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盲點思維:8 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 | 拾書所

零盲點思維:8 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

$ 380 元 原價 380
“前往電子書”

內容簡介

亞馬遜讀者好評、《華爾街日報》推薦書
限制判斷力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心態!
養成「偵察心態」,讓你的判斷不被盲點綁架。


你面對別人的批評,第一反應是什麼?
你曾用盡方法來證明自己是錯的嗎?
你身旁有能對你誠實說反對、批評意見的人嗎?

上面這幾個問題,你的回答是什麼?
你是不是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很容易被盲點包圍,它深深影響我們每天的行為與抉
擇。

本書作者茱莉亞.蓋勒芙(Julia Galef)是應用理性中心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一位人氣
講者,她的TED演講「為什麼你會認為你是對的,儘管你是錯的」獲得熱烈回響,並以其中的核心觀點寫成了這本書。

蓋勒芙發現,我們內心認為親眼所見的就是事實和真相,這樣的心態限制了我們的判斷
力,局限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人生可發展的高度。但是,這種心態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常會不小心陷入隧道視野,閉鎖認知,想相信的事,就找盡理由接受;不想相信
的事,就設法找藉口拒絕相信。蓋勒芙稱此為「士兵心態」,著重防禦與自我保護,
捍衛自己的觀點,堅信內心想要相信的事。

在本書中,蓋勒芙結合心理學、科學的研究與有趣的實例,發展出「偵察心態」,由好奇
心驅使,著重觀察蒐證,依據事實畫出精確地圖,希望探知事物真相。這是一種任何人
都能學會的情感技能、洞察習慣,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培養「偵察心態」、學會「零盲點思維」,我們就能把事情做得明智,人生過得明
白。本書提供你許多靈活的工具及方法來練習,例如:
● 運用局外人測試等五種思考實驗,覺察出偏見隱藏在哪。
● 意識到自己動機推論的傾向,避免非依據事實的論斷。
● 利用判定確信程度的方法,看清事物,又能掌握不確定性。
● 學會如何犯錯,不斷修正、更新自己的認知,讓判斷越來越精準。
● 坦承自己的不確定,培養社交自信,從而每次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認識身分認同對我們的影響,不受其約束,保持自己思維靈敏。


「偵察心態」幫助你改變慣性思維,對抗下意識偏見,
提高個人判斷力,做出更理智的決斷!

《零盲點思維》不只幫助一般人看清事實、辨析日常判斷、做對決策,對於想要提升推論
力和決策力的職場工作者、企業主管,企圖避免做錯決定的人,以及對行為科學、心理
學研究偏見影響人類決斷有興趣的人,書中建議的做法也都非常的實用、有效。


