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Evolution- Health and Disease
一趟史詩般的人體演化之旅,啟發我們對健康意識和疾病防治的新理解。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會員好評 ★★★★★(1)
  • 3個人喜歡
  • 9 378
    42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酸、痛、胖、病
現代文明創造出人類史上最低死亡率,卻是我們用高罹病率換來的

★ 掀起赤腳跑步研究風潮、哈佛明星級演化生物學家李伯曼最新著作
★ 2013年美國亞馬遜年度選書
★ 甫上市即登紐約時報暢銷榜,版權已售21國

天擇讓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後代,卻也越來越不健康
我們的身體裡寫著一個演化的故事,是理解現代疾病的關鍵
一趟史詩般的人體演化之旅,啟發我們對健康意識和疾病防治的新理解

「早在鞋子發明以前,人類跑得又快又好。」
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李伯曼,一篇刊登於科學雜誌《自然》的文章,從此引發赤足跑的正反論戰,並掀起一股恢復舊石器運動法的風潮。這次,李伯曼集結多年研究精華,再次呼籲我們重視演化科學對於人類健康問題的研究發現。

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發胖?為什麼我們晚上會睡不好?又為什麼我們會有扁平足?坐久了背會痛?還有青春痘、蛀牙、近視、氣喘、糖尿病……
這些擾人的健康問題,起因於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無法適應文明。

李伯曼提出「演化失調」(dysevolution)的概念,他認為人類身體無法適應新文明環境,所以罹患各種現代疾病。這些症狀可以獲得舒緩,疾病也可獲得控制,卻仍舊威脅我們的健康。為了舒緩「演化失調」帶來的的危機,李伯曼致力於將他研究人類演化的知識,應用在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環境。

本書結合考古學、解剖學、生物生理學,和實驗生物力學等研究,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的歲月裡,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而遺留在我們身體的「採集狩獵者」,又是如何受困在人類文明的環境。

名人推薦

◎ 本書是一個里程碑。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歲月中,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包含我們的頭、四肢,甚至是消化系統。透過李伯曼的眼睛,演化的歷史不但栩栩如生,也是理解我們身體未來奧祕的關鍵。—Neil Shubin,《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作者

◎沒有人比李伯曼還要了解人類的身體,也沒有人能像他把故事說得這麼好。他發現了我們皮膚以下的故事,是那麼的動人、充滿啟發,雖然有些嚇人。—克里斯多福.麥杜格 Christopher McDougall,《天生就會跑》作者

◎李伯曼嘗試用演化生物學的語言讓我們了解祖先的歷史──那些藏在我們心智及身體裡的歷史……專業的研究,充滿原創性的敘事,本書讓你更能從反省批判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體,也許你會更小心善待自己的身體。畢竟,我們正端坐在百萬年進化中的一小段修正進程。李伯曼將告訴我們這些過程如何彼此關聯,這一切絕非意外。—Everyday eBook

◎透過李伯曼兼具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文章,我們經歷了一場驚奇的人體進化之旅。他全面性地解釋了演化的力量如何形塑我們所知的「人類」這個物種。……他平衡了歷史觀點和當代視野……當我們詢問人類是否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時,他說服我們,文化演化才是主導人類身體演化改變的主要力量。—Publishers Weekly

◎李伯曼毫無保留……他巧妙且詳盡地指出,舊石器時代的解剖證據和生理學研究結果如何威脅我們現代世界,並且哀嘆我們現在使用身體的方式竟和過去失去了聯繫. . . . . .如果我們還想要繼續活得像個人類,理解和擁抱我們演化的遺跡是必要的。—Booklist

◎規模龐大且完整的討論,我們從何而來,將往何處去……─Kirkus Reviews

編輯推薦

疾病,是保護我們飢荒不死的基因,也是進步便利安逸的隱藏成本。

一個患有心臟疾病的人,立即需要的是醫生的緊急救護,而非人類演化的知識。然而,現代醫學治療疾病太有效率了,甚至不知不覺間深化了病因。我們普遍忽略演化研究,正是我們無法抵禦疾病的主因。丹尼爾‧李伯曼在書的一開始就告訴讀者:我們的身體寫著一個演化的故事,理解它對我們的健康可說是至關重要。

