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0604_BL展

聽診器與念珠: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

與宗教師間的對談,不是標準答案,病人個人能有所體會領悟的,才是真正的答案
  • 分類:
    中文書醫療保健醫療人文醫病分享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姚建安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1/0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早期大家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內容不了解,總以為住進安寧病房是等死、放棄所有治療、被人拋棄、充滿哀嚎、悲雲慘霧的「人間煉獄」。

不僅社會大眾排斥,甚至連醫護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每當姚建安醫師被要求去做安寧療護會診時,背後常被冠上「死亡的醫師」的封號。安寧緩和醫療最核心的課題,就是「靈性照顧」,這對於許多醫療助人者而言,是相當陌生的,這也是促使姚醫師寫這本書的最大動機。

台大醫院剛開始推臨床宗教師時,病人或家屬對於臨床宗教師無法接受,看到宗教師來到病房邊服務時,往往婉拒,甚至有些會很激動地對宗教師說:「我還不想被超度!」或是「我沒錢給你化緣。」

經過醫療團隊慎重引薦,說明宗教師不是來病房傳教,是來協助病人的靈性照護與生命提升,病人和家屬才漸漸接受。臨床宗教師的服務,也成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特色;全書透過不分男女老幼的18種感動,讓讀者看到宗教的生命智慧,釋放出人生最後的圓滿。

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常接到已逝病友家屬的感謝函,謝函內容被提到最多的是宗教師,他們非常感恩,他們的親人在最後一段日子,能遇見本病房的臨床宗教師,讓病人能放下世俗的煩惱,圓滿往生。

但不諱言,也有人拒絕宗教師的關懷,傳統的民間信仰看到法師多半在喪禮上,在末期病人與家屬眼中,法師難免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另外不同信仰的人,也會拒絕法師,卻不知臨床宗教師,是沒有宗教分別的,也不是來傳教的,更不是專門執行某些儀式的代表。

全書從臨終病人最常見的「死亡恐懼」開始,順著病人與其家屬心靈的轉折:不捨、心願未了、自我尊嚴的傷害、自我放棄、對安寧緩和醫療認識不清;步步來讓讀者朋友對臨床宗教師有所了解。

末期病人可能會抱怨:
「我天天燒香,為什麼老天沒保佑?」
「臨時抱佛腳有用嗎?」

擔心自己未來不可預知的去處、擔心會不會下地獄……等問題。這些心理靈性困擾是沒答案的,與宗教師間的對談,也不是標準答案,病人個人能有所體會領悟的,才是真正的答案。

生命中有很多的不確定,唯一確定的只有死亡,但對於能確定的事,大部分人還是張惶失措,遑論未知的死亡,是此生最後的歷程。每個人都希望死於平靜與圓滿,所以死亡方式是如此重要,也可以說,死亡是此生最關鍵的時刻。

大家常勸導臨終往生的病人:「要放下!」說得簡單,實踐才是功夫!一般說來,活得越久包袱就越重,平時沒有養成放下的習慣,要如何在短短有限的時間學習放下?說實在不太可能,但故事中的幾位主角卻做到了。

在生命轉彎時,宗教師讓病人及其家屬,看到靈性上的困擾與難割難捨,幫忙推開這扇罣礙之門的「鑰匙」,往往就在宗教師言談間的四兩撥千斤。在臨終或危機時刻,很多人只看到眼前一小部分,而無法看見生命的全部,因此痛苦接踵而來,不但自己痛苦、全家人或整個家族跟著受苦,這也是本書可以幫我們大家覺察、引領深思的部分。

名人推薦

書中引用臨床實例,陳述中,感受到臨終病人對靈性需求的殷切。

陳榮基∕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緩和醫療,人間道場,習法傳法,己度度人。

陳慶餘∕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

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照顧末期病人與家屬,如果不能超越死亡恐懼,那麼再怎麼努力都只有八十分,善終很難圓滿達成。

邱泰源∕台灣安寧緩和醫療學會理事長

人性的關懷,本來就是醫學之本,只是在高科技的發展,高度分工的結果下,醫療疾病化、數據化、器官化、商業化,迷失了方向。

黃勝堅∕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這本記錄安寧病房病友們,如何真實面對生死的難題,可說是現代生命教育經典,非常值得學習與運用。

釋惠敏∕法鼓佛教學院校長

目錄


佛珠與聽診器結合的人性化醫療∕陳榮基
聽診器與念珠∕陳慶餘
圓滿的最後二十分,靠宗教智慧∕邱泰源
人性的關懷,是醫學之本∕黃勝堅
佛法在臨終關懷的應用∕惠敏法師
慈悲無障礙∕姚建安
導讀
在生命轉彎處,我看見您∕王浴
當面臨死亡,如果我們心中有力量∕宗惇法師
那一口痰∕德嘉法師

