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帝國:搾出權力,殖民與當代政經貿易角力,影響全球生態的關鍵原物料 | 拾書所

棕櫚油帝國:搾出權力,殖民與當代政經貿易角力,影響全球生態的關鍵原物料

$ 332 元 原價 332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洪伯邑(臺大地理系教授)☆霍赫希爾德(《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作者)☆露絲.雷舒爾(著名美食評論家)


糖、鹽、茶、棉花……原物料改變人類社會的世界史,

必須再算上「棕櫚油」這一筆!


就像鹽、棉花和糖深刻且不可逆的改變了人類的經濟和地貌景觀,形塑地緣政治的現實和我們的健康問題一樣,「棕櫚油」也是如此,並且影響力有增無減。

跟隨著作者祖克曼的步伐,讓我們展開這趟橫跨全球、時間幅度綿長的旅程,重探殖民主義與商品拜物教的影響,也會了解到現代食品製造系統的全球化和工業化進程。


個人該如何吃得健康?糧食安全與貧富大有關係

更牽涉到國際政治關係、不同的社會改革運動策略、跨國大公司的操縱、新世紀文明病與霾害、帝國與殖民主義遺緒、發展中國家與全球南北方正義的議題設定……

包括連紅毛猩猩的生存都「油」跡可循!


在祖克曼筆下,棕櫚油毫無保留地滲入每一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過程從十九世紀的德國以及後繼的殖民化,展示出為了搾取利潤的貪婪如何驅逐以土地為基礎的人們,並以棕櫚園取代了原有居民的小片土地。

這些產品包羅萬象,包括肥皂、口紅、能多益(Nutella)——被棕櫚油滲透的清單令人震驚。


★ 2022年 瑞秋‧卡森環境書寫書籍獎 二等獎
★ 2021年 西格德‧奧爾森自然書寫獎(SONWA Book Awards)傑出獎
★ 2022年 紐約公共圖書館 海倫‧伯恩斯坦傑出報導獎 決選入圍


「祖克曼的研究十分鋒銳,文字敘事引人入勝」

——瑞秋‧卡森 環境書寫書籍獎 評審評語



「食人蟒、離群的失控大象、武裝黑幫、腐敗政客、兇殘的決策者、現代奴隸主。

在這本書中,這些全都會遇到。

這是第一次有針對世界上這種環境破壞最深的產品,進行詳盡的調查。」

——貝瑞‧伊斯塔布魯克(Barry Estabrook),

《吃》(Just Eat)與《番茄之地》(Tomatoland)作者


㊣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棕櫚油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世界各地,棕櫚油產量在過去十幾年中幾乎翻了一倍:油棕櫚種植園在地球上,覆蓋約紐西蘭大小的面積;美國賣場裡,幾乎一半的產品,棕櫚油皆以某種形式潛藏在貨架上,等著消費者帶回家。但是棕櫚油產業的革命,其實建立在偷來的土地和奴隸勞動之上,不僅席捲各地、撼動不同社會既有的文化,而且毀滅性的導致了標誌性動物瀕臨滅絕,並在東南亞地區造成大幅度的景觀改變。而為了替農場清出空間而點燃大火的碳排放量,也深刻影響其他工業化已開發國家。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獲獎記者喬瑟琳‧祖克曼花了數年時間旅行全球,從賴比瑞亞到印尼,從印度到巴西,發掘這種影響人類和環境甚巨的植物與整個產業、飲食文化,而相較於此我們卻對這知之甚少。


  本書引人入勝的敘述,融合了歷史、科學、政治和食物等元素,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這種隱藏的成分已完全顛覆人們的生活。這份傑出的調查報導,讓我們在大賣場商品架、網路購物準備將貨品放進購物車的時刻,多想一下——我們所做出的購買選擇,與我們生活其中、處境艱難的地球之間緊密相連。


㊣ 推薦語:



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了解棉花、糖和黃金等商品如何定義帝國和剝削的進程。作者在這項列表另加上一項——值得注意的是,99%的時間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消費這項物品。這本書會讓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廚房和浴室裡的物品——以及世界上某處本應富饒的大地,此刻卻持續存在貧困和飢餓。