為什麼我們容易發胖?晚上會睡不好?又有扁平足?坐久了背會痛?還有骨質疏鬆症、糖尿病、過動症……這些都與人類身體的演化和文明的進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呼籲看似嚴肅而沉重,但熟悉李伯曼教授的人,對於他講課時的活潑和熱誠必定不陌生。李伯曼最為人所知的,就屬他的赤腳跑步研究,更為他換來赤腳教授的稱號。他的一句:「早在鞋子發明以前,人類跑得又快又好。」從此引發赤腳跑步的正反論戰。

上一次,這位哈佛明星級教授要我們脫掉鞋子,思考文明產物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健康。這次他的新書又將帶來什麼顛覆性的看法?

在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小確幸生活中,像是在人工採光下悠閒地閱讀;喝著咖啡享受午後時光;穿著時尚跑鞋準備健身。這樣的幸福,對於我們演化了六百年的身體,很可能是一種負擔。農業飲食,其實是人類憂喜參半的恩典。而工業文明下的低死亡率,更是我們用高罹病率換來的。會不會我們這副「採集狩獵者」身體,想念一種更野蠻原始的生活?

跟著李伯曼乘坐時光機,回到六百萬年前的非洲叢林,開始探索猩猩、尼安德塔人,還有舊石器時代的農人。他們的身上,藏著解開現代疾病之謎的線索。(文/商周出版小編)

譯者

郭騰傑


成大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英文系碩士畢業,專職荷文與英文翻譯,現為荷蘭跨聯翻譯公司執行合夥人。對荷蘭文學有深刻研究,並定時發表評論荷蘭社會與文學的文章。對運動有熱忱,相信運動能保持身心健康。

目錄

前言
1| 引言
人類演化是為了適應什麼?
天擇如何進行?/ 棘手的演化適應概念/ 人類演化史為什麼很重要?/ 為什麼演化對現在和未來一樣重要?
PART I 猿和人類
2 | 直立的猿猴
我們如何變成雙足動物
失落的環節在何方/ 誰是最早的人族?/ 最早的人族,請問你能夠站起來嗎?/ 飲食差異/ 為什麼要雙足行走?/ 雙足行走為何重要
3 | 一切取決於晚餐
南方古猿如何幫我們戒掉水果
「露西幫」:南方古猿/ 最早的垃圾食物/ 阿嬤,妳的牙齒可真大!/ 步履維艱找塊莖/ 你體內的南方古猿
4 | 第一代獵人與採集者
人屬如何演化出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誰是最早的人族?/ 直立人晚餐吃什麼?/ 長途跋涉/ 演化出天生就會跑的身體/ 用工具幹活/ 腦肚之爭
5 | 冰河時期的人類能量攝取
我們如何演化出超級大腦,以及又大又胖且成長緩慢的身體
就算是冰河時期,也要吃飽再上路/ 冰河時期的古人類/ 我們的尼安德塔親戚/ 大頭/ 慢慢成長/ 胖嘟嘟的身體/ 能量從何處來?/ 能量轉折點:佛羅勒斯島上的哈比人/ 古早人類怎麼了?
6 | 彬彬有禮的物種
現代人類如何靠手腦並用征服世界
誰是最早的智人?/ 現代人類身上,到底有哪些「現代」元素?/ 現代人類的頭腦比較優秀嗎?/ 鬥嘴鼓之術/ 文化演化的路途/ 現代人類手腦並用的勝果
PART I I 耕種文明及工業革命
7 | 進步、錯置,以及演化失調
一具史前時代的身體生活在現代文明之利弊
我們又是怎麼持續演化的?/ 醫學為何需要一劑演化針/ 演化失調帶來的病症/ 演化失調的惡性循環
8 | 文明的失樂園
農業帶來的禁果和農民的墮落
最早的農民/ 農耕傳播的原因與方式/ 農業飲食:憂喜參半的恩典/ 農業勞動力/ 人口、病蟲害與疫疾/ 農業究竟值不值得?/人類從事農耕後的失調與演化
9 | 現代人來了
工業時代健康的兩難矛盾
何謂工業革命?/ 工業化的體能活動/ 工業化飲食/ 工業化的醫藥與衛生/ 工業化的睡眠/ 好消息:更高、更長壽、更健康的人體/ 壞消息:更多失調疾病導致更多慢性機能失調/ 流行病的轉變,是否就是進步的代價?
PART I I I 現在以及未來
10 | 不餘匱乏帶來殘酷的循環
為什麼過多的能量攝取使我們生病?
人體如何儲存、使用、轉換能量/ 我們如何變得更胖?為什麼?/ 可預防的不治之症──二型糖尿病/ 沉默的發炎殺手──心血管疾病/ 古稱修女病──癌症/ 富足的危機
1 1 | 閒置即廢棄
為什麼一但我們不使用它,它就消失了?
人體的成長必須伴隨壓力/ 為何骨骼需要足量(但非過量)的壓力/ 骨質疏鬆/ 一點都不智慧的智齒/ 一點灰塵無傷大雅/ 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
12 | 革新和舒適潛藏的危險
日常生活的新發明,為何會傷害我們?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 眼鏡是否為必要之惡/ 取來舒適的椅子/ 舒適之外
13 | 更適者生存
演化邏輯能否為人體打造更好的未來?
方法一:讓天擇解決問題/ 方法二:投資生物醫學研究與治療方式/ 方法三:教育與賦與能力/ 方法四:改變環境/ 結語:回到未來