第一章:死亡恐懼
球,會往哪個方向飛
佛學老師
當阿彌陀佛遇見耶穌基督

第二章:不捨
一切災殃化為塵
小小羊兒要回家
心有千千結

第三章:心願未了
一直拜、一直拜
心藥
比來比去的愛

第四章:自我尊嚴的傷害
阿雪阿嬤
師父,無閒仄你
他是我的小孩

第五章:自我放棄
邱媽媽
天堂之子
不要和我說話

第六章:對安寧緩和醫療認識不清
綁在手上那條線
不捨漣漪
你們大家都在騙我

序/導讀

自序

慈悲無障礙

  安寧療護是創造感動的服務,也正因為慈悲無障礙的感動,所以我在安寧病房一待就是十六年,還安之如飴,並隨時在病人床邊,親臨感動的場景。

  早期大家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內容不了解,總以為住進安寧病房是等死、放棄所有治療、被人拋棄、充滿哀嚎、悲雲慘霧的「人間煉獄」,不僅社會大眾排斥,甚至連醫護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每當我被要求去做安寧療護會診時,背後常被冠上「死亡的醫師」的封號,但我也不以為忤。

  記得剛開病房時,照顧一位肝癌末期的中年病人,七進七出我們病房,得到最有尊嚴的照護,也與家人做最好的連結,過程當中,也讓我見證到華人社會中家庭的圓滿、凝聚的力量。他往生的時候,太太不但沒有哭天搶地,有別於一般病房病人往生時候的場景,反而她帶著歡喜的微笑,連同正在唸國中的孩子,一一向安寧病房團隊鞠躬感謝!這個畫面深深震撼了我,徹底扭轉我的照護觀念:原來安寧療護這麼好,可以幫助病人善終,讓家屬沒有遺憾。

  但是隨著照護的病人漸多,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我對於無法幫助所有的病人善終漸感困惑、無奈與耗竭。一位師長告訴我:「如果你沒有處理自己內在的疑惑,面對死亡的焦慮、恐懼,別人的生死困頓與悲悽,你是幫不了他們的。」

  聽到這句話,我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為大多數的醫療助人者,對於生命末期的照護議題不知所措,我雖然歷經甚多末期病人的照顧經驗,但仍然因此而陷入重重的迷霧,令人窒礙難受,甚至有時候,還想遠離現場,讓自己稍微透透氣。

  經驗告訴我們,安寧病房絕對不是醫師個人英雄式作風的場域,而是跨領域的醫療團隊攜手合作、彼此打氣的服務場所,如此才能集思廣益締造照護的更優良品質。這是安寧醫療團隊每天都在思維的功課,希望每個被安寧團隊照顧過的病人都得到善終,就是安寧團隊每個人的真誠心願。

  隨後遭逢家父在本院加護病房往生,斷氣時全身都插滿管路,讓我非常不捨與難過,因而更能同理家屬面臨喪親的哀傷,不是簡單的說句:「我了解你的難過。」就能安撫喪親者的情緒。

  有時候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陪伴,甚至含著眼淚、帶著微笑,陪著他們看到未來的希望與光明,度過最幽暗的人生谷底,往往經過、並克服此歷程的艱難險阻之後,人生觀與生命歷練,就別有一番新的氣度與涵養,更能化為助人的力量。

  因為本身擁有這樣的經驗,讓我徹底體悟每個病人的末期階段和往生過程,都是獨特的、寶貴生命的教育教材,能夠充實我們照護末期病人的能力,並且回饋與培養我們對人的熱情與關懷,讓我們不斷地獲得靈性與慧命的成長。

  我常常跟年輕的醫師分享經驗提到:「病人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這一課我們不能缺席,否則即使是醫師,處在生命奧義的殿堂內,卻永遠還是門外漢;所以醫師不僅要「醫生」,也要會「顧死」,這是醫師神聖的職業的靈魂所在。

  安寧緩和醫療最核心的課題就是「靈性照顧」,這對於許多醫療助人者而言,是相當陌生的,國內以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開風氣之先,在前副院長陳榮基教授催生安寧緩和醫療病房,我的恩師陳慶餘教授引進臨床佛教宗教師,並且對其加以培訓在病床邊照護病人的能力,親自不辭辛勞與這些宗教師們研讀經典、討論案例、提供照護方向,敦請法鼓山佛教學院釋惠敏校長蒞臨床邊指導,共同擬定本土化靈性照護模式,和臨床具體可行的「法門」,讓宗教師得與末期病人互動有所依循,解決臨床宗教師對於艱深醫學的隔閡,讓宗教師有機會在另一個「修行道場」修練「苦、空、無常、無我」這門課,激起陣陣的生命火花與共鳴,因此才有一頁頁動人的病房故事發生。

