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新到貨2本75折
管理學中的偉大思想︰經典理論的開發歷程

管理學中的偉大思想︰經典理論的開發歷程

  • 定價:468
  • 優惠價:8740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肯‧史密斯和邁克爾‧希特邀請了管理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原創思想家為本書撰稿,獨立成章。這些作者回溯了那些構成管理學發展里程碑且使他們功成名就的理論;他們的回憶不僅反映了理論開發過程,同時呈獻給讀者他們對理論孕育過程的個人感悟。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肯‧史密斯和邁克爾‧希特綜述了過去半個世紀里管理學理論開發的一些共同主題,並根據從各章提煉的精華內容,就如何形成理論給出了建議。

一些管理學思想的原創者現身說法,提供了管理學理論中最重要思想的全息影像。能夠將對理論開發過程的反思結集成冊,是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在此之前,真正經歷了開創理論的學者,很少有機會把這一偉大的歷程記載下來。
 

目錄

第1章 前言:管理理論的開發過程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個人及其環境
第2章 社會認知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2.1 基于施為概念的社會認知理論
2.2 社會榜樣作用的中心化
2.3 關于榜樣作用的本質和範疇的幾種誤解
2.4 象征性榜樣作用的影響力和範圍
2.5 自我調節能力約束下的施為活動
2.6 基于自我效能概念的理論延展
2.7 人類施為的三人組合模式
2.8 理論構建的過程
參考文獻
第3章 鏡像理論
3.1 疑慮的開始
3.2 鏡像理論簡介
3.3 鏡像理論在學術領域的拓展
參考文獻
第4章 走向“公平”之路
4.1 理論構建的方法論
4.2 參考認知理論的起源
4.3 公平理論
4.4 局限、適用條件和結論
4.5 道義理論綜述
參考文獻
第5章 重大理論與中層理論:文化因素如何影響理論構建和對工作主動性的理解
5.1 從錯誤中學習:錯誤管理
5.2 企業家精神中員工的進取心和主動計劃
5.3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高階理論的起源、迂回與教訓
6.1 高階理論的起源
6.2 早期闡述
6.3 實證論據
6.4 理論發展
6.5 遭遇挫折
6.6 附記——致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參考文獻
第7章 目標設定理論:借助歸納法的理論開發
7.1 理論綜述
7.2 理論的起源:埃德溫‧洛克
7.3 加里‧萊瑟姆
7.4 構建理論
7.5 理論構建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8章 工作特性理論是如何形成的
8.1 工作特性理論:概述
8.2 影響理論開發的條件
8.3 理論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9章 員工對組織的態度有用嗎?——有關員工組織承諾的研究
9.1 引言
9.2 組織承諾的早期研究
9.3 組織承諾的影響結果:理論與研究
9.4 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第10章 心理契約理論的開發
10.1 心理契約理論的形成
10.2 心理契約理論簡介
10.3 再構造理論:新興的和將來的發展
10.4 發展新理論的建議
10.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1章 承諾升級:一個組織理論的構建步驟
11.1 理論的緣起
11.2 組織升級理論的形成
11.3 一些建議
11.4 後續的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
第12章 期望理論的起源
12.1 引言
12.2 學術起源
12.3 動機和期望理論
12.4 尾聲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組織的行為
第13章 組織中的雙環學習:一個從行為視角出發的理論
第14章 不平等從何而來?——資源基礎理論的個人和智力根源
第15章 組織有效性:在積極組織學說演變中的湮滅與再生
第16章 管理與組織認知學:群島效應
第17章 開發關于理論開發的理論
第18章 管理組織知識:理論與研究方法基礎
第19章 理論開發之旅:以“意義建構”為主題和源泉
第三部分 環境事件和組織
第20章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開發:一條特殊的路
第21章 資源依賴理論的開發:理論如何受到環境的影響
第22章 制度理論:對理論研究項目的貢獻
第23章 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過程
第24章 構建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演化論
第25章 制度理論和社會建構理論的演化:過程和結構
第26章 結語:向大師們學習如何開發理論
 

2008年秋,北京大學出版社聯系我,告知經過兩年多的艱難溝通和談判,終于從牛津大學出版社買下了Great Minds in Management:The Process of Theory Development(《管理學中的偉大思想——經典理論的開發歷程》)這本經典著作的中文版譯作出版權,詢問是否願意翻譯此書。能擔此任實屬榮幸,我自欣然應允。

