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的故事:邊界如何決定我們的地景、記憶、身分與命運 | 拾書所

邊界的故事:邊界如何決定我們的地景、記憶、身分與命運

$ 537 元 原價 537
內容簡介


邊界不只體現在等待入境的漫長人龍,
它是國家權力的聲張、國族認同的想像與對陌生他者的投射。

陳思賢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專文推薦
張景安 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推薦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人們以為所有邊界終將垮台;
全球化的趨勢,讓我們相信邊界將不再具有意義;
但事實是,邊界益發僵固,卻無法阻擋病毒與氣候變遷……

我們畫下邊界,捍衛自己,將我們與那些覬覦我們性命與財產的「他們」區分開來。為什麼一條線條,竟能擁有魔力,讓我們得以投射這樣的希望與恐懼,主張自己是誰?
從史上第一塊界碑、羅馬帝國的哈德良長城,到今日的以色列隔離牆、美墨邊界、中國的網路長城,本書結合實地訪查、對談、人文反省,講述邊界的興築與頹圮,它引發的衝突與苦難,以及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邊界」,才能為全人類帶來永續的未來。

為什麼地圖上的線條會對人類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我們有辦法擺脫它們嗎?這些是克洛福思考——並回答——的問題。迷人至極。
——CNN
集歷史、旅遊紀行與報導文學為一體的雄心之作……。打造出我們的世界的邊界,現在要麼已失去效力,要麼已違背人性,甚至兩者兼而有之。《邊界的故事》要求我們想像一種不一樣的邊界。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這是一場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邊界的創新且不拘一格的研究……。在整本書裡,克洛福以迷入且原創的方式勾勒出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似之處……。他提出重要且充滿說服力的提醒——邊界控制著「我們的地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身分」。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克洛福從人類苦難、經濟不平等與環境惡化的角度來揭示「邊界」的代價……。這是對此關鍵問題的及時且寶貴的討論。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星級評論
從哈德良長城到中國的網路防火長城,一場內容豐富的旅遊紀行……精彩之極。
——史帝文.普勒(Steven Poole),《衛報》(The Guardian)
這是一場對一個跟人類一樣古老的概念的多彩、生動而有力的探索,但這個概念與當今最棘手的全球挑戰有關。表面上看來,邊界似乎與「固定」有關。但克洛福挖掘得更深。在他動人而讓人神往的筆下,我們瞭解到邊界的變形、移動與彈性;它們充滿活力、大口呼吸——有時則是奄奄一息。克洛福的邊界故事充滿人味,表明邊界本身就是人類一舉一動的故事,且多半夾雜著暴力。鬼魂與幽靈出沒於克洛福描繪的地景中。從斯堪地那維亞的冰封北極到非洲的薩赫爾地區,克洛福在這場尋求邊界意義的過程中走得又遠又廣。從深厚的歷史到今日支離破碎的存在中尋找線索,《邊界的故事》迫切地要求我們全盤掌握「邊界」這種人類的實踐,因為它注定會標定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大衛.魯尼(David Rooney),《改變人類文明的12座時鐘》(About Time)作者
在《邊界的故事》中,克洛福就各種邊界寫下了充滿優美觀察與細緻探究的報導文學,不僅包括歷史悠久的巴勒斯坦、地中海、美墨邊界,還有其他較少提及的邊界——迅速變遷的氣候邊界,以及人體的微觀邊界。從邊界看到的景色,有時反而會最具啟發性。
——蓋文.法蘭西斯(Gavin Francis),《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Shapeshifters)作者
透過對歷史事件和當代問題的生動描述,克洛福闡明了世界是如何獲得如今的樣貌……令人大開眼界。
——《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一場關於對許多人具有深刻意義的想像線條的深思之旅。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迷人至極……。克洛福有著提出原創觀點和觀察的本領……。如果所有的邊界都是故事,我們可以從講述更好的故事開始。 畢竟,邊界可能是我們彼此分裂的地方。 但它們也是我們相互接觸的地方。
——《Slate》網路雜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詹姆斯.克洛福James Crawford
備受讚譽的作者、出版商、廣播節目主持人。著有《墮落的榮耀》(Fallen Glory),該書入圍索特爾學會年度非小說類圖書獎(Saltire Non-Fiction Book of the Year Award)。2016年,他獲選為蘇格蘭出版委員會(Board of Publishing Scotland)主席,該委員會是蘇格蘭出版業的網絡組織;2019年7月,他被任命為英國檔案和紀錄協會(UK Archive and Records Association)所舉辦的「探索你的檔案」(Explore Your Archives)活動之首屆蘇格蘭大使;2021年10月,他被任命為「血腥蘇格蘭」(Bloody Scotland)文學節主席。詹姆斯目前定居於愛丁堡,也擔任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BBC One)紀錄片系列《來自天空的蘇格蘭》(Scotland from the Sky)的作者與主持人,該片亦入圍2019年蘇格蘭皇家電視協會獎(Royal Television Society Awards Scotland)的「最佳事實影集」(Best Factual Series)。


