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區塊鏈通識課50講:大數據×比特幣×通證經濟×去中心化金融,克服「知識的詛咒」,掌握關鍵概念,凡人也能走近區塊鏈!

區塊鏈通識課50講:大數據×比特幣×通證經濟×去中心化金融,克服「知識的詛咒」,掌握關鍵概念,凡人也能走近區塊鏈!

  • 定價:399
  • 優惠價:935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區塊鏈能拿來做什麼?
◎區塊鏈和我究竟有什麼關係?
 
從加密貨幣到金融革命,
深入探索區塊鏈的演進,解析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力
 
最全面、最深入的區塊鏈入門書籍
以圈外人、「小白」都能聽懂、理解的思路和語言
一本書解釋清楚何謂區塊鏈以及其核心、運行機制!
 
  •沒有老闆存在的公司,還能正常運轉嗎?
  •用數位貨幣重建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可行嗎?
  •拿每月收入的1%買比特幣,比存養老金更可靠?
  •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誰才是真正的區塊鏈?
  •一隻看不見、摸不到的電子貓,憑什麼賣13億元?
  •85萬枚比特幣被盜的「Mt.Gox事件」是怎麼回事?
  ……
  比特幣和區塊鏈已經逐漸進入我們的現實世界,
  它們在一步一步改變著許多原本不可動搖的觀念!
  所有你好奇的區塊鏈大小知識,想搞懂只是一本書的事!
 
  【比特幣的來世今生】
  第一章首先回顧了比特幣的誕生和演變,並探討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的區別。雖然比特幣經歷了許多波折,但其價值和用途卻持續引起世人的興趣。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第二章深入解釋了區塊鏈的本質,將其形容為一種「信任的機器」,並介紹區塊鏈的核心概念和技術,還闡述了區塊鏈中的加密算法和共識機制,解釋了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的區別。
  
  【你真的了解Facebook的Diem嗎】
  第三章聚焦於Facebook推出的Diem計劃,探討了這個全球性數位貨幣的意義和影響。此外,該章節還探究了央行對於Diem的憂慮以及Diem可能帶來的加密數位貨幣市場變革。
 
  【為什麼區塊鏈首先是一場金融革命】
  第四章闡述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引起的革命性變化。許多金融機構和交易所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出現也預示著傳統金融模式可能面臨顛覆。
 
  【區塊鏈會如何改變各行各業】
  第五章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改變。從分散式儲存市場到電子貨幣的應用,書中舉例說明了區塊鏈如何影響零售、能源、稅務和醫療等領域。
 
  【區塊鏈和我有什麼關係】
  最後一章聚焦於個人與區塊鏈之間的關聯。作為投資者,書中提供了如何選擇區塊鏈投資項目的建議;同時,作為一般使用者,我們也能了解到區塊鏈對個人生活和價值觀的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為6個章節,從比特幣引出區塊鏈,以50個問題為切入點進行闡述。全書結合新聞、趣事和身邊可見、可感知的對象,通俗易懂的介紹區塊鏈技術和原理,兼具趣味性和故事性,適合作為大眾科普區塊鏈知識的入門圖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峰
 
  企業管理碩士,火星區塊鏈及共識實驗室發起人、藍港互動集團董事長、極客幫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曾主管過殺毒軟體和網路遊戲業務。
 
鄧鵬
 
  社會學碩士,企業管理及商業財經圖書作家。火星財經聯合發起人、火星區塊鏈產業研究院院長。擁有十餘年的內容營運、品牌策略規劃從業經驗,曾任藍港互動集團品牌部內容營運負責人。著有《向格力學行銷》等。
 
沈沖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精通英語及法語。現任大數據工程師,擅長資料獲取、分析和挖掘。具有 4 項國家發明專利,翻譯外文著作 6 部。個人博客總閱讀量超百萬,GitHub項目點贊過千。
 

目錄

區塊鏈很難懂,但理解區塊鏈的意義卻很簡單
前言
第1章 比特幣的來世今生
第1講 比特幣和騰訊的Q幣一樣嗎?
第2講 你聽說過價值1億美元的披薩嗎?
第3講 為什麼委內瑞拉民眾爭著購買比特幣?
第4講 藏身十多年無人知曉,比特幣創始人到底是誰?
第5講 當一名比特幣礦工是怎樣的體驗?
第6講 為什麼股神巴菲特說比特幣是金融行業的「老鼠藥」?
第7講 被宣布死刑300次之後,比特幣為什麼還沒死?
第8講 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嗎?

