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民間信仰展
藝術松No.3:關於Web3

藝術松No.3:關於Web3

ARThon NO.3 : Web3-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ARThon 藝術松 No.3: Web3》是以第三代網路(Web 3)為核心命題,延伸討論了各領域對於數位近未來 的想像與期待,一個分散式用戶和機器都皆能利用網絡、數據進行對等的互動協商,無需第三方中介的去中 心化數位世界;與此同時,本書也提出相反觀點,思考信任機制、加密技術與去中心化之政治意義。
 
  《藝術松 ARThon》專刊自 2020 年創刊發行,探討「虛擬實境 VR」、「人工智慧 AI」,如今進入到第三期 所關注的「第三代網路 Web3」,透過不斷提取當代數位科技的關鍵字,精煉出美學理論與技術內涵兼具的 刊物,以期成為對相關領域關心者的知識養分,並體察到科技文化對於自身現實之間貼近且深刻的關係,擴 展出具啟發性的觀念與影響力。
 
  《ARThon 藝術松 No.3: Web3》是以第三代網路(Web 3)為核心命題,延伸討論了各領域對於數位近未來 的想像與期待,一個分散式用戶和機器都皆能利用網絡、數據進行對等的互動協商,無需第三方中介的去中 心化數位世界;與此同時,本書也提出相反觀點,思考信任機制、加密技術與去中心化之政治意義。
 
  希望能藉由本書的出版開展出「第三代網路」(Web3)之中尚未成形卻重要的對話空間,對於持續演變中 的數位脈動保持好奇與洞察,共同開發創見思維,深化數位美學視野。由衷感謝眾多專家朋友們的齊心參與, 不吝分享自身觀點與知識,提供豐富又獨特的研究觀察,共同累積台灣科技藝術前行的軌跡,反映出各個階 段的重要關懷,並樂見各方討論,形塑具有思辨性的「當代科技」、「人文」、「藝術」三方生態圈
 
得獎紀錄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2年常態補助視覺藝術類出版項目補助。
 
 
 

目錄

發刊詞|黃文浩
專題序|陳禹先
 
專題文章
 
代幣化網絡:Web3,有狀態網路|Shermin Voshmgir 文,胡育祥譯
律碼當道:當代藝術與 NFTs|Domenico Quaranta 文,吳礽瑜譯
投機推測:跨媒體時代中的金融遊戲和衍生金融商品世界化|官妍廷
準元宇宙的平行維度:涅所開發在虛擬展演創作中的元宇宙思維|邱誌勇
過去還是未來?淺談萬物相連的語意網|王家薰、何明諠、李承錱
是跨鏈的交會或平行鏈的錯身?談「DAO DAP」的 Web 3 想像|施登騰
 
元宇宙專題
 
宇宙銀河便車指南 ( 加個元 ... )|張白香
元宇宙真的新嗎?|毛鱷
在絕望中走進電影院看到絕望:科幻電影中的反烏托邦|黃大旺
 
關鍵字
 
去 / 中心化|黃豆泥
DAO、貢獻者、治理|王睿騏
共識機制、信任|徐詩雨
 
藝術家訪談
 
尚未成形的共識 / 知識才有趣 : 陳斌華|王柏偉、陳禹先、唐瑄
藝術家們的 NFT 交陪 : 鄧雯馨、洪譽豪、郭佩奇|陳禹先、唐瑄
 
國際視窗
 
邁向未托邦:元宇宙的挑戰與可能|郭知藝
 
作者簡介
 
 
 

