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 | 拾書所

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

$ 340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

內容簡介
【走入納粹崛起的歷史現場,沒有人是局外人】

當我們以為此刻是最美好的年代,
卻不知道風暴正悄然來臨……
沒有人能想到「集體的沉默和無止境的容忍」
竟成為一切脫序與崩壞的開端。

  弗里德里希.施耐德和我是一起長大的朋友。
  我是德國人,弗里德里希是猶太人,也是德國人。

  我們曾經深入彼此相異的生活和文化,
  卻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命運來到分岔路口;
  一邊是無可逃脫的死亡,另一邊是如夢魘般的生存。
  時代的巨輪輾壓而來,我們束手無策,只能各自邁向終局。

  1925年,弗里德里希和主述者「我」相繼出生在同一棟房子裡,兩家人因此愈加頻繁的往來、照看彼此的孩子。在經濟蕭條的大環境底下,「我」的家因為父親長期失業,只能靠著救濟金度日,而衣食無虞的施耐德家時不時為「我」家提供幫助。

  成長過程中,弗里德里希和「我」也分享著彼此的生活片段:「我」參加了猶太人的安息日儀式,以及弗里德里希十五歲時舉辦在猶太會堂的成年禮;弗里德里希甚至跟著「我」,混進了他曾經嚮往多時的「德國少年團」,成為「元首的小夥伴」高呼「勝利萬歲」,直到集會領導人激動的發表仇猶演說,並且命令弗里德里希喊出「猶太人是我們的不幸!」為止⋯⋯「我」呆若木雞,看著弗里德里希獨自離開集會場所。

  隨後,更多的反猶政策和人民行動鋪天蓋地而來,即使「我」的家儘可能與施耐德一家維持著友好的關係,卻是步履維艱。「我」只能看著國家和社會逐漸變得暴力、瘋狂,最後,在那種彷彿集體狂歡的氛圍中,「我」竟也參與其中,成為歷史上最邪惡的「加害者集團」的一分子⋯⋯

本書特色

  ★ 湮沒逾半世紀,德文經典Damals war es Friedrich首度中譯版
  ★ 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翻譯贊助計畫」支持出版
  ★ 日本岩波少年文庫創刊70週年.讀者人氣排行TOP 8

  ◉ 與《安妮日記》並列,以納粹時代為主題的青少年讀物
  相較於《安妮日記》,本書時空背景依循著1925年到1942年的時間軸,聚焦於集中營尚未建立、納粹黨正在崛起而至真正掌權的年代,將帶領讀者認識猶太屠殺悲劇的起源。

  ◉ 詳細介紹「猶太文化」
  如人類學者一般,細緻的描繪了猶太人的習俗、規範、儀式、傳說、歷史,甚至生活器物,呈現出猶太人與宗教之間的密不可分,讓讀者有機會真正理解此一鮮少受到關注的族群。

  ◉ 有脈絡的認識何謂「系統性迫害」
  讀者將逐一認識納粹施加於猶太人身上的各種迫害政策,而德國人民又是如何改變對待猶太人的態度,甚至演變為一連串的集體暴力行為。

  ◉ 「無意識形態」的寫作視角,開創獨立思考的空間
  作者不譴責、不追究納粹的責任,亦不對猶太人的苦難道歉,看似「政治不正確」的立場,實則是選擇了一條更加困難的寫作路徑。比起懺悔,作者不加遮掩或辯解,僅僅闡述真實發生過的一切,為讀者保留了全權思考與判斷的空間。

得獎紀錄

  ★ 1972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巴特德爾翻譯獎(Mildred L. Batchelder Award)
  ★ 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入圍

好評推薦

  黃星樺|「衣櫥裡的讀者」podcast主持人
  ──專文推薦

  江玉敏|英國社會企業憫研顧問Humanity Research Consultancy創辦人
  吳宜蓉|歷史教師、作家
  洪世芳|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許書寧|圖文創作者
  黃哲翰|國際新聞專欄作家
  劉維人|自由譯者、作家
  寶島少年兄|七號、宜蘭
  ──鄭重推薦(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序)

  「宛如青少年版的《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同樣具有『經典作品』的性質。」──周全(本書譯者)

  「身為讀者,我們不得不問:一個在大多數時候都展現出友愛、願意為朋友挺身而出的人,為何竟會參與可怕的反猶行動?《弗里德里希》說故事的方式,或許提供了一部分的解答。」──黃星樺(「衣櫥裡的讀者」podcast主持人)

  人性不是一開始就是惡的,但人的確可能慢慢的成為自己都不能理解的惡。本書從男孩視角出發,帶領讀者回到一九二五年到一九四二年的德國,一同體驗那段逐漸走向絕望的歷史。混亂的時代下,再平凡的每個選擇都容易變得殘酷,再掙扎的每個念頭都還是顯得無助。如果《安妮日記》曾讓您動容,那麼您更應該翻開《弗里德里希》,去感受那些艱難的價值判斷。──吳宜蓉(歷史教師、作家)

