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如旅行散文1:華氏零度 | 拾書所

陳郁如旅行散文1:華氏零度

$ 350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穿越凜冽冰封的北美大陸,從恍若小說設定的自然地貌中,體驗虛實交構的人生風景
華文奇幻女王、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的壯遊鉅作繼《修煉》、《詩魂》後第一本與自然對話的旅行散文作品
我們不急著去挑戰世界的極限,只想循著自己的腳步挑戰自我,每次的探索讓我們對自己更了解,更往前一步。

得獎紀錄
★博客來年度暢銷百大、華文類型作家TOP8
★連續三年入圍誠品年度最期待作家

本書特色
★特色1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首部旅行散文,記錄她與丈夫Robert自駕穿越冷冽北美大陸的壯遊體驗。
★特色2 透過生動有趣的文字與真實細膩的照片,跟著作家一起旅行,窺見她的處世哲學與創作靈感來源。
★特色3曾任科學老師Robert在各章後開設「蘿蔔老師的地質教室」,補充壯遊景點有趣的地科知識。

本書簡介
猜猜看,華氏零度是攝氏幾度呢?答案是零下十八度。這雖然是一個只要套用算式就能得出答案的數學題,但如果是夜宿在零下十八度的曠野,身邊只有簡單的帳棚睡袋,那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又會帶來多麼深刻的體驗?《華氏零度》是年度暢銷作家陳郁如第一本旅行散文,在寫了七本奇幻小說後,這次她將從「零」開始,走進遼闊的北美大陸,與大自然和自我內在開啟一場深刻而謙和的對話。在這段跨越千里的自駕旅行中,她將帶領讀者在華氏零度的低溫下挑戰雪地露營,享受雪天一線的靜謐;或是在沙漠公路上尋找埋藏於地底的牡蠣化石,推想地球千萬年間的劇烈變化;或是在舉世聞名的黃石公園來回尋覓,只為一窺郊狼的珍貴身影,並學著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有別於以往所創作的奇幻小說,在《華氏零度》中,陳郁如用細膩真摯的文字,記錄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只要用心感受便會發現:真實人生中的美麗風景,一點也不輸想像出來的奇幻世界。此外,書中還會揭開她在創作小說背後的故事,與讀者分享旅行如何成為她的靈感來源。《華氏零度》不只是一本遊記,更是一個奇幻小說家勇於走出戶外、打破框架的真實紀錄。

【陳郁如給年輕人的人生金句】
1.科技帶給人類便利的生活,卻讓我們忘了如何和大自然相處。‧想做的事趕快去做,人生就像院線片,不抓緊時間是會下片的。
2.過分逞強不等於勇氣,「安全」絕對是野外活動的首要目標。具創意的想像力可以用來寫書、畫畫,而負面的想像力卻帶來不必要的恐懼。
3.計畫時常趕不上變化,面對意外與其發洩情緒,不如坦然面對。

◎本書關鍵字:旅行散文、處世哲學、自然探索、地質知識、雪地露營、野溪溫泉、黃石公園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生涯發展、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健康與體育、自然、綜合活動、生活科技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作者介紹

