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為什麼我們越愛越焦慮:心理治療師教你建立內在安全感,找回關係中的平衡能量,學會放鬆去愛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4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為什麼我們越愛越焦慮:心理治療師教你建立內在安全感,找回關係中的平衡能量,學會放鬆去愛 (電子書)

Anxiously Attached: Becoming More Secure in Life and Love

  • 定價:480特價:336
  • 特價再88折:295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獻給總是在感情中過度用力的你
讓累積在你心底的傷,成為這段關係的禮物
4步驟認清核心創傷╳8個傾聽自我的練習
與你一起撫平焦慮與逃避,修復失衡關係,接納完整的自己
 
  在一段關係中,你是否也曾經歷過這些折磨:
  .放棄想做的事情,來做你認為伴侶想做的事情
  .當伴侶沒有快速回覆訊息,會感到更加焦慮
  .當伴侶沒有快速回覆訊息,會開始編故事幫他找藉口
  .當你沒有得到回應時,會反覆嘗試聯繫伴侶
  .馬上變得很黏對方,然後又擔心這段關係持續不下去
  .當發生衝突後,急著重新建立連結,堅持繼續對話
  .如果伴侶不能滿足你的需求,會很容易生氣
  .為了想讓伴侶感到嫉妒,曾經想過或真的出軌
  .為了確保伴侶沒有對你撒謊,習慣偷看他的手機
  這本書要告訴你,你不需要因此而責怪自己。
 
  也許你一直相信,為了得到愛,你必須不斷地付出,好像愛是賺來的。你感到焦慮、心碎,所有努力似乎只將對方推得更遠。終於你選擇離開。然而故事又再次重複。
 
  要培養健康的關係,需要先讓自己完整。當我們深入了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學會療癒使我們陷入悲慘循環的核心創傷,才能建立更有安全感與更令人滿意的關係。
 
  焦慮型依附的人往往會陷入人際關係動盪不安,並對他們造成沉重的情緒負擔。這本書將讓你深入了解,你的身體裡面真正發生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你的生活會以一種經常自我放棄的方式發展。你將會學到:
 
  .如何建立新的內在和外在界線,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自主權
  .如何與伴侶溝通,讓伴侶在關係中感到安全感與受到保障
  .培養自給自足的內在情感來源與情緒穩定感
  讓本書與你一起踏上療癒之旅,為你提供內在的安全感,重建平衡穩定的關係。
 
誠摯推薦
 
  吳姵瑩│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關係經營講師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潔西卡・鮑姆 Jessica Baum,LMHC
 
  是棕櫚灘關係研究所的創辦人,自二零一一年來,在南佛羅里達州提供關係治療、家庭諮詢和成癮治療。作為治療師十餘年,潔西卡以她獨創的治療法(Self-full®),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客戶。透過她的姊妹公司Be Self-full (beselffull.com),潔西卡在全世界都提供了線上輔導和轉型課程,支持個人和情侶建立起健康而長久的關係。她在曼哈頓出生長大,現在住在佛羅里達州的西棕櫚灘。
 
譯者簡介
 
曾倚華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畢業。
  喜歡看書,喜歡寫作,走上翻譯的路是最大的驚喜。
  部落格 esther81828wwr.pixnet.net/blog
 
 
 

目錄



第一部分:我們是怎麼迷失自我的?
第一章 關係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小我契約的秘密語言
第三章 焦慮與逃避之舞,以及其他

第二部分:走向自給自足
第四章 傾聽心裡的聲音
第五章 從內而外治癒小我
第六章 從失去自我到自給自足

第三部分:用完整的自己去愛
第七章 界線的美好之處
第八章 愛與被愛的新方法
第九章 愛的神秘轉化力量

後記
 

 
  我年輕時,總是把約會變成徹頭徹尾的災難。我會為了避免孤獨而保持戀愛關係,而我約會的男人在情感上並不可靠,也無法配合我的需求。我很痛苦。他們明顯缺乏興趣,我感到被拒絕,而且他們似乎不夠在乎我需要什麼,這也使我感到憤怒。
 
