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 | 拾書所

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

$ 380 元 原價 380
“前往電子書”

內容簡介

你永遠不用感到孤獨,因為你腋下的細菌比這個星球上的人口都還要多。
透過羞怯、異味及不可思議的流汗科學
成就了一本充滿活力、打破禁忌的著作


《紐約時報》夏季最受期待好書、Amazon讀者4.4星好評!
出汗可能是我們最奇怪的生物功能,但同時也是最重要和最不為人所知的功能;在本書中,莎拉‧艾佛茲深入探討了汗水在人體中的作用——以及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

為何汗水是鹹的?為何壓力大時會出汗?為何有的人會出五顏六色的汗?除了單純臭味或所謂的費洛蒙,是否應該擔心「老大哥」會追蹤從汗水中滲出的數百種分子;還有那些揭示健康和惡習祕密的分子?

艾佛茲的有趣調查將讀者帶到了世界各地——從她參加約會活動的莫斯科,人們在那裡嗅汗以尋找愛情,到紐澤西州,公司聘請訓練有素的腋窩嗅探師來評估其防汗產品的功效。在芬蘭,艾佛茲探索了傳說中蒸桑拿的樂趣和所謂的出汗對健康的好處,而在荷蘭,她潛入了桑拿劇院的場景當中,裡頭則充滿了服裝、特效和毛巾舞。

在此過程中,艾佛茲追溯了人類控制汗水的長期追求,最終形成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除臭劑和止汗劑產業。她表明,雖然出汗可能令人討厭,但我們體內複雜的「溫度控制策略」是人類最強大的生物學特徵。

艾佛茲以極大的熱情深入研究和寫作,本書是對人類生活中平凡通俗但引人入勝的事實之全新詮釋。



本書重點
我們得承認、並感恩,在人類歷史進程裡,排汗協助我們適應地球上許多新的環境;人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環境生存,只要不讓地球暖化到不再適合生存的地步。本書將告訴你:

1什麼才是正確的「流汗養生」;真實了解「出汗機制」,不刻意「止汗」傷害到身體的健康。

2了解我們如何在演化史上勝出;現代智人如何使用「流汗」這項利器,取得凌駕於所有物種之上的適應能力。

3從心理、生理,乃至於歷史、文化層面了解流汗並不可恥;與汗水隨之而來的體味,更是與微生物菌群同生共榮、生而為人的證明。

4從更宏觀角度觀看上天賜予我們的自然生理機制;即便是小如流汗也對個體或群體的生存有重大意義;以及該如何因應未來劇烈的氣候變化。

5認知到你我身上除了汗水獨一無二,每個人也都自成生態系,是一座小宇宙。

6讓人輕鬆吸收到當代科普的精髓;雖然講的是「流汗」,但作者旁徵博引地涵蓋了歷史、經濟、心理、醫學、生物等各學科,自然詼諧的筆觸,讓所有人都可以毫無壓力地一口氣讀完,充分啟發對於大眾科學的理解。





序曲:紅色的汗水

1996 年的夏天,一名婦女走進了開普敦郊區的泰格堡醫院,她希望皮膚科醫師能幫她解決一個不尋常的問題:她流出來的汗水為什麼是紅色的?

這名婦女肯定非常驚恐,但醫療團隊卻對此深深著迷。

「這個病例實在是太有意思了!」負責分析此例的科學家柯蕾娜.迪畢爾表示。「我們花了數月試圖找出原因。她是名20 歲出頭的健康女性,是名護理師。只要她出汗,她的白色制服上就會滲染出粉紅色斑漬。」在她結束值班後,常常發現她的貼身衣物與制服已呈亮紅色,特別是在領口處、後背及腋下。

「她每晚都得先把制服泡上兩到三小時,淡化汗漬後再清洗,」迪畢爾提到,「她不僅因為這種異常的身體狀況感到不安,她也擔心會影響工作。畢竟在醫院工作,她們的制服必須保持潔白。因此,紅色汗水不論在她的社交與專業領域都是不太能被接受的。」