  剛開始,病人對於臨床宗教師無法接受,看到宗教師來到病房邊服務時,往往婉拒,甚至有些會很激動地對宗教師說:「我還不想被超度!」或是「我沒錢給你化緣。」讓宗教師不得其門而入,備感挫折。

  經過醫療團隊再次慎重引薦,說明宗教師也是醫療團隊中重要的成員,不是來病房傳教,而是來協助病人的靈性照護與生命提升,病人和家屬才漸漸接受。以至於後來,佛教臨床宗教師的服務,也成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特色,甚至有些末期病人,是慕名宗教師的駐院服務,而來要求住院的。

  經由臨床宗教師的照護,並將成功的善終服務與靈性提升經驗,與醫療團隊分享後,讓醫療助人者在感動之餘,學習到病人轉化的關鍵處,更令整個安寧團隊深入了解靈性照護的迫切性。

  爰引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所言:「協助一個病人善終,才是最大的福報!」此言深深烙印在安寧醫療團隊成員的心中,並願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處處常為「度人舟」,協助末期苦難的病人和家屬度過「生死的濁流」,更願所有的病人,都能逢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蒙上主的恩召,回到永生的天堂,化為對病人和家屬更深、更廣的祝福。

  臨床宗教師的培訓計畫,在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的多年來贊助下,數年來讓為數不少的宗教師,在本院緩和醫療病房接受完整的照護訓練,協助病人與家屬獲得靈性的整體性照顧,隨後將這些學有專精的宗教師,透過蓮花基金會廣佈到其他醫院的安寧病房,讓更多末期的病人接受宗教師所引導的靈性照護。

  近年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佛教團體,陸續到本院緩和病房參訪、交流宗教師的靈性照護,點點滴滴彙整的靈性照顧經驗,讓他們大為感動與讚賞,也紛紛邀請我們緩和醫療團隊,到他們國家的靈性專業團體中演講,並協助其培訓臨床宗教師,在在都顯示普世臨床宗教師服務的需求日益顯著。

  本書的出刊甚為不易,乃是恩師陳慶餘教授觀察時機與因緣成熟,在其堅強的意志感召下,動員大家集結以前所有照顧與討論的個案,去蕪存菁後集結成書,與讀者分享。本書一頁頁臨床宗教師的故事,背後蘊藏了多少的辛酸與血淚、挫折與困頓、不捨與不甘心,說明了末期照護的困難重重,這需要跨領域醫療團隊的合作來處置。

  生命臨終階段,更需要臨床宗教師的引導,生命才有轉化和超越的機會,苦難才有抒發和創造意義感的出口,並化為一則則感人肺腑的故事與生命教育的題材。誠如臨床宗教師所開示的:「慈悲無障礙!」

  本書字裡行間流露出醫療團隊的真誠與慈悲,也希望讀者在看畢書中內容之餘,對於安寧療護的內容和成員角色有初步的了解,對於慈悲和寬恕,有更寬廣的認識與體會,讓社會上重視末期病人的權益,讓其早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服務,也能開誠布公來討論有關死亡和哀傷的議題,藉此來擴大國人的人文關懷與生死學教育,達到人人可以「同理他人,關懷自己」的化境。

  本書的主題是介紹臨床宗教師,因此特別節錄某些情節、場景,以突顯宗教師的角色,但這些故事背後,都是以跨領域團隊合作為基礎,唯有病人的身、心、社會層面,都得到緩解與平安,才有辦法達成病人的善終與家屬的無憾,這才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完整面貌。

姚建安

試閱

心藥

「生病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變化都不太一樣,妳可以跟醫生說,他們會盡最大的力量有效的幫忙。但還有一個藥物不太幫得上忙的部分,是屬於心理層面痛苦的減輕,主要就要靠自己了。這裡的醫療人員、師父及志工叔叔阿姨都很樂意協助,但最重要的還是妳自己。只有正確的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反應和感覺,找到內心的平安,才不會那麼辛苦喔。」宗教師坐在床邊,溫柔的握著美茵的手。

16歲的小女生美茵,生病前,一雙明媚眼睛如秋水般動人,後腹腔橫紋肌肉瘤數年折騰下來,加上肺、肝、骨盆、腦的轉移,影響視力外,發燒、疼痛、腹脹、嘔吐、心悸、喘、泌尿道感染小便不順、有時還需靠脊椎注射藥來止痛……美茵的眼神讓人不忍多看一眼。

「我還年輕,我一直是資優生,為什麼會是我得這種病?」
「是因為我生病,而使爸爸感覺厭煩,不要這個家,不再理會我們嗎?」
「媽媽和妹妹將來怎麼辦?我們家的房貸怎麼辦?這個病,會不會害媽媽和妹妹以後要流落街頭?」

