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這本書貼近每一個人,給予所有在挫折中摸索的大人莫大鼓舞。

忍者兔18色創意超輕黏土

忍者兔18色創意超輕黏土

親子同樂,小手捏創意,玩出想像力

  • 5個人喜歡
  • 79 332
    42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百年經典歷久彌新!
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代表作
波蘭文直譯,忠實呈現原作精神


當你放下這本書,開始整理自己對孩子的想法,這本書的目的就達成了。──雅努什,柯札克

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柯札克,是當代兒童教育的先鋒,聯合國於1989年通過、超過兩百國家簽署的《兒童權利公約》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柯札克奉獻一生陪伴孤兒,主張「沒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針,肯定兒童的自主能力。在他眼裡,「孩子思考的方式不會比大人差,只是以不一樣的方式思考。」

因此,他在孤兒院開辦「同伴法庭」,讓孩童學習自治;他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面對擔心孩子成長太慢的母親,他會說:「當孩子開始走路和說話,就是他該走路和說話的時候。」

柯札克認為,「在想要認識孩子之前,先認識你自己。」父母或照顧者對自身感受的覺察與信任,是對孩子尊重的基石,能確保不被四處飛竄的教養知識亂了手腳。在他眼裡,「沒有一本書、一個醫生能取代個人警醒的思緒以及專注的觀察。」他甚至這樣說:「塞給母親現成的想法,等於叫一個陌生女人去生你的孩子。」

這就是柯札克,在溫柔平實的筆觸中,不時犀利地道破盲點,喚起人們內心那股真實卻隱約的感動。本書如實記錄了柯札克的教養觀察,以及他與孩子周旋的點滴。他反省體制、分享管教訣竅,連許多慌張、失敗、自我質疑的經驗都毫不掩飾地揭露。正因如此,這本書貼近每一個人,給予所有在挫折中摸索的大人莫大鼓舞。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李崇建/作家、教育書作家
何素秋/中華民國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執行長
幸佳慧/兒少文學作家
陳培瑜/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陳麗如/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鴻鴻/詩人
顧瑜君/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

對柯札克而言,人類生命價值在於對社會及未來的人類有所貢獻,而他個人的生命故事就是對這理念最美麗的體現。──梅西亞(Maciej Gaca)/華沙貿易辦事處代表

對父母來說它是一本理想的著作,但同時對教育系學生及關懷兒童及家庭的社工來說,它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馬克‧米哈拉克(Marek Michalak)/波蘭兒童人權監察使

柯札克提醒我們,給孩子受尊重、能互動的環境,將來他們就會用智慧回應這個世界。──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柯札克提醒我們拿出信心,去除文化、體制、專家學說的手鐐腳銬,讓身邊的生命奔向自由、自在與自信。──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編輯推薦

文/林蔚昀(本書譯者、《我媽媽的寄生蟲》作者)

會接觸到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的人和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但也有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感覺。

兒子快滿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帶他來到克拉科夫(Krakow)的「綿羊電影院」(Kino pod Baranami),去參加一場兒童電影的放映。那天看的是一部動畫,改編自柯札克所著的少年小說《麥堤國王》(Krol Maciu? Pierwszy/King Matt the First)。 主人翁麥堤的父親過世了,於是小小年紀的他就得接下王位。在學習當國王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及挑戰,比如野心勃勃的將軍一直想篡位;麥堤和全國小孩成立了兒童議會,然而孩子們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治理國家。在他們摸索的期間,國家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戰爭一觸即發…幸好,憑藉著智慧、勇氣、從錯誤中學習的反省能力、以及來自他人的幫助,麥堤化解了危機,並且建立了社會的新秩序…

我和兒子都很喜歡這部電影,雖然兒子看到老國王去世會難過、害怕,但是他很喜歡麥堤率領兒童去島嶼尋找動物(為了建立一個開放的、人和動物平等相處的動物園)的橋段。而我最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是它沒有塑造出一個兒童救世主的神話。麥堤不是來解放兒童或拯救他們,更不是要創造一個屬於兒童的獨裁政權。他相信兒童的自主權,並且相信兒童和大人可以彼此溝通、互相幫助,共同創造一個適合兩者居住的世界。

