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處方籤 日本心理名醫談壓力的洞察與釋放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會員好評 ★★★★★(1)
  • 1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情緒/壓力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長沼睦雄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李璦祺
  • 出版社: 台灣東販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1/28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人會為小事想太多而煩憂不已,
並非純粹因為我們有著一顆脆弱的心靈。
腦部運作、過往經驗、與父母家人的關係、生活型態、與生俱來的特質……
這種種因素錯綜複雜地纏繞在一起,才會造就出「想太多」的結果。
 
用「我得保持正面」來束縛心靈,是十分不智的行為。
若能擁有「兩種視角」,就能改變我們與負面情緒的相處之道。
進行「屏除、無視、不受困其中」的練習,能逐漸減少活著好苦的感覺。
只要稍稍改變觀點,想太多也能變成支撐你的力量。
 
本書將一項一項地解開那些把你的心靈壓得喘不過氣的原因,
同時循序漸進地傳授各位,與「煩憂不已的心靈」的相處之道。

本書特色

★日本亞馬遜熱銷!內容深入淺出,讀者五星推薦!
★台灣首本HSP(Highly Sensitive People)高敏感族的相關研究書籍
★由專業心理醫師執筆,結合腦、心靈(靈魂)與身體的整合性自我療癒心法

作者

長沼睦雄
 
北海道立綠丘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日本少數的HSP臨床醫師。2000年起開始關注並研究HSP。

北海道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修習腦外科,再專攻神經內科,並取得日本神經學會認定醫師的資格。在北大研究所修畢神經生化學的基礎研究後,便轉換至障礙兒童醫療之領域。於北海道立札幌療育中心擔任小兒精神科醫師達14年。2008年起,在道立綠丘病院精神科任職,進行兒童與成人的診療。專心致力於發展障礙、發育期創傷障礙(Developmental Trauma Disorder,DTD)、依附障礙症(Attachment Disorder)等的診斷治療,以結合腦、心靈(靈魂)與身體的整合性醫療為努力目標。

著有《善加利用發展障礙腦-「發揮長處」就是治療》(暫譯,花風社)等書。

目錄

前言──你是否能與「想太多」和平相處?
 
1 「想太多」是怎麼回事?
因為想太多而煩憂不已……如何說明這種心情?
首先要知道「想太多而煩憂不已」的真面目
「煩憂不已」的真面目就是焦慮與憂鬱的心
即使試圖忘卻掛心的事,心靈還是會變沉重的原因
「煩憂不已」是從何而來的
想太多而煩憂不已,是產生自我們的內心
P11
扭曲的思維會讓你直通「煩憂不已」
造成想太多的思考模式
為何跳脫不出負面思考?
負面情緒具有強大吸引力
無法跳脫煩惱,原因在於心靈的本質
 
2 令你煩憂不已的真正原因
藏在負面思考背後的心理創傷與依附障礙症
「容易煩憂不已」,問題並非只出在你的性格上
心理創傷會出現在人生的各種情境中
擔心「要是搞砸了怎麼辦……」的原因是「預期性焦慮」
關愛不足或關愛過剩所引起的依附障礙症會造成心靈扭曲
何謂容易陷入負面思考的自戀人格?
扭曲的自戀會使心靈變得沉重
P12
自戀人格會增進「煩憂思維」
神經上生成煩憂思維的機制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是重要關鍵
自律神經的紊亂會直接造成心理的紊亂
微妙調節交感神經的第三自律神經
腹側迷走神經使溝通變得圓滑
多巴胺神經的失控,會製造出無法控制的悲傷心情
血清素神經的活性低下與憂鬱
血清素神經的作用在溝通能力上也有幫助
生成「負面思考」的大腦機制
使用大腦的方式會造成心理的變化
也有一些「想太多的體質」是與生俱來的
每五人就有一人擁有HSP氣質
與他人的界限模糊而容易感到痛苦的HSP
HSP容易形成內向的性格
心理創傷、依附障礙症與HSP有著深厚的關聯性
讓自己不再被HSP氣質牽著鼻子走
P13
與生俱來的氣質也能靠自己改變
HSP氣質是非改變不可的氣質嗎?
 
