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紀昀,(1724~1805),清學者、文學家,字曉嵐,河北獻縣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傳統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就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古銅錢中,外面圓圓的,中間是棱角分明的方孔。它寓示著外圓內方的做人道理。方和圓,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理解,有不同的定義。方,做人的正氣,優秀的品質;圓,處世的技巧,圓滑的行動。方,原則性;圓,靈活性。方,有棱有角;圓,圓滑世故。方,個體與群體的對立;圓,個體與群體的統一等等。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必將大叛離親。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成功要訣就是精通何時何事可方,何時何事可圓,方圓如何相濟。
紀曉嵐身處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亂的過渡時期,以天縱之聰明,在複雜多變的封建官場中,隨機應變,方圓相濟,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顯赫,死後留芳。他傳奇般的成功就在於他巧妙地將方與圓有機地結合起來,達成了天理與人欲、品德與才華、生活與事業、為學與為官等一系列看似對立的事物之間的高度統一。從方圓的角度來看待紀曉嵐的為人處世之道,可以發現:
就人際交往而言,紀曉嵐認為,一個人與最要好的朋友之間,也有對立面;與最仇恨的敵人之間,也有依賴面。處理好人際關係,主要就是根據彼此依賴面大還是對立面大,巧妙地把握方與圓的轉化。
就事業與生活的關係而言,事業宜方,生活宜圓。紀曉嵐認為,只有自由自在的人生才能快樂無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恬淡自守、清心寡欲是一種高尚的氣節,然而過分冷淡避世,則會毫無抱負,無法救助世人,報效天下。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是一種美好的品德,然而過於忙碌苦做,則會喪失人生樂趣,無法陶冶情操。
就思想與行動的關係而言,思想宜方,行動宜圓。人的思想往往與行動有著很大的距離,思想上考慮成熟的東西有時卻無法轉化為行動;情感也往往與理智不能和諧,理智上認為正確的,但情感卻執拗地與它相抵觸。紀曉嵐認為,要解決這種矛盾,就要以行動之圓助思想之方,要善用高尚的思想來提高行動的價值,善用圓滑的行動來落實先進的思想。
就天理與人欲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理就在欲中。宋明理學家的一個基本觀念,是將天理與人欲視為對立,要體現天理,就必須排斥人欲。紀曉嵐認為這無異以理殺人,理者,存乎欲者也。理者,情之不爽失者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主張以情來統治理。他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和魏、晉時的知識份子一樣,把理論在行為中付諸實踐,其放蕩與曠達,與阮籍、嵇康有神似之處。
就德與才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看其事功。儒家傳統,重德而輕才,司馬光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曹操心目中賢的標準,恰與儒家所持者相反,重才不重德。曹氏認為有德行的人,未必能進取,能進取的,未必有德行。紀曉嵐認為:有德行中的偉人,也有功業中的偉人,漢、唐英雄,於德行雖有虧,但他們創造了歷史,影響了人類的命運,我們不應忽視其偉大之處。
就為學與為官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做學問要方,做官要圓。做官與做學問並不矛盾,方圓相濟,相得益彰。紀曉嵐不僅在學術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仕途上也志得意滿。這與他善於運用方圓之道是分不開的。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待人接物應嚴正剛直,當政治黑暗天下紛亂時,待人接物應圓滑老練;當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時期,待人接物就要剛直與圓滑並用。
當然,紀曉嵐隨機應變的方圓之道還有很多,打開本書,你可以細細品味,領略其精微神奇之處,相信你定可以從中悟出適合自己的方圓成功之道。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紀曉嵐才情四溢,出口成章,古今詞賦皆信手拈來,又異趣天成,為大清第一文聖,他集機敏、圓滑、詼諧、幽默於一身,侍奉皇帝近四十年終磨練出一套隨機應變方圓之道,成為乾隆皇帝身邊須臾不可離的大人物,甚至連皇帝玩笑都敢開的特殊侍從。本書乃紀曉嵐一生縱橫朝野的處世心經!