柯札克很早就開始關注兒童的處境及權益。在童年時看到華沙猶太貧民窟兒童的困苦生活,令他印象深刻。戰時的經驗(柯札克曾以軍醫身分被徵召到前線,參與過日俄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遠到過哈爾濱),也讓他看到戰爭帶給孩子的痛苦。他曾參觀歐洲各地的孤兒院,也透過閱讀教育和心理學理論讓自己更了解兒童。他以寫作和廣播喚起人們對兒童權益的重視(他的筆名包括「老醫生」、「醫生先生」、「柯札克」,他身後留下二十餘本著作),同時身體力行,以行醫、義診維護兒童的健康。

1904到1908年間,他幾乎每年都會帶領提供給貧窮猶太孩子的夏令營。1912年,他成為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的院長,和合作夥伴史蒂芬‧維琴絲卡(Stefania Wilczy?ska)一同經營孤兒院長達三十年,直到他們和孤兒們一起在二次大戰期間因為猶太人身分被納粹殺害為止。

雖然柯札克和孤兒院的結局充滿悲劇性,但在悲劇到來之前,他和兒童曾經一起做出許多不凡的努力,讓兒童人權、兒童自治在理念和實踐上都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他的理念及著作深深影響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制定(這個公約有超過兩百個國家簽屬,台灣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即依據公約的精神與內容所制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把1978年訂為柯札克年,聯合國(UN)亦將1979年訂為「國際兒童年」向柯札克致敬。

柯札克如此重要,可惜的是台灣關於他的資料很少,只有林真美老師翻譯的,關於柯札克生平事蹟的童書《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親子天下,2012),除此之外沒有他自己的著作出版。我於是向心靈工坊推薦柯札克的代表作《如何愛孩子》,幸運的是,我的建議被採納了,並且獲得大力支持。

「沒有孩子 ── 只有人;但是他們的認知和我們不同,經驗和我們不同,衝動和我們不同,情感和我們不同。我們要記得,我們不了解他們。」在孩子面前,大人必須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並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呼應著英國小兒科醫生/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說的「不需要完美,夠好就好」),如此他們才能尊重孩子、同理孩子、不以威權的方式管教他們眼中低人一等的孩子,而是把孩子當成平等、同樣不完美(也就是「夠好」)的人來愛。

我相信柯札克的《如何愛孩子》可以成為一座橋樑。這座橋樑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引進,也是為了輸出。它可以讓我們與不同的人交流對話,並且結合過去與現在的經驗,到達更豐富的明天 ── 就像柯札克所說的一樣。

作者

雅努什柯札克(英語:Janusz Korczak1878 or 1879-1942

猶太人,波蘭醫生、作家、教育家。本名家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也被人稱為「老醫生」或「醫生先生」,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

柯札克早年擔任兒科醫生,也曾在日俄戰爭、一次大戰與波蘇戰爭中擔任戰地軍醫。他曾遊歷各國講學、探訪慈善機構、從事義工服務,並在旅行中確立了為兒童事業奮鬥的志向。1912年,他與夥伴史蒂芬‧維琴絲卡(Stefania Wilczyńska)創辦了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1919年起,亦協助照料另一家波蘭兒童機構。柯札克在孤兒院實驗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最為人樂道的即他開辦「同伴法庭」,讓孩童學習自治。他的教育觀念被認為是眾多教育潮流的先鋒。

二戰爆發後,柯札克為了陪伴孤兒院的孩子,拒絕離開猶太人聚集區,最後與兒童一起於集中營遇難。1979年逢柯札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超過兩百個國家簽署,其精神可視為柯札克的價值之發揚。2012年是柯札克逝世七十週年,波蘭特別將該年訂為「柯札克年」,提醒世人他留下的深遠影響。

譯者

 

林蔚昀

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等作。

目錄

【推薦序1】看見兒童人權的過去與未來/何素秋
【推薦序2】揭開國王新衣的眼光/馮喬蘭

【中文版序1】變得更好的勇氣/梅西亞
【中文版序2】波蘭兒童人權監察使看柯札克對後世的影響及啟發/馬克‧米哈拉克

【導讀】以人的身分,愛身為人的孩子/林蔚昀

第一部:家庭中的孩子
我想要教導人們,去了解並喜愛那美妙、充滿生命、令人讚嘆的驚奇──那帶有創造性的「我不知道」,那關於「如何看待孩子」的現代知識。

第二部:收容所、夏令營和孤兒院中的孩子  
﹝之一﹞收容所  
我不知道當孩子們穿著光鮮的制服,到學校去上課時是什麼樣子,但是我知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穿著便服時是什麼樣子。
﹝之二﹞夏令營  
你們就像當時的我一樣,迫不及待地等待夏令營的到來。如果你們一開始就被潑了冷水、對自己的立場感到懷疑、把錯怪到自己身上,那我真為你們感到遺憾......
﹝之三﹞孤兒院  
我原本以為,當我們來到新的空間、新的環境,再加上有智慧的照顧,孩子們應該能立刻接受新生活的規則。但是在我還來不及搞清楚狀況之前,孩子們就已經向我宣戰了......

