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 | 拾書所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

$ 320 元 原價 320
“前往電子書”

內容簡介

日本Amazon五顆星評價,好評滿載!

日本第一書評家土井英司公開選書、讀書、建立知識架構的心法


進入社會後,讀書,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投資自己的生涯,從龐雜、陌生的領域中建立起讓自己成長的知識基礎。
一流的讀者,能夠從上千行文句中挖掘能為己所用的精華,畫上專屬於自己的一條線,為自己的職涯或事業創造新的契機。

作者土井英司是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創立元老、王牌採購,一手打造全球銷量超過千萬冊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等多本暢銷書,被譽為日本第一書評家。他經營的說書頻道累積瀏覽人次破百萬。

在這本書中,土井英司從「選書」開始傳授獨門訣竅,緊接著是分門別類的「部分閱讀」, 幫助讀者由淺入深擴充自己的商業知識,接著才能抓對重點、讀出門道。並指出多數人讀書卻未能掌握重點的盲點:
X 商業書不必一定要全本讀完,讀出重點,就能產生價值。
X不要在自己的既有信念上畫線,只是自我陶醉,沒有新收穫。
X 畫線不應在「結果」,應在導致結果的行動。結果無法複製,行動才可以實踐。

土井英司更親自示範自己如何「畫線」,精選四十四本商業好書,畫出他自己獲益匪淺的文句,與讀者分享他獨特的深思考技術。

不論是輕薄近人的暢銷書、還是艱澀厚重的磚頭教科書,
每個優秀的讀書人,都能從中抓住有助提升自己的靈感。


內文試閱

這樣讀書是不行的

  想找到對你有意義的一段文字,得先找到一本好書,所以我要先談談,該怎麼提高找到好書的機率。
  要如何分辨值得讀的書,以及不值得讀的書?
  我認為選書必須遵守以下這個大前提:
  書的內容好不好看,與你的事業好壞毫無關係。
  書本身就不是一件可供享樂的東西,而是使你人生得以享樂的「工具」之一。本書所談的「閱讀」,是抱持著目標、並且能夠引發各種後續行動的。閱讀不是為了取悅自己,而是為了拓展視野,挖掘出這世界的種種有趣之處。
  因此,內容好不好看一點都不重要,那不是重點。
  拓展視野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大人物當面聊天。
  建築師安藤忠雄國中的時候想當個職業拳擊手,但是某天看到年輕木工在增建平房二樓,就發現了建築的有趣之處。這個故事當然要聽安藤先生親口說最好,但大多數人沒這個機會,所以我們能透過他的自傳《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得到相似的體驗。
  以安藤忠雄的故事為例,我們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閱讀重點,那就是想像這些了不起的大師,一定都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
  適材適用,人們只要能做適合自己的工作,就能展現更好的成果,讓社會更加富庶。不僅如此,他們全心投入工作的姿態還能感動他人,吸引更多人投身同樣的工作。
  如果有人問你一本書的讀後感,你只會說「好看」、「無聊」,那就要小心了。我希望你能回答出這本書讓你感覺到什麼、如何拓展了你的視野。如果答不出來,代表你閱讀時缺乏目標,或者這本書不值一讀。

「書評」這種東西也不需要

  只要有人讀書,就一定有人寫「書評」,寫書評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我也是靠這個維生的。問題在於書評本身的內容。閱讀並不是為了寫書評,你自己才是主角,書則是輔助。閱讀,是讀者從書中提取精華,濃縮進自己的腦袋中。這就是好的閱讀者應該做的事。
  我的書評,會說明自己從書中吸收了什麼,重點放在自己閱讀之後的變化,而非書本的內容。正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要透過閱讀,補足自己的缺乏。如果不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寫書評而閱讀,就會變成很怪異的東西。這種人寫的書評沒有自我意識,只有解釋書本內容,其實就是摘要。
  有些人的確很會寫摘要,這也是介紹書本的重要能力,但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肯定不是為了寫摘要而閱讀。再怎麼說,寫下這本書的人是作者,就算讀者與作者的想法一樣,也是沒什麼意義的。至少對寫書評的人來說是沒有幫助的。
  你不需要寫書評或讀後心得,而是要在能夠成為心靈養分的文句上畫線,即使只有一行,也要吸收起來。只要能做到這件事,這本書就有價值。

 「沒有全部讀完就不甘心」的病

  有人認為閱讀就是「把書從頭看到尾」。
  但其實,沒有全部看完,也是沒關係的。
  如果有人看過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請想想它的份量。就連簡化的「精華版」都有滿滿的三百二十頁。如果是完整版,更是一共三本、一千多頁的篇幅。
  你必須把這一千多頁都讀完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像《管理學》這種包羅萬象的書,沒必要一口氣讀完。它就像字典或百科,有需要的時候翻到你要查閱的部分,畫幾條線就好。
  或許不久之後你會需要讀其他部分,到時候再回頭翻書即可。
  況且,你要向一個作者學習一切,出發點就不合理,也很難堅持到底。所以,不需要從頭讀到尾的「整體練習」,改為依照當下需求閱讀的「部分練習」就可以了,這點會在第三章進一步解釋。
  有些人真的只讀了一部份,就賺回書價數萬倍的利潤。
  曾有讀者因閱讀拙作《成功讀書術》,而向我表達感謝。我在書中提到傳奇估價師是川銀藏的故事,並由此提出一個定律,那就是景氣循環與鋼鐵產能的時間差如何影響鋼鐵股價波動。後來某位讀者告訴我,這個定律給了他靈感,幫助他大賺一筆,令我樂不可支。
  如果這位讀者把整本《成功讀書術》都看完,除了股票之外沒有任何收穫,他是否會批評我「這本書怎麼只有一個好處」?我想不可能。
  一本小說,是一個從頭到尾架構完整的故事,只要途中有個差錯,便會掃了讀者的興。
  但商業書不同。只要有一個小地方對讀者有幫助,其他全都派不上用場也沒關係。即使其他部分全都輸了,只要贏一場,結果還是勝利。「一勝九十九敗」也行。閱讀商業書就像在挖掘鑽石,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商業書只要看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即可,實在沒必要整本都看完。

