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都別說:北愛爾蘭謀殺與記憶的真實故事》
2019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2019年喬治.歐威爾獎
2020年亞瑟.羅斯圖書獎金獎
2019年歐巴馬最愛書籍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亞馬遜近九千讀者4.6顆星好評
Goodreads逾八萬讀者4.5顆星好評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故事。」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綁架案,可說是北愛問題血腥衝突中極惡名昭彰的事件之一。當地人都知道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是幕後主謀,但是在恐懼與為理想癡狂的氛圍下,沒有人敢挺身而出。2003年,北愛爾蘭簽下協議換取得來不易的和平五年後,一處海灘上尋獲了一具人類骨骸。麥康維爾家的孩子一聽說死者的洋裝上別有一個藍色安全別針,就知道那正是他們的母親。因為家裡孩子眾多,她總是隨身別著別針,方便固定尿布或破損的衣物。
派崔克.拉登.基夫這本令人著迷的著作,書名啟發自北愛爾蘭詩人薛穆斯.希尼(Seamus Heaney)的詩作〈無論說什麼,說了等於沒說〉(Whatever You Say, Say Nothing),敘述北愛爾蘭充滿怨恨的衝突與其後續影響。全書以麥康維爾案開場,描寫受到血腥游擊戰摧毀的社會,而這場戰爭的後果從未得到重視。殘酷的暴力衝突,不僅讓麥康維爾家的孩子留下永遠的創傷──苦苦盼到的和平與愛爾蘭統一的目標差距甚遠,讓愛爾蘭共和軍的成員滿腔怒火,而其犯下的殺人罪行究竟是可以被合理化的戰爭行為?還是單純的謀殺?
《什麼都別說》以令人驚嘆、錯綜複雜的手法描寫北愛爾蘭惡名昭彰的殺人事件與其破壞力極強的後果,用文字編織出一個充滿熱忱、背叛、復仇和悲痛的世界。書中栩栩如生記錄了激進又魯莽的愛爾蘭共和軍恐怖分子,如桃樂絲.普萊斯(Dolours Price),年紀輕輕就在倫敦發動炸彈攻擊、揪出必須處死的告密者。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共和軍精神領袖「黑人」布蘭登.休斯(Brendan Hughes)、英國陸軍的間諜遊戲和見不得光的陰謀,以及與政府協議換取和平、卻矢口否認共和軍過往而背叛忠心戰友的傑瑞.亞當斯(Gerry Adams)。
《疼痛帝國:薩克勒家族製藥王朝秘史》
2021年歐巴馬總統最愛書籍
巴美列.捷福獎非虛構寫作獎
《紐約時報》暢銷書
《時代》雜誌百大好書
亞馬遜近一萬讀者4.7顆星好評
Goodreads逾七萬讀者4.6顆星好評
因慈善事業聞名的薩克勒家族,利用鎮定劑煩寧(Valium)積累大量財富,其聲譽卻因疼始康定(OxyContin)而毀於一旦。本書出自《什麼都別說》(Say Nothing)一書的暢銷得獎作者之手,勾勒出薩克勒家族三代宏大且具毀滅性的故事。
薩克勒家族的歷史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巴洛克式的私人生活、激烈的財產糾紛、會議室中的拳腳相向、光彩奪目的藝術收藏、馬基維利式的法庭謀略,以及利用金錢來美化名聲,並擊潰那些較無權勢之人。
許多知名機構的牆上都飾有薩克勒家族之名,如哈佛大學、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牛津大學和羅浮宮。薩克勒是全世界極度富有的家族之一,但他們的財富來源並不透明,後來人們發現,薩克勒家族負責製造並銷售一款大賣的疼始康定,正是這款藥促成了美國鴉片類藥物的危機。
《疼痛帝國》的故事始於同為醫生的三兄弟,雷蒙德、莫蒂默和精力充沛的亞瑟.薩克勒,他們撐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窮困潦倒及駭人聽聞的反猶太主義。亞瑟曾在一間野蠻的精神病院工作,他找到了更好的治療方式,並針對藥物治療進行創新的研究。他在廣告行銷方面也很有天分,尤其擅長行銷藥品,還買下一間小型廣告公司。
亞瑟為鎮定劑煩寧發想出一套行銷策略,而打下薩克勒家族的財富基礎。他收購一間藥廠,即日後交由雷蒙德和莫蒂默經營的普度佛雷德里克公司。從此,三兄弟開始蒐集藝術品、妻子,以及世界各地的豪華住宅。他們的子孫都含著金湯匙長大。四十年後,雷蒙德的兒子理查負責經營家族企業普度製藥。他們研發出一款鎮靜效果更強的鴉片類藥物疼始康定,攏絡醫生並影響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藉此淡化該藥品的成癮性──這些正是亞瑟.薩克勒為銷售煩寧而開創的一套無情的行銷模式。日後疼始康定創造了約三百五十億美元的收益,而且引發一場公眾衛生危機,導致數十萬人喪命。《疼痛帝國》按時序記述針對薩克勒家族及其底下公司的調查,還有他們為逃避責任而不惜一切代價祭出的法律手段。
