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1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草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皇冠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8/1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關於診療椅上,我們都有過的恐懼黑洞。
關於人生,還有一些痛處,你不能不懂……

 

左手拿筆,右手拿探針,鬼才作家張草的看診實錄!
看完這本書,從此不再怕牙醫!


一場曲折離奇的看牙奇幻之旅,即將展開!
現在請放鬆你的心情,坐上診療椅,
「啊~請張嘴!」


如果人生有最害怕的事,看牙一定名列前茅。
如果世界上有最不想看到的人,牙醫一定是其中一個……

 

十歲小女孩的牙肉邊緣堆滿了牙結石,厚得像一片城牆,乍看像在牙齒面貼著米黃色的紙黏土。沒想到,罪魁禍首竟然是她的爸爸……

 

一個年輕病人的牙齒上有一條褐黃色的帶子,帶著淡淡的螢光色,張草竟然可以藉此推測他小時候生過重病。不會吧,牙醫師也會算命嗎?

 

滿嘴血色牙肉的少女,輕輕一碰就冒血,這樣的狀況已經有兩年了。她的牙齒刷得很乾淨,牙縫邊緣也並未堆積牙結石,造成大量出血的原因,難道是荷爾蒙異常?

 

一個幾乎找不到缺點的美女,擁有一口讓牙醫都感動的完美牙齒。然而,闊別許久再見到她,她的牙齒卻發生嚴重酸蝕,而原因竟然是「失戀」?

 

只要是人,總有齜牙裂嘴、痛不欲生的時候,而絕大多數的人,都很恐懼甚至痛恨看牙醫。但看牙其實沒有你想得那麼可怕,只要有正確的觀念,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健康漂亮的牙齒。
以寫小說聞名的張草,「本業」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牙醫師。他有感於一般人對於牙齒保健的知識錯誤得可怕,於是發揮他說故事的長才,用最簡單淺顯的方式讓讀者一看就懂,而能夠將牙科診療過程寫得像推理小說一樣好看,大概也只有張草才能夠辦得到了!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專文推薦!

作者

張草
 

1972年生於沙巴州,馬來西亞華僑第三代。台大牙醫系畢業,2002年起返鄉行醫至今。他認為牙醫工作除了要解決病人的口腔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處理他們的心理問題,也因此他才能接觸到許多動人的故事,並將看診經驗寫得這麼精采好看。
他喜歡歷史、喜歡科學、喜歡教育、喜歡音樂,更喜歡說故事,1996年以《雲空行》系列正式在文壇出道,一鳴驚人!1999年更以《北京滅亡》榮獲第三屆「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並於2003年完成《滅亡三部曲》系列,被譽為華文科幻小說經典。
其他代表作品包括《庖人三部曲》系列以及《很餓》、《很痛》、《雙城》等書。

 

臉書專頁:張草菜圃

序/導讀

【推薦序】
精采、爆笑又感人的衛教書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李偉文

 

台灣人有一句口頭禪:「我又不是被嚇大的!」這一句自我壯膽的話某些時候或許很有用,但是我知道,絕大部分的台灣人從小都被父母親恐嚇過:「再不乖,就帶你去拔牙!」
 

其實每個拿看牙嚇孩子的大人,從小也都是對到牙科診所充滿了恐懼,這種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小孩子,而且也因為害怕逃避的心理,所以反而對牙科治療充滿了錯誤或迷信的觀念,這也可從網路上也不斷流傳許多似是而非的牙科治療的訊息而得知。
 

這使得牙醫師在臨床上常常會面臨到奇怪的現象:全民健保二十多年了,絕大部分的牙科治療對民眾來說是完全免費的,而且牙醫師這二十年來也不遺餘力深入小學推動口腔保健與治療,理論上,躺上牙科治療椅對每一個台灣人來說應該是相當熟悉的事了。但是,為什麼大家對牙科治療的常識卻這麼貧乏呢?
 

我猜,或許是因為多年來一直沒有寫得生動有趣的書,一般所謂的牙科衛教也都是冷冰冰的,抽象又不親民,對大人與孩子而言,往往都是有聽沒有見。
 

因此,這本《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應該算是難得的及時雨,除了文筆生動有趣之外,內容幽默、爆笑、卻又感人,完全符合當代年輕人,或者曾經年輕過的人的脾胃,看的時候完全不會有看衛教書的感覺,簡直像是在看張草的其他小說創作般引人入勝,但是看完之後又可以完全了解你躺在診療椅上時,牙醫師究竟想跟你說些什麼!
 

