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百年馬拉松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馬拉松的第一定律,就是絕口不提馬拉松。」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1個人喜歡
  • 79 379
    480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政治/國際情勢中國政治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白邦瑞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林添貴
  • 出版社: 麥田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8/06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百年馬拉松的力量在於它總在暗地裡進行。借用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裡的話:馬拉松的第一定律就是絕口不提馬拉松。」

美國CIA 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被欺騙40年後、痛定思痛的懺悔實錄

中國從來就不滿足於和平崛起。

必須避免中共2049年百年馬拉松達陣,不認清事實與陷阱,將再也來不及!

 

2022年秋季中共即將召開二十大,極有可能見證習近平領導邁入第三任期、鞏固其歷史定位;值此時刻,更需了解美國鷹派的思維,並透過其目光溫習並審視中共戰略軌跡


■  閱讀關鍵 

解密美外交檔案、研析中共策略:今日中國的大國崛起局勢是如何造成?

思考應對策略:離2049年中共建國百年成功達陣,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

■  內容簡介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的重要性。中共正持續穩步往馬拉松的終點邁進......
 

■  全書綱要 

分析中共戰術要旨 ———>執行重點


瞞天過海 ———>百年馬拉松的威力在於總是暗中運籌帷幄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佯弱瞞強,等待時機

聯吳抗曹 ——> 周旋於美俄中情勢,拉攏吸收美國的援助與間離之

趁火打劫 ——>中國鷹派出頭,美方錯估真正的溫和派與改革派

無中生有 ——>  將美國妖魔化、強化惡霸形象

移花接木 ——>  借力使力於美國人的善意,控制中國對內外的媒體及形象

殺 手 鐧 ——> 發展以小博大的各類型武器

順手牽羊 ——>  剽竊、抄襲、間諜,中國拼湊的大戰略乃中國特色的經濟戰略

反客為主 ——>  當2049中國統治全世界,這世界只會更壞

【台灣版收錄專文分析(一)張旭成:解析中國稱霸天下 (二)丁樹範:觀察中國的警鐘 (三)黃介正:國強必霸的規律?】
 

這場百年馬拉松,究竟鹿死誰手?

美國或其他國家還有勝算嗎?又會如何牽動台灣的未來?
 

■  解密檔案重點

――中美建交的背後主因不是尼克森主動出擊,而是毛澤東拉攏美國對抗蘇聯。
――天安門事件當時美國誤判學生立場,竟然以為暑假到了學生就會散場。
――中美貿易正常化、中國進入WTO都是中共對美國官員各個擊破的結果。
――胡錦濤推動軟性的對台政策,成功讓美國誤以為中國願意與美國配合。
――中共系統性地打壓暴露中國真相的媒體與學者。所有最值得信賴的中國問題專家,都是進不了中國的。
――中國暗中與世界上各個反美勢力合作。911攻擊前後,中國不斷供應武器給蓋達組織。一位塔利班司令曾公開讚揚:「中國對塔利班伸出援助與合作之手。」
 

最易讀的中美外交歷史分析,來自現場的第一手外交實務剖白

 

名人推薦

■  各界推薦

「個人與白邦瑞先生曾有數面之緣,對他的中文能力非常佩服――他的中文好到能以中國菜菜名開玩笑的程度。在本書中,他認為中國制訂了一項針對美國、長達百年的「戰略欺騙計劃」,目標是「扮豬吃老虎」,在二〇四九年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個人認為北京當局若有成為「全球霸主」的機會,自然不會拱手相讓;但是其戰略的重中之重,還是在維持現有體制和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絕對沒有認為這個目標是不會面臨任何挑戰,也不會出現任何危機的。北京當局的一切政策,不管對內對外,都會絕對服從這個原則。但無論如何,作者的論證還是非常值得參考的,這可以一窺現實主義者和美國國安工作者的思維模式。大力推薦。」――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東亞海權論》、《國家的決斷》作者)

「西元二〇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將慶祝建國一百周年。今日的中、美、台領導人屆時如果還在世,歐巴馬已八十八歲,習近平九十六歲,馬英九則九十九歲。他們將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自己的百歲生日送上一份大禮:成為主宰世界的霸權,台灣也已完全臣服在北京腳下。這是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的預言,或許不幸而言中,或許柳暗花明另生波瀾。無論如何,白邦瑞的百年預言值得一看。」――閻紀宇(《風傳媒》副總編輯)

「中國從來就想顛覆美國、稱霸全球,但美國卻被蒙騙了六十載,還幫助中國實現『強國夢』。習近平藏不住『問鼎』的饑渴,但美國並未警覺中國加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是台海關係緩和,讓美國誤判中國鷹派已式微。作者以其親身經歷描繪近半世紀來中國『騙』美國的精采過程,這是重要的歷史教訓。不過,把中國菁英高明騙術歸功於兩千多年前老祖宗的智慧(或華人常識),就過於簡化了。」――顧爾德(《新新聞》總主筆)
 

「本書從歷史當中挖掘出中國想要獨霸全球的大戰略,令人大開眼界。」――葛拉漢‧艾利森(Graham Allison,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決策的本質:古巴飛彈危機釋義》作者)
 

「本書無疑是近年來關於中國戰略與外交政策最重要的著作。白邦瑞在五角大廈與CIA工作超過四十年,其間不斷與中國的『強硬派』對話交流,而這群人在習近平時代可能主導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嚴謹的學術考證基礎之上,本書以生動、緊湊的文風提出了發人省思的針砭,批判認為美中合作可以共創美好未來的主流看法。」――羅伯‧凱根(Robert Kagan,布魯金斯中心資深研究員、希拉蕊外交政策幕僚)

「在過去四十年裡,白邦瑞與中國軍事、情報單位中的『鷹派』進行無數的會議、對話,與學習。在這本大膽、聳動的新書裡,他清楚呈現了中國鷹派如何看待美國,以及打算如何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推翻美國,試圖以此糾正華盛頓以為中國正在逐漸改革的錯誤判斷。」――孟捷慕(James Mann,前《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主任)

「一本令人大開眼界、鞭辟入裏的傑作。我推薦給所有想要了解中國的未來的讀者。」――唐納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前美國國防部長)

「白邦瑞先生為CIA進行的調查研究為他贏得了『傑出貢獻局長獎』,本書正是根據這份研究寫成。在書裡他精采地回顧了他如何從一位「擁抱貓熊派」覺醒過來,進而以審慎的態度孤軍奮戰,警告我們中國圖謀稱霸的長期戰略。他再三強調,美國面對的是一個手段高明、立場堅定、野心勃勃的地人。在《孫子兵法》的指引下,中國人處心積慮地尋找切斷美國的阿基里斯腱的竅門。美國已經有了燃眉之急。」――詹姆斯‧伍爾西(James Woolsey,前CIA局長)

 

 

作者

白邦瑞 Michael Pillsbury


美國國防政策顧問、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與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會員。

1969年,白邦瑞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之後進入聯合國工作,旋即被CIA招募,負責蒐集蘇聯與中國的情報,在尼克森訪中與美中關係正常化當中扮演要角。

之後因為受到雷根的賞識,於雷根政府擔任國防部助理副部長(1984-1986),並於老布希政府擔任國防部長辦公室的亞洲事務特別助理(1992-1993)。從尼克森至歐巴馬以來皆為美國政府的國防政策顧問。在進入白宮之前,他是蘭德(RAND)公司的分析師與哈佛大學的研究員,也曾於四個美國參議院委員會擔任要職。

他研究中國戰略與國防問題長達四十多年,是美國政府倚重的中國問題專家,且因為他在七〇年代支持美國政府軍援中國,與解放軍保持密切的互動關係。

著有《中國對未來戰爭的看法》(Chinese Views of Future Warfare,1998)和《中國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2000)

個人網站:https://michaelpillsbury.net/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逾一百二十本,包括《製造中國》、《疫後震盪效應》、《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依法治國」的迷思:新加坡國家威權法治史》、《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南中國海:下一世紀的亞洲是誰的?》、《地理的復仇》、《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去問李光耀》、《中國夢:從鄧小平到習近平》、《中國的亞洲夢》、《蔣經國傳》、《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宋美齡新傳》、《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雅爾達》等。

譯作賜教:georgelin8866@gmail.com

 

