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三版)

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三版)

  • 定價:500
  • 優惠價:954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5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前三章主要為人權理論之論述,說明人權之基本概念與人權應加保障之原理,以及國際人權法相關之國際法理論與制度規則,其餘章節則針對國際人權法所保障之權利,選取部分人權項目,分別說明有關人權之規範內容與規範效力等問題,屬於國際人權法實務面向之說明。
 
  閱讀上,人權理論部分適於作為對人權之規範性為準則與哲學分析之參考,而人權實務部分可作為人權主張之內涵與請求權有關規範依據之說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鄧衍森
 
  現 職
  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
 
  學 歷
  東吳大學法學士
  東吳大學法學碩士
  英國諾丁漢大學法學碩士、哲學碩士(MPhil)
 
  經 歷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諮詢顧問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
  法務部人權工作小組委員
  教育部人權工作小組委員
  海洋委員會人權工作小組委員
  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
  東吳大學主任秘書
  東吳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與人權(碩士)學程主任
 

目錄

三版序
序 言

第一章 人權的想像/1
第一節 前 言/1
第二節 人權的本質/6
第三節 人權規範與規範性/9

第二章 人權的制度化發展/19
第一節 自然權利的鋪陳/19
第二節 人權的實證化/28
第三節 國際人權法的法源理論/36

第三章 人權保障的規範向度/49
第一節 國際面向:從國際法論人權的保障與實踐/49
第二節 國際人權法的保障機制/59
第三節 國內面向:人權條約國內法化之意義/67
第一項 條約國內法化之原理與方式/67
第二項 條約的直接適用與直接效力/72
第三項 我國國內法化人權條約之法制問題/81

第四章 人民自決權的概念/89
第一節 前 言/89
第二節 自決權的法制發展/90
第三節 人民的意涵/93
第四節 人民自決權的規範內容/96
第五節 人民自決權的實踐/100
第六節 結 論/106

第五章 生命權/111

第六章 人身自由的保障/119

第七章 公平審判權的保障/129

第一節 公平審判的平等保障/131
第二節 公平審判之訴訟/134
第三節 審判獨立/136
第四節 公正與公平審判的意義/137
第一項 公正的概念/137
第二項 公平審判的概念/138
第三項 公開進行審問/138
第五節 無罪推定原則/139
第六節 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權利保障/140
第一項 告知義務/140
第二項 充分時間準備/140
第三項 立即審判/141
第四項 有效辯護/142
第五項 被告詰問權/142
第六項 通 譯/143
第七項 禁止強制自白或認罪/143
第八項 少年犯的保護/144
第九項 上級法院的覆審/145
第十項 誤判的損害賠償/146
第十一項 不得就同一罪名重複審判或科刑之原則/147
第七節 結 語/147

第八章 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保障/149
第一節 宗教的定義問題/151
第二節 宗教自由的概念/157
第三節 宗教自由的權利主體/160
第四節 宗教團體的概念/163
第五節 宗教自由的內容/166
第六節 宗教信仰表現自由之限制/169
第七節 結 論/171

第九章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175
第一節 經濟社會權的概念/175
第二節 文化權的概念/181

第十章 適當生活水準權利的保障/187
第一節 適當生活權之內涵/189
第一項 適當食物權之要素/190
第二項 適當住房權之要素/191
第三項 適當衣物權之要素/193
第四項 水權之要素/193
第二節 適當生活水準權利與環境因素/196

第十一章 教育權的保障/201
第一節 教育權的規範目的/202
第二節 教育權的共通要件與規範內容/206
第一項 共通要件/206
第二項 教育權的規範內容/207
第三節 結 論/215

第十二章 平等與不歧視/219

第十三章 人權、民主與法治/231


附 件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239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254
案件列表/263
公約列表/265
參考文獻/266"
 

三版序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問題不斷出現,人權法的內容也隨之擴張,其主題焦點的演變如1970年代關注禁止酷刑以及1980年代出現在議程上的婦女和兒童權利;1990年代以來,原住民族的權利、身障人士與LGBTQI的權利得到了重視。人們關注的問題面向也越來越廣,新興人權議題也越來越複雜,其中最重要與迫切的議題如:環境與人權,企業與人權,數位空間與人權,平等與不歧視,移民,難民,老年人權利與人口販運問題等都是急需人權法填補的問題與難題。這些新興議題,從人權的規範意義而言,並不是都有相等或完全的人權指涉關係。另一方面由於國際社會與組織,如聯合國或歐洲理事會對於這些新興議題的規範標準都還沒有完全一致的確認,這些新興議題的概念內涵因而無法明確化,規範作用也就難以發揮。例如企業應當承擔的人權責任主體、範圍與實施方法,清潔健康與永續的環境保護義務如何實施與履行,數位空間的言論如何有效管控與執行,移民與難民的國家義務範圍等,都不是現行國際人權法可以完全涵攝的命題,因而即使國家是人權主要責任承擔者(primary duty-bearer),這些新興議題的人權義務卻難以劃定,以至於新興人權議題的規範內容(normative contents)也難以確定。此外,人權的救濟機制基本上仍遷就國家體制與制度,國際社會沒有真正能干預國家主權的執行機制,人權也只能在相對條件下產生實際效果。這些悲觀的情境,也許正好也是淬鍊人權是否值得信賴以作為療癒人類不幸的良方。
 
  依賴國際人權法分辨國家作為的對錯是非,面對新興議題的窘境,事實上有些原因值得反思,例如,過度倚賴司法化是實踐人權唯一途徑的想法與實踐,以至於人權規範命令越來越趨向經驗上的敘述以表彰人權的近用性(accessibility)與實用性,其結果卻可能因而模糊人權普世價值的絕對性。聯合國人權機構(human rights bodies)目前作出的一般性意見(general comments)或建議(recommendations)越來越冗長,越具體化就是例證。
 
  人權規範的本體正當性(ontological legitimacy)表彰的是應然上的權威命令,是不可違逆的價值標準,司法化只是保障人權的其中一種手段,不是實踐人權的唯一方法,除人權教育需下功夫外,立法與行政應以人權為基礎(human rights-based),從人權主流化的立場出發或許有可能克服面對新興議題因司法化理論的侷限與偏差所出現的困境。
 
  2016年出版本書後,於2018年修訂二版時,修正一些用語與錯誤,在內文上並無太多變動。修訂三版在一些用語與部分結構做了很大的修正與修改,修改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想法已有改變,特別是有關理論部分的增刪,增加的原因與自己的知識成長有關,刪除的部分也是為使讀者能有更清晰的認知圖像,避免渾沌而刪除。不過對於新興議題只在內文中相關地方做少許補充。這些新興議題需要專書討論,標題也可能不適於稱國際人權法。
 
鄧衍森
2023年5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90790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4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考試用書、教科書】聯經電子書展|單本85折、三本79折|聯經出版50週年:閱讀‧我們相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漫畫大賞
  • 鏡文學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