說此書是經典著作,絕非溢美之詞。僅僅瀏覽一下目錄中每篇文章的作者名,就令人嘆為觀止。阿吉里斯(Argris)、巴尼(Barney)、班社拉(Bandura)、福爾杰(Folger)、哈克曼(Hackman)、哈夫(Huff)、漢布里克(Hambrick)、洛克(Lock)、萊瑟姆(Latham)、明茨伯格(Mintzberg)、野中郁次郎(Nonaka)、波特(Porter)、斯托(Staw)、弗魯姆(Vroom)、威廉姆森(Williamson)、溫特(Winter)……這些名字個個閃亮,近半個世紀以來其名下的理論早被奉為經典,研習管理學的人大都耳熟能詳。實際上,依據本書第26章的陳述,書中每位作者在管理學文獻中被引用的頻率,人均多達4900次。在谷歌中搜索此書,亦可隨即獲得超過1060000條的結果。更有說服力的數據是,在Amazon書網站上高達95%的人在瀏覽該書頁面後最終購買了此書,其魅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本巨著最大的特色和最寶貴之處在于︰讓人知其然的同時,更注重知其所以然和如何然。作為讀者,如果有機會與管理大師面對面,一定想問,那些偉大的管理理論,究竟是如何發展並確立起來的?此書的兩位主編肯‧史密斯(Ken G.Smith)和邁克爾‧希特(Michael A.Hitt)深諳讀者的心理,邀約了管理學24大經典理論的32位原創學者,請這些作者回溯那些令他們功成名瑙早構成了管理學發展路徑重要里程碑的理論,是如何開發並演化的。書中24條理論各自獨立成章,整體上又共同揭示了理論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可歸結為八類,即理論開發者是誰?有哪些特質?如何發掘開發新理論的機會?如何尋求研究問題的答案?是否得到他人的幫助?如何開發不同的方案?理論怎樣隨時間而權變?對有興趣開發新理論的學者有何建議?

誠如書中作者所言,理論開發的過程往往包含大量紛繁復雜的因素︰個人志趣、家庭背景、求學經歷、工作環境、生活鬩歷、或然事件、人際互動,如此等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有些甚或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尤其是長年累月經由時間滌蕩,試圖真實再現理論開發過程,提煉其中的精髓,幾近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編著者們卻把“不可能”變為“不,可能!”。一方面,這得益于本書主編自身多年在管理學理論領域的深刻洞見和豐富經驗,史密斯和希特通過列出問題清單(見第1章),循循善誘應邀撰稿的每位作者,啟發他們重返在幾十年前業已開始的學術之旅;另一方面,更要仰仗32位理論大師的拳拳之心和非凡之力。正是由于他們對學術問道的秉持,對超邁冥思的張揚,對開物成務的追求〉對極深研幾的執著,才使得系統而深邃地追溯理論開發過程成為可能,也使得其中許多精奧的底蘊及其豐富的面相得以彰明。朝花夕拾,風雨砥礪;驀然回首,窮神知化。這些大師以各自獨特的視角,為讀者解析理論開發的學理邏輯,鋪敘學術生涯的酸甜苦辣,點化求索之路的秘籍玄機,進諫醍醐灌頂的治學諍言。能夠在一本書中聆听如此眾多管理大師的諄諄教誨,透視他們的心路歷程,對讀者來說幸莫大焉。同時,大師們的經歷與洞見,也為讀者帶來諸多重要啟示。

一是要有做學問的真性情。本書的作者們都花費了職業生涯中的絕大部分時間甚至畢生精力開發他們的理論。誠然,學者應將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心元旁騖地求真,孜孜以求,持之以恆,矢志不渝;學者應是非功利性的理想主義者,骨子里、血脈里充滿對學問的熱愛,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同時,對研究問題本身有著濃厚的興趣,懷存永不泯滅的好奇心,正所謂“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調動心靈的力量,煥發內心的熱忱,才會大膽追求全新的思路和視角,提出原創性的解決方案,才有可能做出一流的工作。反之,若以在國際A類期刊發表為終極訴求,則極有可能扼殺新思想的萌芽。名利誘惑下,學者很容易放棄自我主張,屈從主流和權威。恰如弗里曼(第20章)所言,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一些學者急功近利,過分投機取巧;在期刊審稿過程中,過分強調審稿人的看法,過分注重修改提示,這些都會嚴重損害理論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創新性。

二是“向生活學習,做有心人”。閱讀這些管理大師的履歷生平不難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把研究問題的發現歸功于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敏銳的多維觀察,即使是在短短二十幾頁的回顧中,他們也會濃墨重彩地介紹創立理論之前自己的多種工作鬩歷、實習經厲,甚至是親朋好友的人生體悟。這些描述告訴我們,成功的理論開發者並不是把自己關在象牙塔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廣泛而深入的社會經歷與實踐,是有價值的研究問題的重要來源,是創新思想的試驗田,也是檢測理論有效性的主要依據,對于管理漳領域而言,尤其如此。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綠。“僅僅通過閱讀的方式並不能開發理論,更好的方式是從現實生活中有趣的謎題開始。”(Hambrick,第6章)扎根生活的沃土,深入實踐,發現研究問題,緊密聯系實際開發理論,才能實現有根的生長、有魂的原創。