目錄

讚詞
推薦序(一)張旭成:解析中國稱霸天下
推薦序(二)丁樹範:觀察中國的警鐘
推薦序(三)黃介正:國強必霸的規律?
致台灣讀者序
作者聲明
導言 一相情願的想法
第一章 中國夢――洗刷百年屈辱
第二章 戰國時代――中國人究竟怎麼想?
第三章 唯有中國才能走向尼克森――中美建交與美國的祕密援助
第四章 白先生與綠小姐――美國誤判天安門局勢
第五章 萬惡的美國――中國歷史教科書中的美國
第六章 網路警察――滴水不漏的言論統戰
第七章 殺手鐗――解放軍的祕密武器
第八章 資本主義迷霧――中國的經濟戰略
第九章 二〇四九年,當中國統治世界
第十章 警鐘響起
第十一章 美國需師法戰國思想
注釋
謝詞
收回

 

序/導讀

推薦序(一)

解析中國稱霸天下  
◎ 張旭成(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政治系榮譽教授,曾任四屆立委、國安會副秘書長,及駐巴林王國代表)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所著《二〇四九百年馬拉松》是一本少見的好書,值得鄭重推介。白邦瑞對美/中關係解凍、和解及北京千方百計爭取和利用美國經濟、科技、軍事與外交援助而走向富國強兵之路,有獨到的分析和見解。本書主旨直接明瞭指出中共領導人隱藏野心,企圖在二〇四九年前打敗美國,稱霸世界。

如果習近平所標榜的中國夢在二〇四九年實現,白邦瑞擔心中國將獨霸天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強。屆時中國將向全世界推銷其汙染地球的開發模式,中國國營壟斷企業和中國經濟盟友將主宰全球經濟市場,北京也可能控制一個全球最強大的軍事聯盟。經中國重塑的世界將滋養專制政府,把現有國際組織邊緣化,限制其規範國際秩序的角色與功能。

本書不是政治小說。白邦瑞是一流的中國通,他綜合三十年的學術研究、政策分析與政府工作的經驗而提出他的論述,可讀性甚高。白邦瑞是筆者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弟,以往在學術界曾有甚多互動。筆者擔任立委任內曾邀請他到立法院參加聽證會和與我政府官員切磋台/美及美/中關係。

白邦瑞曾在「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擔任分析工作,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任教。他更長時間是在國會,尤其是五角大廈和中央情報局從事政策分析和建議,對美國的外交策略產生實際的影響力。

一九七五年春天白邦瑞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發表的一篇文章主張美國給中國軍援曾引起美國媒體和外交界廣泛的討論。《新聞周刊》(Newsweek)並刊載一長文〈給北京槍砲?〉(“Guns for Peking?”)討論美國提供武器給北京的得失。白邦瑞不諱言美/中建立軍事關係以制衡蘇聯的主意來自中共駐聯合國鷹派武官的建議。

前加州州長雷根讀過白邦瑞的文章,並與這位年輕的中國通長談。一九七六年五月雷根競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公開贊成軍售中國牽制蘇聯,但對美國可能棄台的方案表示保留。一九八〇年雷根角逐總統,聘白邦瑞為顧問,協助他起草第一次外交政策講稿。

雷根當選後指派白邦瑞為總統交接小組成員,嗣後正式任命他為政府官員,參贊機要。白邦瑞在雷根陣營中有不少「志同道合」官員,都支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牽制蘇聯。出身國防部,曾在國安會擔任季辛吉副手的國務卿海格(Alexander Haig)就是最突出的,他在一九八一年訪問北京時公開倡議軍售中國。

雷根一九八一年所簽署的第十一號「國家安全決定指令」(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Directive 11)准許國防部出售先進的空中、地面、海上和飛彈技術給中國以改造人民解放軍為世界級的作戰部隊。次年雷根的第十二號「國家安全決定指令」啟動美中核子合作與開放擴大中國軍事及民用核子計畫。

一九八五年雷根政府軍售六大武器系統給中國,總價超過十億美元,目標是要強化中國的陸、海、空軍,甚至協助擴張中國的海軍陸戰隊。翌年雷根政府並提供高科技援助,協助中國發展八個國家研究中心,包括基因工程、智慧機器人、雷射、超級電腦和太空科技的高深研究。

雷根一九八四年第一四〇號「國家安全決定指令」的戰略論述指出,「協助中國現代化是基於強大安全和穩定的中國可以是增進亞州及世界和平的力量。」雷根團隊視中國為一完全戰略夥伴,和誤信中國正朝向自由化邁進,卻未能洞悉養虎為患的危險。

儘管北京與美國合作,但決不放棄其核心利益,並且對雷根政府強力施壓,要求美國斷絕對台軍售,甚至威脅召回駐美大使及降低雙方外交層級,以迫美就範。抗壓力不強,一面倒親北京的國務卿海格無奈做出重大讓步,在美/中「八一七公報」同意減少對台軍售和限制軍售的質與量。

雷根對此非常生氣,把海格罷官,並對台灣提出「六大保證」以平衡和淡化該公報的衝擊。為規避該公報的限制,雷根政府並採取各種補償措施,包括透過技術轉移協助台灣生產「經國號」戰機,和利用租借方式提供台灣戰艦以強化台灣海防。很遺憾的,白邦瑞在書中對海格被罷官及「八一七公報」這一段台/美/中鬥智、鬥力的插曲隻字未提,不知是疏忽或刻意不談。

白邦瑞在美/中秘密合作對付蘇聯的政策制定和實際執行過程扮演關鍵角色。從一九八四年後,他已被調升為相當於三顆星將軍的文官職位,在五角大廈主管政策規劃和秘密行動。他負責推動秘密與中國合作,提供武器和軍需物資給反蘇聯的阿富汗反抗軍,武裝五萬赤色高棉游擊隊對抗佔領柬埔寨的越南軍隊(蘇聯傀儡),和軍援安哥拉游擊隊對抗古巴占領軍。

白邦瑞最突出和關鍵的角色是,倡議使用可打敗蘇聯占領軍的殺手鐧,並居間說服美國各政府部門和獲得北京同意,由美國提供阿富汗游擊隊刺針飛彈(Stinger Missile),擊落了數百架蘇聯直升機和軍機,扭轉了阿富汗戰局,最後把蘇軍趕出阿富汗。

中國也積極協助反蘇阿富汗游擊隊,其提供的第一批武器包括AK-47攻擊步槍、機關槍、反坦克火箭彈和地雷。在美/中秘密合作期間,中國提供武器總價超過二十億美元,由美國買單,但迄今中方仍不承認他們供應了武器。

中國為何竭力與美國合作?白邦瑞指出這是北京馬拉松策略的一部分,首先是利用美國的力量和先進技術強化中國。其次是「借力使力」,借助美國的援助達成反包圍,打破蘇聯包圍中國的兩把「鉗子」――阿富汗和越南。一九八九年二月鄧小平在北京與老布希總統的談話中承認蘇聯包圍中國曾是致命的威脅。

本書的一大突出重要貢獻是指出美國各界被中方誤導而一廂情願,犯了五大錯誤的假設:

(一)美中交往能帶來完全的合作;
(二)中國會走向民主之路;
(三)中國是脆弱的小花;
(四)中國希望和美國一樣,而且正如美國一樣;
(五)中國的鷹派力量薄弱;

中國領導人從毛澤東以降都具有民族復興和取代美國為世界超強的雄心壯志。為實現此一大國夢,他們活用孫子兵法「詭道」的欺敵策略「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投其所好,指鹿為馬,把美國人騙得團團轉;作者並列舉許多實例為佐證。

白邦瑞自認,和許多美國官員與學者一樣,曾是一群親中的「擁抱貓熊派」(Panda-Huggers)人士,強烈主張和積極推動援助中國及美/中合作的政策。有別於過去和目前這些中國通的是,白邦瑞覺醒了,承認被高明的中國領導人欺瞞,痛悟前非,也認清了「養虎為患」的錯失,對美國、台灣和日本等盟友造成危害。他的深入調查研究得到中央情報局「傑出貢獻局長獎」――本書許多章節就是出自該研究報告。

二十多年前冷戰結束,蘇聯共產黨陣營的崩潰表示美國打敗了另一世界超強的挑戰。為贏得與中國「百年馬拉松」的競賽,白邦瑞在本書最後一章提出對美國本身、中國及國際社會共十二個因應步驟。他建議美國必須誠實面對問題,知己知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操控中國政局,支持改革派制約鷹派,和師法戰國策,在國際間合縱連橫圍堵中國。

