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 定價:560
  • 優惠價:79442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譯為20多種語言的科普經典
2013亞馬遜年度選書

 
痠、痛、胖、病,都是演化惹的禍
文明帶來長壽,代價卻是大病小病纏身
哈佛明星級教授,顛覆我們對健康的認識

 
沒有人比李伯曼更瞭解人類的身體。
——《天生就會跑》作者麥杜格( Christopher McDougall)

專文推薦 林秀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我們的身體裡寫著一個演化的故事,是理解現代疾病的關鍵
 
為什麼我們容易發胖,晚上睡不好,久坐會背痛,還有近視、蛀牙……?又為什麼我們會有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
李伯曼提出「不良演化」的概念,他認為人類身體無法適應新文明環境,所以罹患各種現代疾病。這些症狀可以獲得舒緩,疾病也可獲得控制,卻仍舊威脅我們的健康。為了舒緩「不良演化」帶來的危機,李伯曼致力於將他研究人類演化的知識,應用在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環境。
本書結合考古學、解剖學、生物生理學和實驗生物力學等研究,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的歲月裡,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而遺留在我們身體的「狩獵採集者」,又是如何受困在人類文明的環境。
 
本書是一個里程碑。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歲月中,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包含我們的頭、四肢,甚至是消化系統。透過李伯曼的眼睛,演化的歷史不但栩栩如生,也是理解我們身體未來奧祕的關鍵。
——蘇賓(Neil Shubin),《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Your Inner Fish)作者
李伯曼嘗試用演化生物學的語言讓我們瞭解祖先的歷史——那些藏在我們心智及身體裡的歷史……專業的研究,充滿原創性的敘事,本書讓你更能從反省批判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體,也許你會更小心善待自己的身體。畢竟,我們正端坐在百萬年演化中的一小段修正進程。李伯曼將告訴我們這些過程如何彼此關聯,這一切絕非意外。
——Everyday eBook
李伯曼毫無保留……他巧妙且詳盡地指出,在現代世界裡,擁有傳承自舊石器時代的生理學特徵,將會面對怎樣的危難,並哀嘆我們現在使用身體的方式竟和過去失去了聯繫……如果我們還想要繼續活得像個人類,就必須理解和擁抱我們演化的遺跡。
——《書單》(Booklist)
透過李伯曼兼具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文章,我們經歷了一場驚奇的人體演化之旅。他全面性地解釋了演化的力量如何形塑我們所知的「人類」這個物種。……他平衡了歷史觀點和當代視野……當我們詢問人類是否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時,他說服我們,文化演化才是主導人類身體演化改變的主要力量。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沒有人比李伯曼更瞭解人類的身體,也沒有人能像他把故事說得這麼好。他發現了我們皮膚以下的故事,是那麼的動人、充滿啟發,雖然有些嚇人。
——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作者
規模龐大且完整的討論,我們從何而來,將往何處去……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李伯曼 Daniele E. Lieberman
哈佛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主持哈佛骨骼生物學實驗室。
李伯曼的研究主題為人體如何及為何如此,以及人類的演化史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二〇〇九年,鼓勵「乍看好笑、其實引人深思的科學研究」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將物理學獎頒給李伯曼關於「孕婦為何不會跌倒」的研究。該研究的正式名稱為《胎兒負載和雙足行走人族的腰椎前凸演化》,在本書第二章中有詳細介紹。
他在哈佛開設赤足跑步研究團隊,其研究成果備受各界關注;他在YouTube的赤足跑步原理影片,更突破140萬點閱人次。他熱愛馬拉松,通常赤足參賽,為他贏得赤足教授的稱號。


譯者簡介

郭騰傑
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英文系碩士畢業,專職荷文與英文翻譯,現為荷蘭跨聯翻譯公司執行合夥人。對荷蘭文學有深刻研究,並定時發表評論荷蘭社會與文學的文章。對運動有熱忱,相信運動能保持身心健康。

 