《疼痛帝國》是一部敘事性報導寫作的傑出作品,內容詳盡而引人入勝,描寫美國第二個鍍金時代下的越軌行為,研究超級菁英為免受懲罰而想盡辦法鑽尋法律漏洞的現象,並不斷深入調查薩克勒家族萬貫家財的背後,那赤裸裸的貪婪及漠視人類的苦難。
《什麼都別說》
得獎和入圍紀錄
2019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2019年喬治.歐威爾獎(Orwell Prize)
2020年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金獎
入圍2019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入圍2019年度科克斯書評獎(Kirkus Prize)
入圍2019年克里斯多夫.埃沃特-畢格斯紀念獎(Christopher Ewart-Biggs Literary Prize)
入圍2019年度Goodreads年度讀者票選獎(Goodreads Choice Awards)
入圍2020年度戴頓文學和平獎(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入圍2020年安德魯.卡內基優秀非小說獎(Andrew Carnegie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Nonfiction)
年度最佳書籍
歐巴馬2019年最愛書籍
《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ly)、LitHub文學網十年最佳非虛構書籍
亞馬遜(Amazon)2019年度十大最佳歷史書籍
《紐約時報》2019年度十大好書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2019年度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Time)2019年度最佳非小說作品
CrimeReads十年最佳犯罪書籍
《衛報》(The Guardian)、《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聖路易郵訊報》(St. Louis Post Dispatch)、《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泰晤士報》(London Times)、《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浮華世界》(Vanity Fair)、《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野獸日報》(Daily Beast)、《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週刊報導》(The Week)、《哈德森新聞》(Hudson New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GQ、Slate雜誌、Variety雜誌、Buzzfeed網站、BookPage網站、Just Security網站、史傳德書店(The Strand)、紐約公共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年度最佳書籍
各界好評
「以強烈的批判反思北愛問題和其後果……大師之作。」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我好像是在看小說,那是因為《什麼都別說》有許多小說傑作的特色,以至於讓我擔心自己爆太多雷了,而且我也忘記珍.麥康維爾是個真實人物,還有她的孩子們也是──無論是在書裡或在現實世界。綁架、殺害她的人也一樣。……這本書的結構清楚,我們跟隨著人物來看故事,先從受害者入手,然後是加害者,隨即又回到受害者──接著作者不再提起他們,我們都忘了,但是在寫到幾十年後的歷史時,作者又讓那些人物回到我們眼前。這本書可以當成偵探小說來讀……基夫做得最好的一點,是掌握事件悲劇、毀滅和虛耗的本質和道德創傷的概念……《什麼都別說》是對北愛問題最出色的記錄。」
