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新修訂給政府、企業、個人的淨零轉型全方位指南
比爾 · 蓋茲親筆揭露改變未來的新思考、新科技與新經濟
「我寫這本書不只是因為看到氣候變遷的問題,還因為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機會。」
啟發商業世界全面投入新經濟的革命性巨作
已售出全球數十多國版權
掌握減排技術就能掌握商機,哪些創新最能助推淨零轉型?
能源成本竟然比產品主原料還高,科技節能怎麼做?
突破再生能源間歇特性,從儲能到精準用電最值得關注的新科技有哪些?
拯救地球氣候出現救星?發展氫能需具備什麼能力?
現有核能發電與核融合大不同?為什麼核融合值得期待?
一本書揭示不同產業的淨零排放商機,看清未來ESG投資機會。
如果淨碳排不歸零,你我擁有的一切可能隨時歸零!
我們必須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放,未來10年,沒有比投身這個遠大目標更重要的事了。
2023 年1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攸關台灣未來30年發展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台灣成為亞洲少數將氣候治理法制化,並將實施碳定價的國家。但究竟2050淨零排放該如何達成?又如何在淨零轉型的同時,創造重大商機?
在這本書中,比爾.蓋茲將告訴你:經濟成長和淨零創新的新交集是什麼。他提出一套涵蓋層面極廣、但每一步都切實可行的計畫,希望把溫室氣體排放量全面減到零,挽救人類免於一場迎面而來的氣候浩劫。
比爾.蓋茲花了十多年潛心研究氣候變遷的原因與效應,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政治、金融等各領域專家的協助下,努力尋找阻止地球失速滑向環境災難的方法。在這本書中,他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別無選擇,一定要努力減到淨零排放,也詳細說明要達到這個重大目標,哪些是我們非做不可的事。
書中清晰描述了人類所面臨的艱巨挑戰,清楚指出在哪些方面目前科技已有零碳方案、哪些領域的現有科技該如何發揮更大效益,還有哪裡需要創新的技術突破,又是哪些人在從事這些重要研究。
最後,他提出一套以全面減到零排放為目標的具體可行計畫,從政府的政策、企業的行為,到個人可以採取的行動,為全面減到零排放的艱巨任務帶來新希望。
誠如比爾.蓋茲在書中一再強調,全面減到零排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能遵循書中所提出的計畫,目標雖難,一切仍在掌握之中。
作者介紹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科技人、企業領袖和慈善家,1975 年與兒時玩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辦微軟(Microsoft)。目前擔任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共同會長,二十多年來致力於改善全球衛生與發展的重大議題,包括氣候變遷、預防疫病大流行、消滅疾病、水質問題、公共衛生、衛生保健等。
著有《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擁抱未來》等暢銷書。
譯者簡介
張靖之(前言至第四章與後記)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輔系人類學,英國劍橋大學漢學碩士。曾任雜誌主編、叢書主編及版權,以保護地球環境為志業。譯作有《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合譯)、《重新想像資本主義》、《氣候緊急時代來了》等。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林步昇(第五章至第十二章)
喜歡綠豆湯的貓奴,沉浮於接案人生,每天都痛並快樂著。近期出版譯作包括《行銷5.0》、《知識的假象》、《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合譯)等。比爾.蓋茲脫下科技鉅子的外衣,在本書中把氣候變遷「正名」為氣候災難,但不誇誇其談,而是具體提出從國家至個人的解方,讀來怵目驚心卻也可見一線光明。
目錄
前言 從520億到零
第一章 為什麼要歸零?
第二章 零排放真的很難
第三章 氣候對話中一定要問的5個問題
第四章 我們如何用電——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26%
第五章 我們如何製造——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29%
第六章 我們如何耕種養殖——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22%
第七章 我們如何運輸——占年排放量520億噸的16%
第八章 我們如何調節溫度——占年排放量510億噸的7%
第九章 適應暖化的世界
第十章 為什麼政策很重要?
第十一章 減到零排放的總體計畫
第十二章 人人都可以做的事
後記 氣候變遷與新冠病毒
致謝
注釋
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為你導讀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出版了新書,這次他要談的不是科技,也無關未來資訊產業發展,而是一個他認為當今更緊急、更重要的議題--氣候變遷。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當中提出五大架構,提供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思辨方向和討論依據,也希望各行各業能在資源和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優先評估友善環境且高績效的創新模式,來應對氣候緊急狀態,致力達成淨零碳排放。
主持人: 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 吳韻儀
-------------------------------
聽天下【管理同學會Ep.11】危機變轉機!氣候變遷是產業轉型的最佳推手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已經不只是環境議題,對企業永續經營更是一大挑戰。這集要告訴大家為什麼淨零碳排跟每個產業、政府,甚至你我都有關?企業該如何因應,個人又可以怎麼做? 此外,核能也是替代能源的熱門選項之一,但這個在台灣的地雷議題,我們該如何看待?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