目錄


推薦序 一場人類演化之旅 林秀嫚  
前言   
 
1 人類演化是為了適應什麼?   
天擇如何進行?/棘手的演化適應概念/人類演化史為什麼很重要?/演化對人類的現在和未來一樣重要
 
Part I 猿猴與人類
 
2 直立的猿猴:我們如何變成雙足動物   

演化中失落的環節/誰是最早的人族?/最早的人族,請問你能夠站起來嗎?/飲食差異/為什麼要雙足行走?/雙足行走為何重要
 
3 一切取決於晚餐:南方古猿如何幫我們戒掉水果   
南方古猿露西/最早的垃圾食物/阿嬤,妳的牙齒可真大!/步履維艱找塊莖/你體內的南方古猿
 
4 最早的狩獵採集者:人屬如何演化出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誰是最早的人族?/直立人晚餐吃什麼?/長途跋涉/演化出天生就會跑的身體/用工具幹活/腦肚之爭
 
5 冰河時期的能量:我們如何演化出超級大腦,以及又大又胖且成長緩慢的身體   
就算是冰河時期,也要吃飽再上路/冰河時期的古人類/我們的尼安德塔親戚/超級大腦/逐步緩慢成長/胖嘟嘟的身體/能量從何處來?/能量轉折點:佛羅勒斯島上的哈比人/古早人類怎麼了?
 
6 彬彬有禮的物種:人類如何靠手腦並用征服世界   
誰是最早的智人?/現代人類身上,有哪些「現代」元素?/現代人類的頭腦比較優秀嗎?/鬥嘴鼓之術/文化演化的路途/現代人類手腦並用的勝果
 
Part II農業與工業革命
 
7 進步、失調和不良演化:史前時代的身體生活在現代之利弊 
  
我們又是怎麼持續演化的?/醫學需要一劑演化針/演化失調帶來的病症/不良演化的惡性循環
 
8 文明的失樂園?農業帶來的禁果和農民的墮落   
最早的農民/農耕傳播的原因與方式/農業飲食:憂喜參半的恩典/農業勞動力/人口、病蟲害與疫疾/農業究竟值不值得?/人類從事農耕後的失調與演化
 
9 現代人來了:工業時代健康的兩難矛盾  
 
何謂工業革命?/工業化的體能活動/工業化飲食/工業化的醫藥與衛生/工業化的睡眠/好消息:更高、更長壽、更健康的人體/壞消息:更多失調導致更多慢性疾病/流行病的轉變,是否就是進步的代價?
 
Part III 現在與未來
 
10 富足的惡性循環:為什麼過多的能量導致我們生病?  
 
人體如何儲存、使用並轉換能量/人體為什麼極易增重/我們如何又為何變得更胖?/可預防的駭人病症:第二型糖尿病/沉默的發炎殺手:心血管疾病/又稱修女病的世紀絕症:生殖組織癌症/ 富足的危機
 
11 閒置即廢棄:為什麼一旦我們不使用它,它就消失了?   
成長必須伴隨壓力/骨骼需要足量(但非過量)的壓力/骨質疏鬆/一點都不智慧的智齒/一點灰塵無傷大雅/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
 
12 革新和舒適潛藏的危險:日常生活的新發明,為何會傷害我們?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眼鏡是否為必要之惡/取來舒適的椅子/舒適之外
 
13 較適者生存:演化邏輯能否為人體打造更好的未來?   
方法一:讓天擇解決問題/方法二:投資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方式/方法三:教育與賦予能力/方法四:改變環境/結語:回到未來
 