──羅迪.道爾(Roddy Doyle),《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不同凡響的一本書……探索了北愛爾蘭這片脆弱的土地面臨的毀滅性影響……犀利的報導文字……麥康維爾的失蹤事件、她的孩子所遭受難以承受的打擊、再到二○○三年發現她的遺骸,以及當局致力於找到凶手的努力過程,構成了《什麼都別說》大半的篇幅。基夫先生在整本書中梳理了北愛問題的重大事件、人物和圖像:反天主教歧視、皇家阿爾斯特警隊的暴行和英國陸軍的占領、愛爾蘭共和軍在貝爾法斯特和倫敦發動的恐怖炸彈攻擊、愛爾蘭士兵的未審拘留、巴比.桑茲和其他人絕食抗議、福斯路和老教堂路、聯合主義準軍事組織、「真正」的愛爾蘭共和軍與「臨時派」、反情報、阿瑪萊特步槍和面罩。所有畫面讓人看得頭暈目眩,但是基夫先生將一切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麥可.歐唐諾(Michael O'Donnell),《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派崔克.拉登.基夫最大的成就,是透過不同人物的故事訴說北愛爾蘭長達五十年的衝突──以扣人心弦和深刻的人性,解釋這段仍持續否定和定義未來的過往歷史……只有局外人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書……如果能夠為這段歷史下定論,拉登.基夫的結論就是:所有人都是恐怖事件的同謀……這本書令我讚不絕口:博大精深、清楚易懂、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以為自己已經厭倦了北愛爾蘭的歷史,但這本書讓我改觀。」
──梅蘭妮.里德(Melanie Reid),《泰晤士報》〔The Times (London)〕
「栩栩如生、精巧複雜……基夫展現了值得效仿的公正。」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本書涵蓋的範圍與其抱負令人歎為觀止……基夫以充滿批判的眼光檢視了真相在戰爭中的本質為何,以及暴力和欺騙付出的代價……這本書將躋身最傑出的北愛問題相關書籍之列。」
──陶比.哈恩登(Toby Harnden),《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什麼都別說》講述珍.麥康維爾在一九七二年遭到愛爾蘭共和軍殺害,以及後續錯綜複雜的故事,令人心痛但也令人沉浸其中……研究縝密、描寫精湛。」
──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
「基夫的著作和研究講究證據……最傑出的非虛構報導敘事。」
──《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
「基夫以撼動人心、清楚易懂的文字敘述那些蹂躪北愛爾蘭的暴力衝突,同時融入現實世界的凶案追蹤……這本書流露出無限的悲傷,即使是那些為了信念做出駭人聽聞行為的人,作者也完全沒有忘記他們的人性。」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基夫以全面又犀利的筆調探索這些恐怖事件,以及永存於宗教暴力衝突中心的哀痛。基夫並不是用傳統的歷史敘事方式來呈現愛爾蘭的諸多苦難與困境,這點值得嘉獎,他的《什麼都別說》呈現的是非虛構敘事的傑作。」
──《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什麼都別說》以強而有力的文字記錄下一個因創傷而麻木的社會,努力想要逃離其墜入的深淵。」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基夫十分擅長揭露塵封已久的犯罪事件……《什麼都別說》講述的是衝突如何結束,以及誰能結束衝突。」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投入許多精力完成的細緻報導……迄今北愛爾蘭仍然頻頻發生曠日持久、大大小小的群體暴力衝突……基夫這本探究真相的精湛之作,顯示出一次政治協議只能在形式上解決暴力衝突,但其實後續的和解過程可說漫長、痛苦又反覆無常。」
──《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
「派崔克.拉登.基夫的新著作《什麼都別說》追蹤調查一位母親的失蹤案,揭開了鮮少人討論的血腥歷史……這本書讀起來像是小說,但是任何在《紐約客》看過基夫文章的人都能證明,他絕對是擇善固執的報導者與研究者,是非虛構敘事的大師……無與倫比的故事。」
