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放不下:發菩提心,讀菩薩故事

  • 9 270
    3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生活佛法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彭友智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樂果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0/01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放下,放不下,每天發生;
放下,放不下,一輩子的修行。

從菩薩的故事裏感悟生命的真意,
在清涼聖境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本書將佛教的智慧融入到文殊、觀音、普賢和地藏四大菩薩的傳奇故事中。讀了這些故事,你會找到讓心靈自在的答案。

中國佛教裏有“四大菩薩”,即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這四位菩薩代表了佛教四種修行方式:開悟、發心、修行、願力。

開悟,便是要提升自己的智慧,光有善心而無智慧,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不容易明辨是非,所以需向文殊菩薩請教智慧。

發心,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要如觀音菩薩一樣充滿了慈悲心,為他人著想,不自私,有貢獻精神。

修行,便是要去做,光發心而不做,等於沒有修行,只有像普賢菩薩一樣,能夠自律其的,才是真正想到做到的。

願力,便是誓願的力量,所以地藏菩薩的出現,便是告訴大家:一切的準,最後都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讀菩薩的故事,就是讓大家明白,菩薩不是一日造就的,唯有對自身堅定的修行,才能渡過苦海,到達淨土。

作者

彭友智

●傳統文化業餘研究者與民俗專家,對於民間信仰尤為專精,知識豐富見解獨到。
●目前專注於中國道教史、佛教史的研究整理與撰寫工作。
●著有《流傳千年的道教故事》、《道教諸神背後的真實故事》、《佛教諸佛的100個故事》、《100個宗教聖地,100個故事》等書。

目錄

第一章 助眾生成佛如父如母—智慧超群的文殊菩薩
第二章 楊枝甘露拯救世間悲苦—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第三章 唯修行方能證佛果—德行卓著的普賢菩薩
第四章 地獄未空誓不為佛—大孝大願的地藏菩薩

序/導讀

自序

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

還未研究佛法那時,曾有個剛修佛的朋友勸我學佛。

其實,佛法講求一個「緣」字,未與之接觸,就如同不游泳不知水有多深一樣,是不懂其中精妙的。

當時,我婉言拒絕。

他為了打動我,便舉例問:「那你每回去寺院,都拜佛嗎?」

我說拜啊!

他頓時很高興,說:「你既然不相信佛法,為何還要去拜那些佛和菩薩呢?」

我想都沒想,就告訴他:「因為那是人世間的真、善、美。」

他聽了,不以為然的樣子,見無法說動我,只好作罷。

我卻覺得我說得沒錯,每當我去寺廟,總會看到無數善男信女閉著眼睛,虔誠地對著佛像許願,有的甚至流下淚來。

此時,無論人們的模樣如何,都只有一個表情,那就是虔誠,而莊嚴的佛像,便是凝聚著眾生美好願力的所在。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自己跪拜祈願的,正是自己的心啊!是自己最純潔的思想,哪怕是祈求發大財,那也是純粹對財富的一種渴求,而財富,為什麼就不能是美好的呢?

所以在寺院中,人們由於擁有信仰,而顯示出了美好的一面,這不正是佛和菩薩存在的意義嗎?

你看寺廟裡的功德箱,承載著人們的願望,有哪個人敢犯貪念把錢搶走?在寺中,又有哪個人敢大聲咒駡發脾氣?

我的家鄉有一座小廟,供奉著一棵生長了千年的銀杏樹,每當金秋時節,那樹結滿了銀杏果,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條,盪在人們觸手可及的半空,另有很多成熟的果實掉在了地上。

可是,沒有一個人會伸手摘一顆果實,哪怕是掉在地上的,也不去碰,因為既然說樹有靈性,那便該對其恭敬,不應冒犯。

末法時代,雖然佛法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可喜的是,人們依舊固守著心頭的那方淨土,對著佛和菩薩頗為敬仰,不正說明,人世間的真、善、美,其實一直都未消失嗎?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與菩薩,是真理、是美好,本沒有形狀,卻為了普渡眾生,而化作具體的實相出現在人間,這是佛法的慈悲啊!

佛在涅槃時,預言自己離世後一千年,佛法的影響開始消退,再過一千年,人們的貪慾膨脹,業障變深,幸好菩薩為了幫助眾生,仍舊在人間不遺餘力地施展著功德,而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大菩薩,代表智慧、慈悲、修行、願望,規範著人間的秩序,才能讓眾生不為心魔所迷惑。

大乘佛法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菩薩能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心,可以護持我們,但真正能幫助我們的,唯有我們自己,那便是多行善積德,才能產生福報。

修行全靠自身,菩薩只是引路人。

試閱

迎世尊劈山造國—尼泊爾的誕生

早在釋迦牟尼出世前,文殊菩薩就已經得知娑婆世界將要迎來一位功德無量的佛陀。

當時文殊菩薩還是寶積佛,他掐指一算,料到釋迦牟尼佛將在南瞻部洲之南,印度的東北部出生。

當時的印度很大,囊括了如今的尼泊爾地區,所以佛教始終認為釋迦牟尼生在印度。寶積佛心中喜悅,就趕緊前往世尊即將誕生的地方去視察。

他準備在該地降下祥瑞之氣,讓漫山遍野長滿芳香宜人的綠樹鮮花,讓乾涸清冷的岩石流出清冽甘甜的瀑布溪流,讓天空布滿祥雲和珍禽,讓大地遍布珍寶和神獸。

他想得很美好,可是跑過去一看,不由得有些吃驚。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釋迦牟尼誕生的地方居然是一個大湖,那裡生長著一朵神奇的蓮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寶積佛站在雲頭向下俯瞰,心想:「此湖好大,可是,釋迦牟尼佛怎麼可能在水裡出生呢?」