——霍赫希爾德(Adam Hochschild),《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埋葬枷鎖》作者



作者往返世界各地、回顧過去,並向我們展示對棕櫚油利潤的胃口,讓我們在人類苦難、環境惡化和喪失生物多樣性方面付出了多少代價。這項非凡的調查性新聞工作會讓你哭泣和咬牙切齒。它會讓你充滿憤怒。

——露絲.雷舒爾(Ruth Reichl),美食評論家與暢銷書《天生嫩骨》、《廚房歲月》作者



我原本一直認為棕櫚油只是另一種能免就免的食品成分,因為它含有高比例的飽和脂肪,但在閱讀了本書之後,我再也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看待它了。我現在明白,棕櫚油代表著晚期資本主義最黑暗的一面。這是一個充滿說服力的醜陋故事。人們需要知道這個故事。

——瑪莉安‧奈索(Marion Nestle),紐約大學營養、食品研究和公共衛生學榮譽退休教授與《問問瑪莉安吧》(Lets Ask Marion)作者


對於正在尋找有關棕櫚油之戰及其背景的入門讀物的讀者來說,《棕櫚油帝國》是一本很有啟發性的讀物,引人入勝又內容豐富。

——阿紹卡‧穆克波(Ashoka Mukpo),蒙加貝新聞網(Mongabay)


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一場令人不安的時空歷險,講述一項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成分。棕櫚油與殖民和奴隸制至今有著內在聯繫,且在我們的消費主義文化中無處不在。可悲的是,這類剝削不僅反映出我們的全球糧食系統,也已經產生了可怕的後果。——皮耶‧蒂亞姆(Pierre Thiam),塞內加爾主廚與 Yolélé Foods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在對鉅觀的複雜問題,以及身臨其境對生活在棕櫚油生產地區的人的生活之間,進行了平衡報導。……這本書提供了一線希望,從愈來愈多人投身抵抗這個產業之際,同時向更多人傳達對「棕櫚油危機」的認識。

——《美食學期刊》(Gastronomica)


作者縱橫交錯於四大洲,以生動且解答疑問的方式,揭露了這種植物物種造成對我們文化、經濟和生態體系的危害。

——《書目》雜誌(Booklist)星級評論


這是一份詳盡、證據確鑿的紀實,報導棕櫚油生產歷史及其造成的生態破壞。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生動地描述了被棕櫚油產業壓迫的人和土地,將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與當今跨國公司的剝削現況連貫起來。這項深度報導敲響了沉痛嘹亮的警報。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 Weekly)


這本書將讀者帶入棕櫚油之國的核心,快速詳細地了解商品所播下的破壞種子。

——公民食(Civil Eats)新聞網



☆ 豈「油」此理.「油」然而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喬瑟琳・祖克曼Jocelyn C. Zuckerman
  《美食》雜誌前副編輯、《OnEarth》文章編輯與《現代農夫》執行編輯。祖克曼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校友,曾獲艾麗西亞・帕特森基金會(Alicia Patterson Foundation)採訪補助,曾為《快公司》(Fast Company)、《美國前景》(American Prospect)與多份刊物撰文。她與丈夫和兩個孩子現居於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姓名:黃文鈴

  菜市場長大的孩子。新聞記者經驗超過十年,目前定居德國柏林,每天英語、德語交替使用的同時,最想念的是台語。
  曾獲柏林政府非德語文學研究補助、德國Robert Bosch Stiftung「Crossing Borders」書籍田調計畫、國藝會長篇小說與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星雲獎歷史小說創作補助。
  二〇二二年出版「誰是外來者」一書,入圍《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內容目錄


前言:油的危機

【第一部:帝國的油膏】
第一章 戈第來了
第二章 家鄉的滋味
第三章 肥皂界的拿破崙
第四章 中南海的花花公子

【第二部:某個東西腐爛了】
第五章 寂靜的夏天
第六章 露營車的夢想
第七章 這世界好胖
第八章 煙霧籠罩著新加坡

【第三部:一顆果實的命運】
第九章 Nutella與其他抹醬
第十章 對抗強權

後記:後疫情時代的油棕
致謝

ISBN: 9786263104679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