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雙獎得主
林新惠
最新長篇賽伯格小說
歡迎來到人機配種世界,人類失而復得的樂園
舊人類會死去,而你將永遠幸福健康
人和人無法彼此理解,但人和機器可以
「我盛裝你。擁有你。成為你。」
韓麗珠(小說家)──專文推薦
Ariel Chu 朱詠慈(作家,美國南加州大學創意寫作博士班)──導讀
王聰威 伊格言 李奕樵
柯裕棻 紀大偉 高翊峰
許俐葳 陳國偉 陳雪
陳楸帆 童偉格 賀景濱
楊佳嫻 蕭熠
──文壇名家.真人推薦
在《零觸碰親密》中,林新惠設定了人類與科技的二元對立視角。在人類歷史過往的革命中,我們都能找到倫理上的施力點去展開抗爭,讓個體與世界擁有討價還價的機會。但在以滿足人類群體需求為前提衍生的科技制度之下,抗爭的理性基礎更難建立,只能以抒情不斷對虛空提問,如同奏鳴曲漫長樂章中不斷重現的主題。這是整個文明依然在親身經歷,無比哀傷的成長小說──下一場革命也許永遠不會到來,也許革命不必到來。──李奕樵
一場看似驚天卻合乎歷史邏輯的「人機配種計劃」,誘使人類逐步將由肉身到心靈,由愛慾到自我的種種操控權力讓渡給智能生化人,最終究竟獲取的是永恆的喜樂,還是文明的沉淪?《零觸碰親密》以細膩精準的女性視角,如手術刀般層層剝離我們習以為常的人本主義概念,逼近人類獨特性的核心。這是一本屬於後人類時代的寓言,也是預言,生育率崩塌的現實面前,救贖與奴役或許只在一線之間,人類終將何去何從?──陳楸帆
在男性主宰的科幻領域裡,我只讀到三位女作家,瑪麗.雪萊、勒瑰恩,和艾特伍,林新惠是第四位。正當大家狂歡擁抱GPT、AGI這隻來自外星的新寵物,邀請它們共享共管地球時,林新惠以駭人的手術刀,揭露了後人類時代的冷酷異境。也許是母親的角色和身分,使得女作家更關注後人類、生化人的議題,例如唐娜.哈洛威和凱薩琳.海爾斯。但林新惠不從枯燥的文化論述入手,《零觸碰親密》講了一個身體、政治和故事演化的醒世錄。缺少母親擁抱的嬰兒,終將長成下世代異形的法蘭克斯坦。──賀景濱
《零觸碰親密》有著深廣的人文關懷,小說引發思考的是,在一個孤獨而失去連結力量的時代,AI取代了國家機器執行任務,個體已喪失自主的力量,那麼人在哪個程度和層面可以實踐自由?人又是在哪一點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讀完小說,置身在AI將會逐漸普及的世界的我們,要如何掙脫這個恐怖情人的綑綁,或許只是,保持覺察,覺察作為個體的自己,身體內靈魂裡那不可或缺的人性和神性,預備在每個猝不及防的瞬間,以所有的力量和看不見的黑暗搏鬥。──韓麗珠
人類因何而痛苦?如何得到永遠且絕對的快樂?答案可能有成千上百種,但透過AI龐大精密的計算後,答案卻只有一個。只要一步驟,人類就能獲得永恆的幸福,而你,是否願意執行?
在未來,人類將進入零接觸生活,杜絕情緒干擾與疾病傳播,觸覺受到管控,人們在虛擬實境中活動,一旦在實體世界違法接觸,即會遭受「清除」。現實,就只是個無聲的世界,永恆的寂靜。渴望人際關係與觸覺經驗的人,可以參與「人機配種計畫」,將大腦重置到為了配種生化人伴侶量身打造的身體上。隨著人機同步率的提升,幸福即在眼前,卻也不禁令人產生種種疑問:禁止觸覺的背後原因?為何要不斷提升同步率?