──《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這本書精算了被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道德平衡……在腦中縈繞不去……《什麼都別說》是一本不言自明的警世之作,講述了青年的狂熱、暴力造成的長期影響,以及遺忘的政治手段。」
──德夫林.巴瑞特(Devlin Barrett),《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扣人心弦……對於想更了解北愛爾蘭問題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會讓您深受啟發。」
──《信使郵報》(The Post and Courier)
「步調快速、扣人心弦,而且從未遺漏背景脈絡的歷史故事……這本書檢視了令人心痛但也令人著迷的北愛爾蘭歷史,不論是初學者還是專家都能探究書中揭露的真實。」
──《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引人入勝的愛爾蘭共和軍炸彈和暗殺攻擊故事,由放置炸彈和扣下扳機的人親口訴說。」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今年最扣人心弦的非虛構類作品。」──《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精湛地描寫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精彩絕倫……正如同設計最精巧的犯罪故事,基夫將真相(也就是那些謊言)一一攤在陽光下。」
──莫琳.柯利根(Maureen Corrigan),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基夫非常出色地講述了一個命案緝凶的故事……他一層一層揭露歷史,像是慢慢剝開一顆腐爛的洋蔥,想辦法找出英國政府、北愛爾蘭警方和麥康維爾一家追尋了將近五十年的答案……基夫將這齣大戲中的每個角色刻畫得絲絲入扣、栩栩如生。……《什麼都別說》提醒了我們北愛爾蘭從未癒合的創傷。隨著英國脫歐迫在眉睫,這本書正好警告我們揭開愛爾蘭的傷疤、讓傷口再次淌血,是多麼容易的事。」
──帕蒂.赫許(Paddy Hirsch),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報導用心、描寫細膩、文字扣人心弦,《什麼都別說》揭露了真相。基夫不僅一層一層剝開這場慘烈衝突中最重要、最神祕的犯罪事件背後的真相,也挖掘了北愛問題的歷史,呈現事件迴盪至今的餘波。」
──大衛.格雷恩(David Grann),《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
2019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2019年喬治.歐威爾獎
2020年亞瑟.羅斯圖書獎金獎
2019年歐巴馬最愛書籍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亞馬遜近九千讀者4.6顆星好評
Goodreads逾八萬讀者4.5顆星好評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故事。」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綁架案,可說是北愛問題血腥衝突中極惡名昭彰的事件之一。當地人都知道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簡稱IRA)是幕後主謀,但是在恐懼與為理想癡狂的氛圍下,沒有人敢挺身而出。2003年,北愛爾蘭簽下協議換取得來不易的和平五年後,一處海灘上尋獲了一具人類骨骸。麥康維爾家的孩子一聽說死者的洋裝上別有一個藍色安全別針,就知道那正是他們的母親。因為家裡孩子眾多,她總是隨身別著別針,方便固定尿布或破損的衣物。
派崔克.拉登.基夫這本令人著迷的著作,書名啟發自北愛爾蘭詩人薛穆斯.希尼(Seamus Heaney)的詩作〈無論說什麼,說了等於沒說〉(Whatever You Say, Say Nothing),敘述北愛爾蘭充滿怨恨的衝突與其後續影響。全書以麥康維爾案開場,描寫受到血腥游擊戰摧毀的社會,而這場戰爭的後果從未得到重視。殘酷的暴力衝突,不僅讓麥康維爾家的孩子留下永遠的創傷──苦苦盼到的和平與愛爾蘭統一的目標差距甚遠,讓愛爾蘭共和軍的成員滿腔怒火,而其犯下的殺人罪行究竟是可以被合理化的戰爭行為?還是單純的謀殺?
