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癡的歷史:18世紀至今世人如何看待智能障礙者 | 拾書所

白癡的歷史:18世紀至今世人如何看待智能障礙者

$ 498 元 原價 498
內容簡介


生而為人,他們與你我為何「應該」不同?

◎第一本從人性關懷的角度討論智能障礙者的歷史書
◎收錄63張歷史圖像,重現300年來世人眼中的「白癡」

白癡、智障、低能……那些曾被貼上標籤,遭受歧視之人,今日稱之「智能障礙」者。一般認為他們天生智能不足,無法完全理解大多數人能理解的事情,缺乏獨立生活的技能,且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或被治癒。他們生活在你我周邊,卻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相較於有可能被「治癒」的精神病患,智能障礙者成為更加邊緣與不受關注的存在。

天生就該成為「收容所生物」?
本書重構「白癡」的300年歷史,探討從社會、文化、法律、醫學等層面如何看待與對待他們。在18世紀以前,這些智能障礙者雖可能遭受欺負與矇騙,但也同時受親友的保護,是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但在進入19世紀的「大禁閉」時代後,原本生活在社會中的這群人,成為「啟蒙理性下」無法履行公民權。後來當低智商與犯罪劃上等號,他們更成為對社會秩序造成威脅之徒。

生而為人的標準是什麼?為何不能僅僅因為父母生下我們?
幾百年來,智能障礙者經常被視為「非人」,是不斷變動的歷史長河中一段背景,他們從未改變,無法對人類產生貢獻。甚至,在達爾文理論中,他們填補了動物與人類這種「高等生物」之間的發展落差,亦即很多時候他們似乎更接近動物。在優生學出現後,他們甚至成為應當被消滅的對象。即使在二戰結束,優生學也因納粹的罪行而受到譴責,但這些智能有缺陷者仍舊無法被社會接納,而被關入特定機構中受到「保護」。

從排斥到接納的旅程
20世紀下半葉,在去機構化的呼聲下,許多身心障礙者搬出了收容所,回歸社區。於是,眾人開始面對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讓他們和我一同平等生活?他們可以和我們一起履行公民職責嗎?比如可以一起投票嗎?

英國在進入21世紀後,出現「評估和治療單位」(ATUS)等醫療設施,拘留數以千計出現「挑釁行為」的學習障礙者。本書作者基於對這種情況的憂心而撰寫本書。並回應我們今日依舊面對的焦慮:哪些人應該被社會接納,又該接納到何種程度?誰應當受到更多照護支持?以及我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也許我們該做的是,理解他們也懷抱希望、有他們熱切與渴望,如你我一般。

好評推薦
◎一部可讀性極強、圖文並茂的歷史……感謝賈勒特以如此清晰、卓越的寫作風格,娓娓道來這個複雜、迷人,又經常令人不安的故事。
——史蒂芬‧昂文,作家、劇作家暨導演

◎在他的這本近期歷史鉅作中……賈勒特讚揚學習障礙者從長期的監禁中,「大解禁」成功……然而,他看出社會的任務仍然是去適應所有人類成員。
——麥可‧菲茨帕特里克,《每日電訊報》

◎賈勒特一位充滿魅力的歷史學家……他的故事是對那些被貼上「白癡」標籤者的掙扎和渴望的讚詞。
——喬安娜‧伯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教授

◎既優雅又富煽動性……這部充滿人道精神的歷史教導我們,社會可以如何學著去適應包容全體社會成員。
——大衛‧特納,《十八世紀的英國殘障問題》作者

◎本書從十九世紀末的優生學和機構當局的觀點,到當代社會的思想和實踐,對智能障礙進行了重大的反思。
——桑德‧吉爾曼,埃默里大學文理科特聘教授暨心理學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賽門‧賈勒特Simon Jarrett
英國歷史學家,主力研究領域為學習障礙、智力、意識的歷史,兼及相關的歸屬與接納等主題。他是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研究員,同時擔任《社區生活雜誌》(Community Living Magazine)編輯,《社區生活雜誌》是一本以報導學習障礙為主的雜誌。


譯者簡介

姓名:劉卉立

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目前為文字自由工作者,譯有《天真的目擊者》、《聖經天使學》、《耶穌與死海古卷》等書。

內容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十八世紀時期的白癡與弱智,一七○○年~一八一二年
第一章 可憐的傻小子和輕浮的傻女孩:法律上的癡呆概念
第二章 比利麵條與鳥機智:文化上的癡呆概念
第三章 海外白癡:種族上的癡呆概念

第二部
新的思維方式,一八一二~一八七○
第四章 醫學挑戰:法庭新解
第五章 憐憫與憎惡:新的文化思維
第六章 殖民地、人類學家和收容所:種族與智力
第七章 進入白癡收容所:大監禁

第三部
從優生學到社區照護,一八七○年至今
第八章 後達爾文時期:智能缺陷、優生學和心理學,一八七○~一九三九
第九章 回歸社區?從一九三九年至今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致謝
照片致謝
索引

ISBN: 9789862626382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