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2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生活佛法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陳朝猛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白象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2/01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析破執著第八識為真心之說,詳解親證真如佛性之法,為您尋回正確的開悟之道!

 

◎以法義辨正建立正確知見,說理層次分明,帶領學人早日踏上開悟的道程。
◎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正念,帶讀者擺脫世間邪教導,親證「真如」。


佛教八識,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第八識即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之名,來自梵文譯音,其意為「含藏」,也就是,收藏包含前七識所造作出來的善惡諸業種子。
人在生命結束後,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種子,都收藏在第八識裡,遇到緣,便起現行,一如田地放下種子,從而出生果實,故亦有八識田之稱。
當今佛教界,一部分人認為第八識為真心,其實是嚴重破壞佛法的知見。
本書將經典紀載之「阿賴耶識猶如毒藥」、「虛妄無常」、「識蘊所攝」、「是有為法」……等一一提出,足證《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
更將佛菩薩開示親證真如佛性的方法、方向與原理詳細說明,希冀有心修學佛法之人,早日踏上開悟修行的道程。 

序/導讀

作者序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第八識是有為法,當然如夢幻泡影,如《華嚴經》說:【善男子!諸業虛妄,積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識分別,眼等五識了境不同。(中略)善男子!愚癡凡夫,妄起分別,無中執有,有中執無,取阿賴耶種種行相,墮於生滅二種見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別。】

經典雖然分明這麼說,但是當今佛教界,卻有人認為「證得第八識就是開悟」。

說:唯識有虛妄與真實之別,不可以單說虛妄唯識。

還說「第八識能生諸法,是真實心」。

也強調:第八識就是如來藏。

並且主張「第八識是真心,真心上的作用叫做佛性」。

又說:見到真心上的作用,叫做見性,名為眼見佛性。

甚至認為:「第八識的真實與如如,叫做真如。」

還說:證得第八識,是菩薩道五十二階位的習種性中的第七住;而眼見佛性,是第十住。

並且把禪門三關,定位為「明心」、「見性」與「證慧解脫果」。

或說:「真心與妄心同時並存。」「真心與妄心和合在一起」。

也說:第八識是無分別心,那是對未悟的人「方便說」而已;如果已經悟得第八識,就對他說「第八識是有分別的」。

甚至說:第八識是無為法,是不生不滅的心,可以用「明說」的方式讓人開悟。

以上這些都是誤會佛法的知見。

然而,會有這些錯誤看法,那是因為對於第八識的了知與否,並不會妨礙解脫道的修證。因此佛陀在初轉法輪時,比較沒有詳細說明。

結果到了現今這個時代,已經可以把佛陀說的三乘經典,收集在一片電子光碟裡,所以,一般人都可以在唯識經典中,找到第八識的體性與行相,那當然可以知道第八識有什麼作用。

因此那些參禪覓心者,就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身體,確實有第八識執持著;不然,也可以依眾生昏迷、全身麻醉、無心睡眠或命終捨身時,來比類觀察自己的身體,確實有第八識執持著。因此,把這個「能執持身體的第八識」,說為真心。

其實,從第八識會執持色身,就知道第八識不是真心。因為會執持身體,表示是有作用的有為法,而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試想,這樣的心怎麼會是真心?

但是,當有人證明第八識是有為法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套用八不中道的義理,來說「第八識非有為、非無為」,而自創「第八識具有有為與無為兩種體性」。

可是,這只是自圓其說而已。因為八不中道,是在描述真如的不二法性。而且,一個道理的成立,必須有聖教量為依據。試問,哪部經典說「第八識是無為的自性」?

我們要知道,認為第八識是真心這個觀念,與那些把意識心當作真心的人,根本沒有兩樣,都是把五陰當中的一陰當作真實,只是第八識比意識心深細難悟而已。

還有,會把第八識說成真心,那是因為《楞伽經》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但是,阿賴耶識名如來藏,那是理所當然的。就像水結成冰,可以說「冰是水」,但不可以說「冰就是水的原來樣子」。阿賴耶識也是這樣,當真如心體本具功能起用,就名為如來藏。這時候可以說「五蘊是如來藏」,當然也可以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

但是,不可以因為這樣,而把五蘊或阿賴耶識,說是真如本體的原來樣子。而佛弟子首要求證是真如本來面目,不是只知道「冰是水的阿賴耶識名如來藏」而已。

更何況,佛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這是為了讓二乘人證悟法無我。因為二乘初果以上的人,都是已經證得人無我的生空真如,佛才接著說般若與唯識,讓他們能繼續證法無我,這一點是要了解阿賴耶識名如來藏的前提,如經上接著說:【大慧!我為勝鬘夫人及餘深妙淨智菩薩說『如來藏名藏識,與七識俱起,令諸聲聞見法無我』。】