《什麼都別說》以令人驚嘆、錯綜複雜的手法描寫北愛爾蘭惡名昭彰的殺人事件與其破壞力極強的後果,用文字編織出一個充滿熱忱、背叛、復仇和悲痛的世界。書中栩栩如生記錄了激進又魯莽的愛爾蘭共和軍恐怖分子,如桃樂絲.普萊斯(Dolours Price),年紀輕輕就在倫敦發動炸彈攻擊、揪出必須處死的告密者。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共和軍精神領袖「黑人」布蘭登.休斯(Brendan Hughes)、英國陸軍的間諜遊戲和見不得光的陰謀,以及與政府協議換取和平、卻矢口否認共和軍過往而背叛忠心戰友的傑瑞.亞當斯(Gerry Adams)。
《疼痛帝國:薩克勒家族製藥王朝秘史》
2021年歐巴馬總統最愛書籍
巴美列.捷福獎非虛構寫作獎
《紐約時報》暢銷書
《時代》雜誌百大好書
亞馬遜近一萬讀者4.7顆星好評
Goodreads逾七萬讀者4.6顆星好評
因慈善事業聞名的薩克勒家族,利用鎮定劑煩寧(Valium)積累大量財富,其聲譽卻因疼始康定(OxyContin)而毀於一旦。本書出自《什麼都別說》(Say Nothing)一書的暢銷得獎作者之手,勾勒出薩克勒家族三代宏大且具毀滅性的故事。
薩克勒家族的歷史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巴洛克式的私人生活、激烈的財產糾紛、會議室中的拳腳相向、光彩奪目的藝術收藏、馬基維利式的法庭謀略,以及利用金錢來美化名聲,並擊潰那些較無權勢之人。
許多知名機構的牆上都飾有薩克勒家族之名,如哈佛大學、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牛津大學和羅浮宮。薩克勒是全世界極度富有的家族之一,但他們的財富來源並不透明,後來人們發現,薩克勒家族負責製造並銷售一款大賣的疼始康定,正是這款藥促成了美國鴉片類藥物的危機。
《疼痛帝國》的故事始於同為醫生的三兄弟,雷蒙德、莫蒂默和精力充沛的亞瑟.薩克勒,他們撐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窮困潦倒及駭人聽聞的反猶太主義。亞瑟曾在一間野蠻的精神病院工作,他找到了更好的治療方式,並針對藥物治療進行創新的研究。他在廣告行銷方面也很有天分,尤其擅長行銷藥品,還買下一間小型廣告公司。
亞瑟為鎮定劑煩寧發想出一套行銷策略,而打下薩克勒家族的財富基礎。他收購一間藥廠,即日後交由雷蒙德和莫蒂默經營的普度佛雷德里克公司。從此,三兄弟開始蒐集藝術品、妻子,以及世界各地的豪華住宅。他們的子孫都含著金湯匙長大。四十年後,雷蒙德的兒子理查負責經營家族企業普度製藥。他們研發出一款鎮靜效果更強的鴉片類藥物疼始康定,攏絡醫生並影響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藉此淡化該藥品的成癮性──這些正是亞瑟.薩克勒為銷售煩寧而開創的一套無情的行銷模式。日後疼始康定創造了約三百五十億美元的收益,而且引發一場公眾衛生危機,導致數十萬人喪命。《疼痛帝國》按時序記述針對薩克勒家族及其底下公司的調查,還有他們為逃避責任而不惜一切代價祭出的法律手段。
《疼痛帝國》是一部敘事性報導寫作的傑出作品,內容詳盡而引人入勝,描寫美國第二個鍍金時代下的越軌行為,研究超級菁英為免受懲罰而想盡辦法鑽尋法律漏洞的現象,並不斷深入調查薩克勒家族萬貫家財的背後,那赤裸裸的貪婪及漠視人類的苦難。
《什麼都別說》
得獎和入圍紀錄
2019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2019年喬治.歐威爾獎(Orwell Prize)
2020年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金獎
入圍2019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入圍2019年度科克斯書評獎(Kirkus Prize)
入圍2019年克里斯多夫.埃沃特-畢格斯紀念獎(Christopher Ewart-Biggs Literary Prize)
入圍2019年度Goodreads年度讀者票選獎(Goodreads Choice Awards)
入圍2020年度戴頓文學和平獎(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入圍2020年安德魯.卡內基優秀非小說獎(Andrew Carnegie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Nonfiction)
年度最佳書籍
歐巴馬2019年最愛書籍
《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ly)、LitHub文學網十年最佳非虛構書籍
亞馬遜(Amazon)2019年度十大最佳歷史書籍
