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的跨領域AI探索 | 拾書所

人文社會的跨領域AI探索

$ 405 元 原價 405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文章領域具有代表性,都是當前 AI 之人文社會重要議題。相關作者也都是國內此一領域的一時之選。匯集政治、管理、金融、法律、社會、倫理、性別、心理、設計、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學者,就 AI 涉及的研究方法、理財機制、法院判決、介入式預測、社會參與、自駕車難題、倫理框架、深度偽造、人類中心情感設計、量刑系統、數據實作與資料分析等領域,提出深入淺出分析。
本書旨在協助大學程度以上讀者,無論是 AI 技術人才或是人文社會領域,都能夠在 AI 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並進而拓展視野。本書希望協助人文社會領域讀者更積極瞭解 AI 發展,掌握時代趨勢與潛在挑戰,也有助於技術人才創造更好的AI 與社會。
本書由專業背景及學理出發,但採親近讀者的寫作方式,相較於一般學術書籍,本書以單元式呈現,包括政策法制、社會倫理、思想哲理、技術文化面,探討AI的實務、體制到哲理面。因此,適合大眾讀者瞭解AI人文會趨勢,也適合作為專論之單元規劃使用,或是根據議題單篇做微課程的指定教材,也適合做為大學通識課程、跨領域課程的教材。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李建良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合聘教授。研究重點:憲法、行政法、環境法、科技法、法學方法論。曾獲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2012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3年)等學術榮譽,並曾擔任科技部法律學門召集人(2017至2020年)。曾執行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之「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學術研究群」,2020年11月主編出版《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一書。目前主持國科會跨領域專案計畫:「AI時代下數位社會的人文課題與法治反思」(專屬網站「臺灣人工智慧行動網」,網址:https://ai.iias.sinica.edu.tw/);共同主持國科會人文處跨學門增能方案:「打造公共化AI:人文社會跨領域AI資料中心推動」;共同主持國科會「臺灣面對全球新冠肺炎防疫與治理之人文社會反思-新冠肺炎影響之法律規範與公共治理」。

林文源
研究領域為社會理論、醫療社會學,及科技與社會研究。曾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曾任《臺灣社會學刊》、《科技、醫療與社會》主編與副主編,及科技部人文司社會學門召集人。現為清大人文社會AI 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以及《AI、科技與社會》系列叢書主編。著有專書《看不見的行動能力:從行動者網絡到位移理論》(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合作編輯《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系列2輯,《科技社會人》系列叢書4輯,以及《把生活帶進實驗室》。近年推動學術公共化,包括主持記錄臺灣各界疫情經驗之「記疫」網站、記錄片與專書(https://covid19.nctu.edu.tw/)、並主持國科會人文處之公共化AI專案推廣人文社會跨領域AI之合作,成果請見清大人文社會AI 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http://nthuhssai.site.nthu.edu.tw/)。

內容目錄


推薦序/林明仁  
推薦序/賀陳弘  
推薦序/廖弘源  
編者序/林文源、李建良  
引言 朝向人社導向的AI 探索/林文源、李建良

第一篇 政策法制面

第一章 新方法新數據-政治學與AI 的相遇/謝忠賢、吳重禮
第二章 智慧法院的興起與其對人文社會的挑戰/林勤富
第三章  回到過去、預測未來?--介入式預測觀對於法律人工智慧系統的啟發/陳弘儒
第四章 人工智慧理財的美麗與哀愁/楊岳平

第二篇 社會倫理面

第五章 AI 預測的兩難--預測警務之規範爭議初探/洪子偉
第六章 問卷調查是否可以解決自駕車的道德難題?/祖旭華
第七章 Data for Good--初探數據計畫的倫理框架/余貞誼
第八章 人工智慧與醫療侵權責任之初探/吳全峰
第九章  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2+1 途徑/劉育成

第三篇 思想哲理面

第十章  眼見(不)為憑?--AI 時代的政治真相、謊言與深度偽造/陳柏良
第十一章 邁向以人為本的AI 時代--心理學能做什麼?/葉素玲
第十二章  社會性機器人的設計加入情感因素的種種考量/劉紀璐
第十三章  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另類人工智慧省思/曹家榮

第四篇 技術文化面

第十四章  亦步

ISBN: 978626963250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