 關於 Web3
 
  本期藝術松年刊主題—Web3,實在很難明述是我選擇了Web3,或是Web3 選擇了我。就在屆臨為本刊物訂定主題的前一個月,代表性藝術品拍賣商Christie’s 發佈了令全球當代藝術,特別是數位藝術圈群起振奮的新聞:Beeple 的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接近美金七千萬(台幣超過兩億元)的金額,以 NFT 的形式由虛擬貨幣交易售出。藝術從來就不懼怕具爭議的事件,就在各種批評聲四起的同時,當代藝術家們,無論心理上認同或不認同這樣的交易機制,卻都很本能的學到了,這當中有錢的味道。自此,Web3 式的從NFT 的姿態進入數位藝術領域,很快又從一個代幣膨脹成與MMORPG( 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 似乎是孿生兄弟、卻又互相仇視的,稱為「元宇宙」的——宇宙。Web3 所涵蓋的,是一個從現在向著可以預見的未來望去,將諸多正在開發、僅有雛形的、與我們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的網絡科技全盤納入以後,對於下一代人類與網際網路關係的總和,這個總合甚至將藝術松創刊號所談的虛擬實境以及第二刊的人工智慧,也都含涉在內。
 
  在 Web3 議題上,我一直是位旁觀的懷疑論者,作為一位關注媒體藝術保存維護的研究者,任何科技物的不可靠性、永續性的分析和此類科技的起源更是策劃此刊物時的切入點。讀者將發現,本刊中有些文章並未直接談及坊間當前所認識的 Web3 關鍵詞彙,而是更著重於在更早於 Web3 入侵網際網路的思潮之前,就已經悄悄在某處出現的 Web3 想像或實驗。
 
  首篇專文〈代幣化網絡:Web3,有狀態網路〉能夠回答大多數已投身於區塊鏈的局內者認同的答案。 該 文 出 自 於 Token Kitchen and Blockchain Hub 創辦人 Shermin Voshmgir 所出版的《Token Eco n o m y : H o w t h e W e b 3 Re i n v e n ts t h e Internet》一書中的第一個篇章。談的是從網際網路出現以來,從所謂 Web 至 Web2 和 Web3 的發展歷史,如何塑造了過去到現今,人與網路的關係和網路治理的結構,當中也包含對作者來說,最重要的,將網際網路代幣化(區塊鏈化)的好處。藝術市場可能是在更晚時候才進入代幣化的領域,義大利媒體與媒介研究者暨策展人—多梅尼克・垮蘭塔(Domenico Quaranta)在其〈律碼當道:當代藝術與NFTs〉(Code as Law. Contemporary Art and NFTs)一文中,則認同 NFT 交易市場很可能是未來網際網路的試驗場域,因此,拒絕投入 NFT可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要能夠選擇正確的參與模式。作者作為策展人與媒體研究者,自藝術家該如何看待 NFT 市場,實際上所交換的價值為何,和藝術家的權利是否受到保障。可以說是在該文出版之時,少見的提醒藝術家接觸 NFT 市場時要同時注意的風險。
 