譯者簡介

姓名:江鈺婷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墨爾本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現旅居泰國。熱愛語言、文化及一切與人有關的故事。譯有《登山皇帝的14座╱8000公尺高峰》、《為什麼要學歷史:面對當前世界危機的十個歷史教訓》、《窒息:空氣污染如何影響你?我們又該怎麼辦?》等。

內容目錄


專文推薦 圍城:空間與心靈的邊界 陳思賢

引言
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邊界故事。在我的故事裡,我的曾祖父母擁有選擇去留的可能。如今,去留對許多人而言是個未知數,他們只有一個選擇:移動。正因如此,邊界已經不再只是一條可能的命運線,而是唯一的一條。

前言:平原的邊際
當人們於約公元前二四〇〇年首度立起這根柱子時,他們牢固地將它筆直設置於一個寬大的台座之上,然後再把它放到邊界渠岸的最高處——刻意讓它在陽光下閃爍、引人注目,使它所傳達的訊息照耀至整片平原之上。這就是歷史,集結器物與文件的本質於一身,是邊界本身所述說的長篇邊界故事。

第一部 建構

第一章 以骨為界
地圖中,薩普米的占地涵蓋了挪威、瑞典、芬蘭,再一路延伸至俄羅斯,但卻沒有任何邊界,也沒有如今占據這個地區的那四個國家的名稱及國界。相反地,薩普米的範圍遍布了整片大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也不受任何線條限制。「因為我找不到任何必須納入邊界的理由。因為薩普米是我們的家園,就這麼簡單。」

第二章 無盡之陲
在我們鐵絲網裡這一邊,一切都很熟悉,所有人都是朋友。而越過鐵絲網的另一邊,是未知、是詭異。我方士兵的身邊,都是真實存在的個體,都是擁有名字、臉孔與家庭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在短短幾百公尺之外的是敵人,幾乎未曾見過卻始終存在——他們只是一團徘徊在矮牆底下、毫無特徵的集體。

第三章 大疆無邊
而有些從邊境地區來的人已經抵達,
說那裡已經沒有任何野蠻人了。
現在沒有野蠻人的我們將變成什麼。
那些人原本是某種解決方法啊。

第二部 移動

第四章 高牆築起
約旦河西岸便是手機螢幕,那道界牆則是貪食蛇——持續擴張的邊界線。因為你太想要在一個空間裡做出分隔,結果最後留下來的就只剩「分隔」本身,也就是隔離的機器。正如薛哈德所寫的:「不論我們稱之為以色列或巴勒斯坦,這片土地都終將成為一大片混凝土迷宮。」

第五章 遺落邊界
美國向全世界呈現了一個新概念:一座不斷變動的國家,透過不斷成長來表達它所享有的自由。這意味著,美國在任何時間點的邊境,永遠都只是暫時的偶然事件。殖民者帶著邊境一直不斷向外推進,同時與美洲原住民族陷入持續衝突;他們以上帝、文明及進步之名,驅逐或消滅原住民族部落,進而占取他們的土地。

第三部 跨越

第六章 險惡地形
我看到她殘存的臉龐。她的嘴扭曲成一個紫黑色的洞,吞噬了她的其餘面容。我看不到她的眼睛,因為我實在無法將視線從她的嘴移開⋯⋯不論她的臉龐曾經多麼美麗、多麼慈愛,現在都已經被一個狀似尖叫中的石色食屍鬼給取代。那副容貌你永遠也忘不了。

第七章 燃燒邊界
他們以身為「燃燒者」為榮,反正他們已經把所有文件都銷毀了,包括護照、身分證,或任何可能會讓當局調查出他們原生國的紀錄。換句話說,他們讓自己變得無國籍,把自己的身分祭獻在名為希望的聖壇上。他們已經失去了所有欲望、渴求,就只為了尋求這份燃燒。

第四部 打破

第八章 融化中的邊界
「地球是穩定的」,這種理念形塑了我們的信仰體系,我們認為任何改變都會是緩慢、理性且可預期的。不過,當領土和國族身分的概念被織入看似「天然」的邊境之中,但邊境卻又快速而不受控地變化時,會發生什麼事?

第九章 「這座血肉之牆」
邊界是全球疫情這場戰爭中的前線,而它們同時變得既至關重要卻又無關緊要。它們被關閉、加強、封鎖,卻又仍有漏洞。只要有一個人身上帶著病原體溜過去,那些邊境就會一層又一層地瓦解:從國家到城市、公寓、房間。最後,在我們自身構成的血肉之牆之外,領土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第十章 越過遼闊海岸的綠線
大綠牆的位置恰好跟馬丁的人類氣候棲位的脆弱邊界相符。大綠牆的原始構思在於作為推開撒哈拉沙漠的屏障,但或許現在,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把它視為一種守住棲位的方法、一個阻止可棲息地的影子從各大陸塊消逝的機制。

致謝

ISBN: 9786263186279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