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晚鳴軒論文集
  • 定價:580
  • 優惠價:952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9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慶炳教授文學論文的選粹,共四輯二十四章,內容遍及理論、文學史、詩、文、小說、戲劇。葉教授精研文學,除散文小品廣受讀者喜愛外,學術論著亦為學界翹楚,所著《中國文學史》,影響深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葉慶炳(1927-1993)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畢生從事中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著作等身。重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唐詩散論》、《古典小說評論》、《晚鳴軒散文》等。
 

目錄

「學術研究叢刊」出版緣起
柯序/柯慶明
懷恩師/何寄澎

第一輯 理論與批評

第一章 中國文學家的保守觀念與創新作風
第二章 詩品與人品
第三章 論「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第二輯 文學史‧詩‧文

第四章 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些問題
第五章 文學史上的辨誣與同情
第六章 孟子長於譬喻
第七章 〈長門賦〉的寫作技巧
第八章 蔡琰〈悲憤詩〉兩首析論
第九章 〈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成因與詩歌原型探討
第十章 武元衡之死與白居易之貶
第十一章 從〈平淮西碑〉看韓愈古文
第十二章 《西崑酬唱集》雜考

第三輯 小說

第十三章 從我國古代小說觀念的演變談古代小說的歸類問題
第十四章 古典小說
第十五章 禮教社會與愛情小說
第十六章 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
第十七章 唐代六大傳奇
第十八章 〈李娃傳〉的寫作技巧
第十九章 〈杜子春〉原作改作比較分析

第四輯 戲劇

第二十章 《元刻古今雜劇》牌名補正
第二十一章 元人雜劇本事補考
第二十二章 論元人雜劇中的劇人之劇與詩人之劇
第二十三章 論元劇「一人獨唱」及主唱腳色與劇中人的關係
第二十四章 論明傳奇家門的體製


 
 

柯序

柯慶明(前臺大中文系、臺文所教授)


  葉慶炳先生雖然以其膾炙人口的「晚鳴軒散文」七種,以及具學術推廣意義的著述,如《晚鳴軒愛讀詩》、《晚鳴軒愛讀詞》、《談小說妖》、《談小說鬼》、《關漢卿》、《漢魏六朝小說選》等,知名於世,但其實皆是遊藝之作;先生的畢生志業,終究是中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因此,除了身為人師的春風化雨之外,其彌足珍貴的成就,實為其一生豐厚等身的學術著作。

  葉先生的學術專著,自以其《中國文學史》一書最為重要,該書自民國五十四年刊印以來,風行國內中文學界近三十年,迄今不衰;而且與時俱進,屢有增易,於民國七十五年完成最後增訂,遂為定本。先生的修訂,除參酌學界的新發現與新見解外,其實更有先生自身對於個別專題所作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但礙於體例,未必皆能於「文學史」中論證辨析,暢所欲言。因此,先生幾十年間所發表的眾多論文,其實皆可與其《中國文學史》一書互為表裏,相得益彰。先生在世之日,亦曾有《唐詩散論》(洪範)與《古典小說論評》(幼獅)等先生自署為:「晚鳴軒文學論文集」之一、之二的單篇論文的結集出版,甚受學界推重。

  葉先生不幸於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因肺癌去世,友人門生咸皆震悼,追懷之意,情不能已。先於各大報刊撰文追思,後更有《中外文學》雜誌「葉慶炳先生紀念專號」於八十三年九月出版。

  現今得大安出版社同仁之大力協助,遂有本論文集之編輯出版,收入先生前兩集之外的重要單篇論著,依文類與議題性質,編為四輯,每輯以通論及時代先後略加編次,取其便於參考。書名則依葉國良先生之建議,定為「晚鳴軒論文集」,取其簡明易識,亦可見其與先生畢生心血的相關性與代表性。先生於中國文學上下數千年,宏觀細察,其重要心得,大抵皆於此一史三集中,見其精彩。尤其諸篇的研析入微而議論通達,論旨議題的開啟一代研究風氣之先,最足參考與效法。惟先生早歲即已專研的「諸宮調訂律」及其相關論文,卷帙頗巨,足以單獨成書;另外專論「文學批評」的長篇論文,自具章節;以及《中華民國文化史》中先生所撰的「散文」一節,及多篇演講稿等皆因體例稍異,並未收入,他日將另作出版安排。

  本書文字之校訂得鄭毓瑜、梅家玲、康韻梅、李惠綿等系裏同仁慨然相助,一方面事涉專精,一方面皆為弟子行輩,亦是長懷紀念之意。因此,本書之出版,不但裨益一般學子研習,相關學者參考,亦是門人的合衷追思之舉。故此特請與先生最為親近的何寄澎先生撰文,略述先生往日行誼,一抒眾人心中高山仰止的深懷遠念。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4962
  • 叢書系列:學術研究專書
  • 規格:平裝 / 410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九章 〈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成因與詩歌原型探討(摘錄)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篇幅最長、故事最家喻戶曉的一首五言敍事詩。此詩題目,《玉臺新詠》卷一題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題作「焦仲卿妻」;近人著作則多數題作「孔雀東南飛」,即取此詩首句為題目。「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簡直不像個題目;「焦仲卿妻」也遠不及「孔雀東南飛」既響亮又富有詩意。因此,後者正被近世學者普遍採用,前二者則幾已跡近塵封了。當然,無論採舊題或新題,對詩歌本身是不構成影響的。〈孔雀東南飛〉最初收錄在梁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卷一。詩前有一段序: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傷之,為詩云爾。
 
此段序言對〈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年代、地點、人物及作詩動機都有清楚的交代,所以很久沒有人提出任何懷疑。一直到了南宋,劉克莊才說了一句:「〈焦仲卿妻〉詩,六朝人所作也。」劉氏既不曾提出什麼證據,他的話似乎也不曾引起過什麼反響。到了民國時代,才對〈孔雀東南飛〉的撰作年代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首先是梁啟超為歡迎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在北平師範大學以「印度與中國文化之親屬的關係」為題作的一次講演,提到〈孔雀東南飛〉是六朝作品。梁氏的話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接著陸侃如撰〈〈孔雀東南飛〉考證〉,張為騏撰〈論〈孔雀東南飛〉致胡適之先生〉,又撰〈〈孔雀東南飛〉年代袪疑〉,大致都從詩中的名物習俗,證明此詩非漢人作品。這些都是助成梁啟超說的。而胡適的《白話文學史》、〈跋張為騏論〈孔雀東南飛〉〉,王越的〈〈孔雀東南飛〉年代考〉,則先後否定梁啟超、陸侃如、張為騏諸人的說法。兩者相較,顯然後者的立論比較充分。因此〈孔雀東南飛〉的漢詩資格雖然一度似乎動搖,幸好有驚無險,只要看晚近的各家文學史都還是把此詩放在漢詩部分介紹,就可證明它的漢詩資格已經維護住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部觀察微小但無所不在的「不對勁日常」圖鑑,直擊各種性別暴力下的案發現場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鏡文學全書系
  • 飲食保健書展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