第2章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第9講 為什麼說區塊鏈是一部「信任的機器」?
第10講 人手一冊的區塊鏈帳本是什麼東西?
第11講 每天燒掉上千萬的算力大戰到底在爭什麼?
第12講 從《九陰真經》到區塊鏈的加密算法
第13講 大話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上)
第14講 大話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下)
第15講 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誰才是真正的區塊鏈?
第16講 如果有了區塊鏈,火燒赤壁的歷史將不復存在?
第17講 好市多(Costco)超市的「通證經濟」學
第18講 這個被稱作V神的「90後」,憑什麼身家超過馬雲?
第19講 被譽為區塊鏈3.0的「柚子」是什麼來頭?
第20講 85萬枚比特幣被盜的「Mt.Gox事件」是怎麼回事?
第21講 沒有老闆存在的公司,還能正常運轉嗎?
第22講 量子電腦投產之時,就是比特幣終結之日?
第23講 為什麼人口不到50萬的馬爾他要做區塊鏈世界的中心?

第3章 你真的了解Facebook的Diem嗎
第24講 Facebook為什麼要推出Diem?
第25講 Diem會顛覆銀行系統嗎?
第26講 支付寶和微信會效仿Diem推出自己的數位貨幣嗎?
第27講 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央行會對Diem憂心忡忡?
第28講 Diem會引起加密數位貨幣市場的大洗牌?

第4章 為什麼區塊鏈首先是一場金融革命
第29講 摩根大通推出摩根幣的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第30講 上線9天使用者破千萬的「相互寶」,到底有什麼魔力?
第31講 為什麼那斯達克交易所考慮用區塊鏈改造傳統證券業務?
第32講 區塊鏈技術能讓P2P網貸平臺「爆雷」事件無處遁形嗎?
第33講 登記資本只有人民幣30元的小公司也能快速貸到款?
第34講 去中心化金融(DeFi)會帶來一場傳統金融的革命嗎?

第5章 區塊鏈會如何改變各行各業
第35講 分散式儲存市場會出現阿里巴巴這樣的龐然大物嗎?
第36講 一隻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子貓,憑什麼賣13億元?
第37講 出租家用電動充電樁,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第38講 有了區塊鏈發票,「貼貼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第39講 怎樣做才能讓問題疫苗徹底消失?
第40講 匯集萬物感知的「潘朵拉星球」真的可能存在嗎?
第41講 蜘蛛人和綠巨人浩克的故事可能因為區塊鏈而重寫?
第42講 用區塊鏈社交工具能免費發訊息,零廣告還讓你賺錢?
第43講 用數位貨幣重建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可行嗎?
第44講 如何讓「不知知網」的翟博士們別再成漏網之魚?
第45講 區塊鏈能幫助我們徹底遠離毒奶粉、地溝油和瘦肉精嗎?

第6章 區塊鏈和我有什麼關係
第46講 為什麼說區塊鏈行業創業是用一輩子的信用去下注?
第47講 區塊鏈投資項目讓人眼花繚亂,我該怎麼選?
第48講 「談鏈愛」的上市公司,哪家實際價值更高?
第49講 為什麼中國大媽殺入區塊鏈,卻屢屢被傳銷騙子們盯上?
第50講 拿每月收入的1%買比特幣,比存養老金更可靠?
參考文獻
 

前言
 
區塊鏈很難懂,但理解區塊鏈的意義卻很簡單
 
  雖然2017年就有許多人建議我看看區塊鏈,但當時我本人對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技術發展的興趣遠遠大於區塊鏈,尤其是人工智慧在電腦視覺和電腦聽覺領域的進展令我興奮。從應用的角度看,我覺得彼時的區塊鏈僅僅停留在概念上,而忽略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重大顛覆,低估了比特幣。
 
  如今,還有很多人如同當年的我一樣,對區塊鏈懵懂甚至無感,身邊也不時會有朋友問起: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區塊鏈能做點什麼?區塊鏈和我有什麼關係?
 
  區塊鏈作為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的整合,是密碼學、電腦科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如果向一個「小白」這樣解釋區塊鏈,猜想他一定會更雲裡霧裡,區塊鏈似乎還真不是一個投資人或程式設計師幾句話就能簡單解釋清楚的。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比特幣,但對區塊鏈還知之甚少。其實,關於區塊鏈的定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無論是狹義談比特幣的點對點分散式帳本體系,還是廣義談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慧型合約等,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信任問題、重構信任機制的特徵,已經得到了業界廣泛認可。
 
  2015年10月31日,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以「The Trust Machine」作為封面主題,認為區塊鏈的影響力遠不只於加密數位貨幣,它讓彼此之間沒有建立信任關係的人們達成合作,而無須透過中立的中央權威機構,區塊鏈是建立信任的機器。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可能會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推動資訊網路進入價值網路時代。
 