陳郁如
出生於臺灣臺北,在大學主修化學,後來又赴紐約念藝術研究所,特殊的學經歷造就她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性格。平日喜愛旅行、閱讀、潛水、跳舞,生命的轉折為她帶來豐富的寫作靈感,曾以《仙靈傳奇1:詩魂》獲得第41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在寫了八本奇幻小說後,開始記錄真實生活裡的點滴,與先生兩人合作書寫旅行的經驗,推出第一本旅遊散文《華氏零度》。作品有:《修煉》1~4、《修煉》前傳、【仙靈傳奇】系列之《詩魂》、《詞靈》、《畫仙》、《陶妖》,以及【陳郁如的旅行風景】系列1~2。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旅行的意義推薦文 斜槓奇幻小說家的華麗冒險 文/宋怡慧推薦文 當我們望向遠方 文/趙于萱推薦文 一個奇幻小說家的旅行紀實 文/賴曉妍推薦文 說「好」的勇氣 文/謝博明Robert Schafer第一章 山上的牡蠣──猶他州漢克斯維鎮外山區第二章 野地露營的二三事──猶他州溫泉鄉第三章 雪地腳踏車,越摔越勇 ──懷俄明州傑克森市第四章 華氏零度下的體驗──黃石公園1第五章 雪中的動物精靈──黃石公園2第六章 瑤池王母仙雲現──大提頓國家公園蘿蔔老師的地質學附錄後記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山上的牡蠣 ──猶他州漢克斯維鎮外山區二○一七年七月,我和Robert 去猶他州參加一個山上的探戈節,回程我們走二十四號公路。那是一個朋友建議的,這條路沿著山走,可以更貼近山景,一覽猶他州的紅石山。對Robert 來說這條路線太棒了,研究地質是他多(樣)才(樣)多(不)藝(精)的喜好之一,他收藏了一本專門介紹猶他州地質學的書,詳細講解這條路上的各種地質變化。我們順著二十四號公路往南開,在漢克斯維這個小鎮稍作停留後,取道向西,他開始把車速放慢,東張西望。「你在找什麼?」我問。八成書上提到什麼玄武岩、砂岩、向斜、背斜之類的岩層地形或變化。我雖然不懂也沒多著迷,不過身為旅行夥伴,一定要適時表現有興趣的樣子,下次人家才要再帶你出來玩。「我在找牡蠣。」他表情認真的回答。「先生,我們在科羅拉多高原的沙漠區,等我們回洛杉磯才有牡蠣啦。」我當然知道他找牡蠣必有原因,可是還是忍不住撩他一下。「瑞塔多(Retardo,白痴的意思),」他的反應也絕對不會客氣的,「這個山區億萬年前在海底,經過地殼變動,現在是山了,所以上面有億萬年前的牡蠣化石,是從白堊紀時代留下來的,書上說就在這附近。」他對照書上標示的里程數,每隔幾百公尺就停車,下車在路邊爬山邊找,不知道的人可能以為他的手機掉在路邊了。「你看這個,像不像貝殼?」他每幾分鐘就會撿起一些東西,要我幫他一起驗證找到的是不是牡蠣化石。「看起來不像。」我很誠實的說。雖然我心裡很想說:「這就是了,我們走吧。」外面華氏一百度(相當於攝氏三十八度),只要離開車子冷氣沁涼的呵護,極度的乾熱馬上貼在皮膚上,吸乾你的水氣,燒焦你的熱情。「我也覺得不是。」他語氣輕鬆並不氣餒,我懷疑他早就知道,只是想測試我有沒有真心誠意幫他看。我很慶幸剛才沒有糊弄他。就這樣,我們沿路開開停停,到後來實在太熱了,下車的意願都被熱氣燒光了,只想在車子吹冷氣,兩人的對話也更無厘頭。「我餓了,我們可以吃什麼?」我開始想話題調侃他。「親愛的,看你想吃什麼。」他真心的問。「嗯,你不是在找牡蠣嗎?你動作快點,我們中午就可以吃生蠔了!」「瑞塔多!」就這樣,我的中餐只得到一對白眼。終於,他放棄尋找。億萬年前的化石,應該不是路上隨便撿就可以找到的,可能要往深山去,可能要往山頂去,也可能埋在山腹裡,這一大片山區,誰知道會在哪?地質學家一定做了很多田野研究,經過無數次的敲打挖掘才找到,怎麼可能憑我們兩個人在公路開車繞一繞就撿到?