3 想太多的人該重視的事
一味否定負面思考也無濟於事
如何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正面思考也會成為心靈的枷鎖
一切從接納開始
當你接納自己時,人生就會順遂
試著客觀地觀察自己
擁有他人的眼睛,世界就會改變
一句「沒有錯」就能讓你自在做自己
透過觀察內在而非外在,能讓我們接納自己
P14
「答案」存在於自己的內在
能消弭心理創傷與依附障礙症的接納力量
如何消除殘存在心中的負面情緒
當我們對自己的心靈變得敏銳,就能察覺心靈創傷
面對自己內心的「小孩」
自戀人格與接納
接納的力量能解放心靈
只要覺察,就能慢慢解開心底的糾結
接納了自己,就能接納他人
還能靠自己保護自己的心靈
如何珍惜「陷入煩惱的自己」
煩憂也無妨,煩憂會更好
試著放手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
不過度努力、不焦急
P15

4 如何接納想太多的自己
實踐「接納」
自我接納的具體方法
接納的第一步是相信
靜坐冥想是接納心靈的地基
屏除、無視、不受困其中
讓自己掙脫一切束縛
了解好與壞並不存在
正面與負面會隨著時代改變
「突破性思維」──一切對自己而言都是重要的試煉
透過語言的力量,接納真實自我
一句「謝謝」就能扭轉人生
什麼樣的語言吸引什麼樣的「未來」
 P16
透過心靈的洗滌,承認真實的自己
「謝謝」、「對不起」、「原諒我」、「我愛你」
「接納」也可以在人際關係中實踐
需要勇氣但效果卓越的練習
如何築起保護自己的界線
鍛鍊「自我主軸」就能強化界線
讓三餐成為你的最佳盟友
 
5 只要改變思考方式,想太多的人也能變得耀眼奪目
「想太多」也是一種才能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想太多的人
用想太多帶來商業上的成功
把想太多當成未雨綢繆
體貼是來自於對對方的觀察
P17
想太多的人能想到周遭人的心情
敏感的接收器和深思熟慮的想法將成為支持你的力量
發揮「內向者特有」的長處
HSP敏感的接收器發揮特長的時候
對自己的想太多行為產生愧疚感時
放開心靈的煞車,揚棄罪惡感
等待我們行動的腦
內向者能感到自豪的時代
內向者的時代來臨
比爾‧蓋茲和愛因斯坦都是內向者
換個視角,將想太多、過度敏感化作優點的話,人生將改變
首先試著提升自己的優點吧
只要接納真正的自己,總有一天你會綻放光芒
 
後記

序/導讀

前言

你是否能與「想太多」和平相處?
 
一點小事就讓自己想東想西,無法忘懷;明明不願多想,那件事卻一直在腦中揮之不去。
     
頻頻回想起過去曾搞砸的事,而懊惱不已。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我在北海道擔任精神科醫師近二十年。因為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使我對人的心理有較多觀察,最近,在平日和醫院員工間的交談中及日常生活中,我發現許多人有這種「想太多」的煩惱。
     
有個女性員工,如果用LINE送出的訊息顯示為「已讀」,卻沒得到回應的話,就會焦慮不安;一名工作上的晚輩,只要資料上的錯誤遭到指正,就會陷入沮喪,將自己全盤否定;還有些朋友告訴我,他們害怕自己可能說出一句傷了朋友的話,擔心因此而被對方討厭……
     
「為小事想太多」常常被認為是當事人的性格問題,然而絕大多數的情況都並非如此。
     
「因想太多而煩憂不已」的心理,是由腦部運作、過往經驗、生活型態、與父母家人的關係、與生俱來的氣質等種種因素所造成。
     
但大部分的人,包括想太多的當事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實。
     
因此,當我們一聽到朋友為了小事而煩惱時,就會提出建言道:
     
「就是因為你的想法太負面了才會這樣,你的想法要再樂觀點。」
     
而想太多的當事人也會自責道:
     