  我想分享兩段震撼我內心、並激發我內在依附模式的經歷。它們觸碰到同樣的傷口,儘管它們看上去截然不同。我十九歲時交的男朋友非常專注於工作,他開了一間自己的公司。在一開始的一頭熱消退後,當關係變得不那麼令人興奮時,他便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而現在的我知道,他當時是必須要這麼做的。他不是個壞人,他只是一個創辦了一間公司的人,而且壓力很大。但他開始緩緩退縮的樣子,觸動了我內心某個被遺棄的地方,而我開始感到焦慮。我的體重下滑,生活開始變得毫無意義。
 
  這讓我很害怕,而隨著時間推移,我內心的動盪變得無比強烈,嚴重的焦慮使我不得不住院。當醫生問我為什麼住院時,我簡單地說:「因為我的男友不愛我。」我對孤獨的恐懼藏在表面之下,而從強烈的連結到逐漸疏遠的轉變,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不安。我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我只覺得自己快瘋了。我讀遍了每一本關於共同依附的書,雖然它們有所幫助,但卻無法解釋我體內發生的事情。
 
  多年後,我嫁給了一個完全無法與我保持連結的男人。在我們剛開始約會時,如果他沒有回覆我的訊息,我也不會多想。但隨著時間推移,我甚至對一點點脫離接觸的苗頭都變得異常敏感。每隔六到八週,我們就會上演一次他抽離、而我伸手想要抓住他的戲碼。我感到自己被困在永無止境的循環中,但卻又相信婚姻的承諾會以某種方式改變這種動態,並為我帶來安全感。現在我可以理解,只要我們更接近親密關係(而我開始感到安全),他就會因為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恐懼而抽離。他會停止傳訊息給我,我們的溝通變得平淡而模糊。隨著他的距離越來越遠,當我看著他時,我卻覺得好像沒有任何人在回應我的目光。看著他斷開連結,我的整個身體都會產生反應。我的心跳會一瞬間加速,肚子會重重下墜,好像有什麼東西從我身上扯下來了一樣。我的視線會變得模糊,並感到恐慌在我內心盤旋。當我無法重新建立連結時,我會把自己縮成一團,感覺就像小時候一樣失落和被人遺棄。他無法與人連結的特質,尤其是他毫無情緒的瞪視,讓我又經歷了一次被遺棄的感覺,就好像我的生命線或氧氣被人切斷了。
 
  剛成年的那段日子黑暗而混亂,我無法理解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出了什麼事,所以感到無所適從。當我了解自己的依附模式、神經系統反應和核心創傷之後,這一點就改變了。我可以再度回首,並意識到分離焦慮的感覺原來一直伴隨著我。這讓我能夠理解身體的感覺,並為同理心和治癒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實際上,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讓你明白這一點—深入了解你的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為什麼你發展關係的方式常常導致你自我放棄。有了這樣的支持,我們將一起踏上一段治癒之旅,這會提供你內在的安全感,使你的感情關係也有可能變得充實而富足。
 
  讓我們從一些問題開始。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焦慮型依附,讀過這份清單會讓你多一些了解。當童年使我們產生了合理的焦慮,不確定究竟會不會有人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就會產生這些感覺和行為。其中一些是關於焦慮本身的,一些則是我們試圖保護自己不被焦慮抓住的方式。當你慢慢讀過它時,請對自己溫柔一點。
 