一場人類演化之旅
林秀嫚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一書依據演化的觀點來討論人類的演化,以及因應天擇與文化演化而於人類身上產生的一連串變化(從雙足行走、大腦發育、農業飲食、工業革命,以及文明病的發生),本書同時也強調能量於人類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性。基於「我們這副代代相傳下來的軀體、我們創造的環境和我們有時做的決定,都串聯起來成為一個隱性的循環」,除了天擇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樣重要,文化演化更是加重了新發明對當代與未來人類的影響。
本書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在討論。第一部分的「猿與人類」在於闡述人類如何及為何從雙足行走發展至現今擁有高比例大腦的智人;第二部分的「農業文明與工業革命」描述了農耕傳播與工業革命對人類於正面及負面的影響;第三部分的「現在與未來」則描繪出過多能量與文化演化對人類健康所產生的種種影響。最後,作者丹尼爾‧李伯曼以「較適者生存」提出幾個方法,期待以演化邏輯的觀點來改善現代文明病於人類身上的作用。
基於氣候變化,一連串的偶然事件使得最早的人類祖先發展出幾個演化適應,其中一項即為雙足行走。對應這個變化使得人體在結構也發生眾多的改變,如骨盆形狀變窄變寬、S形脊椎與足弓的形成、雙手解放。依據天擇,這種變化發生必定使早期人族從直立行走中得到優勢,如便於採集、節省體力,但是變化總是帶來新的可能,促進新的演化改變發生,因此,於雙足行走的優勢下,它同時也使早期人類失去速度。目前已知最早的人族為查德的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與肯亞的圖根原人(Orrorin tugenesis)。他們與始祖地猿(Ardipithecus ramidus)或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於腦容量、顱骨、手足等部位上都與猿猴(如黑猩猩)很像,但出於他們已經能夠兩腳直立行走,他們已被判定為早期人科。
大部分的早期人科化石也都有類似猿猴的臉和牙齒:頰齒較大而粗、口鼻部不明顯,這些特徵透露他們可能與猿猴擁有類似的飲食,換言之,他們多食成熟的水果,也能較有效地咀嚼粗硬的食物和植物莖葉。然而,從牙齒形狀、可能的食物類型,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測早期人科於營養與擷取能量上所面臨的情形.而氣候變化與雙足行走等條件的加入,更使我們得知大概有六到七種南方猿會隨著所居住的多樣性生態環境調整飲食習慣與內容。
當冰河時期加速了狩獵和採集的演化,爪哇猿人(Pithecanthropus erectus)與北京猿人(Sinanthropus pekinesis)等直立人開始出現於早期人屬的行列之中。他們頸部以下的身材已與現代人非常相似,牙齒也僅比現代人稍大但雷同,不過,他們的腦容量介於南方古猿與現代人之間,而且頭顱上部長而扁平、後部格外突出。基於腦容量增加與狩獵採集時所需的能量,於食物攝取上,早期人屬已以肉類為主要飲食,也因此,早期人屬也有了食物分享、製作工具與食物加工等基本行為。
至此,人類於發展和維持身體機能上,人類投資的能量已超過猿猴,同時,我們也演化出幾乎是猿猴兩倍速率的繁衍能力。在古人屬(archaic Homo)改進投擲型武器與學習控制火源的同時,尼安德塔人緩慢地演化成目前最知名的古人屬。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乃兩支相近而發生過少量通婚的親戚,尼安德塔人的腦容量較現代人大(約一千五百立方公分),但他們的行為仍未現代化(如單純地埋葬死者、沒有藝術行為)。直至三十至二十萬年前,現代智人於非洲發展出來(百分之八十六的基因可見於任一智人的族群中)。整體而言,現代人與古人類身體的基本差異出現在頸部以上。
從智人出現以來,人類在生物層面就未再出現太顯著改變的演化,這不代表天擇已不再作用於現代人身上,因為天擇乃遺傳基因變異與繁殖成功率的差異兩者造成的結果,只是當今有一個更有影響的力量,它就是文化演化。文化演化改變了基因與環境間的交互關係。而農業革命就是文化演化的有力推手。農業常被視為老舊的生活方式,然而,從演化的觀點,農業是一種新近的生活方式。全球氣候變遷與人口壓力使得農耕於短時間內於世界各地發展出來,而相伴的遷徒則使得演化適應出現因太多、太少或太新的刺激而產生的失調疾病。農業飲食雖然促進食物增加,但它同時減少飲食的多樣性與品質,周期性糧食欠缺與饑荒更突顯出農業化飲食的缺點。除此之外,基於人口增加,衛生與傳染病等不良因素也是農業飲食下的附帶產品。
其後,科技變化和工業革命不期而遇,工業與科學革命的發生提高了醫學與衛生的發展,維他命的發現、X光等診療工具、麻醉技術的研發、以及橡膠製保險套等都是關鍵且附龐大商機的進展。但人體於工作時的體能活動度與工作外的體能活動度也伴隨改變。工業革命後的食品雖然更加美味而便宜且耐放,但其生產不僅影響環境與勞工健康,而食用這些含有大量微小粒子的加工食品所需消耗的能量更明顯降低。除此之外,工業革命也改變了我們的時間觀:日光燈、電視節目等,使我們於正常演化機制下就寢的時間,都還可以做其他事。然而,許多情形並非獨立事件,舉例來就,睡眠不足可以導致肥胖。
肥胖本身並非疾病,它導因於能量過剩,然而,過量的體脂肪將導致許多失調疾病。直到現代以前,大部分人長時間處於能量值為負的狀態,飢餓其實是常態。人類的演化史中,天擇使得人體得以獲得較多的體脂肪,因此,從靈長類的角度來看,包括骨瘦如柴的所有人類都相對較胖。基於人體本能就是會儲存大量脂肪,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使得近代越來越多人變得越來越胖。
骨質疏鬆、氣喘或過敏等失調疾病可能都反應出需求相對能量的貧乏和失調。以骨質疏鬆症為例,單是攝取足量的維他命和鈣質並不足以預防或扭轉發病,我們還需使骨架有承受一定負荷的能力。而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也指出定量的穢物才能發展出健康而正常的免疫系統。機能癈置或閒置所導致疾病的解決方案,絕非回到過去,畢竟許多近代與現代的發明使生活改善,但同時某些看似正常的舒適感一旦發展到極致,其實是有害的。
人類的演化之旅並未結束。我們遺傳得來的身體與所創造的新式環境之間最主要的產品就是失調疾病,因此,我們應該採用演化的觀點,多投資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方式,並教育民眾需要的資訊及技巧,重新設計我們的環境,使大家可以戰勝原始欲望的動機,以便於充斥過量食物與省力裝置的環境中,做出有益健康的決定。
本書從演化的觀點來討論天擇對人體的影響、文化演化於人類生活環境及該環境對人體產生的一連串改變(特別是失調疾病)。以穿鞋子一事為例,不難看出作者丹尼爾‧李伯曼不僅對人類赤足行走至人類利用鞋子的歷史非常清楚,也得以認識他對足部於解剖及其行走方式有深刻瞭解。想瞭解人類演化及演化(不論是天擇或文化演化)對人類的影響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83490
  •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480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70歲
 

