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呂思勉的秦漢史·政治卷

呂思勉的秦漢史·政治卷

  • 定價:599
  • 優惠價:953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0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時勢之動盪,英雄之崛起
——大江東去,且寄蜉蝣於天地間!

明仇暗鬥的官場政治×陰謀陽謀的生死對抗
就讓我們跟著呂思勉的步伐,
一起看這天下究竟鹿死誰手!

  ▎儒術盛行,源於「跟風」?

  一說到「獨尊儒術」,人們就不免想起漢武帝。但你知道漢武帝其實根本不通儒術,且做了許多與儒家思想相悖的事嗎?那他又是如何成功使儒術盛行呢?

  漢武帝之所以推行儒術,全是因為當時的風氣導致。歷代帝王對於禮制方面十分注重,而漢武帝致力於整頓法制、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恰好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再加上漢武帝身邊的大臣也十分推崇儒術,導致漢武帝潛移默化地被影響了。更進一步將儒家思想與教育制度緊密結合,大力支持儒者任用及編纂經典;並著手改革官僚制度,將以儒者為主的官僚階層列為中心,進一步推動了儒術的傳播與影響。

  另一方面,漢武帝在外交與征戰方面的成功也強化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力。他以儒家的仁愛和節制理念為指導原則,透過外交手段解決紛爭,推崇仁義,傳播了儒家的思想理念。這種成功的政治和軍事戰略使得儒術得以蔓延,為後來的帝王奠定了儒家治國的基礎。因此,漢武帝的時代成為了儒家思想蓬勃發展的契機,一直延續至今。

  ▎王莽改革失敗之因?

  王莽在篡漢成功後積極改革,上到典章制度,下至吃穿用度,無奈「但崇空語,無施行者」,王莽終究是失敗了。

  西漢末年,王莽終於迎來機會推翻了西漢,他所做的這些改制無非就是為了重回當年的盛世榮光。但他卻忘了「可行性」的重要,導致制度處處自相矛盾,朝廷混亂,民間也混亂,最終一敗塗地。

  王莽的改革之所以失敗,還在於他未能真正理解並獲得人民的支持。他儘管制定了大量新制度,但在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教育。更重要的是,他過於急功近利,希望一蹴而就,卻忽略了漢朝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社會實際情況,讓人民難以適應和接受。此外,他過分信奉占卜和神祕主義,不以現實經驗和事實為依歸,使得政策缺乏科學性和實證基礎。總結來說,王莽的改革不僅缺乏實際可行性,也缺乏人心基礎,導致了新朝的崩潰。

本書特色

  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的呂思勉撰寫而成,共分為十二章,詳細介紹了秦漢興亡的歷史背景及政權制度變遷,可使讀者更加了解當時的朝代更迭。內容包括:秦始皇的治政和征伐事蹟;漢初的黃老思想與武帝的獨尊儒術;新莽政權的得勢與衰落;東漢盛世的外交策略;三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戰爭情勢與各方勢力關係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思勉(西元1884~1957年)


  字誠之,筆名駑牛。歷史學家,被視作「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呂著中國通史》、《中國社會史》、《先秦學術概論》、《史學四種》、《呂思勉遺文集》、《三國史話》、《歷史研究法》等。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秦代事蹟

第一節 始皇治法
第二節 始皇拓土
第三節 秦之失政
第四節 二世之立

第三章 秦漢興亡
第一節 陳涉首事
第二節 劉項亡秦
第三節 諸侯相王
第四節 楚漢興亡

第四章 漢初事蹟
第一節 高祖初政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節 高祖和匈奴
第四節 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第五節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第六節 封建制度變遷

第五章 漢中葉事蹟
第一節 漢代社會情形
第二節 儒術之興
第三節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節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節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節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節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節 論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節 武帝求神仙
第十節 武帝刻剝之政
第十一節 巫蠱之禍
第十二節 昭宣時政治情形
第十三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一
第十四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二
第十五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三
第十六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四

第六章 漢末事蹟
第一節 元帝寬弛
第二節 成帝荒淫
第三節 哀帝縱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一節 新莽得政
第二節 新室政治上
第三節 新室政治下
第四節 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 新莽敗亡

第八章 後漢之興
第一節 更始劉盆子之敗
第二節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節 光武平關中
第四節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節 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 後漢盛世
第一節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節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節 後漢定西域
第四節 漢與西南洋交通
第五節 後漢平西羌
第六節 後漢開拓西南
第七節 後漢時東北諸族

第十章 後漢衰亂
第一節 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第二節 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第三節 後漢羌亂
第四節 黨錮之禍
第五節 靈帝荒淫
第六節 後漢中葉後外患
第七節 後漢中葉後內亂

第十一章 後漢亂亡
第一節 何進之敗
第二節 董卓之亂
第三節 李傕郭汜之亂
第四節 東諸侯相攻
第五節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節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節 孫氏據江東
第八節 赤壁之戰
第九節 劉備入蜀
第十節 曹操平關隴漢中
第十一節 劉備取漢中
第十二節 孫權取荊州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第一節 三國分立
第二節 三國初年和戰
第三節 諸葛亮伐魏
第四節 魏氏衰亂
第五節 魏平遼東
第六節 司馬氏專魏政
第七節 蜀魏之亡
第八節 孫吳盛衰
第九節 孫吳之亡
第十節 三國時四裔情形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03181
  • 規格:平裝 / 460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史記.平準書》述漢武帝初年情形云:「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廪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絀恥辱焉。」世皆以是為文、景二帝休養生息之功,其實亦不盡然。《高后本紀贊》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曹相國世家》言:參之相齊,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蕭何卒,召參。參去,屬其後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後相曰:「治無大於此者乎?」參曰:「不然。夫獄市者,所以並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參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則漢以無為為治,由來久矣。有為之治求有功,無為之治,則但求無過,雖不能改惡者而致諸善,亦不使善者由我而入於惡。一統之世,疆域既廣,政理彌殷。督察者之耳目,既有所不周,奉行者之情弊,遂難於究詰。與其多所興作,使奸吏豪強,得所憑藉,以刻剝下民,尚不如束手一事不辦者,譬諸服藥,猶得中醫矣。故歷代清靜之治,苟遇社會安定之際,恆能偷一日之安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理財先理心,改寫「薪」藍圖!采實電子書商業理財書展,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2本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鏡文學全書系
  • 飲食保健書展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