近年美國正竭力執行重返亞太(再平衡)策略,加強與盟友夥伴如日、菲、越的軍事合作。這個策略最大的缺憾是華府忽視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及其可扮演的促進區域安全的角色。某些智庫人士曾有「棄台」謬論,或主張為安撫北京,未來民進黨政府應尋求與中國和解。

吾人認為美國政府應正視太陽花運動、九合一選舉、反課綱,和民意所呈現的台灣社會強烈自主意識。一個民主、自由、獨立,不受北京控制的台灣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也是亞太的和平與安全的柱石。吾人建議美國應根據《台灣關係法》的條文和精神,表達防衛台灣的決心;國會應考慮,如一九五五年的「福爾摩沙決議」,通過協防台灣的決議,授權總統動用包括武力的各種力量,防衛民主和自由的台灣,以嚇阻中共併吞台灣的野心。

白邦瑞的傑作引人深思,富有啟發性,是未來總統與國安團隊必讀的兵書。我也推薦給政府負責處理國安、國防和外交的官員,及所有想了解國際關係、美國和中國政治與軍事的知識份子、學者及學生。

本書譯者林添貴,是專業的翻譯高手。他所翻譯的美/中/台關係書籍八十九冊,包括《李潔明回憶錄》,卜睿哲《台灣的未來》,名記者孟捷慕《轉向》,崔普烈《買通白宮》。他不但熟悉外交政治和經濟事務,而且文字優美,譯筆生花,值得稱讚。

 


推薦序(二)

觀察中國的警鐘
◎丁樹範(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暨兼任教授)


顧名思義,這本書試圖從中國歷史的深度,綜覽過去六十年的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發展,並以中國的典故和概念提綱挈領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發展關係的戰略,而企圖成為一家之言。

作者白邦瑞認為,過去六十年美國完全被中國欺騙了。之所以被騙是因為美國不了解中國,也不瞭解中國人的思維和文化,更不要說中國複雜難懂的文字。因此,美國對中國的基本假設完全錯誤。

作者指出美國錯誤的假設包括:和中國交往帶來中國完全和美國的合作;中國發展起來後會走向民主之路;中國是脆弱的小花,不必擔心中國會挑戰美國;中國希望和美國一樣;及中國的鷹派力量薄弱,溫和派才是中國主張的主流。作者明確指出,自一九四九建立政權以後,中國始終是被企圖中國強大,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鷹派所控制。

白邦瑞表示,許多美國人低估中國鷹派的影響力,以為他們是瘋子。毛澤東於一九六九年召集高階將領討論對付蘇聯的戰略,他們向毛提出打「美國牌」以牽制蘇聯的建議,陳毅甚至建議台灣問題暫時擱置,以後在高層談判中慢慢解決。北京因此秘密傳達訊息給尼克森及季辛吉,歡迎他們訪問北京,但當時中國仍視美國為霸權,內部文件甚至將美國與希特勒相比,與美國交往純粹是把美國當工具。

白邦瑞說,從尼克森以降,美國歷任政府在科技、教育、研發、軍事和經濟等層面,對中國提供援助的質和量都十分驚人,美國不肯給的,中國就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掌權前似乎以改革派自居,但掌權後又與鷹派的思路相近。習近平基本上也是延續毛澤東的百年馬拉松路線,要實現「超英趕美」的中國夢,只是現在更願意公然表達而已。

作者指出,從雙方建交起美國完全被中國騙了。白邦瑞強調,「和平崛起」的中國其實一直運用欺敵戰術,利用美國的科技、財經實力和各項援助來壯大自己,期待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強權。二〇四九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百年時,中國預期可收回台灣,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就像當年美國取代英國一樣。

這本書有幾項特點,反應出本書對於吾人了解中國的價值和貢獻。最大的是有關中國韌性強大的民族主義。作者明確指出鷹派(民族主義派?)在諸多決策過程裡的角色。作者強調,鷹派的影響力歷久而不衰;我們不要被溫和的聲音所蒙蔽,以致對中國做出錯誤的判斷。

作者的觀察對中國大陸觀察者而言是警鐘。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深入,及越來越整合到國際體系,我們對之期待越來越高。我們可能希望中國經濟發展促成中產階級興起,從而,越來越走向民主化。甚至,對台灣的發展越來越能容忍。

然而,事實的發展是相反的。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在政治上越來越緊縮,中國共產黨的統治者對中國整體的發展越來越不安。對外方面則是越來越堅持己見,越來越沒有妥協、反省的空間。

這本書最足以凸顯作者充分掌握中文能力的是,在每一章的開頭,作者都挑選古籍或兵法中的計策,言簡意賅說明該章的宗旨。例如,第一章標題是中國夢,作者以孔子的「天無二日,地無二君」做為子標題;第二章標題是戰國時代,作者以《春秋》裡的「鼎之輕重,未可問也」總結;其後分別是:「聯吳制曹」;趁火打劫;無中生有;移花接木;順手牽羊;反客為主;百聞不如一見;和釜底抽薪。

透過這本書,作者想要表達什麼?第一,透過陳述親身處理過的案件,作者似乎想讓讀者知道,他是很重要的人,因為他處理過這麼多美國和中國關係發展的諸多重要案件。

第二,凸顯作者的獨特性。作者自己承認,他和諸多的中國專家一樣,過去都被中國欺騙了。但透過近乎懺悔式的分析和陳述,作者表現出反省,進而間接表達其他的人還沒有反省。所以,作者的能力是比同行者都高。

第三,表示作者掌握中文能力是第一流的。這特別是作者在每一章都有引自中國古籍或兵書裡一句話,以彰顯每一章的內容。這是所有美國,甚至,西方分析中國戰略的作者都不曾做過的。透過這樣的安排,作者表達出他比同行者都懂中國。甚至,作者有向同行人士示威的意味。

作者是美國培養的菁英,也曾在行政部門擔任重要的職位。只是,以近乎懺悔方式陳述美國被中國欺騙,說明中國擬取代美國成為霸權,這種分析令人覺得怪異。第一,這豈不是說明美國教育的失敗。然而,全世界仍有數以萬計的人士,包括當今中國政治菁英人士的子女,千方百計想到美國受高等教育。這豈不矛盾。

第二,國家間的權力關係是西方有歷史以來認識和分析國際政治/關係的主流思想,所以發展出例如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新古典現實主義等的理論以解析國家間的競爭。因此,作者似乎沒有必要對中國的行為,特別是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感到驚訝,因為,過去近四十年的發展已為中國累積大量財富,使得他得以大力推動他的強權道路計畫。


 


推薦序(三)

國強必霸的規律?
◎黃介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二〇一四年六月,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習式血脈基因的觀點與中國崛起的實踐將否反證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教授「攻勢現實主義」之命題?

這是我去年給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所出的學科考試題目。白邦瑞博士可能認為,習近平的講法其實是中國對西方的「瞞天過海」策略之一。

在一九七〇年代東西方冷戰高峰期,美國大學中無不以蘇聯研究為顯學。以白邦瑞出身良好、就讀常春藤名校、且又聰明絕頂的年輕人,願意走入政府情報體系,卻是探討中國、學習中國語文,並願意從中國人的歷史文化來研究政策意圖,實屬鳳毛麟角。或許也可就此觀察和理解,多年來白邦瑞在美國政學界所展現出的特殊性格與論述。

東西方長達四十年的冷戰,將國際安全研究者聚焦在蘇聯研究,而冷戰結束與蘇聯解體,不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權力結構形成巨大衝擊,也對國際關係研究的固有典範造成根本性的挑戰。超過一個世代的國際安全(蘇聯)研究專家們,突然有如自由球員被釋出,而需要找尋出路。一九九〇年代,中國經濟與軍事力量的崛起,使得原本僅限於少數美國政府與情報機關的中國問題專家,以及在學校智庫研究中國的學者,出現了天外飛來的競爭對手。

美國少數看的懂中文、會說中國話,被稱為「中國研究者」(sinologist)的學者專家們,遇到了原本研究國際安全,但聚焦美蘇對抗,不諳中文的一大群被歸類為「戰略研究者」(strategist),加入了研究中國的行列。兩組學術背景與政策分析有出入的學者專家,會以如何不同的思考基礎與角度來觀察、詮釋以及應對中國的政策意圖與行為,不難想見。