內容連載

第十章 富足的惡性循環:為什麼過多的能量導致我們生病?(節錄)
 
成長歷程中,我一直對脂肪懷有恐懼感:害怕吃下脂肪,更怕身材變得肥胖。媽媽相信飲食會決定人生,因而認為乳酪、奶油與其他任何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都是必須盡可能避免的毒藥。雞蛋就是含有劇毒的藥丸。她對哪些食物會導致肥胖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但對肥胖的擔心則極為合乎情理。在人類今日所面對的諸多健康問題中,無論是在實質或象徵的意義上,肥胖已成為最嚴重的問題。肥胖本身並非疾病,然而,它導因於能量過剩;從前,能量只能算是一種罕見的興奮劑。逐漸地,包括過量體脂肪(尤其是累積在腹部的體脂肪)在內的過剩能量,將導致許多失調疾病。由於我們所創造的環境,以及我們無法有效抑制的病因,這些失調性疾病正迅速普及。
 
肥胖是一項如此普遍、顯著的問題,又是諸多討論所圍繞的話題,以致許多人一讀到、談到或想到這個問題,簡直聞之色變、厭煩不已。在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三分之二的成人過重或過胖,他們的子女中,三分之一也有過重的問題,自一九七○年代起,肥胖人口的百分比增加了一倍—這些事實,你需要被提醒幾次?我們還能消化多少關於特大尺碼衣物與節食新計畫的廣告?有一項與肥胖有關而眾所皆知的事實,就是要減掉幾磅的贅肉極為困難,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此外,如果要追根究柢,肥胖有錯嗎?維納斯的形象是沒有臉的女人,卻有著龐大的乳房、豐滿的大腿、腫脹的腹部。如果她的小雕像顯示某種跡象,這意味著:遠在石器時代,我們曾經崇拜過大量的體脂肪。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7/16
劇透警告
在學生時代學習到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的種種進步,我天真的以為「物競天擇」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的人類。 或者可以假設是我們已經是完美的物種。透過作者對演化學的研究,帶領我們回到最原始到現代的演化過程。 造物主的奧妙讓我驚嘆不已,對自己的身體構造有了不同的認知與理解。 現代生活環境下所製造出來的疾病同樣令人震撼與憂心。 幸運的是人類還在不斷的演化,加上科學的進步或許我們還是有樂觀生存下去的動力吧! 最重要的特效藥永遠是保持運動。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曬書市集69元起,滿萬再回饋1000元E-Coupon!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藝術節
  • 親子天下
  • 三采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