「為什麼我會為了這種事鑽牛角尖呢……我得樂觀點才行。」
     
同時勉強自己,努力表現出樂觀開朗的樣子──但這是錯誤的處理方式。
 
這類錯誤處理方式中,「正面思考」尤為嚴重。正面思考本身當然沒什麼不好,但你若無法充分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無論遇到再怎麼不開心的事,都會逼自己朝正面的方向思考說:
     
「我這人就是經常為了小事煩惱,我必須無論何時都保持開朗!」
     
這樣就只會對你的心理造成負擔而已。
     
對自己過度強調正面思考,有時甚至會讓你的心理狀態,變得比煩惱憂愁時還要糟糕。關於這一點,稍後也會詳加說明。
 
因想太多而煩憂不已的心理,背後成因眾多。一味地要自己正向思考、積極向上,又會對心理造成負擔……
     
這麼說來,當我們因為想太多而感到苦悶時,到底該如何是好?
     
我認為,關鍵在於,不是要「禁止」自己當一個想太多的人,而是要承認且接納──擁有想太多的個性,就是「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並思考與探索該如何與這樣的自己和平共處。
     
接納「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說來簡單,實際做起來卻十分困難。
     
尤其,會為小事而想太多、煩憂不已的人,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外部」的事物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內部」,他們往往重視他人的想法,更甚於自己的想法,所以這樣的人非常不擅於凝視並接納自己內在最真實的模樣。
     
也因此,想太多的人一旦能接納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他們的世界就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活著好苦的感覺不再,就算想太多,就算有煩憂,也不再只是慌亂地想著「怎麼辦、怎麼辦」,而是能一面接納這種困擾的情緒,一面正視自己的內心。
 
本書將會依序說明,如何了解及接納最真實的自己,並說明其具體步驟。
     
剛開始或許有些難度,但只要繼續讀下去,你一定會慢慢開始接受自己。

可能有很多為小事想太多的人,會很討厭陷入煩憂或懊惱中的自己。
     
但我覺得,為小事煩憂不已,其實並不是一件這麼糟糕的事。煩惱時,確實令我們感到難受,但這同時也是讓我們用更深入、更多方面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心靈的機會。
     
人沒有煩惱,就不會自我反省,也不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所省思了。
     
因為想太多而煩憂不已,將會成為你成長的食糧,絕對不會只是一場徒勞無功的經歷。煩惱能淬煉人心──這是我在長年的診療經驗中,得到的深刻體認。本書也將徹底說明「煩惱的力量」的重要性。
 
      再者,只要換一個角度,想太多或對周遭過於敏感,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心思細膩、考慮周到,而能慎重行事的優點。正因為自己容易為小事而感到受傷,所以才能注意到最小的細節,儘量不讓對方受傷。來自想太多的「體貼」,可說是經常煩憂不已的人才有的長處。
     
想太多的人還有許許多多的能力尚待發揮,只要能夠察覺到這些能力,就能讓你的明天變得更加光彩奪目。
 
本書網羅了心理學、神經科學、腦科學等觀點,試著從各個角度說明「為小事想太多而煩憂不已」的現象及解讀方式。中間偶爾會出現較難的詞彙,但筆者都會儘可能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做說明。
     
此外,書中也將會介紹具體的思考方式及方法論,以幫助想太多的人更容易接納自己。
 
這些全都是筆者在這二十年的診療經驗中,感到效果卓越且任何人都能簡單實踐的方式,請各位務必親身嘗試看看。
 
本書若能幫助各位讀者更加接納現在的自己,這將是我至高無上的光榮。
 

北海道立綠丘病院精神科 主任醫師長沼睦雄

試閱

正面思考也會成為心靈的枷鎖

前面多次提到「想太多的原因是負面思考」,也許會有讀者因此而想說:「那我從今以後要努力讓自己正面思考,戒掉負面思考的壞毛病,才不會想太多或煩憂不已。」

以正面角度解讀事物,這件事本身當然是好的。如果你能自然而然地做到的話,那就請好好珍惜自己的這種思考方式。

然而,強迫自己正面思考,或勉強自己抹煞負面情緒,其實可能會招致對心靈有害的狀態,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

認為自己隨時隨地都必須抱持正面思考,總是告訴自己:

