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我,和阿嘉特

我,和阿嘉特

Agathe

  • 定價:340
  • 優惠價:930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關於孤獨、關於憂鬱、關於選擇、關於生活,

關於看見黑暗中的光的故事。

 

不容忽視的文壇新星,甫上市便售出全球近30個國家版權

直述現代人們內心獨白,消極世代必讀小說!

 

 

日復一日的生活,究竟有什麼意義?

瑣碎的小事,是摧毀我生活的原因之一。

 

  八百、七百九十九、七百九十八、七百九十七……諮商、診療、與患者談心,一切名詞都行,這是我的工作,是我還有八百次的義務。

  「我」在別人眼中是身穿鎧甲、英勇威武的問題解決者,是能消滅患者一切疑難雜症的心理醫生。但,事實上,我只是個對生活毫無眷戀、每天只倒數著何時退休,忍受著這巨大的百無聊賴,卻無法做出改變的獨身男性。

  ……直到我遇見了阿嘉特。那個被其他診所診斷成瘋子的女人。

 

 

前一刻我覺得我不配活著,下一刻又覺得沒人配得上我。

 

  滿懷祕密、對自己極度不自信;從小開始住進病院,接受過多次治療的阿嘉特,是這個規矩整潔的診療間中,唯一的不速之客。

  總是穿著寬大的針織毛衣、不合身的長裙子;每天在眾人面前微笑、在朋友面前歡欣鼓舞,回到家卻任憑眼淚在臉上流淌……她是個瘋子,是被所有人認為患有精神病的女人。

  

  我喜好平靜、厭惡意外的到來,我恐懼親密關係,我做不到與他人深度交流,我選擇和人劃清界線……直到遇見了阿嘉特,我才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

 

「阿嘉特」是誰?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阿嘉特。

 

「你必須學習看見你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凱瑟琳.鮑曼Anne Cathrine Bomann

  丹麥作家和心理學家。熱愛桌球,並在全國大賽中取得十二次冠軍。
  在出版了兩本詩集後,《阿嘉特》是她的第一本小說。書籍甫上市便迅速被譯成二十種以上譯本,在全球多個國家熱銷。

  個人網站:http://annecathrinebomann.dk/


譯者簡介

聞若婷

  師大國文系畢業,沒有作家夢、但有編輯魂的自由譯者及校對,擅長解讀各類型小說。譯作包括《從前從前,在河畔》、《失落詞詞典》、《迷蛇記》、《看不見的圖書館》系列。
  賜教信箱:michelle.translator@gmail.com


 

目錄

數學

窗板

痕跡

喧鬧

成長痛

阿嘉特(一)

看不見的朋友

阿嘉特(二)

睡蓮

阿嘉特(三)

我們之間

阿嘉特(四)

阿嘉特(五)

鏡子

柴可夫斯基

阿嘉特(六)

聾人、啞巴和瞎子

探訪

迷途

阿嘉特(七)

死亡所在之處

阿嘉特(八)

阿嘉特(九)

決定

咖啡

阿嘉特(十)

游泳

小事情

清理

阿嘉特(十一)

人物/背景

和平

阿嘉特(十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56476
  • 叢書系列:Echo
  • 規格:平裝 / 192頁 / 21 x 14.8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3/07/08
《我,和阿嘉特》書中,杜蘭德醫師從病患阿嘉特身上找到對未來生活的多樣性和期待性。------誰是醫師?誰是病人?誰又能幫助誰呢?杜蘭德醫師又要如何從病患身上找出自己活下去的動力?