誠如白邦瑞在書中所揭示,許多美國政府與民間專家認為,中國不同於蘇聯,因此美國的外交政策自然應有區隔。對蘇聯採取圍堵政策,不讓蘇聯向外擴張,而將它鎖住(fence in)在一定範圍內,以長期的、結合政治、經濟、軍事的綜合實力競賽,拖垮一黨專政的共產政體。對中國則另採取交往政策,利用鄧小平推動的對外開放,將中國拉出(pull out)封閉的政經制度,誘導中國融入國際社會,接受以西方為首的政經與安全規範,並透過類似和平演變的手段,期待中國自我轉型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

即使是在美國「中國研究者」本身的群組內,也有因學派師承、出身際遇、工作性質、中文程度、以及個人理念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與立場。部分學者專家傾向認為,美國必須先深入瞭解中國才有可能改變中國,因此需要採取擴大交流,不能切斷聯繫;這些強調交流的學者專家們,往往被冠以「熊貓擁抱者」(panda hugger)帶有貶損意味的頭銜,從而引發許多我個人認為無謂或非善意的爭執。另有部分學者專家傾向認為中國與美國立國價值與政體迥異,不可能成為像西歐或亞太盟邦一樣,因此基於料敵從寬的原則,美國與中國的交往必須堅守原則、錙銖必較、步步防範,有人稱他們為「示警者」(alarmist)。白邦瑞的這本書,顯然敘述了他個人長達近四十年的觀察心得,也跨越了上述的兩者的界線。

白邦瑞在書中提醒我們,中國存在著一批「鷹派」民族主義者,這些「解放軍的將官和政府中的強硬派份子」的影響力其實不容小覷,卻被許多外界分析家所忽視。這些被漠視的事實,以白邦瑞的分析,可能出於不諳中文、學藝不精、或被中國人傳統的「欺敵」策略所誤導,或基於對中國長期積弱的一廂情願看法。其實世界各國、無論大小,也都存在著追求民族主義傾向、具有強國強種意識的鷹派。白邦瑞博士長期與中國交流,尤其喜愛與他認定的中國鷹派人士來往,我不會認為他是「熊貓擁抱者」,也不認為他屬於美國鷹派,但是這本書確是美國以及所有中國周邊國家的鷹派人士必讀的大作。

「百年屈辱」與「百

試閱

摘錄自〈第十章 警鐘響起〉

【天秤已經傾斜?】

中國在二○○七年摧毀自己一顆氣象衛星,是一連串警訊的第一槍——刻意挑釁和敵意似乎意在測試美國及盟國的決心,以及國際規範能接受的範圍——可是世界各國大多忽視、漠視或替它說情開脫。自從二○○七年以來,各種事件層出不窮、且益形囂張。因此,東亞局勢緊張升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點。

緊跟著反衛星測試之後,中國對美國及新上任的總統歐巴馬的口氣有了顯著改變。二○○九年十二月,歐巴馬總統親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在此集會,研訂全球應付氣候變遷的新政策。這次峰會顯示中國官員公開的論調出現顯著變化。他們展現出不必要的不禮貌,數度打斷西方外交官的發言,對討論沒有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溫家寶總理已經冷落其他政府首長,拒絕出席大多數的談判。中國讓觀察家大為意外,竟然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另行訂定協議,把原本盼望的承諾封殺、無法列入氣候變遷協定草案,等於朝大會目標開了一槍。根據一位美國政府高階官員的說法,中國在大會閉幕前刻意安排一項會議,不邀歐巴馬總統出席,以便封殺美國的倡議。歐巴馬總統和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聞訊,做了不速之客,逕自闖入會場。

台灣長久以來即是美國和中國爭執的重心之一,但是中國突然十分強硬在二○一○年一月抗議行之多年的對台軍售——歐巴馬政府核准六十四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引起對美、台關係的全面重新檢討,也對未來軍售投入疑雲。中國認為這項軍售案「明顯干預中國內政」,可謂是比北京過去的作法更強悍的反應。接下來,中國暫時停止和美國的軍事互動,也對銷售物資給台灣的幾家美國公司實施制裁。美國政府向這個壓力低頭,決定壓下出售先進的F-16戰鬥機給台灣的計畫,此舉招致國會議員的批評,議員指控政府是軟腳蝦、頂不住中方壓力。後來,歐巴馬政府又擴大美、中之間的軍事交流。

中國之所以態度轉為強悍,是因為中國領導人意識到「勢」已決定性地轉為對中國有利,而美國的相對衰落卻快得超乎他們原先預期。中國會有這種認知,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使用比較全面的尺度來衡量綜合國力。二○○八年和二○○九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源自華爾街,北京認為這是一個先兆。中國評論員認為美國的經濟將會復原,但絕不會與原來一樣。在未來的時代,全球經濟領導權勢必更加分散,減少依附美元。中國等到「勢」轉為有利才在國外強悍表現,這也反映中國遵守欲速則不達的戰略要素,即使必須等上幾十年也行。

二○一○年出現中國重新評估的跡象。中共中央委員會一名外交事務專家向中國領導人提出四頁的祕密報告。這份簡報旨在回答「我國未來十年面對的最重要外交政策挑戰是什麼?」這個問題。根據美國政府取得的筆記,這位專家的回答是「如何管理美國衰落」。他提到幾個戰術可用來達成此一目標。如果正確的話,他的報告暗示中國可望在十年內經濟超越美國。

認定美國衰落的另一個證據,在二○一二年出現:二○一一年美國國防大學出版一本權威專書《權力的弔詭:在弱勢時代的中、美戰略節制》(The Paradox of Power: Sino-American Strategic Restraint in an Age of Vulnerability),作者為龔培德(David C. ompert)和菲力浦.桑德斯(Phillip C. Saunders)。這份美國政府的研究聲稱,軍事平衡已偏向中國。中方的反應很有意思。中方翻譯並發行這本書,向外國訪客表示,他們不會接受政策節制的提議,但是欽佩這本書坦白承認美國軍力相對衰退,而中國在核力量、網路攻擊和太空武器上實力增長。中國官員告訴我,它的結論洩露天機。他們說,這本書顯示美國政府已認知到中國在改變區域軍事平衡上的成功,因而對中國的利益有利。許多中國政治和軍事人物其實很訝異,美國竟然評估中國已經變得這麼強。根據我二○一二年和二○一三年在北京聽到的評論,我的結論是這份研究無意間提供證據給中國軍官,他們原本已在辯論時機是否已經成熟,可以利用軍事均勢對中傾斜的有利條件。

我聽說,中國政府和軍方許多人不相信這本書的主張——「美國沒有胃口想要挫折中國崛起、以盟國和軍力包圍它,或啟動中美冷戰」。他們認為這種話怎麼能相信,它倒像是刻意要誘騙中國大意輕敵。可是他們很欣賞兩位作者評估軍事均勢已傾向中國。他們也很困惑,為什麼美國政府自曝其短,發布美國衰退的證據,究竟是什麼使得美國對「勢」做出悲觀的評估。我認為兩位作者的說法只代表他們個人主張,他們不肯採信。

在幾次會議中,我表示這本書只是兩位作者個人的建言,不是美國政府官方政策的聲明,卻招致中國軍官和學者的訕笑。他們笑說,他們知道其中一位作者是歐巴馬總統國安會中國事務重要幕僚麥艾文(Evan Medeiros)的好朋友,兩人經常聯名發表文章。在中國眼裡,另一位作者也非同小可:他曾經是美國全國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的副手;而布萊爾曾任美軍太平洋總部總司令。中方深信這是一個訊息,代表權力平衡已向中國傾斜,「勢」已經在變化。他們同意書中一個論點——在中國增進其核子報復能力之後,美國升高核戰以嚇阻中國進攻台灣的威脅「已經輕微、也將降低」。但是他們還是不解,美國為什麼要公布如此負面的發現。

我們可以理解,美國和中國對如何解讀權力平衡會有不同看法。畢竟兩國是在不同的戰略環境中運作,面對的威脅並不相同;因此他們在評估國力時不可能強調相同的因素。
五角大廈淨評估室主任安德魯.馬歇爾一九八二年撰文談到美、蘇兩國對超強之間戰略平衡的評估不同時,他說:

正確評估的戰略平衡必須建立在一個重要項目之上,即我們對蘇聯人自己評估的戰略平衡的最佳概算。但這不能只是美國式的標準估算然後再假設上略做調整而已……相反的,它應該是盡可能地以蘇聯式的規畫去規劃,再來進行評估,採用他們認為最有可能發生的劇本,以及他們衡量結果的判準和方法……蘇式評估很可能對劇本和目標有不同的假設,重點放在不同變數上……進行不同的估算、採用不同的效率尺標,並且或許採用不同的評估過程和方法。結果是蘇式評估可能和美式評估大不相同。

其次,除了大半出自主觀解讀得到結論之外,不同國家在權力平衡關係中的相對地位,可能只有在事後這些國家回頭評估時才能完全理解。英國大政治家博林布魯克勛爵(Lord Bolingbroke)曾經說過:

權力天秤轉變的確切點……靠一般觀察是感受不到的……位於天秤上升的一方不會立刻感覺到他們的實力,也不會有成功經驗在日後給予他們的那份信心。那些對權力平衡變化念茲在茲的人,經常會從同樣的偏見做出誤判。他們繼續害怕一個已經傷害不了他們的大國,或是繼續低估一個已經躍升的強權。

某些美國學者果真反映了權力平衡評估的主觀性,他們否認均勢已經傾斜或是在未來可能向中國傾斜的說法。塔夫茨大學麥可.貝克萊(Michael Beckley)在二○一一年主張:「美國並未衰退;事實上比起一九九一年,它現在更富裕、更創新,軍力更強過中國。」他說:「中國正在崛起,但還未趕上。」當然,這兩種考量都關係到中、美雙方對本身以及對對方實力的評估。

甚且,由於不同的國家對權力平衡有不同的評估,北京可能開始認為它早在美國承認之前就已經大幅領先了。在馬拉松競賽的最後幾十年裡,這可能造成相互的錯誤認知,很可能就導致戰爭。
摘錄自〈第十章 警鐘響起〉

【天秤已經傾斜?】

中國在二○○七年摧毀自己一顆氣象衛星,是一連串警訊的第一槍——刻意挑釁和敵意似乎意在測試美國及盟國的決心,以及國際規範能接受的範圍——可是世界各國大多忽視、漠視或替它說情開脫。自從二○○七年以來,各種事件層出不窮、且益形囂張。因此,東亞局勢緊張升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點。

緊跟著反衛星測試之後,中國對美國及新上任的總統歐巴馬的口氣有了顯著改變。二○○九年十二月,歐巴馬總統親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在此集會,研訂全球應付氣候變遷的新政策。這次峰會顯示中國官員公開的論調出現顯著變化。他們展現出不必要的不禮貌,數度打斷西方外交官的發言,對討論沒有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溫家寶總理已經冷落其他政府首長,拒絕出席大多數的談判。中國讓觀察家大為意外,竟然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另行訂定協議,把原本盼望的承諾封殺、無法列入氣候變遷協定草案,等於朝大會目標開了一槍。根據一位美國政府高階官員的說法,中國在大會閉幕前刻意安排一項會議,不邀歐巴馬總統出席,以便封殺美國的倡議。歐巴馬總統和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聞訊,做了不速之客,逕自闖入會場。

台灣長久以來即是美國和中國爭執的重心之一,但是中國突然十分強硬在二○一○年一月抗議行之多年的對台軍售——歐巴馬政府核准六十四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引起對美、台關係的全面重新檢討,也對未來軍售投入疑雲。中國認為這項軍售案「明顯干預中國內政」,可謂是比北京過去的作法更強悍的反應。接下來,中國暫時停止和美國的軍事互動,也對銷售物資給台灣的幾家美國公司實施制裁。美國政府向這個壓力低頭,決定壓下出售先進的F-16戰鬥機給台灣的計畫,此舉招致國會議員的批評,議員指控政府是軟腳蝦、頂不住中方壓力。後來,歐巴馬政府又擴大美、中之間的軍事交流。

中國之所以態度轉為強悍,是因為中國領導人意識到「勢」已決定性地轉為對中國有利,而美國的相對衰落卻快得超乎他們原先預期。中國會有這種認知,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使用比較全面的尺度來衡量綜合國力。二○○八年和二○○九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源自華爾街,北京認為這是一個先兆。中國評論員認為美國的經濟將會復原,但絕不會與原來一樣。在未來的時代,全球經濟領導權勢必更加分散,減少依附美元。中國等到「勢」轉為有利才在國外強悍表現,這也反映中國遵守欲速則不達的戰略要素,即使必須等上幾十年也行。

二○一○年出現中國重新評估的跡象。中共中央委員會一名外交事務專家向中國領導人提出四頁的祕密報告。這份簡報旨在回答「我國未來十年面對的最重要外交政策挑戰是什麼?」這個問題。根據美國政府取得的筆記,這位專家的回答是「如何管理美國衰落」。他提到幾個戰術可用來達成此一目標。如果正確的話,他的報告暗示中國可望在十年內經濟超越美國。

認定美國衰落的另一個證據,在二○一二年出現:二○一一年美國國防大學出版一本權威專書《權力的弔詭:在弱勢時代的中、美戰略節制》(The Paradox of Power: Sino-American Strategic Restraint in an Age of Vulnerability),作者為龔培德(David C. ompert)和菲力浦.桑德斯(Phillip C. Saunders)。這份美國政府的研究聲稱,軍事平衡已偏向中國。中方的反應很有意思。中方翻譯並發行這本書,向外國訪客表示,他們不會接受政策節制的提議,但是欽佩這本書坦白承認美國軍力相對衰退,而中國在核力量、網路攻擊和太空武器上實力增長。中國官員告訴我,它的結論洩露天機。他們說,這本書顯示美國政府已認知到中國在改變區域軍事平衡上的成功,因而對中國的利益有利。許多中國政治和軍事人物其實很訝異,美國竟然評估中國已經變得這麼強。根據我二○一二年和二○一三年在北京聽到的評論,我的結論是這份研究無意間提供證據給中國軍官,他們原本已在辯論時機是否已經成熟,可以利用軍事均勢對中傾斜的有利條件。

我聽說,中國政府和軍方許多人不相信這本書的主張——「美國沒有胃口想要挫折中國崛起、以盟國和軍力包圍它,或啟動中美冷戰」。他們認為這種話怎麼能相信,它倒像是刻意要誘騙中國大意輕敵。可是他們很欣賞兩位作者評估軍事均勢已傾向中國。他們也很困惑,為什麼美國政府自曝其短,發布美國衰退的證據,究竟是什麼使得美國對「勢」做出悲觀的評估。我認為兩位作者的說法只代表他們個人主張,他們不肯採信。

在幾次會議中,我表示這本書只是兩位作者個人的建言,不是美國政府官方政策的聲明,卻招致中國軍官和學者的訕笑。他們笑說,他們知道其中一位作者是歐巴馬總統國安會中國事務重要幕僚麥艾文(Evan Medeiros)的好朋友,兩人經常聯名發表文章。在中國眼裡,另一位作者也非同小可:他曾經是美國全國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的副手;而布萊爾曾任美軍太平洋總部總司令。中方深信這是一個訊息,代表權力平衡已向中國傾斜,「勢」已經在變化。他們同意書中一個論點——在中國增進其核子報復能力之後,美國升高核戰以嚇阻中國進攻台灣的威脅「已經輕微、也將降低」。但是他們還是不解,美國為什麼要公布如此負面的發現。

我們可以理解,美國和中國對如何解讀權力平衡會有不同看法。畢竟兩國是在不同的戰略環境中運作,面對的威脅並不相同;因此他們在評估國力時不可能強調相同的因素。
五角大廈淨評估室主任安德魯.馬歇爾一九八二年撰文談到美、蘇兩國對超強之間戰略平衡的評估不同時,他說:

正確評估的戰略平衡必須建立在一個重要項目之上,即我們對蘇聯人自己評估的戰略平衡的最佳概算。但這不能只是美國式的標準估算然後再假設上略做調整而已……相反的,它應該是盡可能地以蘇聯式的規畫去規劃,再來進行評估,採用他們認為最有可能發生的劇本,以及他們衡量結果的判準和方法……蘇式評估很可能對劇本和目標有不同的假設,重點放在不同變數上……進行不同的估算、採用不同的效率尺標,並且或許採用不同的評估過程和方法。結果是蘇式評估可能和美式評估大不相同。