處理不了的家務、掛念,加上如江河日下般失控的病情,情緒極度反覆。每次發洩激烈的情緒後,又導致生理反應越發失控,疼痛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針劑藥物無效,美茵經常處在因疼痛哭鬧不休,大發脾氣,事後又和媽媽抱頭痛哭說對不起、生氣的無奈循環中。

她也不想這樣。

安寧團隊想盡辦法要幫美茵,她卻像負傷抵死相拼的歇斯底里─半夜,美茵會狂按床頭的護士鈴,會突然無端要求重做心電圖、驗血,或各種她想得到的檢查;會故意從床上滾下來,求媽媽讓她死了算了;會用惡毒的言行趕走媽媽和妹妹,然後蒙頭痛哭發抖,害怕連媽媽和妹妹都不要她了。

視神經因癌細胞壓迫導致失明了,美茵整個人沉寂到對誰都不理不睬。

「孩子啊!」從美茵住進安寧病房,一路呵護照顧她的資深護理師,天天只要有空,就轉來看看美茵,輕輕的撫摸著她的額頭,不管美茵反不反應,都和她說說話:「生病的人,並不是因為過去做了壞事,遭到懲罰所以生病。生病有很多原因,比如感冒是因為不小心著涼,有些疾病則是因為沒有注意健康的習慣。」

「癌症則是因為細胞產生突變,變化成很會分裂的類型,這種分裂會重創到我們身體,以癌細胞本身來講,就是不斷在分裂、不停的侵蝕我們的健康,所以心裡不要自責是不是做過什麼壞事,知道嗎?」

安寧病房的護理師覺得此時可能靈性照顧對美茵很重要,於是問美茵媽媽家族的宗教信仰,「佛教吧,美茵從小就跟著奶奶四處進香四處拜。」於是安寧團隊就請宗教師幫忙「打頭陣」,其餘的團隊成員則在旁邊幫忙處理所有的疑難雜症,希望讓美茵在生命的最後歷程,能夠過得很平安、順利,也讓單親的媽媽不要太難過、自責,畢竟還有妹妹需要媽媽以後的照顧。
「別說人會生病──」宗教師來看美茵,幫她整理披散的頭髮、調枕頭、拉好被子。

「釋迦牟尼佛也生病過,而且有很多次生病的痛苦。最後是因為吃了人家供養的有毒的食物,拉肚子很嚴重,體力不支而去世,這也是很自然的反應。那個人為什麼拿毒菌給釋迦牟尼佛吃呢?因為他不知道是毒菌,就採下來供養佛陀,他是無心的,所以佛陀也不怪他,還讚揚他的功德很大哩!在佛陀的傳記裡提到,佛陀曾有風寒的疾病,會頭痛,也會背痛,所以生病不是做壞事的報應。聽說妳曾經喜歡聽空中佛學院,法師教授的佛學課程?」

美茵輕點著頭。

「佛教裡面講念佛,可以讓我們曉得該怎麼做正確的事情。但是,並不是說念佛的人就不會生病。生病、老、死,也不是壞事,那只是自然變化的一種,就好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樣。」

「有的人得病,有的人比較健康長壽,因為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生命的長短也各自不同。儘管如此,對於人生的意義和看法,是我們自己可以把握的,這跟生命的長短沒有關係,而在於是否能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這才是重要的事。」

美茵不自覺的凝神傾聽。

「雖然有些人看似長壽,活得卻不見得稱心如意,甚至有的人還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像這樣,生命長,對他來講反而是扣分的。所以一個人這一生算不算成功,要看他能否把握當下的能力來決定。」
宗教師輕輕拍著美茵的手:「把握當下的人懂得珍惜,比一般人更具備慈悲與智慧的能量。妳一向是個聰明女孩,想一想,怎麼樣讓自己有智慧、有慈悲。唯有智慧和慈悲,才能讓我們體驗生命的希望,不再是孤單、無助、絕望的一個人,美茵妳能聽得懂師父的意思嗎?」

這天午後,美茵一直若有所思,護理師發現,她不再把藥吐掉、故意把針頭拔掉、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亂按自動止痛劑。醫師來查房,即便還是不開口說話,至少願意點頭或搖頭。

漸漸的,宗教師溫暖的手,和護理師婉約的聲調,成了美茵天天的期待。

「任何生命都有生長、凋零、死亡,我們可以求諸佛菩薩,假如這個病能夠好的話,就順其自然,求心裡平安。有一些大自然變化,也不是我們人力有辦法改變的,像颱風、地震。颱風來襲就好比地球在發燒、頭痛一樣;而地震就好像地球的骨頭和肌肉在疼痛一般。雖然這些,不是人為可以完全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預先做好防颱、防震的準備,讓傷害減到最少。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求佛菩薩,讓我們能有心理準備,應付未來的變化,這樣才是正確態度,也是我們所能做的。」