安.凱瑟琳.鮑曼 的《我,和阿嘉特》,推薦給感覺生活太過平淡的書友,有時候偶爾跳 tone思考與行動,也許能為生活增添活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2/12
故事本身算是有趣,但是為什麼阿嘉特會對主角造成這樣的影響,因果關係實在看得不是很明白;另外,翻譯腔有點重,很多句子一看就看得到原文。打發時間可以,但不是特別令人想收藏。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1/30
這是丹麥作家及心理學家Anne Cathrine Bomann的第一本小說,著墨在人內心的恐懼與孤寂。主角是一位有著職業倦怠即將退休的心理醫生,每日都在倒數退休前剩下幾次診療的他,與患者、秘書、鄰居的互動所帶來的變化都深深吸引我繼續閱讀。

小說裡的心理醫生從頭到尾沒出現過名字,以第一人稱「我」帶領讀者穿梭每一個瑣碎平凡的日常。醫生只要離開辦公室,活脫脫就是個封閉不擅與人交流的老人家,生活模式單調固定。他每個工作天中午都去同一家餐廳吃飯,經過某間咖啡館時,他總是駐足觀望想像與某人面對面喝咖啡,卻從未進去過。作者透過這樣的細節,將孤寂感營造得異常分明立體,彷彿漩渦般將人捲入。

書名的阿嘉特是一位25歲德國女性,為了求學移民至法國,有自殘行為和自殺傾向。她經常哭泣,突如其來暴怒,有時幻想把自己抓得血淋淋,或是讓自己毀容,有一股衝動想塗掉自己的臉。她感覺自己獨一無二卻又徹底渺小,前一刻覺得不配活著,下一刻又覺得沒人配得上她。小說裡記錄了幾次她與心理醫生的談話,行李箱論調及單筒望遠鏡反映了她內心真實的寫照,她怕隨時被拆穿,她需要處理自身的矛盾,並學習看見自己。

秘書蘇維吉太太為醫生工作35年,醫生卻對她不甚熟稔。直到蘇維吉太太的先生湯瑪斯瀕臨死亡,他前去探望,話題重重圍繞死亡的安然面對。我們讀者也跟著他們的對話感受生命的流逝與身體的衰老,與自我的恐懼交手。湯瑪斯說:「希望你查出你在害怕什麼,否則的話太浪費了。」醫生覺得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事情不都是白白浪費了嗎?怎麼查出害怕什麼?

「你要從你最渴望的東西開始查起。」

醫生與他的鄰居沒有往來,雖然僅僅隔著一道牆,也聽得到對方彈琴的聲音,但就只是知道有對方的存在而已。隨著後面的情節展開,讀者會驚訝於得知鄰居的狀況,而醫生到最後總算踏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不同特質的患者前來診所與醫生諮商的過程,想當然爾是這本小說的精彩之處。大多數個案直搗生活的本質,生活指的是什麼??引人深思。醫生對著患者說:「不要再把全副精力投注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尋找賦予妳人生意義的事物。應該開始花時間去做對妳真正有意義的事,讓妳快樂的事,至少是妳感興趣的事。」

阿嘉特說:「人生苦短,卻又遙遠漫長。短到不夠學會該怎麼生活,長到每過一天,身體的衰敗就變得愈來愈明顯。」阿嘉特還說:「醫師,你一輩子都在減輕別人的痛苦,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痛苦視若無睹?」每一小時的診療,醫生的座椅在患者所坐的沙發後面,座位的設計也暗示著情感的疏離與阻塞。讀到最後,讀者更不捨阿嘉特原來曾經歷過那樣的事,前面的謎團一一揭開。

有一幕我記得,醫生開始清理家裡的擺設與家具,在抽屜裡找到年輕時所寫的日記,字字句句像是提醒著自己勿忘初衷,象徵著新的契機即將到來。還有一幕我也印象深刻,醫生把唱針移回開頭,同一個動作既倒轉了時間,又讓時間往前推進。天啊!好愛這段的描述。我沈浸在閱讀的世界裡,看似時間停滯,其實時間不停流逝。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阿嘉特,帶著傷痕,討厭自己無法成為想成為的人,感覺自我渺小,偶爾又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位醫生,被職業倦怠襲擊,感到強烈孤寂,尋求生活的意義為何。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部觀察微小但無所不在的「不對勁日常」圖鑑,直擊各種性別暴力下的案發現場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鏡文學全書系
  • 飲食保健書展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