試閱

◎隱藏在新奇與舒適背後的危險:

人類文明生活中的新發明──鞋子為何會傷害我們?
我認為,人類有時嘗試看似新奇、實則可能有害的事物,背後應該有其他更深入的演化詮釋與說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其實,我們心理總傾向認定周遭的世界是正常、甚至無害的,因而並未將許多看似新奇的行為舉止視為有害。在成長過程中,我常在想:上學、坐車和坐飛機、吃罐頭食品和看電視,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一點都不奇怪。形成習慣,本身就是一種習慣;如果你每做一件事就提出一個問題,你可能會非常不快樂。結果,我就無法像一個理智的人一樣,對環境或自己的行為提出質疑。粉刷房屋與牆壁本就是例行公事,我們將油漆中可能有害健康的化學物質視為居家生活無法避免的副作用。

視週遭世界為正常(日常的平凡性)的遺傳性傾向可能產生相當負面的影響,以令人訝異的方式造成人體的失調與退化。瞧瞧你自己:閱讀本書時,你可能正坐著,使用人工採光,以看清楚書上逐字逐句。也許你還穿著鞋子,室內空氣非冷即熱。你可能還啜吸著可樂呢。你的祖母也許覺得這一切相當正常;然而,所有這些形勢(包括你坐著閱讀的事實),對人類而言其實都不是正常的。它們甚至可能非常有害健康。為什麼呢?我們的身體其實並不適應閱讀、久坐不動、喝可樂等較為新奇的動作。其實,這也完全不是新聞了:大家都知道煙草有害健康,更知道大量飲酒很傷肝臟,大量糖分導致蛀牙,缺乏體育活動會讓身體狀況惡化。然而,我認為大多數人──知道其他許多日常瑣事對人體可能有害的原因時,會大吃一驚:我們的身體並不適應這些瑣事。

這就帶出了人類為什麼常做看似新奇、實則有害事物的第二種演化學說法:我們常誤以為,舒適就是幸福。誰不喜歡生理上的閒適呢?避免長時間勞動、坐在硬質的地面上、免受冷與熱的折磨,聽來真是愜意。現在,我正坐在椅子上寫字,因為坐著比站著舒服,我家室內的暖氣定在舒適、宜人的華氏六十八度(即攝氏二十度)。現在還是早上;稍後我就要穿上鞋子,套上大衣去工作,可以搭電梯來到辦公室所在的樓層,省了爬樓梯的辛勞與不便。一天之中剩下的時間裡,我可以消遙又舒適地坐在另一個有空調的房間裡。我要吃的食物都不難買到,我淋浴間的水溫適中,晚上睡覺時躺的床既柔軟,又溫暖。假如我頭痛,只要服藥止痛就行了。