別只挑喜歡的作者來讀

  閱讀商業書有幾個陷阱,其中之一就是專挑自己喜歡的作者,或者價值觀與自己相近的作者來讀。若是讀小說,專挑自己喜歡的作家來讀是沒問題的,但閱讀商業書不是「消費」而是「投資」,光看讓自己舒服的書,就無法突破成長。
  價值觀相左的作者成功經驗,或自己不擅長的知識領域,確實讓人看了就不舒服,甚至讀不懂。
  像我會看消費性產品經營者所寫的書,也會畫線,從中獲得影響與刺激,但心裡依然認為「我不適合這個產業」。我能夠理解顧客心理,也懂行銷原理,但就是無法親手執行。
  然而閱讀最大的價值,就是能輕易接觸不同價值觀的人的思維。
  只要清楚自己絕對做不到什麼,不適合做什麼,自然就知道自己應該學習補足些什麼,又該把什麼交給其他人處理。例如經營企業的人,就是因為清楚自己做不到的事,才會聘雇員工來做,也因此才能清楚列出聘僱條件、透過面試找到合適的員工。
  只看自己喜歡的書就像挑食,挑食會造成營養失衡,傷害身體健康。
  你喜歡的資訊會自然而然往你靠近,所以更該刻意去接觸你不喜歡的價值觀,那麼你會發現世界更加多元而廣闊。

「自我陶醉線」只是確認既有信念,毫無意義

  一本書該在哪裡畫線才對自己有益?本書要探討的就是這件事,但在這之前我想先說說「哪裡不該畫線」,那就是讓你覺得「對!沒錯!我想的果然沒錯!」的部分。
  你或許會想,為什麼不能畫線?我知道只要看到書中文句支持你既有的想法,就會十分開心,令人有股想畫線的衝動。但是,這只不過是「自我陶醉」,喜歡讀名言錄的人特別有這樣的傾向。
  確認自己的「正確」無助於你的成長,反而會讓人變得偏頗,無法接受新思維與新方法,這對你的事業與職涯來說,是扣分而非加分。
  反之,當你看到一句話不太舒服,但卻印象深刻,這就務必要畫上一條線。或許當下沒辦法幫到你,但日後回顧起來,可能是改變人生的一段話。
  畫線,要畫在有新發現的地方,有幫助的地方,以及與自己思維不同的地方,才能幫助你成長。

作者介紹

日本第一書評家、百萬暢銷書推手
土井英司 
   1974年生,Elies book consulting有限公司董事長,電子日報《商業書馬拉松》總編輯。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院,曾任職於日經Home出版社(現為日經BP社),2000年參與日本亞馬遜創辦計畫。眼光精準,能挑選暢銷的作品與作者,以嶄新行銷手法創造多本暢銷書,被稱為亞馬遜的王牌採購。2001年獲得日本亞馬遜的Company Award。之後自行創業,為多名作家經營品牌、打響名號,2011年打造在日本銷量158萬本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此書已經有英文、義大利文等41語言的翻譯版,美國版更是獲《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專文介紹的暢銷書。2015年三月,此書同時登上美國與義大利亞馬遜的暢銷榜第一名,在全球掀起熱潮,總銷量達到625萬冊。本身擅長企劃製作商業書,《年收兩百萬日圓開始的存錢宣言》系列銷量達70萬冊,《「超」入門 失敗的本質》、《年收入一億圓的思維》均登上年度暢銷商業書前十名。土井英司本身所著《成為傳奇員工!》等書,也是銷量突破十萬冊的暢銷書。

譯者
歐凱寧
  熱愛翻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創意新鮮事物,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翻譯等身,近期翻譯的作品有《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超思考》(時報)、《紙的百知識》、《暢銷的原理》(臉譜)、《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如何),佐佐木讓及堂場瞬一系列推理小說(青空)等書。翻譯領域跨健康、商管、親子、人文、小說等。

目錄

序 人生,從「一條線」出發
只要一條線,就夠了
一切就從昆蟲圖鑑開始
小說是「消費」,商業書是「投資」
兩年內寫了一千則書評
亞馬遜做不到、人類才能做到的事
「評價就是理解」
「作者濾鏡」能改變你的視野

第一章 這樣讀書是不行的
「好不好看」並不重要
「書評」這種東西也不需要
「沒有全部讀完就不甘心」的病

Reference demo_5
In stock 297 Items

Data sheet

Compositions
Viscose
Styles
Casual
Properties
Maxi Dress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