這本書不只是對每個終其一生,一定會跟牙醫師碰到面的民眾有幫助,即便像我這樣從事臨床看診已達三十年的資深牙醫師來說也有頗多的收穫,例如像能藉由不同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許多方法。
 

其實以前看張草的科幻小說時,就對這個文筆這麼好的牙醫同行很好奇,偶爾也會想到,為什麼他不寫牙科臨床的故事呢?是不是他棄醫從文,不再從事牙醫師的工作了?
 

如今謎底解開!他跟我一樣:一邊看診,一邊寫文章。總是覺得,牙科醫師跟其他科醫師不太一樣,有一個非常棒的戰略位置,當你不想聽病人太多廢話時,只要將唾液吸管卡在他嘴裡,就可以安安靜靜地做我們的事了;若想跟患者聊聊天,那只要在約診時留下比較多的時間就可以了。
 

而且,牙科的診療室可以說是觀察人性最好的地方了。可惜大部分的牙醫師都太忙了,下班後就累得沒有精神思考與記錄,幸好有張草,除了寫出精采的小說之外,也為廣大的民眾與牙醫師寫出了這本《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

試閱

「請躺好!」:牙醫動手了

◎法國式障礙:舌頭和嘴唇

檢查開始,我把口鏡和探針伸入病人口中。

有一個尋常的動作,平常人可能不會注意到,牙醫的兩隻手通常都不是懸空的,尤其是握著危險工具的那隻手。我們都會尋求一個支撐點,最常用的是無名指,將手指輕抵在牙齒上或勾在嘴角,令工具不至於四處亂動。

否則的話,高速手機一晃,磨到不想磨的部位……

探針一歪,插傷了臉頰……

拔牙的工具一滑,插到喉嚨……

所以你們明白,當一位牙醫,每天的精神壓力有多大了吧?

有時磨著蛀洞,磨到痠痛的部位,病人一緊張,竟用手來搶我手上的高速手機!登時把我嚇出渾身冷汗!天啊!這玩意兒可是每分鐘兩萬轉的呀!他想害我還是害自己呀?

我馬上反應:「你嚇壞我了你知不知道?我知道你痠,可是我正在專心幫你磨掉蛀牙呢!如果你成功搶到,那不就磨穿你的臉?」

我是真的被嚇壞了,我們要讓病人明白他所製造的危險,他不能恣意去表現他的緊張和痠痛。病人明白事態嚴重之後,就會學習忍耐了。

要不是我的手指放置在支撐點上,要不是我及時停下手機,悲劇早就發生了!

幸好這樣的病人不多見,不過他們就像地雷,也不知何時會踩到。

真是充滿驚喜的職業呀!不是嗎?

但是更多的病人不是動手,而是像法國式接吻一般:嘴唇和舌頭一起來。

只要我的口鏡一翻開他的嘴唇,他就用力縮唇,推開口鏡,結果推擠口鏡壓上牙肉周圍的骨頭,他就說我壓到他骨頭痛了。

口鏡一碰到舌頭,他就把舌頭用力頂,或直接伸出舌頭,或不論我碰哪裡,他的舌頭就壓哪裡,忙碌得很。

吸水管一伸進去,他就舌頭亂頂,或整根舌頭縮緊脹起,阻礙吸水,還把自己嗆到,然後就宣稱說他是一定會嘔的。

其實他們是太緊張了!有時我歪眼一瞧,會看到病人緊握著拳頭,或五指扭曲,我就拍拍他的手叫他放鬆。

是的,放鬆很重要,而不是去忍耐!

忍耐就像拉緊的橡皮圈一樣,隨時會斷掉!放鬆才是王道!

舌頭放鬆了,就不會亂動;嘴唇放鬆了,就不會亂擠。

我曾試著把吸水管擺在病人的唇緣,什麼也不做,他也依然可以用力的頂舌、嚥喉頭,迫得自己要嘔出來。

我向他瞭解一下,為何他要這麼做?