  南希‧凱薩琳‧海爾斯(Nancy Katherine Hayles) 在2014年發表「Speculation:Financial Games and Derivative Worlding in a Transmedia Era」,描述她在 2012 年設計的一款線上另類實境遊戲:投機推測,該遊戲以全球資本動盪和對金融的控制權轉交為背景,不受管制的金融交易和延伸金融商品,結合線上與線下平台的活動,讓玩家參與這個名為遊戲的實時事件。獨立研究者官妍廷,基於其長期關注媒體與社會的發展,以上述的論文為基礎,延伸撰寫〈投機推測:跨媒體時代中的金融遊戲和衍生金融商品世界化〉,除了爬梳投機推測作者所透由該遊戲觀察到的去中心化的反政府經濟發展狀況外,也以此延伸類比虛擬貨幣發明以來對當今經濟體系影響的現象觀察。在Web3的列隊中,還有常以電影《一級玩家》為雛形的「Metaverse 元宇宙」,結合虛擬貨幣經濟、虛擬實境技術,相信能開創超越物理限制但又與現時密不可分的平行宇宙。而對虛擬世界和參與虛擬世界的現實肉身及的結合想像,早已是新媒體藝術家的創作介面之一。國內知名新媒體藝術策展人、媒介研究者邱誌勇教授,長期耕耘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及媒介理論研究,以國內十分早就接觸「元宇宙」美學的藝術團隊「NAXS Corp 涅所開發」為評析對象,撰寫「準元宇宙的平行維度:涅所開發在虛擬展演創作中的元宇宙思維」,指出涅所開發是如何掌握元宇宙美學的核心。提到 Web3,更不能不提及他的前輩——語意網(sematic web)。三位中央研究院研究資料寄存所研究員-王家薰、何明諠、李承錱,共同撰寫〈過去還是未來?淺談萬物相連的語意網〉。他們指出,早在 1994 年,網際網路之父 Tim Berners Lee 即將語意網-的概念,又在2006年的訪談中,將語意網稱呼為「Web3.0」。語意網意圖打造一套讓各式各樣的機器也能閱讀的「資源描述架構」(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RDF),並透過語意網將全世界的知識串聯、且能彼此引用與補充銜接不同文化脈絡、人與機器對於語意理解差異的大網絡。國內知名博物館科技研究者施登騰教授撰寫〈是跨鏈的交會或平行鏈的錯身?談「DAODAP」的 Web 3 想像〉,將語意網的願景更進一步延伸到文化推廣領域,並加入 Web3 的其中一個中心思想「去中心化」的精神提出了觀眾賦權,援引諸多國際案例,來例證數位工具能鬆動過往認為博物館機構掌握知識詮釋權威的中心化傳統。作為Web3.0 的語意網乍看之下和 Web3 並沒有交集,但編輯單位直覺地相信,在 Web3 的元宇宙世界中,當人們大量仰賴數位工具提供各種跨平台、跨文化、跨語言、甚至跨人類與機器的交流時,語意網的資料庫架構,將是基礎架構層十分重要的資料骨幹。
 
  有人說,在現實的一天是幣圈的十年,以此形容變化之快速,因此關鍵字環節的選定,如何從如此快速變化的主題中,找到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核心關鍵詞彙是一場與時間打交道的挑戰。最終,編輯團隊邀請到獨立策展人李佳霖擔任關鍵字特約編輯,再由佳霖邀請到三位當前在台灣 NFT 藝術交易最前線的推動者之一:黃豆泥、王睿麒以及徐詩雨。三位都從他們深度投入 NFT 專案、DAO 治理的現場過程中,分別解釋:去 / 中心化、DAO、貢獻者、治理、信任等,此些概念的歷史起源、常見定義、技術架構以及其所象徵的文化意義。
 
  除了 Web3 的精神以外,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報章媒體時常將 Web3 與過去所謂反烏托邦或結合虛擬實境的警世性或科幻娛樂作品作為比擬,彷彿人類的科技將帶領我們跳躍至過去小說家或其他架空故事創作者們,想像的未來世界。由張顥馨 aka. 張白香、毛鱷以及黃大旺共同撰寫的「元宇宙專題」,便是自上述角度來詮釋。先是從張白香以彷如宇宙銀河便車指南的口吻,幽默的提醒讀者從過去的著名小說中就可以觀察到在歷史中已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舉著「去中心化」的運動可能要面對的後果;接著毛鱷更援引更多早期遊戲和電影的情節,嘲諷社會風氣將「元宇宙」一詞當作發現新大陸的氛圍。黃大旺所詳細列舉的科幻電影清單,也提供讀者加入三位元宇宙專欄撰文者 DIS 元宇宙俱樂部的行列。在 Web3中,成功找到自身創作定位的藝術家們,特別選擇了並未被 NFT 市場認為是第一線,但卻各自以其獨特的理由,參與 NFT 創作藝術家,包含陳斌華和以星空間為基地的海星星、郭佩奇與洪譽豪等人。陳斌華相較於其他新媒體藝術家,較晚投入 NFT 與自身創作的應用,在2021年 11 月才在NFT 市場推出《NF0》創作計畫。《NF0》計畫在意的並不是所交易的檔案本身,而是在 NF0 的交易合約中,去試驗 CC0 公眾領域授權與 NFT 結合的可能性,試探可交易之公共財的複合可能性,與絕大多數欲透過 NFT 創造數位檔案珍稀性,以藉此在市場中獲得實質收入的商業思考模式非常不同。另一方面,以位在台北中山鬧區小巷中的星空間為基地的藝術家兼策展人海星星、郭佩奇與洪譽豪,可以說三位都是新世代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者和藝文環境實者,編輯室趁此機會結合由海星星級郭佩奇共同經營的「邊緣少女」Podcast形式,互相談論彼此對於從現場的媒體藝術創作轉換到 NFT 平台並結合線上策展與作品販售的過程和思考角度,從中讀者可以感受到這個新興的 Web3 環境,對於數位移民、原生數位的藝術創作者來說,或許真的如同專文作者多梅尼克・垮蘭塔所說,是一個充滿諸多可能性的數位實驗場。本刊最後,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涅所核心成員之一的郭知藝,將團隊近期投身元宇宙建造的研究經歷與觀察,統整為〈邁向未托邦:元宇宙的挑戰與可能〉以文,整理與介紹國際上由藝術團隊或文化組織主導的元宇宙計畫,以及不同 DAO 的認證種類。
 