雖然可以看出他很失望,可是我們還是繼續上路往西開去,一路上橘紅、赭紅、深紅、褐紅,各種不同的紅石讓人眼花撩亂,實在很難想像大自然可以這麼多變化。在一堆紅石山區中,我看到巨大的黃色山石,覺得顏色造型很特別,便隨手拍照記錄下來,沒想到這一隨手,後面引出更多的旅行故事。玩歸玩,書還是要寫,工作還是要做,當時我正在寫《修煉IV:異種再現》,故事中需要一個特別的場景作為來自上古時候的氣血洞,我想到那個隨手拍下來的黃色山石。這些山石呈粗大的圓柱,整個圓柱分兩半,下半部山石呈灰色,表面有水平狀的刻痕,上半部山石呈土黃色,直徑比下半部略大,看起來有點像一頂帽子包覆著下半部。我在書裡稱之為黃氈之山,是來自上古時代的地形之一。我有個怪癖,自己寫進小說裡的場景都很想親自去看看,像是《修煉Ⅰ:動物精的祕密》寫到陽明山的牛奶湖,我就找了機會拜訪了四次,想像書中人物在那裡修煉成精的樣子。於是在寫完書後,我心心念念想回去好好探索那片黃帽山石。當時開車經過,在行進中拍的照片當然不夠清楚,而且我非常想像書中主角那樣去露營,去健走。就這樣,在初次造訪黃帽山的五個月後,當別人計劃喝香檳、吃大餐,或是看煙火慶祝跨年時,我忽發奇想,想去猶他州看那些黃色石頭。這舉動有點瘋狂。為什麼這麼說呢?許多人想像度假放鬆這兩個字,腦海出現的往往是藍天、碧海、沙灘、太陽、調酒、高級飯店、精緻美食、泳裝美女、衝浪猛男這些景象,沒有人會幻想著自己全身發抖僵硬,穿著四件毛衣、三件長褲、兩件外套,外加毛帽、毛襪、手套站在荒郊野外!當時當地的氣溫約華氏二十度(相當於攝氏負六度)上下,一般美國人冬天度假,除非是熱愛滑雪的狂熱份子,不然通常大家都往南跑,往溫暖的地方鑽,很少人會計劃在寒冬中野外露營,基本上那就像是睡在冷凍庫裡,就連大部分的營地冬天也都是關閉的。更何況黃帽山不是什麼著名景點,甚至連景點都稱不上,而且還沒有雪可以滑,只是為了看一些石頭,真是太不符合常理了!面對我不合常理的提議,Robert 沒有拒絕,他對於我想要做的事都會儘量替我完成。而說實話,他自己內心也帶有冒險的因子,我們在一起,只是讓這些因子更加發揚光大。每個人多少都渴望冒險,那就像是動物的本能吧!遠古狩獵時代的人,不可能待在山洞裡等著食物上門,一定要走出洞穴,投入外面的世界,接受挑戰。而每一次的挑戰跟探險則讓人們更堅強,更了解自我,對於未知的世界更有信心與勇氣。只是每個人嘗試冒險的方式不一樣,有人在手遊電玩的廝殺中得到冒險的快感,有人在雲霄飛車的高速進行中得到速度的快感,有人在高山峻嶺的攀爬中得到征服的快感,有人覺得離開家裡和辦公室、走出戶外就是冒險,有人則非得要上山下海才能得到滿足。就像「心」這個字一樣,三個點不一樣的高低,不一樣的位置,不一樣的角度。對於不同的冒險方式,不需要比較,不需要批判,只要找到適合自己和安全的方式,那就是最好的方式。曾經有人質疑登山活動的正當性,認為如果發生山難會造成社會成本。但是我覺得,與其害怕山林,遠離山林,或是對大自然產生恐懼,不如走進其中試著了解,用知識的力量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這個世界。就像我們知道車禍很危險,可能造成受傷或死亡,但是預防的方法不是叫大家都不要開車了,而是應該讓大家知道交通規則,每個開車上路的駕駛都應該遵守,把危險性減低。這次為了前往寒冷、沒有飲用水的地方,我們做了周全的準備,帶上禦寒的衣物。除了本來的雙人睡袋外,又帶上兩個新買的冬季羽毛睡袋,額外的毯子等。對我們來說,旅行的第一條守則是安全,事前的準備非常重要。這點我很佩服Robert,他很注重細節,寧可花時間、花錢做好準備也不肯妥協。英文中有一句: Better safe than sorry,中文也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總之,出門一趟能平平安安回來,那就達到最重要的目的了。做好準備,我們開車上路。從加州洛杉磯開車前往位於猶他州的黃帽山區,中間完全不停大約要十小時車程,不過這不是我們旅行的作風,不要說別的,總是要停下來加個油,上個廁所,尤其現在年紀大了,還要記得活動一下筋骨,讓坐骨神經不要作古去了。