「我怕水進去,要把水推走呀!」原來如此,「我老實告訴你,除非你主動吞它,否則水是不會進去的,我們人類的喉嚨結構就是這樣。」我只差沒拿出解剖圖了,「你用舌頭推水的動作,其實正好就是吞嚥動作呀!所以反而吞了一堆水!」

真的,有病人一治療完畢就衝廁所,因為在治療中喝了很多水。

拜託,那些水能喝嗎?裡頭充滿了各種碎屑,包括牙齒組織、蛀了的牙、補牙材料等等。

「我們不是一直在幫你吸水嗎?你的舌頭亂動,反而塞住水管了。」

有的病人只不過磨了幾下牙齒,就堅持要坐起來吐水:「我不行的,我一定要起來吐水!」

「那麼的話,我磨一下,你吐一下,我磨一下,你吐一下,那要做到什麼時候?」

這些會宣稱自己「一定不能習慣的」、「一定會嘔的」、「就是會嗆到」、「一定會這樣那樣」的,根本是一種自我放棄的態度!

我曾試過把自稱「一定會嘔」的大人和小孩弄得不害怕吸水管,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不要再告訴自己不行,其實你在自我催眠,那何不反過來告訴自己一定行呢?」與其抱著負面的想法令自己難過,何不用正面的態度讓事情更快、更好的完成呢?

我會試著鼓勵他:「你一定行的!」同時告訴他:「不要頂,我會看不到。」這才是正面的催眠,要讓他瞭解,他也必須幫助我,而且他一定能辦得到!

「任何牙科治療,都必須要有三個人的合作:牙醫、助理,還有呢?你自己!三者缺一不可。」我會這麼告訴很難合作的病人,不管大人或小孩,他們都會懂的!

有人會油條:「你是專業的,交給你就好啦!」

嘿!任何專業的人,也不能在工作進行中不斷被打擾吧?比如說理髮師,能在他理髮中去撥他的手嗎?或不停的把頭動來動去嗎?你不會這麼對待理髮師,又怎麼能夠這麼對待牙醫呢?

所以,諸位下次去看牙醫,請一定要放鬆自己(而非忍耐),幫助牙醫順利完成治療,解決你的問題,如此皆大歡喜,不亦樂乎?

◎十歲的城牆

那位小女孩張開嘴巴的時候,我真的嚇了一跳。

她的牙肉邊緣堆滿了牙結石!厚得像一片城牆平鋪在牙齒頸部,乍看像在牙齒內面貼了一片米黃色乾硬了的紙黏土。

十歲的小女孩不應該有這麼厲害的牙結石的!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教授還告訴我們十二歲以上才需要洗牙,那這女孩算什麼?「對不起,請你來一下。」我轉頭招手,叫她媽媽過來看看,「很嚴重的牙結石呢!簡直是不可思議!」

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很和氣的,聽了我的話,才皺起眉頭:「她一直都這樣,我就覺得奇怪。」

「這種程度的牙結石,我從來沒在這麼小的孩子口中見過,只有嚴重牙周病的人才會有,因為他們都沒好好刷牙。」

「我女兒有刷牙呀,怎麼還會這樣?」

「睡前有刷嗎?」

「每天睡前有刷。」

基本條件都有了,怎麼還會這樣呢?很多小孩也隨便亂刷,都不可能產生這麼厚的石頭呀。

這麼厚的牙結石,我預計洗掉之後,底下應該會露出減少了的牙肉,還會流一大堆血。

我用超音波洗牙機,習慣先將一小部分結石震掉,觀察下方的狀況,通常這麼厚的牙結石,下方一定是蓋著血紅色的發炎牙肉,其發炎範圍跟牙結石的形狀一模一樣,而且脆弱得不斷流血。

但是,很離奇的,這小女孩在結石下的牙肉並沒特別厲害發炎,發炎範圍也比牙結石涵蓋的範圍少很多……我們的醫學推理本能很自然的開始推論:是因為小孩的免疫系統不同嗎?是因為她的清理方式不同嗎?

不久之後,我得到了答案。

同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帶了同一個女兒來,不過還多了她身材福泰的先生。

「今天是帶我先生來洗牙的。」她很和氣的說,「他平常在大陸經商,剛好回來,就約來洗牙了。」

「好哇。」我請他坐上診療椅,他自動張開嘴巴,「哇!」我嚇了一跳。

同樣厚如城牆的牙結石,同樣的位置,最扯的是——同樣的形狀!

同樣的形式耶!太有趣了!