「那我該怎麼辦?」美茵怯生生地問。
「學習保持慈悲心!這樣對自己和對別人都好。包括對這個病,也要有慈悲心,接納它、包容它。聖嚴師父說過: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生煩惱。用慈悲心,不要把病當成敵人,我們就不會因為仇視疾病、仇視敵人,在自己身上製造更多負面能量,更加重病情。」

美茵眼睛濕潤了起來。

「其實,我們的身體一直產生變化,當癌症也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時,我們試著學習以媽媽照顧孩子的精神,努力照顧癌症,讓它不要那麼劇烈的造反;而不是把它當成敵人、當成病魔來看待,願意這樣試試看嗎?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但是,有些無法改變的自然變化,就很困難強求去扭轉了。」

雖然眼睛再也看不到了,美茵的心卻清明了起來,她回想生病以來的點點滴滴、心疼媽媽像個慌張失措的受氣包、憐惜妹妹一夕之間的被迫長大,怨恨爸爸的無情無義……還有自己,彷彿從雲端一下跌入無邊無際的苦海,病痛像大浪,波濤洶湧,打得自己毫無招架之力,怎麼沒人肯丟個救生圈下來呢?

換過不同醫院、不同病房,進了這邊的安寧病房,不管自己怎麼不由自主的失控,怎麼從醫護人員到社工師、美術療育師、到後來出現的宗教師,都願意包容非親非故的自己?這可是連親生父親都做不到的啊!

美茵的心逐漸靜下來了,頭腦好像也變靈活了。美茵體會到哭鬧絕望也是一天,要對疾病慈悲很難,但換個角度看,不也是對自己、甚至是對媽媽、妹妹的一種慈悲,一種只能意會的愛!

「不管日子剩下多少。」美茵告訴自己:「我從小就是資優生,只要我願意,我也要當生命功課的資優生,要媽媽和妹妹,不管什麼時候談起我,都要以最後豁然開朗的美茵為榮、為傲!」
球,會往哪個方向飛

離婚後的爸媽宛如仇人,為了財產問題,正在打官司。小翰跟著媽媽,哥哥跟著爸爸,但兄弟倆卻像是陌生人。

媽媽說:「別怪我忙著工作,我得賺錢養家養你。」

爸爸有了新家庭,當然更無法照顧他。

小翰在一場棒球賽中受傷,沒想到醫師一路追蹤檢查下來,竟是很麻煩的「腫瘤」引起。爸媽輪流帶他看醫生,叫他乖乖打針、吃藥,除此之外,似乎不想跟他多說些什麼。小翰不知道該怎麼辦,瞞著大人去算命;算命先生告訴他:「你會活到八十歲。」小翰放下了心,算命先生還說:「要隨身戴著黑曜岩,穿黑、藍、綠色衣服,佛珠的線要用黑色……」小翰照單全收。

小翰有一位高中學長,罹患骨癌不久後往生了,學長生前在部落格寫下《沒有終點的旅途》,連載了生病、治療、病情變化、心情轉折的點點滴滴。小翰發覺自己的發病過程,和學長很像,透過部落格閱讀,他了解病情進展,也因此認為自己「很清楚」病程,所以對治療有自己的看法,時常憑自己的好惡增減用藥。

由於腫瘤破裂大出血、劇烈疼痛,小翰緊急住院。幾天下來,小翰忍不住委屈跟病房志工淑梅阿姨訴苦:「這是我第二次進安寧病房,第二十四次住院,我好煩、好痛啊!」淑梅阿姨雖然只是病房裡的志工,她給了小翰媽媽般噓寒問暖的感覺。

爸媽雖然輪流白天和晚上的照護,仍然巧妙的避免相互見到面。爸爸雖然人來了,卻心不在焉,也不和病房團隊人員打招呼,照顧兒子好像只因為是盡當父親的義務,不得不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閉目養神,看電視,看報紙,也很少和小翰說說話。

淑梅阿姨忍不住勸小翰爸爸:「能夠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是難得的機會,要好好把握,如果來醫院只是一直在自顧自的打發時間,就失去了幫助孩子的最後機會。」

「我又不是醫生,怎麼幫他?」
「表現你的關心,就是給小翰最大的幫助。」
「表現?要怎麼表現啊?」小翰爸爸一臉茫然。
「你可以幫他按摩身體、跟他聊聊小時候的趣事、談談他的興趣與嗜好……用行動,讓小翰覺得,還是擁有爸爸的照顧疼愛。要勇敢一點、主動一點,去聽聽孩子的心聲,小翰心裡累積了很多傷害和遺憾,要好好關心他。」
「孩子病了這麼久,接下來會怎樣,我心裡有數……」爸爸紅了眼眶。
「那麼你願意試試,多和他說說話、多用行動表達你深藏的父愛嗎?」
「我努力試看看。」小翰爸爸低下頭,說得好小聲。
一天下午,爸爸問:「我記得你從小喜歡看棒球賽對不對?等下有場很棒的冠亞軍轉播賽,我們一起看好不好?」