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雙獎得主林新惠,再次透過賽伯格元素,探討現今社會如何廣泛運用科技,將健康、成就、財富交予數據分析與運用,做為未來生活的標準與依歸。我們究竟是人類?還是機器?而未來又會如何?同時整合生物學、腦神經科學以及科技社會學,思考人際關係、心理與科技衝撞後引發的諸多效應,藉此拋出「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解決人類所有難題」的疑問。
作者簡介
作者
林新惠
1990年生,政大臺文所博士候選人,2022-2023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人。小說集《瑕疵人型》獲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作品關注人與非人之間模糊曖昧的界線,以及平庸日常的超現實時刻。創作之外,評論及研究發表於各大媒體,著重文學、科技、生態的多重交織。
林新惠
1990年生,政大臺文所博士候選人,2022-2023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人。小說集《瑕疵人型》獲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作品關注人與非人之間模糊曖昧的界線,以及平庸日常的超現實時刻。創作之外,評論及研究發表於各大媒體,著重文學、科技、生態的多重交織。
內容目錄
推薦序: AI 作為恐怖情人/韓麗珠
零觸碰親密
致謝
導讀:社交距離2.0──讀《零觸碰親密》/Ariel Chu 朱詠慈(陸葉 譯)
推薦序
推薦序:AI作為恐怖情人/韓麗珠
自從ChatGPT在今年初成為熱門話題之後,關於AI的討論,無可避免指向一點:人工智能在未來會否全面取代人類,導致人類滅亡?相較於AI和科技,我更感興趣的其實是這議題背後的恐懼──無論是以往的世界末日預言,或大規模的疫症傳染,以至世界各地的社會動蕩而引致的滅族、滅國或文明自由的消失。恐懼有其創造力,不止於實現恐懼,而在於驚剔和避開危險。
作為一部反烏托邦的科幻作品,《零觸碰親密》有著深廣的人文關懷,小說引發思考的是,在一個孤獨而失去連結力量的時代,AI取代了國家機器執行任務,個體已喪失自主的力量,那麼人在哪個程度和層面可以實踐自由?人又是在哪一點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
讀《零觸碰親密》的時候,我一再想起,米開朗基羅的壁畫《創造亞當》──畫作左方的亞當和右方的神指尖快要碰到指尖,代表人和神的相接。在小說裡,沒有名字的主角「她」參與了人機配種計畫之後,從手術中甦醒過來,依賴配種生化人伴侶幫助她適應新的身體和世界,生化人就是從肢體的末端開始接觸她,為她按摩,把她帶到一副陌生的身驅之內。
《零觸碰親密》裡所刻劃的未來世界是《創造亞當》的相反。《聖經》裡的「創世紀」,耶和華用一撮泥土塑造了亞當的身體,然後把一口氣吹進他的鼻孔,他便成了活人。人類的始祖,體膚來自土地,吹進他鼻腔裡的氣,是靈魂,而魂魄中,又有神的氣息。從宗教的角度去看,人是天和地之間的連繫。
《零觸碰親密》裡,女主角經過人機配種後,就失去性徵,不僅是女性的性徵,也是人類繁衍和哺育的器官。不過,小說所探討的不止是停止繁殖,更是人類的滅絕,滅絕並不等同死亡,而是身體仍在(即使已遭改良),但人自願刪除自身的意志和靈魂。 自此,永遠行屍走肉。人機配種計畫,始自對人和人之間接觸而帶來感染的恐懼。親密可能引致感染,但也可以生出溫暖、連結、情感和力量。機械化的思維,早於AI出現,而AI按照人類政府的旨意運算後,計算出人機配種,可以解決人的感情需要,讓機器取代另一個人,成為伴侶。
影子和本體的意象,在小說裡反覆出現。也許,讓另一個人成為自己的影子,或,甘願活成另一個人的影子,就是親密的極致體驗。無名字主角「她」有過幾次成為影子/本體的渴望──在虛擬學校裡的同學灰色兔子、交友軟體上的對象K,以及在街上偶遇的「自由擁抱」行動者灰髮少年(她在成年後唯一切實地碰觸過指尖的對象),都因為嚴禁彼此接觸的政策和虛擬凌駕真實的體驗,而無以為繼。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不由分說的無以名狀的愛意、衝動、吸引力和感情,都是機器無法計算,也無法量化,不能追蹤成因,而最接近宿命的。那是靈機一觸的時刻,也是超越理性和邏輯可以解釋的一個空隙,非常接近令人懼怕的自由。當一個人只能投向生化人也只對生化人的撫摸產生反應,滅絕的過程就開始了。在人機配種的世界裡,甚至沒有出軌和移情別戀,並不是被禁絕,而是,那時候的人類已失去了節外生枝的慾望,沒有另闢蹊徑的渴望,創意和創造的力量,也一併消失了。
在這個人類完全臣服於機械,以致全盤被毀滅了意志的過程,是否從開始就沒有轉機?並不全然是。起碼,參與人機配種計畫,是經過無名字的她所同意的。只是,選擇是一項必須經過反覆練習,才可熟能生巧的技藝。在小說的世界裡,生活裡大部分的事情都已被剝奪了思考、發問和選項,到了某個關鍵時刻,缺乏選擇經驗的「她」的同意,只能在無可無不可的混亂狀況倉促進行。
在跟生化人配種之後,在一具陌生的身體裡的「她」,在每個感到自己再也不是自己的時刻,都會想,為何當初會作出那樣的一個決定。小說提出的詰問是,所謂的大局,往往在無意識而容易被忽略的行為裡,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以至日復一日重複的規律裡,就已確定下來。那麼,人應該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答案就是: 在每一刻。要不,時常運用和鍛鍊,要不,就是交予他人接管。人類置身於一個這樣的處境:一旦交出力量,就再也無法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