【附錄】延伸閱讀

序/導讀

推薦序

揭開國王新衣的眼光

讀這本書,我其實是驚心動魄大於甘美的。

第一次拍案落淚,是在看到柯札克描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時。詩人紀伯倫在《先知》裡的描述是甘美的,用明日之屋,用弓與箭,藝術地訴說著:「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不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但並不屬於你們。」但柯札克是更誠實且驚心動魄:「你們會一起經歷那決定性的一刻,一起體驗共同的痛苦……你會把他擠出來,顧不得他的痛苦。他會堅定地用力從你身體裡鑽出來,顧不得你的痛苦。這是殘忍的一幕……你們兩人都發出了十萬個沒有人注意到的、美妙又細緻的顫動,為了取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生命,不多也不少……」

各自取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生命啊!當孩子出生時,不只孩子是獨立的,身為母親的也要再次獨立了。而那個不曾經歷過合一再分離過程的父親,有時候,說不定,反倒更獨立不起來,總忍不住與家國黏為一體。要先認知了自身的獨立自主,不以他人為自身(成就)代表,不以自身需求取代他人需要,如此才能看見嬰兒、兒童、未成年者的獨立自主。

這是本質,也是根本,但卻淹沒在許多以倫理或愛為名的枷鎖叢裡。我曾經在婚禮餐桌上聽見一個四歲孩子轉頭問:「媽媽,我吃飽了嗎?」,而孩子的媽竟也回答了:「還沒」。我這旁人目瞪口呆,親身見證一場偷天換日之戲碼。母親以呵護之名妨礙孩子自身感受的發展。當孩子在母親指示下繼續取食,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無法確認自己飽餓感受的孩子,還有一個代理他人生命的母親。在習於代理他人之後,母親的「自己」會在哪裡?所謂的家族親情,總不能只是場無止盡循環的「代理文化」。

要能體會柯札克那一句理直氣壯的:我不知道。我們就要能打從內心最深的深淵,承認每一個人各自的完整獨立性,不分年齡大小、也不分財富多寡。於是我們能懂得,不能將自身的認定與經驗硬套在另一個生命體上。我們也能明白,生命不能被要求按照既定的SOP成長,無論是自己的生命,還是他人的。假使徹底理解「我們獨立於彼此」,也許就將踏上柯札克所承諾的路途──「我想要教導人們,去了解並喜愛那美妙、充滿生命、令人讚嘆的驚奇——那帶有創造性的『我不知道』」

在現實生活裡,大多數的大人是害怕面對、或承認自己的獨立性的。我們躲在文化、制度裡,躲在成長陰影裡,躲在專家學說裡,躲在職稱地位裡,不敢自己思想、自己下決定,不敢擁有自己的人性,有如上了手鐐腳銬的軀體,還當鐐銬是國王的新衣。

我總想,柯札克提供的眼光,恰巧讓我們穿透這國王新衣,直視有什麼手鐐腳銬。接著,需要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去擺脫國王新衣了。唯有我們去除自身的手鐐腳銬,我們才能讓身邊的生命奔向自由、自在與自信。

這不只是浪漫的情懷、多情的想像,在這本書裡,我們見識到柯札克是怎樣在現實中為此鍛鍊。無論是夏令營、收容所還是孤兒院裡的紀錄,都不斷逼我們思考關於人、孩子、環境、教育以及如何愛的問題。面對孩子的行為、謊言、防衛、討好與完整人性,我們都需要不斷進化的眼光、不斷淬煉的哲學,還有不停止的實踐。偏方無他呀──一旦開始願意面對與思考,付諸行動,那麼,我們也能漸漸對自由有信心。

柯札克對於兒童人權的思考,並不僅止於將兒童視為權利的受體,而是視為權利的主體。他在兒童議會、同伴法庭所實踐的,正是這樣的參與權、表意權。這樣的見解與實踐,不僅在當時是劃時代的先進,即使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仍有太多啟發。我們不能再只將兒童解放停留在「不要虐待」、「不可做為勞動工具」之類觀念,我們還需更進一步去呵護兒童身為一個「人」的完整權利,包括心智的自由、參與和改變世界的權利。

一旦我們能對兒童的完整權利如此呵護、堅持,我們也將成為更獨立自主、更自由的大人。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試閱

001

怎麼愛,什麼時候愛,多少愛──為何而愛?