「無論遇到什麼狀況,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應該笑笑地接納。」

若是如此,只會使正面思考變成一道枷鎖,牢牢地束縛住你的心靈。正如第一章中所說的,你會煩憂不已或為小事想太多,並非全都是你一個人的責任。

你的心靈會變得陰沉,一定有其「契機」。正在折磨著你的心靈的,有時是一些錯不在你的事,例如,工作上意外的失誤、主管不合理的怪罪等等。

在這種狀況中,毫無目標、漫無目的地想著「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必須只看到正向的一面」,且沒有準備好任何執行的手段或做法的話,反而會使你的心靈被束縛,幹勁被剝奪,最後變得無法採取行動。

第一章提到的負面思考的壞毛病,其中有一項是「應該思維」,各位是否還記得?

應該思維是一種思考模式,有這種思考模式的人,會抱持著強烈的「應該如何如何」的想法,但因當下無法達到那樣的理想,所以他們對自己懷有罪惡感、自責感,於是容易用負面的角度解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如果是原本就能以正面態度看待事物並加以實行的人,那當然沒問題;但不是這種人,卻要用「應該要活得開朗」、「應該要正面看待」的觀念向自己施壓,連根本不可能客觀思考的事,都要強迫自己用正面態度接納的話,當然不可能過得順遂。

這時,我們反而會想說:「我明明正面思考了,卻還是過得不順遂。」於是又衍生出新的負面想法或煩惱根源。

這樣看下來,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了解到,想要擺脫負面思考時,若只是單純地想說「我要當一個正面思考的人」,反而會對心靈造成多餘的負擔。

一切從接納開始

當你接納自己時,人生就會順遂

一味地告訴自己要戒掉負面思考,會對心靈造成負擔。

那我究竟該如何是好……?筆者認為「接納」才是關鍵。這裡所說的接納,不是接納別人,而是接納自己。

不評判、不抗拒地,接受當下最真實的自己,包括自己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這麼做能讓我們擺脫扭曲的思考毛病,不再武斷地認定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這件事用說的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卻十分困難。即使是不會想太多的人,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都是少數。尤其想太多的人,更是不擅此事,其中說不定還有些人是一輩子都不曾接納過自己。正因如此,當我們接納自己時,更能得到有生以來從未體驗過的心情與思考方式。不接納自己,就不會產生任何變化。

只不過,光聽「接納自己」四個字,或許有些人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所謂接納,究竟是指什麼?

其實就是「覺察、承認、容許」。

若要接納自己──對自己隱藏起來的情緒,一步步地加以覺察、承認、原諒──的話,就需要擁有兩種視角。一種是將自己當成觀察對象看待的客觀視角,另一種是窺探自己內心深處的自省視角。

接下來就要依序說明,如何以這兩種視角為主軸來接納自己,以及這麼做之後將會發生什麼事。

試著客觀地觀察自己

擁有他人的眼睛,世界就會改變

只要能夠客觀地觀察自己,你就會發現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全新自己,這是一個沒有用負面篩子篩檢過的自己。

不過,客觀觀察自己,說來簡單,實際做起來卻很困難。

因為,人對於自己,很難不陷入主觀性思考。

進行客觀觀察時,有三件事是需要特別提醒自己的。第一,必須從第三者的立場與觀點觀察自己。第二,必須從和自己有關之人的立場與視角觀察自己。第三,必須全面縱觀性地思考。接下來,將告訴各位具體做法。

首先,從第一件事開始。請試著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將自己當成觀察的對象,不帶任何批判或情緒地審視自己。

這時候,你就有可能會發現,自己一向做得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你可能會開始看到過去所沒看到的自己,例如:

「我每天為了讓自己絕對不會遲到,而起得很早呢。」

「無論何時我都一定會好好地跟人打招呼呢。」接著,第二件事是,試著利用與自己相關者的視角來觀察自己。在對自己進行客觀觀察時,知道自己與父母親的關係尤為重要。一個人之所以會過分低估自我,覺得自己沒用,多數是深深受到父母從小不斷灌輸的言語或父母的思考方式所影響。