皮膚科醫師們看過太多種皮膚的怪異現象,但這個紅色汗水的病例是他們前所未聞的。迪畢爾甚至就此病例與同事賈克.西里埃爾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紅色內衣的病例──再探色汗症》,色汗症( Chromhidrosis )在醫學術語上意指有色( chrom ) 汗水( hidrosis )。

事實上,這名護理師並非流出有色汗液的第一例,也絕非最後一例。醫學文獻上曾有多例關於綠色、藍色、黃色、棕色及紅色汗水的疾患報告,原因多與罕見基因遺傳或工作環境中接觸到化學物質有關。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所謂的「假性色汗症」這是指汗水從汗腺分泌,在接觸到皮膚表面之後才變色,這現象偶爾會在銅工身上看到。汗水中的鹽分將他們皮膚表面接觸到的少許的銅氧化,便呈現出美麗的綠色光澤,就像有些建築的銅質圓頂,經多年風化後會產生藍綠色銅鏽。當然,當它呈現在人的皮膚上,多少有些嚇人。

然而,這名護理師的汗液是在接觸皮膚表面前就已經染色了,顯然非假性色汗症,而是「真色汗症」了。這表示,在她體內有某種紅色物質藉由皮膚、汗腺及毛孔排出。醫療團隊對護理師做了徹底的檢查,發現她非常健康,除了出紅汗這個症狀。迪畢爾說,當時大家都一籌莫展。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對護理師的病因僅有一條線索:護理師曾經有次休了4 週長假,那段期間她的紅汗症狀就減輕許多,甚至是幾乎沒有紅汗了。但當她回到工作崗位後,紅汗又出現了。「我們開始懷疑是否跟壓力有關。因此我們又做了進一步檢查,包括她的肝臟、內分泌系統等等,」迪畢爾補充,「但一切都正常。」

最後,是因為一次意外的契機,醫療團隊才發現了紅色汗水的來源。護理師有次到皮膚科回診時,醫師發現她的手指上有紅褐色的污漬,很像香菸的尼古丁漬。「但我們知道她並不抽菸,」迪畢爾解釋,「這真是撥雲見日的一刻」。經詢問,這些手指上的汙漬來自一種南非的零食──NikNak香辣番茄口味的玉米片。而她在來門診之前剛吃過。

原來,這名護理師非常愛吃這款玉米片;醫療團隊在那份論文中形容為「長達6個月的癮頭」。「癮」這個形容並不為過,護理師後來告訴醫師,她「每週大概會吃到500到2,500 克的量,而且已經持續好長一陣子。」一包NikNak 薯片大概有55 克,她每週吃掉45 包,一天相當於吃掉6 包。

「所有南非人都愛吃NikNak,」迪畢爾說,「它們鹹鹹的,很可口。我最喜歡的是起司口味。只是我們沒有像她吃得那麼多。」

醫療團隊曾懷疑是NikNak 中的某種紅色物質導致了紅色汗水──可能是辣椒或是番茄口味香料,也可能是紅色的色素。因此,團隊聯繫了NikNak 的製造商辛巴( Simba ),拿到成分清單,終於找到紅色汗水的來源,即玉米片中添加的番茄口味香料,兩者的呈色是一致的。

「當我們告知護理師結果時,她一開始還不太願意相信,」迪畢爾提到。「她不認為竟是NikNak造成的,但我們請她配合進行去過敏原飲食療法,經過幾個月後,紅色汗水的症狀便完全消除了。」之後不久,護理師又來回診,主訴便與一般人無異:天氣熱時,汗水濕黏有異味,因此造成生活不便。

當我研究「汗水」這個題目愈深入,我才知道,有人居然會因出汗太多而無法握筆或拿手機;他們的手因汗水而變得濕滑。出汗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社交與事業,很多人甚至因此抑鬱。也有不少人尋求侵入式的手術治療,例如阻斷脊髓內的神經節以抑制出汗。