  .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以犧牲其他利益為代價,不斷地想著你現在的伴侶?
  . 你經常和你的朋友討論你的伴侶和你們的關係嗎?
  . 你是否放棄了你想做的事情,來做你認為你的伴侶想做的事情?
  . 你一開始是不是用浪漫的濾鏡來看待你的伴侶,而當他們不能完全滿足你的需求時,又感到失望?
  . 如果你的伴侶沒有快速回覆訊息,你會不會感到更加焦慮?
  . 如果伴侶沒有迅速回應,你會不會開始編造故事,想搞清楚背後的原因?
  . 當你開始沒有得到回應時,你是不是會反覆嘗試聯繫你的伴侶?
  . 你是不是會很快地黏上對方,然後又擔心這段關係持續不下去?
  . 當你的伴侶沒有給你足夠的關注時,你會不會威脅要離開?
  . 當這個人沒有辦法滿足你聯繫的需求時,你會從伴侶身邊退縮嗎?
  . 你是不是會在發生衝突後急著重新建立連結,堅持繼續對話,直到你再次感受到連結為止?
  . 你會對伴侶說教、並責怪對方沒有盡可能地保持聯繫嗎?
  . 你會記錄你伴侶的失敗嗎?
  . 如果一個人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你是不是會很容易生氣——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你的伴侶?
  . 你是不是想過或真的出軌,好讓你的伴侶感到嫉妒?
  . 你是不是在網路上跟蹤你的伴侶,好了解他們的一舉一動?
  . 你會不會偷看伴侶的手機,查看他們與誰聯絡、並確保他們沒有對你撒謊?
 
  首先,你要知道,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以上這些或一部分的行為,完全沒有關係—你很快就會開始理解為什麼你會有這些傾向,並對自己有更多的同理心。直接面對這些情緒和行為可能會令你痛苦或感到羞恥,然而我們即將一起展開的工作也將為你打開一扇大門,讓你發現你正處於痛苦和恐懼中,並且值得擁有足夠的支持,讓你能夠治癒帶來這一系列感情互動的創傷。
 
  讓我們從一個聽起來很奇怪的地方開始。如果我告訴你,要提升人際關係的品質,你需要先更頻繁地關注自己,你會怎麼想? 這個觀念也許與你以為的,要成為一個充滿愛心、關懷的伴侶定義背道而馳。也許你甚至認為,為了得到愛,你必須不斷地付出,好像愛是某種你需要賺取的東西。但我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與他人分享一個原則:為了培養健康的關係,我們需要學會深入了解自己,並治癒讓我們陷入這種悲慘循環的創傷,這樣我們才能在進入下一段伴侶關係時,讓內心變得更強大、擁有更多安全感。我把這個轉變過程稱為自給自足的過程。
 
  當你從自給自足的狀態下進入一段關係時,感情中的遊戲和尋求注意力的策略對你來說就一點吸引力都沒有了。你會吸引與更能與你並駕齊驅的人。你會擁有應對所有困難的技巧和平衡,以及知道該不該或何時該離開的智慧。
 
  作為一名執業十餘年的情侶諮商師,我幫助成千上萬的男女獲得情感上的自給自足,並吸引、建立充滿支持力的親密關係。我會做這個工作,是因為我自己的治癒之旅告訴我,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反應方式。對我來說,關鍵是察覺我是焦慮型依附者,而這種模式正在我所有的戀愛關係中上演。這種關係模式扎根在深深的不安全感中,並經常表現為戀愛成癮。要觀察我們是否陷入這種類型的關係中,一個很有鑑別力的跡像是,雖然我們知道一段關係正在傷害我們,但我們仍然被困在其中,或者繼續吸引到同樣類型的伴侶,使我們感到困惑而筋疲力盡。
 
  當我發現,我在嬰兒和幼兒時期的互動,其實在神經系統中建立出了我在愛情生活中出現的能量模式時,我得到了很大的幫助。直接面對這一點,意味著我要真正認知到,試圖用戀愛關係來﹁修復﹂我內心的破碎、或者讓我變得完整,只會讓我更深陷失望和痛苦之中。我需要放慢腳步,從身邊獲取值得信賴的支持,並花時間治癒我的父母雖是出於好意、卻在我心中留下的根深蒂固焦慮。
 
