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史上的刺蝟島》一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在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的筆下,古蹟不是丈量或調查的對象,而彷彿是曾經牽動臺灣歷史的血肉之軀。
臺灣位於東亞與西太平洋相接處,就像廣漠海陸的一線交集,自從進入國際視野以後,各方利益在此競逐。
四百年來,臺灣一直是地緣紛擾不絕之地,海盜、跨國企業、崛起的帝國……荷蘭、西班牙、法國、日本……劫掠、商業、殖民……,各色人等多元國族來來去去,都將臺灣視為實現利益或野心的目標,促使當政者在各自的時空背景下起建防禦設施,堡壘、砲台、要塞,砲口一致對外,沒有一處不是為了抗拒外來勢力。
島內也不總是平靜,民變可以說是頻繁的,有的不滿當局統治,有的甚至高舉稱王稱帝的大旗,過程與結局往往卻驚人地相似:人民起事,官府鎮壓,鎮壓結束,城池誕生。
政權的更迭從未能阻止挑戰降臨,有時是島內紛擾,有時是國際爭端,臺灣現存的戰爭與軍事遺構多數是回應歷來挑戰的產物。在時代遞嬗與滄海桑田般的自然環境變化之後,在某些人為破壞與後來刻意保存之下,儘管這些防禦設施沒有一處完好如初,卻都以一種局部的特異姿態、以國定古蹟的身分繼續存在,我們因此得以一窺臺灣四百年來的政權與島上的人們如何應對交相逼迫的挑戰。
《歷史上的刺蝟島》一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最早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七二四年起建的熱蘭遮城,那是臺灣第一座軍事堡壘,矗立於尚未積塞成陸的台江前沿鯤鯓島上。最晚的是日治初期的槓仔寮砲台和大武崙砲台,時當二十世紀初,日本躋身殖民國之列不久,這個年輕的東亞帝國躍躍欲試,打算將臺灣打造成一個要塞島,積極警戒在亞洲擴張版圖的俄國與歐美列強。
從荷治到日治,三百年間臺灣經歷許多外來的挑戰,最嚴厲的應該是「牡丹社事件」。一八七四年日本出兵臺灣,促使清政府一改對臺態度,積極部署,其後二十年間還實施了領臺以來最後一波行政區劃,新設恆春縣和臺北府。此外,為了亡羊補牢坐實對「番地」有管轄之實而施行「開山撫番」,這項政策宛如「侵入式治療」,堪稱臺灣原住民族處境質變的肇端。
這十四處國定古蹟有的與日常生活交融於一,如鳳山縣舊城、臺灣府城、恆春古城與臺北府城,至今依舊是人們穿梭俯仰之地。砲台、堡壘通常坐落要地,或居高臨下,或控扼津口,然而都因軍事科技的演進而喪失軍事效益,最終褪去軍事色彩成為觀光景點,如高雄旗後礮臺、淡水滬尾礮臺、基隆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槓仔寮砲台以及澎湖西嶼東、西臺。至於臺南的熱蘭遮城/臺灣城(安平古堡)和二鯤鯓礮臺(億載金城)人來人往市囂不絕,在台江地貌「易容」之前都是臨海的堡壘,四草礮臺則是一八四○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遙遠漣漪下的產物。
從前述國定古蹟出現的先後順序和地理分布,還可以印證一項素為人知的事實——外來勢力在臺灣促成的發展進程為由南而北、先西後東。東臺灣完全沒有「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除了海峽的傳統兵家要地澎湖,甚至僅集中於臺灣南北兩端,如今看來空間分布相當不平均,卻如實反映以及示範了身為一座各方勢力覬覦的島嶼可以如何自保。
本書邀請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等六位青年作家,不從個別古蹟下手,而以臺灣近四百年發展的時空進程為線索卻逆溯之,從距離當今最近的日治時期開始,自目前的政經重地北臺灣一路往南探索,以文學之筆帶領我們,看看臺灣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座怎樣的「刺蝟島」。
臺灣位於東亞與西太平洋相接處,就像廣漠海陸的一線交集,自從進入國際視野以後,各方利益在此競逐。
四百年來,臺灣一直是地緣紛擾不絕之地,海盜、跨國企業、崛起的帝國……荷蘭、西班牙、法國、日本……劫掠、商業、殖民……,各色人等多元國族來來去去,都將臺灣視為實現利益或野心的目標,促使當政者在各自的時空背景下起建防禦設施,堡壘、砲台、要塞,砲口一致對外,沒有一處不是為了抗拒外來勢力。
島內也不總是平靜,民變可以說是頻繁的,有的不滿當局統治,有的甚至高舉稱王稱帝的大旗,過程與結局往往卻驚人地相似:人民起事,官府鎮壓,鎮壓結束,城池誕生。
政權的更迭從未能阻止挑戰降臨,有時是島內紛擾,有時是國際爭端,臺灣現存的戰爭與軍事遺構多數是回應歷來挑戰的產物。在時代遞嬗與滄海桑田般的自然環境變化之後,在某些人為破壞與後來刻意保存之下,儘管這些防禦設施沒有一處完好如初,卻都以一種局部的特異姿態、以國定古蹟的身分繼續存在,我們因此得以一窺臺灣四百年來的政權與島上的人們如何應對交相逼迫的挑戰。
《歷史上的刺蝟島》一書以臺灣遭遇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經,以事件後官方為了因應而興修的防禦性建築為緯,分別提及六個事件/時代、十四處國定古蹟。最早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七二四年起建的熱蘭遮城,那是臺灣第一座軍事堡壘,矗立於尚未積塞成陸的台江前沿鯤鯓島上。最晚的是日治初期的槓仔寮砲台和大武崙砲台,時當二十世紀初,日本躋身殖民國之列不久,這個年輕的東亞帝國躍躍欲試,打算將臺灣打造成一個要塞島,積極警戒在亞洲擴張版圖的俄國與歐美列強。