其次,除了大半出自主觀解讀得到結論之外,不同國家在權力平衡關係中的相對地位,可能只有在事後這些國家回頭評估時才能完全理解。英國大政治家博林布魯克勛爵(Lord Bolingbroke)曾經說過:

權力天秤轉變的確切點……靠一般觀察是感受不到的……位於天秤上升的一方不會立刻感覺到他們的實力,也不會有成功經驗在日後給予他們的那份信心。那些對權力平衡變化念茲在茲的人,經常會從同樣的偏見做出誤判。他們繼續害怕一個已經傷害不了他們的大國,或是繼續低估一個已經躍升的強權。

某些美國學者果真反映了權力平衡評估的主觀性,他們否認均勢已經傾斜或是在未來可能向中國傾斜的說法。塔夫茨大學麥可.貝克萊(Michael Beckley)在二○一一年主張:「美國並未衰退;事實上比起一九九一年,它現在更富裕、更創新,軍力更強過中國。」他說:「中國正在崛起,但還未趕上。」當然,這兩種考量都關係到中、美雙方對本身以及對對方實力的評估。

 甚且,由於不同的國家對權力平衡有不同的評估,北京可能開始認為它早在美國承認之前就已經大幅領先了。在馬拉松競賽的最後幾十年裡,這可能造成相互的錯誤認知,很可能就導致戰爭。
摘錄自〈第十章 警鐘響起〉

【天秤已經傾斜?】

中國之所以態度轉為強悍,是因為中國領導人意識到「勢」已決定性地轉為對中國有利,而美國的相對衰落卻快得超乎他們原先預期。中國會有這種認知,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使用比較全面的尺度來衡量綜合國力。二○○八年和二○○九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源自華爾街,北京認為這是一個先兆。中國評論員認為美國的經濟將會復原,但絕不會與原來一樣。在未來的時代,全球經濟領導權勢必更加分散,減少依附美元。中國等到「勢」轉為有利才在國外強悍表現,這也反映中國遵守欲速則不達的戰略要素,即使必須等上幾十年也行。

二○一○年出現中國重新評估的跡象。中共中央委員會一名外交事務專家向中國領導人提出四頁的祕密報告。這份簡報旨在回答「我國未來十年面對的最重要外交政策挑戰是什麼?」這個問題。根據美國政府取得的筆記,這位專家的回答是「如何管理美國衰落」。他提到幾個戰術可用來達成此一目標。如果正確的話,他的報告暗示中國可望在十年內經濟超越美國。

認定美國衰落的另一個證據,在二○一二年出現:二○一一年美國國防大學出版一本權威專書《權力的弔詭:在弱勢時代的中、美戰略節制》,作者為龔培德(David C. Gompert)和菲力浦.桑德斯(Phillip C. Saunders)。這份美國政府的研究聲稱,軍事平衡已偏向中國。中方的反應很有意思。中方翻譯並發行這本書,向外國訪客表示,他們不會接受政策節制的提議,但是欽佩這本書坦白承認美國軍力相對衰退,而中國在核力量、網路攻擊和太空武器上實力增長。中國官員告訴我,它的結論洩露天機。他們說,這本書顯示美國政府已認知到中國在改變區域軍事平衡上的成功,因而對中國的利益有利。許多中國政治和軍事人物其實很訝異,美國竟然評估中國已經變得這麼強。根據我二○一二年和二○一三年在北京聽到的評論,我的結論是這份研究無意間提供證據給中國軍官,他們原本已在辯論時機是否已經成熟,可以利用軍事均勢對中傾斜的有利條件。

我聽說,中國政府和軍方許多人不相信這本書的主張——「美國沒有胃口想要挫折中國崛起、以盟國和軍力包圍它,或啟動中美冷戰」。他們認為這種話怎麼能相信,它倒像是刻意要誘騙中國大意輕敵。可是他們很欣賞兩位作者評估軍事均勢已傾向中國。他們也很困惑,為什麼美國政府自曝其短,發布美國衰退的證據,究竟是什麼使得美國對「勢」做出悲觀的評估。我認為兩位作者的說法只代表他們個人主張,他們不肯採信。

在幾次會議中,我表示這本書只是兩位作者個人的建言,不是美國政府官方政策的聲明,卻招致中國軍官和學者的訕笑。他們笑說,他們知道其中一位作者是歐巴馬總統國安會中國事務重要幕僚麥艾文(Evan Medeiros)的好朋友,兩人經常聯名發表文章。在中國眼裡,另一位作者也非同小可:他曾經是美國全國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的副手;而布萊爾曾任美軍太平洋總部總司令。中方深信這是一個訊息,代表權力平衡已向中國傾斜,「勢」已經在變化。他們同意書中一個論點——在中國增進其核子報復能力之後,美國升高核戰以嚇阻中國進攻台灣的威脅「已經輕微、也將降低」。但是他們還是不解,美國為什麼要公布如此負面的發現。

我們可以理解,美國和中國對如何解讀權力平衡會有不同看法。畢竟兩國是在不同的戰略環境中運作,面對的威脅並不相同;因此他們在評估國力時不可能強調相同的因素。五角大廈淨評估室主任安德魯.馬歇爾一九八二年撰文談到美、蘇兩國對超強之間戰略平衡的評估不同時,他說:

  正確評估的戰略平衡必須建立在一個重要項目之上,即我們對蘇聯人自己評估的戰略平衡的最佳概算。但這不能只是美國式的標準估算然後再假設上略做調整而已……相反的,它應該是盡可能地以蘇聯式的規畫去規劃,再來進行評估,採用他們認為最有可能發生的劇本,以及他們衡量結果的判準和方法……蘇式評估很可能對劇本和目標有不同的假設,重點放在不同變數上……進行不同的估算、採用不同的效率尺標,並且或許採用不同的評估過程和方法。結果是蘇式評估可能和美式評估大不相同。

其次,除了大半出自主觀解讀得到結論之外,不同國家在權力平衡關係中的相對地位,可能只有在事後這些國家回頭評估時才能完全理解。英國大政治家博林布魯克勛爵(Lord Bolingbroke)曾經說過:

  權力天秤轉變的確切點……靠一般觀察是感受不到的……位於天秤上升的一方不會立刻感覺到他們的實力,也不會有成功經驗在日後給予他們的那份信心。那些對權力平衡變化念茲在茲的人,經常會從同樣的偏見做出誤判。他們繼續害怕一個已經傷害不了他們的大國,或是繼續低估一個已經躍升的強權。

某些美國學者果真反映了權力平衡評估的主觀性,他們否認均勢已經傾斜或是在未來可能向中國傾斜的說法。塔夫茨大學麥可.貝克萊(Michael Beckley)在二○一一年主張:「美國並未衰退;事實上比起一九九一年,它現在更富裕、更創新,軍力更強過中國。」他說:「中國正在崛起,但還未趕上。」當然,這兩種考量都關係到中、美雙方對本身以及對對方實力的評估。

甚且,由於不同的國家對權力平衡有不同的評估,北京可能開始認為它早在美國承認之前就已經大幅領先了。在馬拉松競賽的最後幾十年裡,這可能造成相互的錯誤認知,很可能就導致戰爭。
【中國與鄰國的緊張關係】

眼看著馬拉松勝利在望,中國人現在覺得比起以前更有空間耀武揚威,雖然同時也對他們的宏圖大計保持節制。他們在國境四周還有更緊迫的當務之急。中國周圍海域已經出現緊張局勢,南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有領土糾紛,東與日本也不平靖。

自從二○一○年以來,中國翻出塵封幾百年的地圖,想證明中國與東海、南海一些島礁有歷史淵源,因而提出領土主張。南海成為「熱點」,二○一○年五月與美國的高峰會議上,中國堅持對南沙群島的權利主張,把富含能源和漁業資源的數萬平方英里海洋納入其專屬經濟區,並把領海推進到靠近越南和菲律賓海岸地區。