我有預感,這本書將會激起許多的問題和疑惑;許多等待答案的問題,以及許多期望得到說明的疑惑。

我在此回答:我不知道。

如果,當你放下這本書時,將開始整理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的目的就達成了。如果,你很快地翻過書頁──為了尋找規則和祕訣,並且很生氣這樣的東西很少──請你明白,如果這本書裡有任何建議和指令,那絕不是出自作者的本意,反而違背了它。

我不知道,而且無法知道,我不認識的父母如何能在我不熟悉的環境下,養育我不認識的孩子──我在此強調,是「能」而非「渴望」,亦非「應該」。

在科學的領域,「我不知道」像是正在形成的星雲,越來越接近真實的新想法在其中浮現。然而,對於不習慣科學思想的心靈,「我不知道」則是折磨人的虛空。

我想要教導人們,去了解並喜愛那美妙、充滿生命、令人讚嘆的驚奇──那帶有創造性的「我不知道」,那關於「如何看待孩子」的現代知識。

我想要讓讀者了解:沒有一本書,沒有一個醫生能取代個人警醒的思緒,以及個人專注的觀察。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成為母親會讓一個女人變得高貴,她的靈魂只有在當了媽媽之後才會真正成熟。沒錯,在當母親的時候,所有關於人生外在及內在的深刻問題會一股腦地湧現,但是這些議題不一定會被注意到。或者,有些人會因為膽怯而把它們推開,留待以後再處理,另一些人則會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無法用錢買到,而感到不高興。

命令別人、塞給她們現成的想法,等於叫一個陌生的女人去生你的孩子。有些想法要自己經歷過痛苦才會誕生,而這些正是最寶貴的想法。這些想法將會決定,母親,你會給予孩子人的乳房還是牛的乳房,你會以一個人的身分還是母獸的身分養育他,你會引導他走上正道還是強迫威脅他,或者只是,你會在他小的時候跟他玩耍、愛撫他,在他身上彌補丈夫沒有給你的、或是令你不愉快的觸摸,然後等他大一點,你就放手讓他走,或是渴望打擊他。
002

你說:「我的孩子。」

若不是在懷孕期間,你在什麼時候還有最大的權力說這句話?那個像桃子仁一樣小的心臟在跳動,那是你脈搏的回音。你的呼吸也會給他氧氣。共同的血液在你和他的身體裡流淌,那些紅色的小血滴還不知道,究竟要成為你的或是他的,還是要流出身體死掉,作為獻給受孕或出生奧密的貢品。你吃下的麵包,將會成為建造他雙腿、皮膚、眼睛、大腦、雙手、嘴巴的材料。他會用那兩條腿跑步,皮膚會覆蓋他的身體,他用眼睛看,用腦思考,對你伸出雙手,用嘴微笑然後對你說:「媽媽。」

你們會一起經歷那決定性的一刻:一起體驗共同的痛苦。鈴響了,一個聲音傳出:「準備好了。」

同時他說:「我想要過我自己的人生。」你說:「去吧,去過你自己的人生。」

你的內臟感受到強烈的陣痛,你會把他擠出來,顧不得他的痛苦。他會堅定地用力從你身體裡鑽出來,顧不得你的痛苦。

這是殘忍的一幕。不──你和孩子──你們兩人都發出了十萬個沒有人注意到的、美妙又細微巧妙的顫動,為了取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生命,不多也不少──根據普遍、古老的自然法則所規定的分量。

「我的孩子。」

不,不管在懷孕時期或是生產的時刻,孩子都不是你的。

003

你生下的孩子有十磅重。在他體內有八磅重的水,以及一些碳、鈣、氮、硫、磷、鉀、鐵。你生下了八磅水和兩磅灰燼。而在你的孩子身體裡的每滴水,都曾經是雲的蒸氣,雪的結晶,霧,露珠,泉水,地下水溝的汙水。每一個碳原子或氮原子都曾經在其他事物中有一百萬種不同的排列組合。