如今卻有人因一句阿賴耶識名如來藏,而說「開悟是證得阿賴耶識」,結果把親證真如的見道標的給埋沒,真是應了佛說的【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當知,直接對尚未證得真如本體,或因緣未成熟的人說「阿賴耶識名如來藏」是不如法的。

因為,佛法修證本來就有次第。如世尊初轉法輪先說解脫道,讓二乘人證得生空真如,知道可以解脫生死;然後再於第二轉法輪時,略說般若;第三細說唯識。

如今卻有一些人,從電子佛典上搜尋的經文,也不揀擇哪些是證悟本心以後所要修學的,而直接把它拿來當做開悟入門的知見,結果把真正想修行的人給誤導。

要知道,開悟是親證自己的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也就是真如本心;而阿賴耶識名如來藏,這是證悟以後所要修學的,不可以本末倒置。

又認為阿賴耶識是真心的人,把阿賴耶識的見分,說為佛性。說,佛性是阿賴耶識的作用。但是,世尊說的佛性,是真如心體。也就是,不論阿賴耶識的自體,或是見分,都只是真如佛性本具作用而已。

又說,真如是所顯性,是依阿賴耶識的真實與如如而顯的名稱。可是,經典說的所顯性不是這樣,如《成唯識論》說:「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

又依《菩薩瓔珞本業經》說「證了阿賴耶識,就是菩薩道五十二位階的習種性中的第七住」;又舉《涅槃經》說「肉眼可以看見佛性」;並且把眼見佛性定位在第十住。

這些都不正確,因為《本業經》說的第七住,那是行者在第六住親證真如心體時,如果能夠得到善知識攝受,那就可以進入第七住;至於眼見佛性,佛在《涅槃經》是說「慧眼可以少分見於佛性」,不是肉眼可以看見佛性。還有,《涅槃經》說的「十住菩薩可以少分眼見佛性」,這經上說的十住,是「初地乃至十地的諸地菩薩」,不是習種性的第十住。

又把禪門三關定位為:證第八識為破初關(明心);眼見佛性為第二重關(見性);證得第七識與第八識的互動,斷除我執而取證慧解脫果,名為過第三牢關。

這也不如理,因為這樣建立次第,不但沒有聖教量的經典依據,也不吻合菩薩見道內涵。

當知,禪門所謂明心見性,是行者親證自己的真如本心,見自真如本性,這樣叫做明心見性,不是把明心與見性分開來說。

至於有三關的建立,那是因為親證真如,從初見道到通達見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那就是:「斷除我執,證得生空真如,叫做破初關;接著斷除法執,證法空真如,名過重關;過了初關與重關,如果還有我空、法空的觀念,那還不是真空,必須把我法空之念也空,這樣才是過牢關」,這些都可以從經典中找到依據,不是隨便安置的。

還有,這一部分人強調,真心與妄心同時並存。本來阿賴耶識就跟其他識同時並存,只是有人妄認阿賴耶識為真心,而把其他識說是妄心,那當然會說「真心與妄心並存」。但是,真心(真如)與妄心(五蘊),是如金與指環、水與冰那樣的關係,不是並存的狀態。

不然,就說「真心與妄心和合在一起」,並且舉《起信論》的「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來加以證明。

但是《起信論》說的意思,是「真如心體起用後,名為阿賴耶識」,不是阿賴耶識,就是真如心體。如《宗鏡錄》說:「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為藏識。不和合者,體常不變,目為真如,都是如來藏。」

又說「第八識能生諸法」,這也是把第八識立為真心才有的說法。

經典都說「諸法因緣生」,如《華嚴經》說:【諸法從緣起,無緣則不起。】唯識經典說,八個識都必須具備四緣方能生起,所謂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阿賴耶識也不例外。阿賴耶識都必須藉緣才能生起,怎麼會有阿賴耶識能生諸法的道理?

如果阿賴耶識能出生諸法,那豈不是出世心,也是阿賴耶識出生的?如果是的話,為什麼《攝大乘論釋》說:「阿賴耶識猶如毒藥,云何能生出世甘露清淨之心?」

又既然認為阿賴耶識是真心,那就會把阿賴耶識說為無分別心,因為經典都說真心無分別,如《心經》所說。

至於這一部分人,會把阿賴耶識說為無分別心,那是依眾生昏迷、全身麻醉或無心睡眠的時候,雖然阿賴耶識依然執持著身體,卻不去了別六塵境界。然後依此說「阿賴耶識於六塵如如不動」,而說為無分別。

 

可是,阿賴耶識不去了別六識相分中的六塵,那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眾生昏迷、全身麻醉或無心睡眠的時候,這個眾生的六識心是中斷的。既然六識中斷,怎麼會有六識相分的六塵?

再說,八個識都有自己的相分,而每個識只會分別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7802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