不同的是,這位爸爸的牙結石的下方,是我預期的發炎血紅牙肉,還有褪下減少的牙肉,暴露的牙根……牙周病該有的全套特徵,他都有。

我一邊幫他洗牙,一邊對他太太說:「你們大人吃過的東西,不可以給小孩吃哦。很多家庭都有這種習慣,老人家會把在嘴巴含過的食物給小孩吃。」

「為什麼不行?」她聽出我話裡有話,有點憂心了,而她的女兒則在一旁天真的玩耍。

「因為口水會傳染呀,」我說,「雖然大人和小孩口中都有能夠造成蛀牙和牙周病的細菌,而且這些細菌會陪伴我們到死,但是,大人如果已經有牙周病,他的細菌活動力特別強,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可能抵抗不住。」

「我們家沒有把含過的食物給小孩吃的……」

我對這個答案挺失望的,因為線索中斷了。我叫她靠近一點,瞧瞧她先生口中的牙結石,是不是跟她女兒的長得一樣?

「真的一樣耶。」她也很驚訝。身為母親,她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應該更為注意,一般上是如此啦。

「所以我在猜,是不是妹妹有接觸到爸爸的口水……?」

她猶豫了一下,才說:「她爸爸是大陸台商,幾個月才回家一趟,所以很疼女兒,都會抱著女兒,嘴對嘴親……」

嘴對嘴?!我心中大喊,表面不動聲色,手中繼續洗牙:「怪不得呀。」

「……不行嗎?」

「你說呢?」

「那我叫他以後都別這樣了。」

被我洗著牙的那位先生無法說話,也用眼神望著我,明確的點點頭,表示他瞭解了。

洗完爸爸的牙結石了,我再招手叫他女兒張口給我看看。嘿!粉紅色的牙肉,沒有明顯的發炎,她恢復正常健康的牙周啦。

◎好痛的孕婦

我透過診療室的玻璃,望見一名孕婦挺著好大的肚子,坐在外頭的候診區等待。

這令我不禁好奇:很多人都叫孕婦不要見牙醫,理由五花八門,這位肚子大得看起來隨時要生的孕婦來找我幹嘛?看來會是棘手的case了。

我請她進來,問她有什麼問題?

「牙齒痛,痛了好幾天,又不敢吃止痛藥,昨晚實在痛得受不了,吃了一劑,現在又痛了。」她楚楚可憐的問我:「醫生,怎麼辦?」

我想了一想:「你什麼時候要生?」

「應該是再過幾天。」

預產期是說不準的,但疼痛是真實且深刻的!

「你是咬到才會痛?還是不碰它也會痛?」

「現在不碰就很痛。」

「是不是晚上睡覺時特別痛?」

「是是。」

「痛起來很腫脹的感覺?」

「沒錯沒錯,醫生怎麼辦?我是不是蛀到神經了?」

八成是,不是啦,十成是!可是我說:「先檢查再說。」

我叫她指出痛的部位,她直接用手指按壓一顆臼齒,說是這顆。她說的未必對,所以我還是要檢查一下。

嗯,這牙被補過,補牙範圍十分大,表示當初的蛀洞很大, 也就是原本的蛀洞應該很接近神經了,通常再蛀到神經的機會很高。

我拿工具輕輕敲一下那顆牙齒,她當場痛不欲生。是了,牙齒內的牙髓發炎了,也就是蛀洞已經接觸到牙髓了。牙齒內有個空腔容納牙髓,牙髓炎會令空腔內部腫脹產生高壓,但牙髓腔是被牙齒的厚實外牆緊緊封閉的,壓力釋放不出來,才會有強烈的「脹痛」,我只消敲一下,內部的高壓就像要炸開一樣。當病人躺下時,頭部血壓就會升高,牙髓腔內的壓力更大,所以睡覺時特別痛,甚至睡著了也會痛醒。

不特此也,有時連心跳都會引起牙痛,心臟跳動傳出一波波的脈搏,會令高壓中的牙髓一波波的痛。

所以,以上這些特徵,就是初步判斷牙髓炎的基礎:自動痛、睡覺更痛、一波波痛。

問題是,如果牙齒裂開了,牙髓腔整個露出,內部發炎的壓力釋放了,病人感覺不那麼痛,反而會錯過治療的時機。

所以,痛是好事!痛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訊!