就像其他絕大多數人一樣,我認定舒適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這句話有一定程度的道理;會傷腳的鞋子就像太緊的衣服一樣,都不太好。但是,更舒適就一定更好嗎?當然不。許多人開始懷疑,過軟的床墊會導致背部問題,大家也都知道:好逸惡勞是有害健康的。然而,讓好逸惡勞的本能凌駕於理性判斷之上(「我就坐這一次電梯,一次就好 !」)卻也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常無法體認到,日常生活中某些看似正常的舒適感一旦發展到極限,其實是有害的。此外,強調舒適與安逸感更是有利可圖;我們整天聽見、看見的產品廣告就是針對我們希望過得更舒適、且顯然無法滿足的渴望。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異常且舒適的事物;它們其實都是新事物,卻會損害健康。像是你現在可能正在進行的行為:穿鞋子,閱讀與靜坐。由於這些動作有時會導致演化失調症狀(足部異常,近視與背痛)、甚至刺激治療或解藥的發明(關節矯正術、眼鏡與背部手術)以治療其症狀,這些都足以造成人體退化的惡性循環。然而,我們完全沒能在第一線就預防問題發生。結果,這些疾病已變得如此普遍、導致大多數人相信它們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但它們絕對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更完全不需拋棄這些新發明;反之,我們只需採用演化學角度了解何謂正常狀況,才能設計出更好的鞋子、閱讀媒介和椅子。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

我有時會赤腳跑步。多年來,早已習慣接受以下的驚呼:「這樣不痛嗎?」「小心狗大便!」「別踩到玻璃!」其中,我特別享受來自遛狗者的反應。出於某些特殊理由,他們認為讓小狗赤腳漫步或跑步是可以接受的,但人類做了同樣的事,就不正常了。這種反應與其他反應再三顯示我們和自己的身體已經嚴重脫節,對新奇與常規的觀點遭到扭曲。畢竟人類數百萬年來始終赤腳行走、奔跑;現在,其實還有許多人這樣做。此外,當人類在大約四萬五千年前真正開始穿鞋子時,以現代標準而言,當時的鞋類非常原始而簡單:沒有既厚又有緩衝墊的鞋跟,拱狀支撐物或其他一般特徵。已知最早的涼鞋(距今約一萬年前)鞋底非常薄,只用麻繩綁住腳踝。現存最早的鞋子(距今五千五百年前),其實就是軟幫鞋。

在當今的已開發國家,鞋子已無所不在,赤腳而行常被視為古怪、粗俗或不衛生。許多餐廳和公司不願為赤腳的客人提供服務,大眾更相信:舒適、有支撐力的鞋類都是有益健康的。在針對赤腳跑步的爭議上,特別能看出現代人認為穿鞋比赤腳更正常、更好的心態。對這項主題的興趣源自於二○○九年的暢銷書《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

這本書講述墨西哥北部偏遠地區進行的一場超級馬拉松賽,但也認為慢跑鞋會造成腳傷。一年後,我和同事公佈一項研究,說明赤腳者如何藉由無衝擊的方式著地、自在又舒適地在堅硬的地面上跑動,無需鞋墊支撐(接下來會描述更多細節)。從此之後,就有著許多熱烈的公眾討論;就像其他辯論一樣,最偏激、極端的看法常常最受關注。其中一端是赤腳跑步的狂熱支持者,指責鞋子有害健康、毫無必要;另一端則激烈反對赤腳跑步,認為大部份跑者都應該穿上支撐力強的鞋子,避免受傷。有些批評家嘲笑,赤腳跑步運動只不過是「慢跑社群裡又一陣膚淺、短命的風尚。」

身為演化生物學家,我發現這兩種極端說法都使人難以置信,同時卻又透露了部分實情。從一方面來說,即使人類赤腳而行有數百萬年的歷史,結論仍是:穿鞋子確實是相當近代的風尚。從另一方面來說,人類在幾千年來一直使用鞋子(雖然使用程度各有不同),使用時也沒造成明顯的傷害。就事論事,鞋子的好處不容忽視、卻也有其代價;由於我們已把穿鞋子當成和穿內衣一樣天經地義,我們常無法考慮到穿鞋子造成的代價。此外,許多鞋類(特別是運動鞋)非常舒適,大部份人並認為舒適的鞋子一定有益健康。這樣的論斷是正確的嗎?