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表示美國願意調停中國及其南方鄰國之間的爭端,這惹來中國憤怒反應。接下來幾個月,中方不時騷擾越南和菲律賓船隻。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把局勢比擬為一九三八年捷克面臨的危機:「什麼時候你該說:『夠了就是夠了』?世界必須說話了。大家必然記得,捷克割讓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是想要平息希特勒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反駁艾奎諾的說法「暴露業餘政客本色」。

但是,中、日之間的緊張程度最高。某些中國作家認為日本人是「雜種民族」、是美國在亞洲的代理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殘暴占領中國留下的仇恨,迄今猶未緩解。在東海,由日本群島往西延伸的一系列島礁成為小衝突的場所,很有可能演化為全面海戰。……

……針對日本的抗議,中國外交部聲明:「日方無權做不負責任的評論,以及對中國惡意指控。我們呼籲日方停止傷害中國領土主權的所有行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二○一四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引起爭議,因為他把中、日之間在東海的爭議,拿來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英關係做比擬。大家都曉得,儘管德、英兩國經濟關係密切,猶如今天的中、日兩國,可是卻在一九一四年爆發戰爭。

日本會如何回應中國在其西邊水域日益上升的侵略性行為,將會是其馬拉松戰略的重要試金石。至少在過去二十年,北京將戰國列強削弱敵國之鷹派的作法,施用在日本之上。中國在亞洲各地發動反日的妖魔化運動,包括針對日本國內民眾宣傳。它的宗旨始終一致:日本的鷹派陰謀策劃恢復日本在一九三○年代的軍國主義,因此必須把他們揪出來,不能讓他們在政治上得勢。

為了妖魔化日本,中國發出的訊息是,它認為日本的財富,以及日本身為美國在亞洲主要盟國的地位,是從二戰不當得利的結果。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稱這個現象是「有毒的、新形式的國家批准的反日民族主義」。「儒家文明圈」的國家應該接受中國天經地義的領導地位,不應該企圖復活舊帝國,或與美國這樣的外來霸權結盟。……

……中國對日本日益強悍,頗有可能對中國想贏得馬拉松的長期戰略有反效果——步步為營、謀定而後動的中國領導人若還忌憚美國霸權的話,應該不太可能挑釁美國在東亞最親近的盟友。中國若是與日本開戰,也可做為對抗美國的祕密鬥爭中的一場代理人戰爭——中國若能打擊日本,將進一步削弱已經衰落的霸主。……

……日本領導人已公開討論修訂日本的和平主義憲法——禁止採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只准維持自衛所需的低度兵力。通常日本人迴避不談它,但是現在卻坦率談論和中國的戰略競爭,以及中國在亞洲持續強悍的危險。中國對日本擴軍的可能性,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海軍軍備競賽情勢再現的可能性,反應非常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日本建設軍事力量並不是一直持負面觀點。一九七○年代中國鼓勵日本將防衛費用從GDP的百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三。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告訴日本訪問團,他「贊成日本自衛隊強化」。中國當時要拉攏一個新盟友對抗蘇聯。然而,十年之後,中國對「勢」的評估變了,一九八八年,鄧小平的國家安全顧問宦鄉強烈批評日本。……

……中共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陸忠偉指出:「在亞洲外交史上,從來沒有過強大的中國和強大的日本並存的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高恆也認為,美國的占領並沒有消除日本的軍國主義。他認為,甚至因為美國在占領期間希望利用日本對抗蘇聯、北朝鮮和中國,「它維持日本的整個國家機器和戰爭機器(不過改了名字)。」中國學者提到,日本「壓制中國的領土政策,並且干預中國對南沙群島和釣魚台的主權。」所謂的「宮澤主義」(Miyazawa doctrine)即仿照「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在亞洲成立區域論壇、討論亞洲安全議題,卻被中國學者批評是圍堵中國的煙霧彈。《紐約時報》於一九九三年報導,中國一名官員透露,中國軍方要求在《五年計劃》中增加國防預算,以便對付日本軍事力量上升。

中國最迫切的關切是日本與美國合作開發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更進一步的中國評論亦強調日本取得核武和航空母艦的企圖。另外,中國分析家聲稱日本已有「具備航空母艦功能」的運輸艦。即使在核武議題上,某些中國分析家預測,未來的日本會像印度一樣成為核子國家。丁邦泉在中國軍事科學院刊物《世界軍事趨勢》撰文說:「毫無疑問,日本有能力製造核子彈……日本有辦法避開國際監督,就核武器進行祕密研究。」
【中國與鄰國的緊張關係】

眼看著馬拉松勝利在望,中國人現在覺得比起以前更有空間耀武揚威,雖然同時也對他們的宏圖大計保持節制。他們在國境四周還有更緊迫的當務之急。中國周圍海域已經出現緊張局勢,南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有領土糾紛,東與日本也不平靖。

自從二○一○年以來,中國翻出塵封幾百年的地圖,想證明中國與東海、南海一些島礁有歷史淵源,因而提出領土主張。南海成為「熱點」,二○一○年五月與美國的高峰會議上,中國堅持對南沙群島的權利主張,把富含能源和漁業資源的數萬平方英里海洋納入其專屬經濟區,並把領海推進到靠近越南和菲律賓海岸地區。

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表示美國願意調停中國及其南方鄰國之間的爭端,這惹來中國憤怒反應。接下來幾個月,中方不時騷擾越南和菲律賓船隻。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把局勢比擬為一九三八年捷克面臨的危機:「什麼時候你該說:『夠了就是夠了』?世界必須說話了。大家必然記得,捷克割讓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是想要平息希特勒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反駁艾奎諾的說法「暴露業餘政客本色」。

但是,中、日之間的緊張程度最高。某些中國作家認為日本人是「雜種民族」、是美國在亞洲的代理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殘暴占領中國留下的仇恨,迄今猶未緩解。在東海,由日本群島往西延伸的一系列島礁成為小衝突的場所,很有可能演化為全面海戰。

二○一○年九月七日,中國一艘漁船在釣魚台/尖閣群島這個主權有爭議的海域,和日本巡邏船發生衝撞。中國船長和船員被日本海上警視廳扣押,不顧中國政府強力反對,帶回日本。中方阻擋一些稀土出口到日本以示不滿,並且以涉嫌擅闖中國軍事禁區之罪名,逮捕四名日本僑民。

兩年後,我很驚訝聽到六艘中國海監部隊船隻、分為兩隊,克服日本攔阻,闖進釣魚台海域。在此之前,中方宣稱其領海包括此一地區。我之所以驚訝是因為自此之後一連好幾個月,中國海監船增加在釣魚台/尖閣群島附近的巡邏,有時候中國漁船在本地區作業長達數星期,而且經常靠近到離釣魚台/尖閣群島十四英里以內。同時,當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尖閣群島地區幾個私人所有的島礁買下之後,中國各地爆發反日抗議。數千名抗議者包圍北京日本大使館,其餘團體則在數十個中國城市抗議、示威。中國政府鼓勵示威,廣播稱,「日本已侵犯中國權利,表達你的觀點是很自然的事。」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在東海設置防空識別區,逼使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固然日本、美國等國家過去都曾經宣布他們的防空識別區,中國不尋常的嚴格要求卻很突兀,因為它要求進入識別區的飛機不僅要表明身分,提供飛行計畫,還要與中國的防空識別區管理單位保持無線電聯絡。北京宣布後不久,我很高興美國國防部長查克.海格(Chuck Hagel)批准兩架B-52飛越防空識別區,以示美國不承認北京的要求。我向他建言,中方不會有反應的。

針對日本的抗議,中國外交部聲明:「日方無權做不負責任的評論,以及對中國惡意指控。我們呼籲日方停止傷害中國領土主權的所有行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二○一四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引起爭議,因為他把中、日之間在東海的爭議,拿來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英關係做比擬。大家都曉得,儘管德、英兩國經濟關係密切,猶如今天的中、日兩國,可是卻在一九一四年爆發戰爭。

日本會如何回應中國在其西邊水域日益上升的侵略性行為,將會是其馬拉松戰略的重要試金石。至少在過去二十年,北京將戰國列強削弱敵國之鷹派的作法,施用在日本之上。中國在亞洲各地發動反日的妖魔化運動,包括針對日本國內民眾宣傳。它的宗旨始終一致:日本的鷹派陰謀策劃恢復日本在一九三○年代的軍國主義,因此必須把他們揪出來,不能讓他們在政治上得勢。