寶積佛看著下方一望無際的山嶺,心中思索著解決的辦法。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如果將山劈開一條縫,湖水不就能排出去了嗎?不僅如此,還能讓很多人住進來。」

寶積佛仔細觀察了一下地形後,就趕緊前往五臺山召集信眾。

他詢問道:「我如今要開創一個新的國家,該國將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世尊誕生,為了迎接世尊,需要開疆闢土,有誰願意跟我一同前往?」

當下,有一些人舉起雙手,表示願意追隨寶積佛前往新的地方。

隨後,寶積佛再次來到大湖上空,用劍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峰劈開。瞬間,群山震動,煙氣瀰漫,眾山之間裂開了一條大縫,湖水瀉走,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滿都谷地。寶積佛還以自己的名義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城,名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的德瓦帕坦。而那個把湖水瀉走的山峽,今日被稱為佐帕爾。

隨寶積佛一同前往的那些人就在谷底上住了下來,他們勤懇地搭建了很多房子,然後又種了很多稻米和瓜果蔬菜,使得人丁興旺,逐漸形成了一個國家,也就是後來的尼泊爾。

就是因為文殊菩薩的美好傳說,如今的尼泊爾佛教徒對五臺山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每當他們來五臺山朝拜時,都會雙手合十不離胸前,向文殊菩薩表達自己的敬意。迎世尊劈山造國—尼泊爾的誕生

早在釋迦牟尼出世前,文殊菩薩就已經得知娑婆世界將要迎來一位功德無量的佛陀。

當時文殊菩薩還是寶積佛,他掐指一算,料到釋迦牟尼佛將在南瞻部洲之南,印度的東北部出生。

當時的印度很大,囊括了如今的尼泊爾地區,所以佛教始終認為釋迦牟尼生在印度。寶積佛心中喜悅,就趕緊前往世尊即將誕生的地方去視察。

他準備在該地降下祥瑞之氣,讓漫山遍野長滿芳香宜人的綠樹鮮花,讓乾涸清冷的岩石流出清冽甘甜的瀑布溪流,讓天空布滿祥雲和珍禽,讓大地遍布珍寶和神獸。

他想得很美好,可是跑過去一看,不由得有些吃驚。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釋迦牟尼誕生的地方居然是一個大湖,那裡生長著一朵神奇的蓮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寶積佛站在雲頭向下俯瞰,心想:「此湖好大,可是,釋迦牟尼佛怎麼可能在水裡出生呢?」

寶積佛看著下方一望無際的山嶺,心中思索著解決的辦法。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如果將山劈開一條縫,湖水不就能排出去了嗎?不僅如此,還能讓很多人住進來。」

寶積佛仔細觀察了一下地形後,就趕緊前往五臺山召集信眾。

他詢問道:「我如今要開創一個新的國家,該國將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世尊誕生,為了迎接世尊,需要開疆闢土,有誰願意跟我一同前往?」

當下,有一些人舉起雙手,表示願意追隨寶積佛前往新的地方。

隨後,寶積佛再次來到大湖上空,用劍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峰劈開。瞬間,群山震動,煙氣瀰漫,眾山之間裂開了一條大縫,湖水瀉走,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滿都谷地。寶積佛還以自己的名義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城,名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的德瓦帕坦。而那個把湖水瀉走的山峽,今日被稱為佐帕爾。

隨寶積佛一同前往的那些人就在谷底上住了下來,他們勤懇地搭建了很多房子,然後又種了很多稻米和瓜果蔬菜,使得人丁興旺,逐漸形成了一個國家,也就是後來的尼泊爾。

就是因為文殊菩薩的美好傳說,如今的尼泊爾佛教徒對五臺山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每當他們來五臺山朝拜時,都會雙手合十不離胸前,向文殊菩薩表達自己的敬意。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誕生於西元前六世紀,是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首都藍毗尼出生的,該國位於現今尼泊爾國西南部拉普濟河東岸一帶。當時在城市的周圍,還有一些名叫「提婆陀訶」、「車頭」、「舍彌村」、「庫馬突沙」、「石主」、「彌婁離」、「散楁拉」的村落。

而釋迦牟尼的父親雖然被稱為「淨飯王」,但其國家只是個彈丸之地,所以可知其身份與古印度的一些大國比起來,並非特別尊貴。

由於釋迦牟尼佛的緣故,尼泊爾便成為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區之一。就在世尊降世的兩百年後,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也來到藍毗尼朝拜。五世紀印度梨車毗王朝興起,尼泊爾一度稱為佛教中心。不過到了八世紀末,印度教流傳到尼泊爾,逐漸取代了佛教的地位,成為尼泊爾的國教,不過佛教仍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護。

【拈花解意】

印度教是佛教嗎?

這兩種宗教雖然都出自古印度,但不能被畫上等號。佛教興起於兩千五百年前,以因果論為根本,主張脫離輪迴;印度教則興起於一千二百多年前,以梵天、毗濕奴、濕婆為主神,是佛教與婆羅門教的結合,繼承了佛教的理論,但主張禁慾和苦行,與大乘佛教的「立地成佛」論大相徑庭。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384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5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1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