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帝國主義(2023年版) | 拾書所

文化與帝國主義(2023年版)

$ 411 元 原價 411
內容簡介


文化與帝國主義(2023年版)

內容簡介

隱沒於小說、詩篇閒暇情趣下的帝國主義
從十九世紀以迄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建立了從澳大利亞直抵西印度群島的殖民帝國,在此同時,西方文藝大師也創造了從《曼斯斐爾公園》以至《黑暗之心》和《阿依達》等傑作。然而,大部分的文化批評家仍視其為兩個互相分離的現象。
薩依德繼《東方主義》之後所寫的這本里程碑式的鉅作,精心構築了西方帝國之野心與其文化之間戲劇性的關聯,兩者相互輝映、相互增強。他以十九、二十世紀的小說敘事為分析對象,從艾略特、康拉德開始,一一檢視了葉慈、阿契比、魯西迪等作家的作品,以顯示被支配的臣民如何產生屬於他們自己的反對與抗拒之充滿盎然生機的文化。同時,薩依德也論及音樂(如《阿依達》)、藝術與美學表達(如現代主義)等其他領域。
薩依德的重點是要將「帝國主義」的威權及其餘緒加以鋪陳,顯出帝國主義作為普遍的文化領域,充斥著特殊的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社會力道。因此,隱沒於浪漫小說、詩篇的閒暇情趣之下的奴役及殖民體制,也就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歷史脈絡中重現意涵。
如此寬廣的視域與令人驚異的博學,《文化與帝國主義》再度開啟了文學與其時代生命的對話。

最佳賣點

當代文學評論經典
薩依德繼《東方主義》之後代表力作
殖民與被殖民,統治與隸屬,侵略與抵抗,西方帝國文化與反殖民文化,
虛構文學與真實世界之間的深層對話。
橫跨從小說、詩歌、歌劇至當代大眾媒體的文化生產之領域,
顯出帝國主義作為普遍的文化領域,充斥著特殊的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社會力道。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評論大師、後殖民思潮先驅、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集大成人物。薩依德1935年出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1950年代赴美國,取得哈佛大學博士,1963年起任教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這位知名的巴裔美籍學者,也公認為是巴勒斯坦獨立運動在西方最雄辯的代言人。2003年9月25日薩依德因白血病逝世。
薩依德著作等身,尤以「中東三部曲」:《東方主義》(Orientalism)、《巴勒斯坦問題》(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遮蔽的伊斯蘭》(Covering Islam)開啟「東方學論述」場域,影響了整個西方對東方研究的思考與研究的方向。薩依德尚著有《世界、文本與批評者》(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After the Last Sky)、《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以及他的回憶錄《鄉關何處》(Out of Place)等書。

譯者簡介

蔡源林
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博士、南華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政治大學宗教所副教授。







內容目錄


目錄

英文版相關評論
〈導讀〉對抗西方霸權 廖炳惠
〈譯序〉流亡、認同與永恆的他者 ◎蔡源林

導論

I重疊的領土、交織的歷史
1帝國、地理與文化
2過去之純淨和不純淨的形象
3《黑暗之心》的兩個觀點
4差異的經驗
5串聯帝國與世俗的詮釋

II鞏固的觀點
1敘事和社會空間
2珍.奧斯汀與帝國
3帝國的文化嚴整性
4運作中的帝國:威爾第的《阿依達》
5帝國主義的享樂
6掌控下的土著
7卡繆和法國的帝國經驗
8對現代主義的註腳

III抗拒與反對
1事理之兩面
2反抗文化的主題
3葉慈和去殖民化
4心路歷程與反對勢力的出現
5勾結、獨立與解放

Ⅳ脫離宰制、邁向自由的未來
1美國勢力之勃興:公共領域的論戰
2挑戰正統與權威
3運動與移民

索引









ISBN: 9789863602095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