小翰一愣,隨即眼光發亮,高興得直點頭。

球賽打得怎樣,爸爸一點都不在意,小翰的每一句話,卻深深敲進心坎裡:「爸你知道嗎,我最快樂的回憶,是國中一年級,加入少棒隊,打了整整一年棒球。」小翰看起來精神好極了:「我的偶像是職棒明星黃平洋。」

「嗯、我記得你也收集了所有黃平洋的周邊商品,唯一的遺憾是,還缺了一顆黃平洋的親筆簽名球。」回憶,讓爸爸情緒好複雜。

「所以嘍,我勤練黃平洋的簽名,幫自己簽了一顆山寨球。」小翰住進安寧病房以來,第一次呵呵笑出聲。
從此之後,小翰與醫療團隊成員的關係變得融洽,願意配合醫師和護理師的藥物處置、舒適護理,在疼痛的時候做「全身肌肉放鬆訓練」,讓他的疼痛改善很多。也可以接受跟臨床心理師做治療性的會談。

社工師發現除了家庭互動造成小翰的困擾外,死亡的恐懼也不時從他的口中透露出,於是社工師問小翰:「介紹病房的臨床宗教師,給你認識好不好?」

小翰對於「宗教師」感到納悶與好奇,經過社工師說明後,小翰願意與宗教師談談看。

一天早上,窗外有著舒服的陽光,宗教師來探視小翰。宗教師在他的允許下掀開棉被一看,只見他兩條腿腫得像大象皮一樣粗糙,甚至還滲出黃黃的組織液。
「會擔心嗎?」

「一點點,比以前好多了。我四年前第一次抽血的時候,還當場暈倒,一個小時以後才醒過來。」

「可見這四年來,面對疾病,你進步了很多。人生什麼狀況都可能碰到,重要的是,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用什麼態度面對。通常,如果我們的態度越正向、心念越光明,就能過得越好──」宗教師突然停下來,盯著小翰看:「我說這些,對你會不會像在說教、太抽象了啊?」
小翰覺得這宗教師頂有意思,微微一笑:「不會。」
「如果我講太深奧,你聽不懂,要告訴我喔。」
小翰點頭。
「我聽說,你平常都有在念白衣神咒?」
「對啊,我念過一萬八千遍,那時候,病情真的有好轉欸!」
「很好呀,尤其現階段,持咒對你特別有意義,因為持咒的好處,就是擁有無量的光明,來照亮我們未來的方向。」
想了一下,小翰問:「持咒可以讓我不出血嗎?」

「出血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還是需要醫療團隊的專業協助。持咒則是可以幫你心情更平靜,可以感受冥冥當中有菩薩保佑,就不會感到那麼大的痛苦和恐懼了。身體和心靈,是緊密相連的,身體的苦,能幫助我們領悟生命的真相;心靈的平安,能幫助身心狀況更趨穩定。受苦,也許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但我們可以練習,把痛苦看得更清楚,那麼受苦就有它的積極意義了。」

小翰年紀輕,症狀穩定後,主治醫師召集團隊與家屬開家庭會議,會議中小翰父母非常不捨、不想放棄任何一絲的希望,強烈要求醫療團隊不要放棄小翰。最後的結論決定:會診外科醫師討論,是否針對腫瘤再開次刀?

外科醫師來病房會診後,宗教師不放心小翰的反應,專程去看看他,一進病房,只有小翰一個人在。

「剛剛醫師又把我爸叫出去談了。」
「你會擔心嗎?」

「不就是開刀的事嘛!」頓了一下:「可是我忘了先跟醫師說我的想法,還有我媽媽的想法。媽意思是希望,只要切除腫瘤就好了,不要截肢。我是覺得無所謂,我只要不再痛就好了。只是──」小翰遲疑了:「醫師說,這個刀是高難度,我的範圍太大,不好開!」
「那你心裡是怎麼想?」

小翰故作瀟灑:「如果失敗,就會死,那就算了;至少就不會再痛個沒完沒了!」
「疼痛聽起來,是你最大的困擾?」

「我不想再痛了!這次住院,主要是想處理劇烈疼痛和大量出血,但我覺得不如預期。」

看著爸爸走進來,小翰用目光詢問。
「醫師說,你還沒有轉移到肺部,如果轉移到肺部就不能進行手術了。跟你媽商量看看吧,開了刀,雖然會少一條腿,至少腫瘤不會那麼壓迫神經。」