內文試閱

前言——心態決定思維判斷


當你想到某位具有傑出判斷力的人,什麼樣的特質會浮現在你腦海中?也許你會想到智力、機靈、勇氣或耐心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羨慕的優點,但有一個特點理應排在最前面,卻被忽視了,它甚至沒有一個正式名稱。 因此我給它取了個名字,稱之為「偵察心態」(scout mindset),亦即渴望看到事物本來面目,而不是你所希望的樣子。 偵察心態能讓你辨識出自己出錯的時候、找出你的盲點、測試你的假設,以及改變歷程。它能驅動你誠實地問自己一些問題,諸如「我在那場爭論中有錯嗎?」、「值得冒這個險嗎?」或者「如果另一個政黨的人做了同樣的事,我該如何反應?」等等。正如已故物理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曾說:「人生的首要原則,就是別自欺,騙自己最好騙。」 我們自欺的能力是2000到2010年代的熱門話題。大眾媒體和暢銷書諸如:《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How We Know What Isn’t So)、《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騙局》(Why People Believe Weird Things)、《錯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You Are Not So Smart)、《Denialism》、《Why Everyone (Else) is a Hypocrite》,以及《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在在描繪出一幅有損形象的畫面,說明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會自我欺騙,我們會合理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沉溺於一廂情願的想法中。我們會精心挑選證據,以證實自己的偏見,並支持己方的政治陣營。 這幅畫面沒有錯,但缺少了一些東西。 是的,我們經常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但有時我們也會承認這些錯誤。我們改變主意的次數,少於我們應該改變的次數,但卻比我們能夠改變的次數要多。我們是複雜的生物,有時對自己隱瞞真相,有時卻又勇於直面真相。這本書是關於人們較少探索的一面,亦即我們如何成功地不自我欺騙,以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我開始寫這本書得回溯到2009年,當時我離開研究所,滿腔熱血投注全身精力在一項專案,它後來成了我的新職業:幫助人們為個人和職業生活的棘手問題推斷出解答。起初,我以為這需要教授人們機率、邏輯和認知偏誤之類的東西,並向他們展示這些學科知識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但經過數年經營工作坊、閱讀研究資料、擔任顧問,以及人物採訪的經驗之後,我終於了解,知道如何推斷並非我原先以為的萬靈丹。 知道自己應該測試假設並不會自動提高判斷力,就像知道自己應該健身並不會自動改善健康一樣。能夠不假思索說出一系列的偏見和謬誤是毫無幫助的,除非你願意承認在自己的思維中確實出現這些偏見和謬誤。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也是得到研究人員證實的事情,亦即我們將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我們的判斷力受到態度的限制,遠大於受到知識的限制。 這並不是要說,我是偵察心態的完美典範。我會合理化自己的錯誤;我會逃避思考問題點;在面對批評時,我總抱持防衛態度。在為這本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多次發現到自己實際上搞砸了一次訪談,因為我把時間花在說服受訪者相信我的論點是正確的,而不是試圖理解他們的觀點。(諷刺的是,我在一場關於開放思想的採訪中卻表現得如此保守。) 但我比以前表現得更好了,你也可以做得到。這就是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我的方法涉及以下三個層面。 1. 事實不會與你的其他目標衝突 許多人非常不願意準確地看待現實,他們認為準確是實現目標的阻礙;以為若想要獲得幸福、成功且具有影響力,最好透過扭曲的鏡頭來看待自己和世界。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澄清是非。關於自欺有很多迷思,其中一些甚至受到著名科學家的大力宣揚。例如,你或許已經看過許多聲稱「經研究證實」的文章和書籍,內容表明「自我欺騙」乃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實事求是地看待世界只會徒增抑鬱。在第7章中,我們將檢視這些主張背後的可疑研究,同時看看心理學家如何自欺欺人,認為正向思考(positive thinking)會帶來好處。

或者你和大家一樣,認為在做一些困難的事情,比如說創辦一家公司時,你需要妄想自信過度。然而事實證明,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企業家都曾預想自己的公司有可能會倒閉。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認為亞馬遜成功的機率僅約30%。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估計,他的特斯拉(Tesla)和SpaceX這兩家公司,成功機率各是10%。在第8章中,我們將了解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的理由,以及清楚認知你所面臨的可能性對你來說何以如此重要。 或者你也懷有這種普遍的觀點:「當然,如果你是科學家或法官,保持客觀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是一名企圖改變世界的行動主義者,你不需要客觀,你需要的是熱情。」事實上,正如我們將在第14章看到的,偵察心態與熱情是互補的。我們將回到1990年代處於愛滋病危機的早期,並發現何以偵察心態對行動主義者成功阻止愛滋病流行如此重要。 2. 學習有助看清事物的工具 我在這本書中提供許多具體的工具,讓你用來培養更好的偵察心態。例如,你如何推斷自己的論證是否有失公允?這並不像自問「我有偏見嗎?」如此簡單。在第5章,你將學習到諸如局外人測試、選擇性懷疑測試,以及從眾測試等思考實驗,來檢視你對於「你相信什麼」和「你想要什麼」如何進行推斷。 至於你如何判斷你對某個特定看法的確信程度?在第6章,我們將練習一些內省技巧,幫助你斷定從0到100%的確信程度,並訓練你了解,當你說出自己並不真正相信的說法時,會是什麼感覺。 你是否曾試著聆聽自身「另一方」的觀點,結果發現自己變得沮喪或憤怒?這可能是因為你採用了錯誤的方法。在第12章中,我們將學到一些建議,能讓你更容易從與你相左的觀點中學習。 3. 領會偵察心態所帶來的情感回饋 具體的工具固然重要,但我也希望本書能帶給讀者更多東西。面對充滿不確定性和失望的現實或許看來黯淡無望,但當你瀏覽本書關於「偵察兵」(scout)的例子時,你會注意到他們似乎並不沮喪。所謂偵察兵是我對特別擅長某些偵察心態的人的稱呼,即便沒有人是完美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冷靜、開朗、有趣且果斷。

這是因為儘管從外在較難發現,但偵察心態表現一種情感回饋(emotional r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