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舒新城
這部叢書發端於十年前計畫於三年前中歷徵稿整理排校種種程序至今日方能與讀者相見在我們總算是「慎重將事」趁此發行之始謹將我們「慎重將事」的微意略告讀者
這部叢書之發行雖然是由中華書局負全責但發端卻由於我個人所以敘此書不得不先述我個人計劃此書的動機
我自民國六年畢業高等師範而後服務於中等學校者七八年在此七八年間無日不與男女青年相處亦無日不為男女青年的求學問題所擾我對於此問題感到較重要者有兩方面第一是在校的青年無適當的課外讀物第二是無力進校的青年無法自修
現代的中等學校在形式上有種種設備供給學生應用有種種教師指導學生作業學生身處其中可以「不遑他求」了可是在現在的中國所謂中等學校的設備除去最少數的特殊情形外大多數都是不完不備的而個性不同各如其面的中等學校正是身體精神急劇發展的時候其求知慾特別增長課內的種種絕難使之滿足於是課外閱讀物便成為他們一種重要的需要品不幸這種需要品又不能求之於一般出版物中這事實至少在我個人的經驗是足以證明的
當我在中等學校任職時有學生來問我課外應讀什麼書每感到不能為他開一張適當的書目而民國十年主持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的經驗更使我深切地感到此問題之急待解決
在那裏我們曾實驗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道爾頓制此制的主要目的在促進學生自動解決學習上的種種問題以期個性有充分之發展可是在設備上我們最感困難者是得不著適合於他們程度的書籍尤其是得不著適合於他們程度的有系統的書籍
我們以經費的限制不能遍購國內的出版品為節省學生的時間計亦不願遍購國內的出版品可是我們將全國出版家的目錄搜集齊全並且親去各書店選擇結果費去我們十餘人數日的精力竟得不到幾種真正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我們於失望之餘曾發憤一時擬為中等學生編輯一部青年叢書只惜未及一年學校發生變動同志四散此項叢書至今猶祗無系統地出版數種
此是十年前的往事然而十餘年來在我的回憶中卻與當前的新鮮事情無異
其次現在中等學生的用費已不是內地的所謂中產階級的家長所能負擔而青年的智能與求知慾卻並不因家境的貧富而有差異且在職青年之求知慾更多遠在一班學生之上即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論十餘年來各地青年之來函請求指示自修方法索開自修書目者多至不可勝計我對於他們的媿不能盡指導之責但對此問題之重要卻不曾一日忽視
根據上述的種種原因所以十餘年來我常常想到編輯一部可以供青年閱讀的叢書以為在校中等學生與失學青年之助
大概是在民國十四五年之間我曾擬定兩種計劃一是少年叢書一是百科叢書與中國書局陸費伯鴻先生商量當時他很贊成立即進行以後以我們忙於他事無暇及此遂致擱置十九年一月我進中華書局首即再提此事於事由計劃而徵稿而排校至二十年冬已有數種排出當付印時因估量青年需要與平衡科目比率忽然發現有不甚適合的地方便又重新支配已排就者一概拆版改排遂致遷延至今始得與讀者相見
我們發刊此叢書之目的原為供中等學生課外閱讀或失學青年自修研究之用所以計畫始我們即約定專家分別開示書目以為全部叢書各科分量之標準在編輯通則中規定了三項要點即(一)日常習見現象之學理的說明(二)取材不與教科書雷同而又能與之相發明(三)行文生動易於了解務期能啓發讀者自動研究之興趣為要達到上述目的第一我們不翻譯外籍以免直接採用不適國情的材料致虛耗青年精力第二約請中等學校教師及從事社會事業的人擔任編輯期得各本其經驗針對中等學生及一般青年的需要以為取材的標準指導他們進修的方法在整理排校方面我們更知非一人之力所能勝任乃由本所同人就各人之所長分別擔任為謀讀者便利計全部百冊組成一大單元同時可分為八類每類有書八冊至廿四冊而自成為一小單元以便讀者依個人之需要及經濟能力合購或分購
此叢書費數年之力始得出版是否果能有助於中等學生及一般青年之修業進德殊不敢必所謂「身不能至心嚮往之」而已望讀者不吝指示俾得更謀改進幸甚幸甚
舒新城二十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