《紐約時報》2019年度十大好書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2019年度十大好書
《時代雜誌》(Time)2019年度最佳非小說作品
CrimeReads十年最佳犯罪書籍
《衛報》(The Guardian)、《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聖路易郵訊報》(St. Louis Post Dispatch)、《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泰晤士報》(London Times)、《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浮華世界》(Vanity Fair)、《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野獸日報》(Daily Beast)、《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週刊報導》(The Week)、《哈德森新聞》(Hudson New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GQ、Slate雜誌、Variety雜誌、Buzzfeed網站、BookPage網站、Just Security網站、史傳德書店(The Strand)、紐約公共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年度最佳書籍
各界好評
「以強烈的批判反思北愛問題和其後果……大師之作。」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我好像是在看小說,那是因為《什麼都別說》有許多小說傑作的特色,以至於讓我擔心自己爆太多雷了,而且我也忘記珍.麥康維爾是個真實人物,還有她的孩子們也是──無論是在書裡或在現實世界。綁架、殺害她的人也一樣。……這本書的結構清楚,我們跟隨著人物來看故事,先從受害者入手,然後是加害者,隨即又回到受害者──接著作者不再提起他們,我們都忘了,但是在寫到幾十年後的歷史時,作者又讓那些人物回到我們眼前。這本書可以當成偵探小說來讀……基夫做得最好的一點,是掌握事件悲劇、毀滅和虛耗的本質和道德創傷的概念……《什麼都別說》是對北愛問題最出色的記錄。」
──羅迪.道爾(Roddy Doyle),《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不同凡響的一本書……探索了北愛爾蘭這片脆弱的土地面臨的毀滅性影響……犀利的報導文字……麥康維爾的失蹤事件、她的孩子所遭受難以承受的打擊、再到二○○三年發現她的遺骸,以及當局致力於找到凶手的努力過程,構成了《什麼都別說》大半的篇幅。基夫先生在整本書中梳理了北愛問題的重大事件、人物和圖像:反天主教歧視、皇家阿爾斯特警隊的暴行和英國陸軍的占領、愛爾蘭共和軍在貝爾法斯特和倫敦發動的恐怖炸彈攻擊、愛爾蘭士兵的未審拘留、巴比.桑茲和其他人絕食抗議、福斯路和老教堂路、聯合主義準軍事組織、「真正」的愛爾蘭共和軍與「臨時派」、反情報、阿瑪萊特步槍和面罩。所有畫面讓人看得頭暈目眩,但是基夫先生將一切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麥可.歐唐諾(Michael O'Donnell),《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派崔克.拉登.基夫最大的成就,是透過不同人物的故事訴說北愛爾蘭長達五十年的衝突──以扣人心弦和深刻的人性,解釋這段仍持續否定和定義未來的過往歷史……只有局外人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書……如果能夠為這段歷史下定論,拉登.基夫的結論就是:所有人都是恐怖事件的同謀……這本書令我讚不絕口:博大精深、清楚易懂、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以為自己已經厭倦了北愛爾蘭的歷史,但這本書讓我改觀。」
──梅蘭妮.里德(Melanie Reid),《泰晤士報》〔The Times (London)〕
「栩栩如生、精巧複雜……基夫展現了值得效仿的公正。」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本書涵蓋的範圍與其抱負令人歎為觀止……基夫以充滿批判的眼光檢視了真相在戰爭中的本質為何,以及暴力和欺騙付出的代價……這本書將躋身最傑出的北愛問題相關書籍之列。」
──陶比.哈恩登(Toby Harnden),《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什麼都別說》講述珍.麥康維爾在一九七二年遭到愛爾蘭共和軍殺害,以及後續錯綜複雜的故事,令人心痛但也令人沉浸其中……研究縝密、描寫精湛。」