從荷治到日治,三百年間臺灣經歷許多外來的挑戰,最嚴厲的應該是「牡丹社事件」。一八七四年日本出兵臺灣,促使清政府一改對臺態度,積極部署,其後二十年間還實施了領臺以來最後一波行政區劃,新設恆春縣和臺北府。此外,為了亡羊補牢坐實對「番地」有管轄之實而施行「開山撫番」,這項政策宛如「侵入式治療」,堪稱臺灣原住民族處境質變的肇端。
這十四處國定古蹟有的與日常生活交融於一,如鳳山縣舊城、臺灣府城、恆春古城與臺北府城,至今依舊是人們穿梭俯仰之地。砲台、堡壘通常坐落要地,或居高臨下,或控扼津口,然而都因軍事科技的演進而喪失軍事效益,最終褪去軍事色彩成為觀光景點,如高雄旗後礮臺、淡水滬尾礮臺、基隆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槓仔寮砲台以及澎湖西嶼東、西臺。至於臺南的熱蘭遮城/臺灣城(安平古堡)和二鯤鯓礮臺(億載金城)人來人往市囂不絕,在台江地貌「易容」之前都是臨海的堡壘,四草礮臺則是一八四○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遙遠漣漪下的產物。
從前述國定古蹟出現的先後順序和地理分布,還可以印證一項素為人知的事實——外來勢力在臺灣促成的發展進程為由南而北、先西後東。東臺灣完全沒有「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除了海峽的傳統兵家要地澎湖,甚至僅集中於臺灣南北兩端,如今看來空間分布相當不平均,卻如實反映以及示範了身為一座各方勢力覬覦的島嶼可以如何自保。
本書邀請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等六位青年作家,不從個別古蹟下手,而以臺灣近四百年發展的時空進程為線索卻逆溯之,從距離當今最近的日治時期開始,自目前的政經重地北臺灣一路往南探索,以文學之筆帶領我們,看看臺灣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座怎樣的「刺蝟島」。
作者簡介
朱宥勳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畢業、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著有《誤遞》、《堊觀》、《暗影》、《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等。2022年以《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臺灣小說家群像》入圍臺灣文學獎金典獎。2023年以《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入選文策院第16期Books from Taiwan(BFT)計畫「成人冊」書單。
瀟湘神
本名羅傳樵,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推理小說家、奇幻小說家、臺灣妖怪研究者、實境遊戲設計師。著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都市傳說冒險團:謎樣的作家》、《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殖民地之旅》等作品,目前熱衷於尋找在地創地的各種跨領域可能。曾入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入圍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2023年以《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入選文策院第16期Books from Taiwan(BFT)計畫「成人冊」書單。
熊一蘋
本名熊信淵,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大學時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研究所時期嘗試自主發行作品,並接觸非虛構寫作,先後參與《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沉舟記:消逝的字典》、《親像鳳梨心:鳳山代誌》等,並獨立發行《超夢》、《#雲端發行》、《結束一天的方式》、《廖鵬傑》等,著有《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2020年以《我們的搖滾樂》入圍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現居臺南。
謝宜安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對臺灣都市傳說進行源流考證與細密分析。關注都市傳說、怪談、民俗中的現代性、性別、政治等。著有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參與創作桌遊、小說《說妖》等。
班與唐
曾獲台積電文學賞等文學獎以及文化部青年、國藝會創作補助。寫小說之餘,嗜好探勘有趣的臺灣歷史,希望分享給更多人認識。經營Facebook、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以及合著非虛構《芬芳散策:一段從嘉義製材所開啟的日治時期嘉義之旅》。