排汗這個生理反應影響所有人,對某些人而言甚至是折磨,但我認為它既奇特又戲劇化。它以一種異常醒目的方式幫忙控制體溫:當我們熱到神智不清,快要「熱死」,身體的協調機制便會將體內的大量鹽水從皮膚溢散出去,頓時就感受到涼爽,身體再度恢復正常。

流汗不僅非常引人注目,它還非常人性化。大多數動物並不會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事實上,有些演化生物學家認為,正因為人類具備出汗的能力,現在才能主宰自然界。

當然,對終日飽受大汗淋漓之苦的人而言,這種說法根本是無濟於事的安慰。當你想要保持乾淨專業的形象,卻被兩側濕透的腋下所破壞;或是當你好不容易買了套剪裁合身的西裝,卻總在你抵達目的地前濕透,你不會在意流汗這件事到底有多偉大。

這也是為什麼止汗及去除汗臭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機。全世界每年花在止汗劑與體香劑上的錢高達750 億元,事實上全都是為了假裝我們並沒有流汗,且這個「不存在」的汗水也「沒有」臭味。

雖然沒有人被騙,但在西方社會中,我們隱藏這個生物本能只為了換取社會的認可。明明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個至關重要的功能,也是讓我們成為人類的重要功能,現在卻變得令人難堪或代表著不專業,怎麼會這樣呢?

諷刺的是,當我們竭盡所能地控制排汗,同時也有人花錢想要大量出汗。健身風潮興起,不斷推陳出新的運動模式與訓練動作都在追求爆汗;只要T 恤還是乾的,這些運動愛好者便覺得沒有達到運動成效。甚至許多文化還有出汗的儀式──不見得還保留到現代,但在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一定曾經有過。

例如在中東地區發現鋪滿大理石的土耳其浴場,美國的土著人民都有汗舍儀式,韓國人很喜歡去汗蒸幕,俄羅斯人也習慣在桑拿房裡喝伏特加,芬蘭人更是將三溫暖文化出口到整個西方世界。我開始思索:人類的心理是否在某個層面上,是真心渴望能大汗淋漓一場?

我們會讚嘆蜘蛛吐絲的能力,但為什麼我們卻無法對人類排汗的能力感到欣喜?我敢打賭,蜘蛛本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體內流有這些黏性物質。

正如醫學史學家邁克爾.史托伯格所說:「看似無害、平平無奇、水狀液體的汗液,竟與羞恥和尷尬有關,也與污染和惡臭有關,甚至與純潔、性吸引力和男子氣概有關。這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僅僅一體液,竟承載了這麼多情感包袱!

如果我們能平靜看待出汗,而非感到羞恥,會不會比較好呢?畢竟我們並非短期內就能發展出替代的身體控溫模式;再加上因為全球暖化,我們未來似乎也不太可能減少出汗;出汗有可能是未來對抗氣候變遷帶來的世界末日時,所必需的一項基礎能力。

作者介紹

莎拉‧艾佛茲 Sarah Everts
她是一名擁有化學碩士學位的自然科學記者,十多年前,為了實踐記者夢而放棄了生化領域職涯;曾為《科學美國人》、《史密森尼月刊》、《新科學人》和《經濟學人》撰稿,並被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採訪、兩度擔任學術機構的訪問學者;現住在加拿大渥太華市,在卡爾頓大學教授新聞學。

譯者
楊心怡
政大英語系、政大新聞所畢業。曾任《康健雜誌》資深記者。著有《輕甜食——零罪惡感的手作點心》、採訪撰文《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聽力完全寶典》等書;譯有《醫生為什麼會犯錯?》、《6週重建齒質飲食法》。

目錄

各界評論
序曲


部一∣汗水的科學
第1章 人類獨有的排汗
第2章 汗如雨下
第3章 你聞起來好香


部二∣汗水的社會
第4章 愛的異味
第5章 熱石頭
第6章 汗水的印記
第7章 偽汗水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