護理師剛好推著分藥的小推車進來:「小翰,你考慮開刀了嗎?腫瘤壓迫神經真的太痛了,可是疼痛控制,除了將腫瘤切除外,還有別的方法,施打皮下注射的嗎啡針就是值得一試的方法,打針的技術也很簡單,你為什麼都無法接受打針呢?」

「我以前打過肌肉注射的止痛針,根本沒用,照痛!」
「你只打過一次啊!而且是兩年前的事了,同樣是止痛針就分為好幾種,目前醫師評估你的疼痛,應該使用嗎啡類的止痛針才會有效。只因為一次不好的經驗,就否定掉全部的止痛療法,讓自己忍受這麼大的痛苦,真的實在沒必要。」

小翰掀開棉被,指著腿上的腫瘤咬牙切齒:「我兩個月前就想開刀了,之所以沒開,就是想到萬一割掉之後,腫瘤又從別的地方長出來,怎麼辦?可是,我再也受不了這沒完沒了的折磨了!」

宗教師盯著小翰:「假如,我說假如,手術的結果不如預期呢?」
「那也不是我能掌握的。」

「對!所以,我們心裡要先做好所有可能性的準備,到時候比較容易面對。就像打棒球,會遇到什麼球,很難預料。你打棒球,是在什麼位置?」
「不一定,都有,當一壘手比較多。」
「在打球的過程中,球會往哪個方向飛,很難預料。但不管球往哪飛,每個方向都要有人守。人生的事,也有很多可能性,我們都要準備好去面對。」

宗教師看到桌上剛好有一本《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位大學教授,他生了一種怪病,俗稱漸凍人。他的學生,在最後十四個星期,跟著老師上了最後十四堂,體驗生命意義的課,很感人。」宗教師看小翰好像很疲倦:「如果你沒有力氣看書,可以讓我或志工阿姨唸給你聽,不用客氣。」

身體的衰敗已經勢不可擋,小翰全身每個地方都在痛,痛的時候,就大哭大叫,卻又固執的不肯接受醫療團隊的處置建議和疼痛治療。

這天晚上,他又痛得哀嚎不已,媽媽像平常一樣耐心安慰:「生病就是這樣,你要忍耐、試著睡一下吧,睡著就不痛了!」

小翰卻氣得大吼:「你根本不懂我有多痛,乾脆一刀殺了我算了!」

白天忙工作,下班又要跑醫院照顧小翰,長期身心俱疲的媽媽也失控:「動不動就要死,好啊!」她抓起桌上的水果刀:「要死?我這裡有刀子,你拿去啊,要死,你媽我陪你一起死!」

醫師和護理師聞聲趕了進來,先搶下媽媽手中的刀子。
小翰絕望大哭:「當初只為了止血,說先住院一個月,結果併發症一大堆,誰知道越搞越糟糕……」

媽媽也跟著情緒崩潰、失聲痛哭。
護理師陪著媽媽先離開病房一下,宗教師聞訊趕來靜靜坐在小翰床邊,什麼話都沒有說。

小翰蒙頭哭了好一會,掀開被,發現宗教師還在:「為什麼來看我?」
「小翰,我記得以前你說過,持誦白衣神咒很有感應,還說,你一直覺得你會活到八十歲。這些話,我很認真聽下來了,我也希望你的願望真的可以實現,這輩子不行,至少下輩子要可以。」

「小翰,生和死,看起來很嚴重,仔細想想,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一口氣不來,就是下輩子的開始。我在病房看了太多的死亡,學習到最多的,就是準備死亡;如果今天我即將臨終,我一定會好好疼惜自己、善待自己,把心念調整到最好的狀態。當心念越集中,力量越強,越容易與光明相應,越會知道下一步的方向。相反的,如果心念渙散,可能會經歷前所未有的恐懼經驗。」
不知不覺,小翰平靜下來,專心聽宗教師說。

「可是,當你要集中心念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障礙,例如,當意識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或者心中有個遺憾,被這個遺憾卡住,一直覺得好難過,只顧著難過,心神散亂,心念沒辦法集中,那麼,你就沒辦法發揮應有的力量。」

「佛教所謂的念佛,就是在幫助我們把握心念、集中心念,開展力量。你現在還可以思考,意識還清楚,但也許再過幾天,癌細胞長得更大,可能影響腦部的功能,到時候,你連思考都做不到,甚至陷入昏迷,想念佛都念不來了。」

「其實你應該好好把握,還可以念佛的日子,一字一句,把佛號念進去,深深地念進你的心裡,就像當初你揣摩黃平洋的球技一樣。用心揣摩佛號的意義,進入佛菩薩的慈悲和光明裡,不要離開。把佛號念到就算有一天意識不清楚了,也不會忘記,這樣,就能發揮心的力量,超越身體的痛苦。」