何玟珒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雙主修歷史畢業。曾獲鳳凰樹文學獎、臺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入選《九歌109年度小說選》,2022年以短篇小說集《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獲得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畢業、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著有《誤遞》、《堊觀》、《暗影》、《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等。2022年以《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臺灣小說家群像》入圍臺灣文學獎金典獎。2023年以《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入選文策院第16期Books from Taiwan(BFT)計畫「成人冊」書單。
瀟湘神
本名羅傳樵,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推理小說家、奇幻小說家、臺灣妖怪研究者、實境遊戲設計師。著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都市傳說冒險團:謎樣的作家》、《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殖民地之旅》等作品,目前熱衷於尋找在地創地的各種跨領域可能。曾入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入圍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2023年以《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入選文策院第16期Books from Taiwan(BFT)計畫「成人冊」書單。
熊一蘋
本名熊信淵,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大學時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研究所時期嘗試自主發行作品,並接觸非虛構寫作,先後參與《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沉舟記:消逝的字典》、《親像鳳梨心:鳳山代誌》等,並獨立發行《超夢》、《#雲端發行》、《結束一天的方式》、《廖鵬傑》等,著有《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2020年以《我們的搖滾樂》入圍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現居臺南。
謝宜安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對臺灣都市傳說進行源流考證與細密分析。關注都市傳說、怪談、民俗中的現代性、性別、政治等。著有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參與創作桌遊、小說《說妖》等。
班與唐
曾獲台積電文學賞等文學獎以及文化部青年、國藝會創作補助。寫小說之餘,嗜好探勘有趣的臺灣歷史,希望分享給更多人認識。經營Facebook、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以及合著非虛構《芬芳散策:一段從嘉義製材所開啟的日治時期嘉義之旅》。
何玟珒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雙主修歷史畢業。曾獲鳳凰樹文學獎、臺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入選《九歌109年度小說選》,2022年以短篇小說集《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獲得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內容目錄
寧靜時光的必要之刺
島嶼身世之所繫
關於本書——溯看島嶼的挑戰與回應
前言——砲台與城池,臺灣史關鍵化石 朱宥勳
要塞化吧,基隆!——砲台新世紀 班與唐
發生與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清法戰爭中的砲台 朱宥勳
舊時代最新城池——臺北府城 謝宜安
這是清朝治理臺灣之始,也是最後——牡丹社事件催生的城壘 謝宜安
歷史迷霧中的幽靈——四草礮臺方位之謎 瀟湘神
默默見證島嶼三百年——鳳山縣舊城與臺灣府城 何玟珒
堡壘誕生——從熱蘭遮城到臺灣城 熊一蘋
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大事紀
島嶼身世之所繫
關於本書——溯看島嶼的挑戰與回應
前言——砲台與城池,臺灣史關鍵化石 朱宥勳
要塞化吧,基隆!——砲台新世紀 班與唐
發生與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清法戰爭中的砲台 朱宥勳
舊時代最新城池——臺北府城 謝宜安
這是清朝治理臺灣之始,也是最後——牡丹社事件催生的城壘 謝宜安
歷史迷霧中的幽靈——四草礮臺方位之謎 瀟湘神
默默見證島嶼三百年——鳳山縣舊城與臺灣府城 何玟珒
堡壘誕生——從熱蘭遮城到臺灣城 熊一蘋
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大事紀
ISBN: 978986532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