  這並不是要我們去怪罪父母,他們用他們過去所接收到的方式盡了最大的努力了。他們很可能是用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愛著我們,但要為自我建立起堅如磐石的基礎,所需要的不只是愛而已。我們還需要父母看見我們,並陪伴我們的每一個層面,即使我們處於混亂、憤怒或悲傷的狀態時。他們也需要支持我們的各個層面,對我們正在成為什麼樣的人表現出熱愛與好奇。由於他們可以真正看見我們,所以他們可以反映出我們的內心狀態,並有能力修復他們可能犯下的錯。這一切都會為我們創造安全感,讓我們自信地成長為真實的自我。這些與父母相處的經歷,事實上正型塑著我們的大腦,並讓我們在準備交朋友和談戀愛時,能夠擁有同樣充滿富足感的人際關係。也許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把他們內化了,使他們成為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對象,並將他們組成了一個內在社群的核心,在我們的一生中養育我們。我們接下來將在這本書中,探討更多關於大腦和內化的部分。
 
  許多父母就是缺乏為我們提供這種安全感所需要的東西。當我們將他們內化時,我們同時也吸收了他們的焦慮、憤怒或缺席,而我們就得認真進行修復的工作了。我不得不說,這個治癒過程,是我做過的最困難的事情。這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過去的創傷,就是這些創傷一點一滴地釀成了我對關係根深蒂固的期望。讓我下定決心做這項工作的最大原因,是我第一段婚姻的結束。當我嘗試讓自己保持單身時,我才發現自己面臨許多孤獨、困惑和恐懼。我當時並不了解,那段感情關係揭露了我潛意識中深層的創傷,是為了讓我治癒它們。在這段時間裡,我開始尋求情感上能夠陪伴我的友誼,依靠那些溫暖和穩定的朋友們。這幫助我在修復內心世界時獲得了支持。他們的照顧,給了我這項工作所需的安全感,也幫助我安撫我的神經系統。我知道我內化了他們,因為在我寫這篇文章時,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善意就像一個社群般支持著我。慢慢地,隨著我的治癒進行著,我不再像以前那樣迷失在浪漫的愛情中了。這個過程為我帶來了內心的平靜、穩定、對自己需求的認識以及對自己的信任感,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最終,這項工作讓我找到了一個充滿愛的伴侶,並與他建立起了更安全的依戀關係。在這段新關係的包容中,我開始整合我所有的成長和新學會的意識,使我們能達到更深層、真正充實的親密關係。因此,我以一種我過去從來不知道的方式,感受到了他的支持—而作為回報,我也能夠向他展示同樣等級的穩定支持和接納。無論你現在在旅途中的哪個階段,我們在這本書中要一起探討的轉變過程,會讓你也開始了解需要哪些東西才能治癒舊傷,進而培養出健康、充滿愛與持久的關係。我會寫這本書,是因為這就是我為你許下的願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066765
  • EISBN:978986506678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MB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7/06
第一次來寫書評, 在療癒自己的路上跌跌撞撞, 也有試過諮商, 但感覺沒什麼用, 這本書的作者因為自己也是焦慮依戀的人, 所以文字上非常感同身受, 比跟心理師聊聊好很多, 書中的冥想文字也很溫柔很舒服, 跟瑜珈老師的朋友分享, 他說他帶冥想的時候也會說這些話, 文字很細膩, 修復了自己, 更能擁抱自己的情緒外, 也更能好好的去愛人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27
|
電子書
真的相見恨晚,從來沒有寫過評論這是第一次,一直為了親密關系焦慮,持續看了很多心靈成長的書,此書完全點出我的感受及掙扎,與其他類型的人互動所產生的不適原因,解答了長久的困惑,覺得焦慮依附真的必須擁有,五分!滿分!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用閱讀傳遞正能量!圓神電子書全書系,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