傳統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就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古銅錢中,外面圓圓的,中間是棱角分明的方孔。它寓示著外圓內方的做人道理。方和圓,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理解,有不同的定義。方,做人的正氣,優秀的品質;圓,處世的技巧,圓滑的行動。方,原則性;圓,靈活性。方,有棱有角;圓,圓滑世故。方,個體與群體的對立;圓,個體與群體的統一等等。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必將大叛離親。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成功要訣就是精通何時何事可方,何時何事可圓,方圓如何相濟。
紀曉嵐身處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亂的過渡時期,以天縱之聰明,在複雜多變的封建官場中,隨機應變,方圓相濟,上得天道,下媚黎民,生前顯赫,死後留芳。他傳奇般的成功就在於他巧妙地將方與圓有機地結合起來,達成了天理與人欲、品德與才華、生活與事業、為學與為官等一系列看似對立的事物之間的高度統一。從方圓的角度來看待紀曉嵐的為人處世之道,可以發現:
就人際交往而言,紀曉嵐認為,一個人與最要好的朋友之間,也有對立面;與最仇恨的敵人之間,也有依賴面。處理好人際關係,主要就是根據彼此依賴面大還是對立面大,巧妙地把握方與圓的轉化。
就事業與生活的關係而言,事業宜方,生活宜圓。紀曉嵐認為,只有自由自在的人生才能快樂無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恬淡自守、清心寡欲是一種高尚的氣節,然而過分冷淡避世,則會毫無抱負,無法救助世人,報效天下。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是一種美好的品德,然而過於忙碌苦做,則會喪失人生樂趣,無法陶冶情操。
就思想與行動的關係而言,思想宜方,行動宜圓。人的思想往往與行動有著很大的距離,思想上考慮成熟的東西有時卻無法轉化為行動;情感也往往與理智不能和諧,理智上認為正確的,但情感卻執拗地與它相抵觸。紀曉嵐認為,要解決這種矛盾,就要以行動之圓助思想之方,要善用高尚的思想來提高行動的價值,善用圓滑的行動來落實先進的思想。
就天理與人欲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理就在欲中。宋明理學家的一個基本觀念,是將天理與人欲視為對立,要體現天理,就必須排斥人欲。紀曉嵐認為這無異以理殺人,理者,存乎欲者也。理者,情之不爽失者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主張以情來統治理。他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和魏、晉時的知識份子一樣,把理論在行為中付諸實踐,其放蕩與曠達,與阮籍、嵇康有神似之處。
就德與才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看其事功。儒家傳統,重德而輕才,司馬光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曹操心目中賢的標準,恰與儒家所持者相反,重才不重德。曹氏認為有德行的人,未必能進取,能進取的,未必有德行。紀曉嵐認為:有德行中的偉人,也有功業中的偉人,漢、唐英雄,於德行雖有虧,但他們創造了歷史,影響了人類的命運,我們不應忽視其偉大之處。
就為學與為官的關係而言,紀曉嵐認為,做學問要方,做官要圓。做官與做學問並不矛盾,方圓相濟,相得益彰。紀曉嵐不僅在學術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仕途上也志得意滿。這與他善於運用方圓之道是分不開的。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待人接物應嚴正剛直,當政治黑暗天下紛亂時,待人接物應圓滑老練;當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時期,待人接物就要剛直與圓滑並用。
當然,紀曉嵐隨機應變的方圓之道還有很多,打開本書,你可以細細品味,領略其精微神奇之處,相信你定可以從中悟出適合自己的方圓成功之道。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紀曉嵐才情四溢,出口成章,古今詞賦皆信手拈來,又異趣天成,為大清第一文聖,他集機敏、圓滑、詼諧、幽默於一身,侍奉皇帝近四十年終磨練出一套隨機應變方圓之道,成為乾隆皇帝身邊須臾不可離的大人物,甚至連皇帝玩笑都敢開的特殊侍從。本書乃紀曉嵐一生縱橫朝野的處世心經!
內容目錄
第一章 怎樣與上司相處?
―─在封建社會,身為士人,皇帝認為你有用,你就有用,皇帝認為你沒用,你就是一個廢物。所以,服侍君主,最關鍵的,是讓他認為你有用。紀曉嵐深知這個道理。他沒有顯赫的家族,不是皇親國戚,完全靠自己亦正亦奇的侍君之術,博得皇帝的恩寵。自乾隆十九年成為天子之近臣後,他四十餘年不離皇帝左右,其間只有兩次離開京師,一次是發配新疆,另一次是督學福建,加起來時間不足五年。這兩次一損一榮,離開皇帝之外,紀曉嵐並非沒有其它外任的機會,但皇上離不開他。
1讓上司賞識,而不是讓上司佩服
2讓上司需要,而不是讓上司感謝
3讓上司知道,而不是讓上司了解
4準確地揣摩上意
5投其所好,不露痕跡
6巧做皇上的心理醫生
7不在謹慎中適度率性,就在謹慎中更加謹慎
8心靈像上帝,行動如娼妓
9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驕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二章 怎樣建立人際關係?
―─無根不立,無倚不穩。權位是人生縱向的根基,朋友是人生橫向的依靠。人生的快樂,有一大半是建築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朋友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懂得與朋友相處,就是懂得與人相處;能夠與人相處,就是懂得做人。這樣才能超越寂寞,展開幸福的人生。當你和朋友在一起時,一切最終都會變得順遂。
10以才相交
11對朋友顯示你的興趣
12誠摯地幫助別人
13要沾染一點大家都免不了的「壞習氣」
14癖好相當者,才亦相當
15不拘儒道,三教九流才趣相通皆是友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18君子固當近,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第三章 怎樣在團隊中發揮影響力?