  比特幣和區塊鏈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們的現實世界,它們在一步一步的改變著我們原有的很多不可動搖的觀念。有的人不信,不屑;有的人觀望,躊躇;更有很多人在透過努力,見證和實踐區塊鏈時代的到來。
 
  在2018年創立火星財經之初,我就帶著一個極大的使命感:讓更多的一般人走近區塊鏈,了解區塊鏈,進而能有機會參與區塊鏈,創新區塊鏈。希望火星財經能夠連接人與人對區塊鏈的認知,幫助更多對區塊鏈好奇、計劃學習甚至加入這個行業的人獲得更多的區塊鏈知識。
 
  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對網際網路有充分的認知,在電腦、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等專業領域有多厲害,如果不換腦筋、不調整過去的認知,那麼一定會被區塊鏈這個新時代甩掉。思考停滯不前,固化自己的思維,刻舟求劍,才是最大的風險。
 
  Made to Stick一書中曾提到過一個概念:「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簡單的講,就是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件事,就無法想像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
 
  可能是受到「知識的詛咒」效應影響,在知識教育領域,常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某些專家或業內人士對某件事情或某個知識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或分享給其他人的難度就越大。
 
  如今有不少區塊鏈業內同行都在積極扮演區塊鏈布道者的角色,市面上也有不少區塊鏈的科普讀物,客觀的說,大部分都做得很專業,但能克服「知識的詛咒」,用圈外人或者「小白」都能聽懂、能理解的思路和語言解釋清楚區塊鏈的核心要義者,其實鳳毛麟角。
 
  而火星財經團隊創作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填補區塊鏈知識市場的這個空白,幫助讀者在學習、了解區塊鏈的路上走得更輕鬆、更從容。
 
  在大江大河的區塊鏈世界,縱使你是一條小溪,只要願意流淌,只要願意融入,就有機會在區塊鏈領域做出價值。這個價值是不是最大我不確定,但是不參與可能就沒有價值。
 
  區塊鏈的未來已來。
 
火星區塊鏈及共識實驗室發起人
王峰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6599
  • 規格:平裝 / 308頁 / 17 x 23 x 1.5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第2講 你聽說過價值1億美元的披薩嗎?
 
上一講裡,我們比較了比特幣和Q幣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可能有一點讓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達到了人民幣5萬元。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在10年前,比特幣剛剛誕生時面臨的卻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場面。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披薩的來龍去脈。
 
2010年5月18日中午12點35分,一位網名為拉斯洛(Laszlo)的程式設計師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 Forum)發了一個求助貼文,大致內容是:「我喜歡吃披薩,希望能使用1萬枚比特幣來換取披薩,披薩可以是商店購買的,也可以是你自製的,但是我需要你將披薩送到我的家門口。」
 
當天下午,在拉斯洛發出請求的6小時後,他才收到一位網友關於詢問郵寄披薩地址的回覆。然而,在拉斯洛回信後,這個網友卻再也沒有了回音。
 
雖然用1萬枚比特幣換披薩的這個文章在論壇上陸陸續續的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圍觀,但文章發出去3天了,並沒有什麼具體的進展,有的只是一些人對於拉斯洛行為的嘲諷。拉斯洛為此回文:「是沒有人想幫我買披薩嗎?我提供的比特幣金額是不是太低了?」
 
在拉斯洛發出這個回文後不久,一位使用者留言稱:「在美國,使用信用卡進行線上預訂是一件十分便捷的事情,如果你餓了,應該考慮用其他方式來購買披薩。」面對「為何使用1萬枚比特幣來購買披薩」的疑問,拉斯洛回答:「我只是覺得,如果我可以用比特幣支付披薩,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經歷4天的等待後,5月22日下午7點17分,拉斯洛發出了一個交易成功的貼文:「我只想報告,我成功的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披薩!」
 
至此,這項以1萬枚比特幣來換取披薩的壯舉,也最終在經歷4天零6小時42分後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按照比特幣約10,000美元的單價來計算,當年拉斯洛相當於花費了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來購買披薩,而這披薩也因此被稱為史上最貴的披薩。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當時沒有人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我們現在能熟練使用銀行轉帳、微信轉帳或支付寶轉帳等,如果用比特幣支付,應該也很方便吧?這個問題其實就要討論到比特幣的轉帳和交易環節,它可能比你想像的要複雜一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天下文化電子書展|單本88折、三本79折|從AI到A+ 未來人才的關鍵思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鏡文學全書系
  • 飲食保健書展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