──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
「基夫的著作和研究講究證據……最傑出的非虛構報導敘事。」
──《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
「基夫以撼動人心、清楚易懂的文字敘述那些蹂躪北愛爾蘭的暴力衝突,同時融入現實世界的凶案追蹤……這本書流露出無限的悲傷,即使是那些為了信念做出駭人聽聞行為的人,作者也完全沒有忘記他們的人性。」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基夫以全面又犀利的筆調探索這些恐怖事件,以及永存於宗教暴力衝突中心的哀痛。基夫並不是用傳統的歷史敘事方式來呈現愛爾蘭的諸多苦難與困境,這點值得嘉獎,他的《什麼都別說》呈現的是非虛構敘事的傑作。」
──《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什麼都別說》以強而有力的文字記錄下一個因創傷而麻木的社會,努力想要逃離其墜入的深淵。」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基夫十分擅長揭露塵封已久的犯罪事件……《什麼都別說》講述的是衝突如何結束,以及誰能結束衝突。」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投入許多精力完成的細緻報導……迄今北愛爾蘭仍然頻頻發生曠日持久、大大小小的群體暴力衝突……基夫這本探究真相的精湛之作,顯示出一次政治協議只能在形式上解決暴力衝突,但其實後續的和解過程可說漫長、痛苦又反覆無常。」
──《外交事務雙月刊》(Foreign Affairs)
「派崔克.拉登.基夫的新著作《什麼都別說》追蹤調查一位母親的失蹤案,揭開了鮮少人討論的血腥歷史……這本書讀起來像是小說,但是任何在《紐約客》看過基夫文章的人都能證明,他絕對是擇善固執的報導者與研究者,是非虛構敘事的大師……無與倫比的故事。」
──《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這本書精算了被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道德平衡……在腦中縈繞不去……《什麼都別說》是一本不言自明的警世之作,講述了青年的狂熱、暴力造成的長期影響,以及遺忘的政治手段。」
──德夫林.巴瑞特(Devlin Barrett),《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扣人心弦……對於想更了解北愛爾蘭問題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會讓您深受啟發。」
──《信使郵報》(The Post and Courier)
「步調快速、扣人心弦,而且從未遺漏背景脈絡的歷史故事……這本書檢視了令人心痛但也令人著迷的北愛爾蘭歷史,不論是初學者還是專家都能探究書中揭露的真實。」
──《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引人入勝的愛爾蘭共和軍炸彈和暗殺攻擊故事,由放置炸彈和扣下扳機的人親口訴說。」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今年最扣人心弦的非虛構類作品。」──《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精湛地描寫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精彩絕倫……正如同設計最精巧的犯罪故事,基夫將真相(也就是那些謊言)一一攤在陽光下。」
──莫琳.柯利根(Maureen Corrigan),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基夫非常出色地講述了一個命案緝凶的故事……他一層一層揭露歷史,像是慢慢剝開一顆腐爛的洋蔥,想辦法找出英國政府、北愛爾蘭警方和麥康維爾一家追尋了將近五十年的答案……基夫將這齣大戲中的每個角色刻畫得絲絲入扣、栩栩如生。……《什麼都別說》提醒了我們北愛爾蘭從未癒合的創傷。隨著英國脫歐迫在眉睫,這本書正好警告我們揭開愛爾蘭的傷疤、讓傷口再次淌血,是多麼容易的事。」
──帕蒂.赫許(Paddy Hirsch),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報導用心、描寫細膩、文字扣人心弦,《什麼都別說》揭露了真相。基夫不僅一層一層剝開這場慘烈衝突中最重要、最神祕的犯罪事件背後的真相,也挖掘了北愛問題的歷史,呈現事件迴盪至今的餘波。」
──大衛.格雷恩(David Grann),《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