三是依靠團隊力量。積極調動社會資本帶來的智力資源,達到學術思想的交匯融通。跟隨理論原創者一起回顧理論開發的過程,我們發現,每一位作者都提到了研究團隊的作用,他們在文中一再指出,眾多同一領域,或是跨領域的同事討論交流,對理論開發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這些作者都提到,盡管新理論是某一位或幾位研究者署名的著作,但開發理論的歷程往往吸納了眾多研究生、同事、期刊評委和編輯、企業高管甚或競爭對手的質疑、商榷、建議、反饋、批評乃至批判。通過團隊工作,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都為管理學重要理論的發展帶來了更新的視角、更廣闊的思路和更適當的應用空間。從學術生態角度看,北美高校中嚴格的終身教職制度,以及院校之間教授相對頻繁的流動,為學者間相對穩定的學術網絡以及相對靈活的人際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人才流動和人際交流,促成了眾多重要理論跨學科生成的生動景象。

四是保持天真無畏的精神。理論創新,尤其是原創性的理論創新,對任何學者而言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百折不撓,堅忍不拔,鍥而不舍。曾經篳路藍縷,何畏前路荊棘!書中作者班杜拉(第2章)說得好,成功開發出有價值的理論“需要絕不動搖的效能感,以及對自己所從事工作價值的堅定信念”。班杜拉進一步指出,“過分敏感的人不適合研究理論,理論學家必須為自己的概念和實證結果受到質疑,遭人誤解或者諷刺,甚至受到人身攻擊做好準備。”統計一下本書中各位學者創立管理學重要理論的時間,就會發現,這些理論大多形成于管理大師們學術生涯的早期,有些甚至起源于他們的博士學位論文。例如公平理論(第4章)、交易成本理論(第18章)等,其後的若干年不過是使這些理論日臻完善而已。這一事實並非偶然,青年學者初涉研究生涯,思維活躍,思想澄明,初生牛犢不怕虎,少有對權威的莫名崇拜,勇于挑戰,樂于追究事情的根底,甘于求知與實踐,這恰是較之成熟歷練的資深學者的比較優勢。

本書集現代管理學研究中最為活躍的管理思想之大成,為深入了解這些理論的主要內容、適用範圍以及背後邏輯的讀者提供了極大便利。因此,本書特別適合正在從事管理學研究的青年學者。事實上,本書出版後的幾年間,北美的商學院已經陸續將它列入博士生管理學理論課程的指定參考書。與此同時,對于在管理學研究領域已有建樹的研究者而言,本書亦可謂相識恨晚的良師益友,既可從中體悟到與頂尖高手神交的愉悅,又能在突破研究生涯的困境方面得到有益啟迪。對于渴望概覽管理學精要的普通讀者而言,本書也是不可多得的提升讀物。尤其可貴的是,本書一掃理論類讀物沉悶祜燥的格調,剝卻理論範式的神秘外衣,用活潑的語言把艱深晦澀、難以問津的概念術語變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讀來很是增人興會。

本書的翻譯是團隊合作的成果,是黛體智慧的結晶。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路琳博士全程全力參與,魏惟同學後期加盟傾力投人外,研究生王婧、鄧銳、朱天宇、曾知、瞢玉龍、陳博,博士生楊升榮、宋波、高杲、秦瑋,以及博士後蘇依依、康梅,他們都在課程學習和科研工作十分繁重的情況下,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寒暑假、周末等閑暇時間,積極認真、盡心盡力地參與了翻譯工作。翻譯初稿的分工為︰路琳(第1章),蘇儂依(第2、23、25章),康梅(第16、18章》,楊升榮(第7、14章),宋波(第13、17章),高杲(第12、乞0章),秦瑋(第11、21章),王婧(第6、15、24章),鄧銳(第10、19章),朱天宇(第4、9章),曾知(第8、22、26章),曹玉龍(第3、5章)。魏惟、陳博、劉嫻參與了部分統稿工作,全書最後由徐飛、路琳統稿校譯。

回顧歷時一年的翻譯工作,可謂喜憂參半。原書每篇都是妙文,文筆恣肆,情理並茂;皇皇大論,氣度深沉;史料扎實,旁征博引;獨識灼見,卓爾不群。翻譯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心緒隨著這些管理學泰斗開發理論的歷程甲跌宕起伏;子到奇思高論,常有共鳴,不禁擊節稱嘆,急切盼望與更多同仁一起分享此書帶來的學術啟迪與思想沖擊。與此同時,依據“信、達、雅”來審視譯稿,又會扼腕嘆息,慚愧譯文難免失卻部分原文字里行間不可言喻的精妙。翻譯中盡管每一篇都至少歷經三輪修訂,然而,直至交稿前仍感惶恐,有失妥當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何耀琴老師,是她引薦了這本優秀著作並將其交由我們翻譯,感謝她細致而高效的工作,使中文版能很快與廣大讀者見面。

徐飛
上海交通大學
2010年2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7301173022
  • 規格:平裝 / 46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天下文化電子書展|單本88折、三本79折|從AI到A+ 未來人才的關鍵思維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中信5折起
  • 曬書節
  • 哲學│歷史│文學 79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