「我在這裡陪你,是希望結合我們兩個人的力量,幫助你在最後有限的時間裡,達到最佳的練習。不要一直把念頭的重心,放在身體病痛上,現在有比想著疼痛更重要的事要做。除了練習念佛號,還要練習如何排除可能障礙你的因素,你可以練習開口,勇敢把自己的心聲說給爸媽聽,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如果不講,這個糾結會一直跟著你,礙著你。」

隔天下午,和小翰很投緣的高中導師來探望:「從現在開始,只要你需要我,隨時可以請父母或看護阿姨打電話給我,我都願意來陪你念觀世音菩薩。你現在有什麼心願?或者有什麼放不下的?」

「我比較放不下媽媽。」
「你可以跟我一起禱告,跟著我念,每句念兩次:『媽媽菩薩,你很有智慧,希望你一切都很好!』想像媽媽在我們面前,對著她懇切地禱告。」

小翰彆彆扭扭的念:「媽媽菩薩,你很有智慧,希望你一切都很好!」

「如果念不出聲音來,也可在心裡念。」老師帶小翰繼續念:「媽媽菩薩,謝謝你,祝福你一切順利!」

「媽媽菩薩,謝謝你,祝福你平安如意!」

「希望我能平安往生,觀世音菩薩來接引,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希望我能平安往生,觀世音菩薩來接引,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一句,小翰念得情真意切,讓老師覺得心好酸。

醫護團隊根據病情判斷,小翰大約剩下不到三天的存活期,慎重告知小翰爸媽:「要做最壞的打算與心理準備,協助小翰心願的完成,對他這一生,意義是很重大的。」

小翰父母無言地相互對望了一眼,護理師輕聲透露:「小翰最大的心願,就是看見父母不再怒目相向,即使是演戲,希望你們可以讓小翰沒有遺憾,帶著笑容,離開這個令他煩擾、疲憊的世界。」

一天傍晚,宗教師走出小翰病房時,看護阿姨追了出來:「師父,我可以跟你談一談嗎?我很害怕,我從來沒看過人死的樣子,聽說看到死人,很不吉利,會遭災厄!」

「我們病房的工作同仁,天天都在協助病人平安往生,好像也都還滿順利的!」

「小翰有跟我說,知道大家都很關心他,為他好,因為身體很痛,才對大家發脾氣,他覺得對所有照顧他的醫護人員很抱歉。小翰還說,要我幫他念佛迴向。我也希望能幫他最後一個忙,讓他走得平安,沒有痛苦。」

宗教師諒解的拍拍看護阿姨,她卻哭了出來:「我也有個兒子,今年才十歲,在雲南,我好想好想他,不知道他過得好不好?會不會孤單?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埋怨媽媽不在身邊?」看護阿姨不停抹著淚水:「我也想念佛,保佑我遠在老家的孩子,沒災沒難的長大,師父,你也教我怎麼念佛好不好?」

隔天一早,小翰的爸媽,破天荒同時出現在病房,用行動來陪伴兒子;他們雖然表情有些僵硬、尷尬,但也壓抑著沒吵架,只是一左一右坐在病床邊幫小翰按摩,想讓他舒服些。而小翰的哥哥,第一次出現在病房,這是多年來,他們一家四口,第一次團聚一起。

小翰看著爸媽和哥哥,靜靜的流下眼淚,嘴角泛起淺淺的微笑,這場景哪怕是短暫的一瞬間,這也是小翰日思夜想的天倫夢,如今夢想成真,卻事已至此……

到了下午,小翰又翻天覆地的痛起來,大量的止痛藥物在此時似乎幫不上什麼忙,媽媽和看護阿姨急著找醫師,醫師採用「緩和性鎮定療法」讓小翰迅速緩解疼痛。

趕到病房的宗教師,刻意把心經念慢,讓小翰聽清楚經文內容。
「我沒力氣,念佛了。」小翰氣若游絲。
「沒關係,你不用念,只要用耳朵聽,用心念就好。」
念佛號時,小翰數度落淚,不知道為什麼,小翰吐出了很多黑色液體。在醫護人員趕來處理後,蒼白無力的小翰很努力擠出:「師父,你念得,很好!」
「師父繼續帶你念好嗎?」
小翰虛弱的點點頭。

「把你的心念放在觀世音菩薩聖號上,去感覺菩薩的光明和慈悲加持著,試試看。」小翰漸漸平靜下來,睡著了。

該來的大限還是來了,那天晚上,病房裡只剩小翰和爸媽三個人在。小翰迴光返照似的,拉著爸爸媽媽的手:「我愛你們,請你們,不要再互相傷害了。」把爸媽的手,交疊一起,親吻了好久:「謝謝你們也愛我,我好睏,我要先睡了,爸晚安、媽晚安,觀世音菩薩、晚安……」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一般平裝
    • ISBN
    • 978986213319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