你只是結合了這所有的一切……

地球懸浮在永恆中。

最近的同伴──太陽──在五千萬哩以外。

我們那渺小地球的直徑只有三千哩,裡面是火,而外面變涼的表層只有十哩。

在這薄薄的、充滿了火焰的地殼上,在海洋之中──有一些陸塊四處分散。

在陸塊上,在樹木與灌木、昆蟲、飛鳥及其他動物之間──有一群群的人類正生存和活動著。

在數百萬人之中,你生下了一個孩子──什麼?──不過是滄海一粟,根本微不足道。

他是那麼脆弱,就連在千倍的顯微鏡下才看得到的細菌,都可以殺死他……

但這微不足道的小東西卻是海浪、旋風、閃電、太陽、銀河的親兄弟。這滄海一粟,是麥穗、青草、橡樹、棕梠樹、雛鳥、幼獅、小馬、小狗的親兄弟。

他身上有各種感官和工具,可以讓他去感受、檢視、痛苦、渴望、快樂、愛、信任、憎恨、相信、懷疑、擁抱和推開。

這個小塵埃可以用思想理解一切:群星和海洋、高山和深淵。而靈魂的內容又是什麼,如果不是無邊無際的宇宙?

這就是人類本質上的矛盾,他從灰燼中誕生,而神住在那灰燼中。

004

你說:「我的孩子。」

不,這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和曾曾祖父母的孩子。

某個遙遠、沉睡在許多先人之中的「我」,從腐爛、被人遺忘的棺材中,突然在你的孩子體內發聲。

三百年前,在戰爭或和平中,某個人進入了另一個人,背景中有著彷彿萬花筒般交錯的種族、國家、階級──也許經過同意,也許是使用暴力,也許過程充滿了恐懼,或是醉人的愛情──是背叛或勾引,沒有人知道是誰、在什麼時候,但是神在命運之書中記下了一筆,而人類學家則渴望透過頭骨和髮色去推測它。

有時候敏感的孩子會幻想,他是被丟在父母家的棄兒。的確是如此:他的父母早在一世紀前就死了。

孩子是一張羊皮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細小的埃及象形文字。你只能明白其中一部分;而有些內容你只能把它擦掉、劃掉,然後填補上自己的內容。

可怕的法律。不,美麗的。在你的每一個孩子身上,這法律給予了那生生不息的世代鎖鏈第一個環節。在你陌生的孩子身上,尋找你自己那沉睡的一小部分吧。也許你會發現它,甚至發展它。

孩子與無限。

孩子與永恆。

孩子──空間中的粉塵。

孩子──時間中的片刻。
005

你說:「他應該要……我想要他……」

你為他尋找個性的範例,為他尋找你渴望他擁有的人生。

即便周遭是平庸和沒有價值的人事物。即便周遭一片灰暗沉悶。

人們汲汲營營──微小的擔憂,若有似無的嘗試,平凡的目標……

不被滿足的希望,咬噬人心的遺憾,永恆的懷念……

四處都是傷害。

冷漠讓人麻木,虛偽讓人無法呼吸。

有尖牙利齒的,會去脅迫他人。安靜的,會遁入自己的內心。

他們不只會受苦,也會變壞變髒……

他應該成為什麼人?

領導或小職員,司令或士兵?還是快樂就好?

快樂在哪,什麼是──快樂?你知道通往快樂的路途嗎?有任何人知道那條路嗎?

你是否能克服……?

如何預見,如何庇護?

就像一隻在生命洪水上飛行的蝴蝶。要如何持久,又不失去飛行的輕盈?要如何變得堅強,又不讓翅膀疲憊?

也許給他你自己的例子,協助,建議,話語?

如果他把它們拋開呢?

十五年後──他的眼睛會看向未來,而你──將回顧過去。在你體內是回憶和習慣,在他體內是變化和頑強的希望。你懷疑,他期待信任。你恐懼,他無所畏懼。

如果青春不嘲笑、咒罵、輕蔑,它總是會想要改變有瑕疵的過去。

應該是如此。然而……

讓他去尋找,只要不迷路。讓他往上爬,只要不往下摔。讓他去整理森林,只要不流血。讓他去搏鬥,只要小心一點──小心一點。

他說:「我有不同的意見。你管得夠多了。」

所以你不信任我?

所以你不需要我了?

我的愛讓你感到沉重嗎?

輕率的孩子,不懂事的孩子,可憐的孩子,不知感恩的孩子。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7074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