義務╱溝通╱意識形態混淆╱愛與個人主義╱婚姻與民德
第五章 溝通交流
傳統的關係╱美國式焦慮╱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模範關係╱心理治療與工作╱心理治療契約論╱心理治療與政治╱心理治療對社群的追求╱傳統形式的堅持不懈
第六章 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的不明確性╱虛構的個人主義╱矛盾的社會因素╱個人主義的限制╱記憶社群╱社區、承諾和個體性╱私人與公共
第二部 公共生活
第七章 主動參與
自由獨立的小鎮╱小鎮長老╱從小鎮到大城╱城市地方主義╱關切的公民╱城市的世界主義╱有公民意識的專業人士╱職業社會運動分子╱從義工到公民
第八章 公民權
成功和快樂╱三種政治類型╱政治和個人主義文化╱無形的複雜性╱公民權和專業理性╱公民權的幾種形式╱公民運動的實例
第九章 宗教
美國歷史上的宗教╱宗教多元主義╱地方教會╱宗教個人主義╱內在和外在的宗教╱宗教中心╱教會、宗派和神祕主義╱宗教和世界
第十章 全國性社會
對公共秩序的理解╱公共利益:未完成的美國追求╱美國人的六種公共利益觀╱權勢階層vs.民粹主義╱新資本主義vs.福利自由主義╱管理社會vs.經濟民主╱尚未解決的對立
結論 轉變美國文化
時代變遷?╱分離文化╱連貫性的文化╱社會生態╱改組社會世界╱世道人情╱富裕社會的貧窮
附錄 社會科學作為公共哲學
關鍵術語詞彙表
注釋

ISBN: 9786267234037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