對一個幼童而言,父母親是最親近自己的人。假如父母有事沒事就對孩子說「你真是個膽小鬼」,這個孩子自然會逐漸深信「我就是個膽小鬼」。

首先,請一邊自我審視,一邊筆記下來。試著想想看,父母覺得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你受到他們什麼樣的影響,同時儘可能將你所想到的客觀地寫下來。透過書寫,你將會知道自己哪些偏執的想法,其實是來自父母的言語,並察覺被藏在偏執想法背後的真正自己。

另外,回想看看身邊你不擅長面對的人或不喜歡的人,這麼做也有可能讓你從中獲得自我覺察的材料。因為有時候,對方身上令你討厭的地方,其實就是你自己所擁有的特質。當你不停迴避著自己的那項特質,拼命假裝它不存在時,卻看到對方大剌剌地表現出來的話,你就會因為在對方身上看到負面的自己,而產生不悅感。所以,對方身上很可能是有著一直被你所隱藏起來的另外一面。

一句「沒有錯」就能讓你自在做自己

從高處俯瞰,對自己做出全面性的縱觀,也是有助於客觀觀察的做法。試著把自己想到的特徵或當天的行為,不帶批評或判斷地概略筆記下來,或許也是一種好辦法。如果想不起來自己所做過的每件事,也可向身邊值得信賴的人,詢問關於你自己的言行舉止。

不過,必須請對方不要說出當他看到或聽到你的言行舉止時,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感受。請對方拋開人為的評價,冷靜地闡述事實就好,告訴你你做了什麼,如何與人相處,經常會說什麼話等等。

這麼一來,你可能會從對方口中聽到,你沒有注意到過的那個自己,例如:

「會把大家不肯倒的垃圾拿去倒,會注意到小細節。」

「總是很有禮貌地向人打招呼。」

若是能聽到這一類的回答,那就太棒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笨手笨腳又不會做事,簡直一無是處,原來我還有細心這項優點哪。」

「原來我有做到好好向人打招呼啊。」

就像這樣,我們會慢慢開始知道,一直以來以為一無可取的自己,其實還是有優點的,於是我們就會逐漸看見自己的優點。這就像是眼前有半杯水,有些人或許會抱怨「只剩一半」,但只要稍微改變視角,就能改以正面的心態解讀為「還有一半」。

當你像這樣察覺到自己所不知道的自己時,就要承認這個事實。此時,請在心中對自己說「沒有錯,我做得很好」,好好接納這個新的自己。

當然,我們也有可能會透過客觀觀察,發現自己不想知道的負面部分。這或許會帶來不愉快的感覺,但這時我們必須做的是,好好接納、容許自己可以是這樣的。在發現不好的一面的同時,相信你也一定會覺察到自己有好的一面,所以屆時你一定會有能力好好接納你所看到的自己。

養成這種客觀觀察自己的習慣後,你就能擺脫負面思考這個壞毛病,而不用再煩憂不已或想太多了。

負面思考的特徵在於,一點小事也要想得十分誇張,擅自認定自己是個沒用的人。當我們擁有客觀性的視角時,就能用中性的想法看待自己,了解自己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這麼一來,就不會再陷入武斷地否定自我的思維中。

當我們能客觀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真實的模樣後,也就沒有必要自我膨脹地在他人面前打腫臉充胖子或虛張聲勢了。同時,也不會在意他人如何看我們、如何評斷我們,因為我們已能覺察到,我們能透過自己的雙眼,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加以承認與容許,而無須假借他人之力。

當我們不再因為他人的評價而患得患失,不會害怕表現出真正的自己時,過去的那些心理壓力也會化為雲煙。

客觀觀察自己,將能讓我們盡情享受活出自己的自在愜意。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7520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wa*****g69 說:
    2018-02-26
    又一本剖析高敏感族群特質的佳作,由專業心理醫師自身豐富實際臨床經驗為基礎,彙整歸納出能接納自己又兼顧世俗期待的具體方法,好實用,平易近人的口吻,內容流利易讀,尤其作者認為可以尋求平衡點不一定要改變高敏感愛煩惱之特質,真是令人為之振奮阿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