  主編我本來想在標題說:Web3 是在房間裡的大象,因為 Web3 妄想透過科技來消彌過往對於中心化機構的不信任,將信任機制轉移至看似中立的技術物上,並以此為核心建立去中心化的經濟活動和認證機制,再延伸至可能僅存在於金字塔頂端人才能長期支付生活的元宇宙環景中。這個房間想要將每一個人都包含在內,而每一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這頭巨象的模樣。此刊物,發起於 2021 年,並出版於 2022 年,在度秒如千分秒的 Web3 環境中,或許紙本出版依然是能夠讓某些急速變化但重要的事件在時間上能留下一個物理戳記的最佳解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197755
  • 規格:平裝 / 117頁 / 19 x 25.4 x 0.7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Web3關鍵字 去 / 中心化
文 | 黃豆泥
 
自 2010 年 代 區 塊 鏈 科 技(blockchain technology)誕生以降,區塊鏈網路使用者更加注重數位資訊的匿名性(pseudonomous)、擁有權(owenership)與去信任化(trustless)。歐盟於 2016 年通過《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世界正進入探索數位資料自主的時代。而在中文世界,網路使用者歷經無名小站關站(2013)、香港蘋果新聞網無法造訪(2021)等事件,數位資料的脆弱性成為新日常。又過了十年,在 2020 年代的前兩年,加密藝術(crypto art)市場開枝散葉,全球累計交易額超過 300 億美金。區塊鏈與加密藝術,一者為因,一者為果。加密藝術泛指使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交換的多媒體內容。而加密貨幣具有普惠金融特性,只要學會開啟錢包,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其中亦不乏深耕已久的數位藝術家受惠於此新興交換市場。
 
Web3 時代與去中心化
 
一般網路使用者不需要理解網路運作原理,便可以輕易使用網路服務;區塊鏈的使用者,如加密藝術創作者,也不需通曉背後技術,便 可以享受區塊鏈帶來的優勢。加密藝術建立在密碼學(cryptography)、 點對點網絡(P2P Internet)、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與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基礎上,主流以非同質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作為載體進行收藏交易,如今 NFT 幾乎為加密藝術的同義詞。加密藝術使用者十分注重數位擁有權(digital ownership),不論是生產者(藝術家)與消費者(收藏家),皆以區塊鏈保障自身權利。近兩年國際潮流多以 「Web3」為這個時代下註腳。相較於以往社群網絡時代(或稱 Web2),使用者早已習慣即時雙向交流,資料卻被平台營運者所掌控;Web3 社群在資訊交換的基礎上,使用者更重視「擁有」資料與否。當使用者擁有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且其資產並非由中央機構所認證(如政府、企業、平台等),而為分散式工作者所認證(如區塊鏈礦工、區塊鏈驗證者),便符合 Web3 時代精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生活風格】2024臉譜全書系展,電子書單書85折,任選二本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台灣廣廈
  • 動植物展
  • 角川套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