撇開時尚與美感的觀點不論,鞋類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腳底。沒穿鞋子的人和其他動物透過由角質形成的硬繭達成這項功能。角質是構成犀牛角與馬蹄的髮狀、富彈性蛋白質。當你赤腳而行時,你的皮膚自然會產生硬繭。每年春天,天氣暖和到足以在更長時間內赤腳而行時,我的腳底就會長出硬繭;冬天我重新穿上鞋子後,硬繭就消退了。不穿鞋子就產生下列的依賴性循環:腳底沒繭時赤腳走路會痛,這使你穿上鞋子,進而限制硬繭的生成。毫無疑問地,鞋底的保護力比腳底的硬繭好,但厚底鞋的缺點在於妨礙了腳底的感知能力。

你的腳底具有大量、分佈廣泛的神經,對你的大腦提供關於地面的重要資訊,啟動關鍵反射作用,協助你在腳底感覺到尖銳物質、表面不平或過熱時避免傷害。任何鞋類都干擾了這項反應機制,鞋底越厚、你所能獲得的訊息就越少。事實上,連襪子都會降低穩定性;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武術家、許多舞蹈家和瑜珈練習者選擇赤腳練習,藉此強化腳底的感知能力。 一隻鞋子的所有部位都為你的腳提供緩衝墊,鞋跟扮演的腳色尤其重要。當你走動(甚至跑動)時,跟部是你全身(或鞋子)首先接觸到地面的部位。撞擊在地面上產生急速穿刺力,即最大撞擊力(impact peak)。走動時,最大撞擊力可等同於你體重的施力;跑動時,最大撞擊力量可達你體重的三倍之多。由於每一股施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最大撞擊力會傳送一股施力波,由腳底穿越脊髓,抵達頭部(跑動時,施力波由腳底抵達頭部只需百分之一秒)。腳跟重重著地,感覺就像被大鐵鎚打到。幸運的是,腳跟的肉墊尚能充分吸收這些力量、使赤腳行走毫無痛苦,但長時間在混凝土或柏油路等較硬平面上赤腳奔跑(由其腳跟著地時),還是會很痛苦的。因此,大部份跑步用鞋有著彈性材質、夠厚且附有護墊的鞋跟,減緩每一股最大撞擊力,使腳跟以較舒適的方式觸地、減輕受傷害的風險。

習慣赤腳行動的人則深知,在硬地上走動、跑動時,其實不需要附有襯墊的鞋底減少不適感。赤腳走動時,通常腳跟著地時的力道會更輕,減少最大撞擊力;跑步時,如果你在腳跟觸地前選擇以腳前掌著地(這個動作稱為前腳觸地),你其實完全可以避免最大撞擊力。只要你赤腳跳幾下(對,現在就試試看),就能親自證明這一點。我打賭:在腳跟著地前,你會相當自然地以腳前掌觸地,使著地過程柔軟、平順、安靜。然而,如果你強迫自己先以腳跟觸地,撞擊將會非常大聲、使人難受且痛苦(如果要親自嘗試,請保重)。跑動時也是同樣的道理,畢竟跑步不過就是從一腳跳越到另一腳的過程。

只要輕柔地透過腳前掌、或有時以足中段著地,你就不會產生任何顯著的最大撞擊力,就可以無需任何襯墊、迅速在堅硬的路面上跑動;這種著地方式對你的腳部是不會產生撞擊的。疼痛就是避免有害行為的調適方式。許多經驗豐富的赤腳跑者、或慣穿最簡單鞋類的跑者,習慣在堅硬不平的路面上長距離跑動時以腳前掌或足中段著地,而許多慣於穿鞋跑步、以腳跟著地的跑者被要求在硬地赤腳奔跑時改以腳前掌著地,也就不足為奇了10。當然,還是有赤腳跑者用腳跟著地,不過如果這種著地法會導致疼痛,他們當然可以再調整。許多全世界最好、速度最快的跑者即使穿鞋跑步,還是選擇以腳前掌著地。

老實說,我並沒有做出「以腳跟觸地是錯誤或不自然」的論斷。相反地,有好幾項理由說明為什麼赤腳與穿鞋者有時都偏好以腳跟觸地(尤其是在柔軟的地面上)。以腳跟著地使你能更輕鬆地大步行走,對你的小腿肌肉也較省力(當你前腳觸地時,小腿肌必須劇烈收縮並伸長、使你的腳後跟能夠輕輕著地)。