  以自傳式小說寫法,簡練的鋪陳出納粹時期逐步發生的殘酷現實,幽微細膩的呈現身處不同位置的換位思考,引領讀者直面歷史現場與人性的複雜本質。理解過去不僅是幫助走出創傷,更是避免重蹈覆轍的重要歷程。──洪世芳(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地獄不是一夕之間,在一片虛空之中建成的;相反的,地獄可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家園和社會,由無數微小的偏見、漠視與敵意構成,每天都將身處其中之人逐漸拖入深淵,直到他們成為家鄉之中的異鄉人。《弗里德里希》與那些集中營文學相比,風格雖然是「淡」的,但也就因為這樣的淡,讀起來格外揪心,令人不捨。──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這是一個「打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故事。書中描述和你我並無兩樣的尋常百姓,浮沉於大時代洪流中,因著「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而逐漸變成「加害者」。正因背景是眾所皆知的史實,讀來格外無奈與痛心。──許書寧(圖文創作者)

  本書不像同類作品一樣著重於對集中營的描繪,而是以簡潔易讀的短故事,精鍊的剪影出一對鄰居家庭的日常生活在納粹上臺後的變調。透過一位青少年敘事者透亮且無意識型態的視角,讓每個人都責無旁貸的直視了這場從日常到災難的驟變。這是一部恰如其分的入門讀物。──黃哲翰(國際新聞專欄作家)

  《弗里德里希》述說了在反猶與納粹氛圍下的社會中長大,是怎樣的感覺。它以第一人稱角度,描寫德國納粹化的各個階段,如何逐步摧毀個人的正常生活與人際關係。這些故事讓我們不禁反省,若是眼前發生相同的歧視和迫害,我們是否真的有勇氣堅持正確的選擇;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如果每個人都無法獨力對抗,整個社會該如何預防這種系統性的邪惡發生。──劉維人(自由譯者、作家)

  「平實」是《弗里德里希》給讀者最大的震撼。在沉重的放下小說、感受心碎不止後,想起我們周遭的生活,乃至世界都能透過認識、理解與尊重,不斷在錯誤中修正與前進;那麼,勇敢面對自身軟弱、偏見與無知,將成為所有改變的基石。──寶島少年兄 七號、宜蘭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漢斯.彼得.里希特Hans Peter Richter(1925-1993)

  一九二五年出生於科隆,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去世於萊茵河畔的美因茲。大學時期專攻心理學與社會學,曾為不同的工商企業進行獨立研究,於一九七三年成為達姆施塔特應用科學大學的科學方法與社會學教授。此外,他為成人、青少年與兒童撰寫與編輯了許多書籍,並兩度獲得「巴黎國際藝術城」獎助金。

  於一九六一年推出《弗里德里希》這本青少年小說,成為探討「第三帝國迫害猶太人」相關主題的作品當中,知名度最高與流傳最廣的其中一部作品,並且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數以百萬計的德國學生,透過本書認識了國家社會主義,以及猶太人所遭受的迫害。

譯者簡介

周全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於臺北市,臺大歷史系畢業、德國哥丁根(Göttingen)大學西洋史碩士及博士候選人,通六國語言。曾旅居歐美二十年,親身經歷了德國統一與蘇聯解體,先後擔任德國高中及大學教師、俄國高科技公司總經理、美國和巴哈馬高科技公司行銷總經理,現從事撰著與歷史書籍翻譯。譯作包括《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趣味橫生的時光》、《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不含傳說的普魯士》、《失去影子的人》、《庇里牛斯山的城堡》、《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俄羅斯:一千年的狂野紀事》、《革命萬歲》、《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殺劊子手》等。

繪者簡介

達姆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法國國立南錫美術學院,造型藝術文憑。目前為專職插畫工作者。作品散見於聯合報副刊、自由時報副刊、未來少年、出版品封面、青少年出版品等。








內容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在納粹時代生活:從一個德國青少年的視角看待集體迫害
譯 序 從前,某個時代的受害者

一九二五
1. 序幕

一九二九
2. 馬鈴薯煎餅
3. 白雪

一九三○
4. 爺爺
5. 星期五傍晚

一九三一
6. 入學日

一九三三
7. 放學回家的路上
8. 領巾環
9. 皮球
10. 樓梯間對話
11. 施耐德先生
12. 開庭審理
13. 在百貨公司

一九三四
14. 老師

一九三五
15. 清潔女工

一九三六
16. 理由

一九三八
17. 在游泳池
18. 盛宴
19. 相遇
20. 集體迫害
21. 死亡

一九三九
22. 燈具

一九四○
23. 電影(1940)
24. 兩張長凳(1940)

一九四一
25. 拉比(1941)
26. 黃星星(1941)
27. 所羅門
28. 不速之客(1941)
29. 趁火打劫者(1941)

一九四二
30. 照片(1942)
31. 在防空地下室(1942)
32. 結局(1942)

大事記
附 錄










ISBN: 9789577519214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