「好吧,你的確是蛀到神經了,應該馬上進行根管治療,把神經清理掉,就不痛了。」

「可是,會不會影響到胎兒呀?」她憂心的說,「這就是我忍住痛,遲遲不敢找牙醫的原因。」

我明白,這也是我腦子正在高速運轉的原因呀!

「好,在我們牙科,有什麼事是孕婦不能做的?」我數給她聽,「不能拍X光,怕輻射傷害胎兒。」以前大學的牙科部門有專門的X光室,就有特別海報叮嚀孕婦主動告知有孕,以免將來胎兒出問題,怪罪在我們身上。

「第二,」我繼續數,「用藥要小心,所以你不敢亂吃藥是吧?我也擔心要替你打麻醉藥,因為麻醉藥的確對胎兒腦神經發展可能有害,可是不打麻醉藥的話,又無法幫你止痛。」像她這般痛了幾天,情緒很不好,也同樣影響胎兒的,我說:「如果你很痛的話,子宮也會激烈收縮,對小孩也不好。」

分析給她聽了之後,我提出一個辦法:「反正你已經很痛了,我就不打麻醉藥,直接開進去。」

「哇!不會更痛嗎?」

「會,所以我動作要快,而且你要忍一下,只要一通進牙髓腔,裡面的壓力忽然間釋放了,你就頓時不覺得那麼痛了。」我說,「這時候,我才在你暴露出來的神經上直接打麻醉藥,而不是從旁邊的牙肉注射,如此麻醉藥不會直接進入血管流遍全身,而是主要局限在牙齒裡面,讓影響達到最小。」

她只好同意了。

「好,來吧,忍一下啦。」我開始了,用高速手機和根管治療專用鑽針,瞄準最接近牙髓的位置,磨開原有的補牙材料,直探牙髓腔!

待磨到一部分時,我問她:「有痛嗎?」她點頭。

「跟原本一樣痛嗎?」她點頭。

「好,快到了,預備好,會突然痛一下,很快不痛!」鑽針前端突然失去阻力,掉進一個腔洞,表示通進去了!她怪叫一聲,冷汗直冒!我真怕她當場臨盆!不過,才不過一秒,她就冷靜了下來,說:「咦,忽然不痛了?」

「對呀,」我也一頭大汗,伸手去拿助理小姐準備好的麻醉藥針筒,「裡面的壓力釋放了。」

我把針頭抵在洞口邊緣,輕輕注了點藥,先麻痺外層,再把麻醉藥從淺到深逐步灌入,她感覺到藥水灌進去時產生的壓力,不舒服的輕哼了一下,然後神經就被麻掉了。

止痛的部分完成了,現在我可以大動作清理牙髓了!

基本上,「根管治療」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打開清腔,清理牙髓、測量牙根長度、放藥進去。

第二步是將根管封填起來,不讓它再有空腔產生發炎。

第三步是將洞口正式補起來,恢復牙齒形狀。

基本上,每次治療相隔一個星期,因為放進去的藥物也需要時間作用。

我幫這位孕婦盡量清理牙髓,盡量把三根牙根全部找完出來(有時有的牙根入口很難找到),然後也不敢放平常的藥物,只放高鹼性的糊狀氫氧化鈣進去,可以將剩下的軟組織弄死,也可以抑制細菌作用。

用臨時材料封起洞口後,我也不約她一個星期後回診,因為她搞不好一個星期後就生了!

「坐完月子才回來吧,」我告訴她,「不過不要說不痛了就不回來哦,會再發炎的,如果要保住這顆大牙,一定要完成治療才行。」

「我會回來的,」她的眼中充滿了感激,「剛才真的一下子射出冷汗,不過一下子就不痛了,好神奇哦。」

「你也很厲害,忍了這麼多天的痛,」我說,「不過如果你每天痛,心情不好,胎兒也會不安,現在可以安心去生產啦!」

後來她平安生產,坐完月子後,回來將所有口腔問題一一處理完畢。而那小孩長大了,也是我幫他檢查牙齒、補牙齒。

每次見到那小孩,我都還是會憶起,當我在拯救他媽媽的牙痛時,他也在肚子裡一起奮鬥呢!

最幽默、爆笑、催淚的牙醫問診紀錄!被拔牙要哭,不拔牙看書,也要讓你哭了再笑、笑了再哭!看最會說故事的牙醫師,如何用智慧醫人、醫病,更醫心!!絕對不能錯過牙界仁醫張草的最新力作《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3325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