腳跟著地也使阿基里斯腱更為輕鬆。許多鞋子厚重的鞋跟也使人難以腳跟著地。我的論點在於:當你身穿有襯墊的鞋子、且以腳後跟著地時,你的身體就無法再收到所預期、能協助調整步態並改變撞擊力的感官訊息。結果,假如你穿著有襯墊、狀態不良的鞋子跑步,很容易造成強力撞擊,使每一步都重擊地面12。拜附有襯墊的鞋跟之賜,這些最大撞擊力並不造成傷害。

但你若用這種方式每週跑上40公里(25英哩),每一隻腳每年就會承受約一百萬次強而有力的撞擊。這些累積性撞擊會造成損害。由艾琳‧戴維斯(Irene Davis)與其他人所進行的調查顯示:產生更高度、更急速撞擊力的跑者更可能在腳部、脛部、膝蓋與下背部累積重複性壓力傷。我和學生發現:哈佛越野賽校隊的選手中,習慣先以腳跟觸地的選手受傷頻率,和習慣前腳觸地的選手相比,竟高出兩倍以上。話說回來,無論你是前腳觸地還是腳跟觸地,你在觸地時都必須避免用力過度,但赤腳時你的選擇就少得多。 鞋類的設計也有增加舒適感的特色,對人體也有影響。包括跑步鞋在內的許多鞋類都有撐起足弓的弧狀支撐設計。正常的足弓看起來像個半圓形蓋,在走動時會自然地略微變得平坦,伸展以幫助腳部變硬、將體重轉移到腳拇趾的跖球上。跑動時,這個弓形更常塌陷,就像一個巨大、儲存並持續釋出能量的噴泉,將你推上天際(見第4章)。你的腳含有一打左右的韌帶,四層肌肉,協同支撐足弓的骨骼。

就像頸支具使頸部肌肉免於支撐頭部重量,鞋裡的拱形支撐物減輕腳部韌帶與肌肉的負擔、使它們免於繼續支撐足弓。由於拱形支撐物能減輕腳部肌肉的工作負荷,許多鞋類都採取這種設計。另一種省力設計是僵硬的鞋底,使足部肌肉出較少的力量,就能將身體往前、往上推(這就是在沙灘上散步會讓腳部特別疲累的原因)。大多數鞋子的鞋底前端也都有向上彎曲的設計。這種彎曲稱為「鞋頭襯」(toe spring),當腳趾在末端位置蹬出時,即可減少肌肉的施力。

弓形支撐設計和僵硬、具有曲線的鞋底確實相當舒適,但也會導致幾項問題。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扁平足;當足弓發育不完全、甚至完全崩塌時,就會造成扁平足。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國人有扁平足,陷落的足弓會改變腳部的運作方式、造成踝關節、膝蓋甚至臀部的不當運動,使患者更常感到不適,甚至更常受傷。

某些人的基因使他們更容易罹患扁平足,但問題的主因還是積弱不振的腳部肌肉;正常情況下,腳部肌肉的任務就是協助創造並維持足弓的形狀。針對慣於赤腳而行者與穿鞋者進行比較的研究發現,赤腳者幾乎沒有扁平足問題,他們的足弓形狀相當穩固,位置適中、不高不低。我曾檢驗過許多隻腳,幾乎從未在赤腳者身上發現扁平足,再次驗證了我的想法:扁平足確實是一種演化失調。

另一項由穿鞋所導致的相關問題是足底筋膜炎。當你一早起來、或跑完步時,曾經感到腳底一陣尖銳、撕裂的痛楚嗎?痛楚就來自腱膜(fascia,腳底類似腱的組織薄膜)發炎,它與你的肌肉協同運作,使足弓硬挺。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很多,但發病的主因之一在於:足弓肌肉過於衰弱、腱膜必須為這些無法支撐足弓的肌肉額外施力。腱膜的設計無法承受這麼多的壓力,進而感到疼痛並發炎17。