Robert 又特別喜歡在行程中加入行程,因此我們第一夜行經化石瀑布(Fossil Falls),拜訪古老瀑布遺跡;第二夜去內華達州一個廢棄溫泉(對,內華達州不是只有賭城拉斯維加斯);第三夜在內華達州邊界附近的山路野地露營跨年,然後隔天元旦一早發現車子不能發動,又開了一整天的車。終於,在我們離開洛杉磯的第四個晚上,到達猶他州二十四號公路的黃石山區。到達時已經是晚上了,戶外溫度比公路號碼還低,可是我卻難掩興奮。第一,幾個月前我隨手拍下黃帽山的照片,事後我只知道在二十四號公路上,可是不知道確切地點。那山石不是景點,沒有名稱,沒有地名,要再找到同樣的地點並不容易。二來,我們常常去了某些比較遙遠,比較特別的地方,雖然留下美好的記憶,心裡想著:以後一定要再來!可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經濟不允許,可能時間不允許,就算有錢有閒,可是人總想著要去不一樣的地方,所以那個「以後」常常不會再發生。而現在,這件事居然發生了! Robert 實現了我的一個小小的夢想。他不計較天氣冷,要帶一大堆裝備出門,不介意要他其實想去的是元旦探戈節,跟我來到荒郊野外,就是要幫我圓一個小小的夢。我的夢想不大,也往往不是在物質方面的。我不需要豪華的房子、嬌貴的車子,或是名牌衣服,只要有地方住,可以放我的書跟畫,有車子可以帶我到我想去的地方,有衣服可以穿出去見人,有包包可以把錢收好,這樣就可以了。可是有時我會有些不切實際的夢想,說起來這樣的夢想也不是沒人做過,多少人爬過喜馬拉雅山?也時常聽見有人挑戰極地探險,我還沒有想要經歷那些,只不過去國家公園看雪景又算得了什麼?更何況重回猶他州的一個山區看大石?可是現實中,有時候簡單的事並沒有那麼簡單,少不了許多天時地利人和的要求。而這次,我何其幸運,我的一個夢想實現了。Robert 把車開離道路,直接駛過崎嶇不平的山路,來到山石下。當時天色已晚,月亮已經出來了。那天是滿月,沒有光害沒有空汙,銀色的光芒灑在山石上,帽子一般的黃色山石染上了一層銀白色的光芒。攝影是Robert 的另一項多(樣)才(樣)多(不)藝(精)的喜好,他看到眼前的美景,攝影魂上身,立刻搬出腳架相機。「你來幫我一下,拿著這個燈,走到山邊去,我好對焦。」「喔,好。」我口中嘟囔著,心裡的聲音是:天啊!好冷啊!跟上次造訪時相比,相差八十度耶!身體裡面每個細胞都在跟我抗議它們快要結冰了,可是我可不敢有任何異議,畢竟是我提議要來的。我提著燈,哆嗦著腳步,依照攝影師的指示,向山壁方向走去。「好了,停,把燈放在地上。」我乖巧的依照指示,把燈放在地上。就在這時候,我彎下腰,看到燈旁邊有一些圓圓的東西。正當他在我身後認真對焦時,我撿起那些圓圓黑黑的東西認真看著。「Robert !快來看,這些……好像是牡蠣耶!」我大叫。「我看看!」他專心拍照時最不喜歡被打斷,可是還是很有禮貌的走過來,看我手上的東西,「這不是牡蠣啦,應該是一些乾樹果。」說完便回去認真拍照。我不甘心,走到別的角落仔細尋找。沒錯,這些不是樹果,是貝殼類的物質!等他拍完照,我拉著他到處看,他仔細瞧了瞧後說:「這些真的是牡蠣化石!」蘿蔔老師的地質教室猶他州的黃帽山可追溯自白堊紀時期,當時北美洲的中央有一道比較淺的海水域穿過,北從北極延伸到南邊的墨西哥灣,西從洛磯山脈到東岸的阿帕拉契山脈。洛磯山脈跟阿帕拉契山脈上的河流帶著沉積物流進中間的淺水海域,隨著時間的累積形成堅硬的岩石,而當時的北美洲又位於赤道附近,溫暖的熱帶水域非常適合牡蠣生長。億萬年後,北美板塊在大西洋海底層擴張推擠下,撞上太平洋板塊、往北移動,導致原本中央的淺海底層上升,形成今日北美西部的山區,再經過雨水長時間的沖刷,源自恐龍時代的牡蠣化石就出現在我們經過的黃帽山上了。臺灣位於菲律賓板塊和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