─―一個人越融於周圍的環境,就越能影響環境。與周遭格格不入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有影響力的人。取媚於世,是獲得影響力的重要方法。一個人就怕自命清高,就怕遇有不合即調頭而去。如果這樣,就會失去一切影響力,只能孤苦無依地獨自欣賞自己。一個人既不能一味地迎合環境,取悅每一個人,也不能孤僻怪異,看不上任何一個人。讓人人喜歡你看起來很難,事實上很容易。保持童心和真誠,你就能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也就能影響大多數人。19以輕率的舉止打消別人的妒忌心
20做一個內心正直,而外表放蕩滑稽的人
21做一個內心在笑,外表也在笑的人
22拋去文人的執著和自命清高
23「不得已而為之」的溜鬚拍馬
24故作姿態,譏諷「小吏」之醜行
25留名於青史
26留名於百姓心中
第四章 怎樣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學者經常不屑於做官,認為官場險惡,避之惟恐不及。其實大錯特錯了。紀曉嵐崇尚儒學古老的務實傳統,強調「天道遠,人事邇」,認為「六經」乃是實實在在的經世致用之典籍。他認為,做官與做學問並不矛盾,做學問要方,做官要圓,方圓相濟,方能相得益彰。
27塑造自己的不凡之處
28天生「投機的智慧」,不用可惜
29仕途起步一定要「投機」
30順應天道,塑造自然的性格
31早年勤奮正直求取功名,晚年圓滑世故立身於世
32積極入世的態度,是博取功名的最強大動力
33高位必定高風險
34天道忌盈,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
35人生中的得與失,往往相輔相倚
―─在封建社會,身為士人,皇帝認為你有用,你就有用,皇帝認為你沒用,你就是一個廢物。所以,服侍君主,最關鍵的,是讓他認為你有用。紀曉嵐深知這個道理。他沒有顯赫的家族,不是皇親國戚,完全靠自己亦正亦奇的侍君之術,博得皇帝的恩寵。自乾隆十九年成為天子之近臣後,他四十餘年不離皇帝左右,其間只有兩次離開京師,一次是發配新疆,另一次是督學福建,加起來時間不足五年。這兩次一損一榮,離開皇帝之外,紀曉嵐並非沒有其它外任的機會,但皇上離不開他。
1讓上司賞識,而不是讓上司佩服
2讓上司需要,而不是讓上司感謝
3讓上司知道,而不是讓上司了解
4準確地揣摩上意
5投其所好,不露痕跡
6巧做皇上的心理醫生
7不在謹慎中適度率性,就在謹慎中更加謹慎
8心靈像上帝,行動如娼妓
9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驕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二章 怎樣建立人際關係?
―─無根不立,無倚不穩。權位是人生縱向的根基,朋友是人生橫向的依靠。人生的快樂,有一大半是建築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朋友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懂得與朋友相處,就是懂得與人相處;能夠與人相處,就是懂得做人。這樣才能超越寂寞,展開幸福的人生。當你和朋友在一起時,一切最終都會變得順遂。
10以才相交
11對朋友顯示你的興趣
12誠摯地幫助別人
13要沾染一點大家都免不了的「壞習氣」
14癖好相當者,才亦相當
15不拘儒道,三教九流才趣相通皆是友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18君子固當近,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第三章 怎樣在團隊中發揮影響力?
─―一個人越融於周圍的環境,就越能影響環境。與周遭格格不入的人,肯定是一個沒有影響力的人。取媚於世,是獲得影響力的重要方法。一個人就怕自命清高,就怕遇有不合即調頭而去。如果這樣,就會失去一切影響力,只能孤苦無依地獨自欣賞自己。一個人既不能一味地迎合環境,取悅每一個人,也不能孤僻怪異,看不上任何一個人。讓人人喜歡你看起來很難,事實上很容易。保持童心和真誠,你就能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也就能影響大多數人。19以輕率的舉止打消別人的妒忌心
20做一個內心正直,而外表放蕩滑稽的人
21做一個內心在笑,外表也在笑的人
22拋去文人的執著和自命清高
23「不得已而為之」的溜鬚拍馬
24故作姿態,譏諷「小吏」之醜行
25留名於青史
26留名於百姓心中
第四章 怎樣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學者經常不屑於做官,認為官場險惡,避之惟恐不及。其實大錯特錯了。紀曉嵐崇尚儒學古老的務實傳統,強調「天道遠,人事邇」,認為「六經」乃是實實在在的經世致用之典籍。他認為,做官與做學問並不矛盾,做學問要方,做官要圓,方圓相濟,方能相得益彰。
27塑造自己的不凡之處
28天生「投機的智慧」,不用可惜
29仕途起步一定要「投機」
30順應天道,塑造自然的性格
31早年勤奮正直求取功名,晚年圓滑世故立身於世
32積極入世的態度,是博取功名的最強大動力
33高位必定高風險
34天道忌盈,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
35人生中的得與失,往往相輔相倚
ISBN: 978626970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