腳痛時,全身都會感受到痛楚;許多感到腳底疼痛的人近乎絕望地尋求解藥。不幸的是:針對這些鬱悶不樂的心靈,我們常只是減輕其症狀、而非根治這項疾病的病因。健康的腳是強健且富有彈性的;然而,許多足科醫師卻使用關節矯正術,並建議病患穿著具有弓形支撐物與僵硬鞋底的舒適鞋,而不使病患的腳變得更加強健。

這些治療確實能有效減輕扁平足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但卻治標不治本,最終還使腳部肌肉變得更加衰弱;因此,若未能及時戒斷這些治療方式,只會產生惡性循環效應。最後,使用關節矯正術的病患對此過度依賴。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對腳部採取和身體其他部位相同的治療方式。假如你扭到、傷到頸部或肩膀,你可能會使用矯正器暫時減輕痛苦;但醫師可不會建議你一直使用矯正器。反之,你應該盡快停止使用矯正器,並常接受物理治療,以重新恢復體力。

由於造成重複性傷害的力量都源自於人體的移動方式,還有另一項不太常用的預防與診療方式,就是觀察人們跑步與行走時的移動方式,以及他們肌肉控制運動的能力。即使某些醫師會檢查長期受重複性壓力傷害者的步態,太多醫師仍只是使用藥物、矯正術或建議病患穿上有保護墊的鞋子,減輕問題所造成的症狀。幾項研究發現:使用運動控制鞋、限制腳步往內(旋前)與往外(旋後)轉的幅度,對減輕跑者的受傷率毫無效果18。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跑者穿著較昂貴、附有護墊的鞋類時,其實更容易受傷19。令人難過的是,百分之二十到七十的跑者每年受重複性壓力傷害,即使製鞋技術在過去三十年來突飛猛進、更趨精細,仍無證據顯示受傷率因此而下降20。

鞋類的其他面向也會導致失調。你常穿好看、穿來卻不舒服的鞋子嗎?數百萬、甚至數十億人穿著尖頭或高跟鞋。這些鞋子看來時尚又炫目,但對健康卻非常有害。尖頭鞋不自然地碾壓著腳前端,造成大趾內側腫脹、腳趾排列不全與錘狀趾等常見問題21。高跟鞋或許能拉直小腿,但卻擾亂正常姿態,使小腿肌肉產生永久性縮短,使腳前掌、足弓甚至膝蓋受到不正常施力,造成傷害22。整天將雙腳包裹在皮鞋或膠靴裡常被視為衛生的表現,實際上卻產生多汗、溫暖且缺氧的環境,是許多黴菌、細菌孳生的天堂,造成足癬等惱人的感染23。

簡而言之,我們的雙腳在演化時就是赤裸的;這就是許多人染上足部疾病的原因。結構最簡單原始的鞋類存在已有數千年歷史,但設計上一味追求美觀與舒適感的某些現代鞋類會在實質上干擾腳部最原始的功能。我認為,我們無需完全拋棄鞋類;同時,越來越多慣於穿鞋的消費者也對這些失調症狀做出回應,改穿無跟、無僵硬鞋底、拱狀支撐物與尖頭的最簡單鞋類。

觀察他們是否能收致成效,將是相當有趣的議題;我們更急需了解,如何藉由穿著結構簡單的鞋類,使腳部肌肉衰弱的患者能承受更大的肌肉需求。我更認為:鼓勵嬰幼兒赤腳而行、確保孩童穿著結構簡單的鞋類,將能使他們的雙腳健康發育,變得更為強健。然而,令人難過的是,今天許多腳部不適的人卻使用關節矯正術、穿來更舒適的鞋類、手術、藥物,以及你家附近藥房足部保健部門所能買到的一系列產品,治療腳痛的症狀。只要我們繼續將雙腳包裹在舒適、正常的鞋子裡,足科醫師和其他業者將繼續忙於為追求時尚、痛苦不已的雙腳看診。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72648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2
    • 商品規格
    • 21*15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wa*****g69 說:
    2017-02-07
    作者提出的觀點十分令我覺得有趣且信服佩服的,就是演化,以作者的生物演化專業背景出發,跨足到對人文社會領域的理解與研究,一樣如此的精闢,讓人有恍然大悟,瞬間宏觀了起來,同時對文明病三個字有不一樣的理解,此書內容有趣至極,豐富且真實,會讓人重新愛上生物學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