為了妖魔化日本,中國發出的訊息是,它認為日本的財富,以及日本身為美國在亞洲主要盟國的地位,是從二戰不當得利的結果。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稱這個現象是「有毒的、新形式的國家批准的反日民族主義」。「儒家文明圈」的國家應該接受中國天經地義的領導地位,不應該企圖復活舊帝國,或與美國這樣的外來霸權結盟。二○一三年八月,針對中、日兩國國民對彼此觀感的一項調查,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爭議。這項調查由中國的《中國日報》和日本的智庫《言論NPO》共同進行,向一千八百零五個日本人及一千五百四十個中國人調查他們對另一國家的觀點。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中國受訪者對日本沒有好感,相較於一年前的調查結果(百分之六十二)出奇的高。同樣地,九成的日本受訪者對中國沒有好感,而一年前只有百分之八十四.三。這是過去九年來每年調查敵意最高的一次。被問到為什麼整體中、日敵意如此顯著上升時,許多受訪者表示,尖閣群島/釣魚台爭端是原因:百分之七十七.六的中方受訪者和百分之五三.二的日本受訪者認為島嶼爭端是他們相互仇視的主要原因。

其次一個最重要因素是歷史恩怨:百分之六三.八的中方受訪人認為「日本對於侵華歷史缺乏適切的道歉和懺悔」是他們對日本有負面觀點的原因之一。或許最不祥的發現是,有百分之五二.七的中國受訪者和百分之二三.七的日本受訪者認為,他們相信中、日之間將來還會爆發軍事衝突。

中國對日本日益強悍,頗有可能對中國想贏得馬拉松的長期戰略有反效果——步步為營、謀定而後動的中國領導人若還忌憚美國霸權的話,應該不太可能挑釁美國在東亞最親近的盟友。中國若是與日本開戰,也可做為對抗美國的祕密鬥爭中的一場代理人戰爭——中國若能打擊日本,將進一步削弱已經衰落的霸主。

二○一三年,有一部分是針對中國在東亞日益蠻橫之反應,美國和日本同意擴大他們的安全同盟,以便展現美國決心仍在本地區扮演主要角色。這項協議包括美國將派偵察機前往日本,預料將會在釣魚台/尖閣群島四周及整個繫爭島礁地區海域巡邏。美國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和國防部長查克.海格親自前往東京簽署這項協定。固然美國拒絕在爭端中選邊,海格重申歐巴馬政府的保證: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的規定,日本若遭到攻擊,美國有義務協助日本自衛,而它將包括釣魚台/尖閣群島。

日本領導人已公開討論修訂日本的和平主義憲法——禁止採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只准維持自衛所需的低度兵力。通常日本人迴避不談它,但是現在卻坦率談論和中國的戰略競爭,以及中國在亞洲持續強悍的危險。中國對日本擴軍的可能性,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海軍軍備競賽情勢再現的可能性,反應非常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日本建設軍事力量並不是一直持負面觀點。一九七○年代中國鼓勵日本將防衛費用從GDP的百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三。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告訴日本訪問團,他「贊成日本自衛隊強化」。中國當時要拉攏一個新盟友對抗蘇聯。然而,十年之後,中國對「勢」的評估變了,一九八八年,鄧小平的國家安全顧問宦鄉強烈批評日本。

中國對日本民主政治的穩定性有根深柢固的懷疑。許多中國學者認為,今天日本許多右派人士「想要修憲以恢復舊帝國制度」。中國分析家經常批評日本政客到靖國神社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神道廟殿,供奉一八六七年至一九五一年的日本陣亡英靈,其中包括二戰期間的日本戰犯。這些分析家寫說,日本政客以參拜做為「精神動員,以便在中國進一步侵略擴張」。許多中國戰略學者相信,日本軍事力量增長必將成為「無法控制」。

日本軍國主義在未來可能復活,令中國憂慮。何新或許是中國最著名的極端民族主義作家、也是李鵬總理的顧問。他在一九八八年預測,日本對資源掠奪性的需求,將會使它企圖「殖民」中國。他說:「自從十九世紀以來,日本從來不曾放棄它長期以來的全球戰略目標……同時,就整體戰略布局而言,日本將完全瓜分及孤立中國。」
【中國與鄰國的緊張關係】

眼看著馬拉松勝利在望,中國人現在覺得比起以前更有空間耀武揚威,雖然同時也對他們的宏圖大計保持節制。他們在國境四周還有更緊迫的當務之急。中國周圍海域已經出現緊張局勢,南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有領土糾紛,東與日本也不平靖。

自從二○一○年以來,中國翻出塵封幾百年的地圖,想證明中國與東海、南海一些島礁有歷史淵源,因而提出領土主張。南海成為「熱點」,二○一○年五月與美國的高峰會議上,中國堅持對南沙群島的權利主張,把富含能源和漁業資源的數萬平方英里海洋納入其專屬經濟區,並把領海推進到靠近越南和菲律賓海岸地區。

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表示美國願意調停中國及其南方鄰國之間的爭端,這惹來中國憤怒反應。接下來幾個月,中方不時騷擾越南和菲律賓船隻。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把局勢比擬為一九三八年捷克面臨的危機:「什麼時候你該說:『夠了就是夠了』?世界必須說話了。大家必然記得,捷克割讓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是想要平息希特勒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反駁艾奎諾的說法「暴露業餘政客本色」。

但是,中、日之間的緊張程度最高。某些中國作家認為日本人是「雜種民族」、是美國在亞洲的代理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殘暴占領中國留下的仇恨,迄今猶未緩解。在東海,由日本群島往西延伸的一系列島礁成為小衝突的場所,很有可能演化為全面海戰。

二○一○年九月七日,中國一艘漁船在釣魚台/尖閣群島這個主權有爭議的海域,和日本巡邏船發生衝撞。中國船長和船員被日本海上警視廳扣押,不顧中國政府強力反對,帶回日本。中方阻擋一些稀土出口到日本以示不滿,並且以涉嫌擅闖中國軍事禁區之罪名,逮捕四名日本僑民。

兩年後,我很驚訝聽到六艘中國海監部隊船隻、分為兩隊,克服日本攔阻,闖進釣魚台海域。在此之前,中方宣稱其領海包括此一地區。我之所以驚訝是因為自此之後一連好幾個月,中國海監船增加在釣魚台/尖閣群島附近的巡邏,有時候中國漁船在本地區作業長達數星期,而且經常靠近到離釣魚台/尖閣群島十四英里以內。同時,當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尖閣群島地區幾個私人所有的島礁買下之後,中國各地爆發反日抗議。數千名抗議者包圍北京日本大使館,其餘團體則在數十個中國城市抗議、示威。中國政府鼓勵示威,廣播稱,「日本已侵犯中國權利,表達你的觀點是很自然的事。」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在東海設置防空識別區,逼使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固然日本、美國等國家過去都曾經宣布他們的防空識別區,中國不尋常的嚴格要求卻很突兀,因為它要求進入識別區的飛機不僅要表明身分,提供飛行計畫,還要與中國的防空識別區管理單位保持無線電聯絡。北京宣布後不久,我很高興美國國防部長查克.海格(Chuck Hagel)批准兩架B-52飛越防空識別區,以示美國不承認北京的要求。我向他建言,中方不會有反應的。

針對日本的抗議,中國外交部聲明:「日方無權做不負責任的評論,以及對中國惡意指控。我們呼籲日方停止傷害中國領土主權的所有行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二○一四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引起爭議,因為他把中、日之間在東海的爭議,拿來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英關係做比擬。大家都曉得,儘管德、英兩國經濟關係密切,猶如今天的中、日兩國,可是卻在一九一四年爆發戰爭。

日本會如何回應中國在其西邊水域日益上升的侵略性行為,將會是其馬拉松戰略的重要試金石。至少在過去二十年,北京將戰國列強削弱敵國之鷹派的作法,施用在日本之上。中國在亞洲各地發動反日的妖魔化運動,包括針對日本國內民眾宣傳。它的宗旨始終一致:日本的鷹派陰謀策劃恢復日本在一九三○年代的軍國主義,因此必須把他們揪出來,不能讓他們在政治上得勢。

為了妖魔化日本,中國發出的訊息是,它認為日本的財富,以及日本身為美國在亞洲主要盟國的地位,是從二戰不當得利的結果。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稱這個現象是「有毒的、新形式的國家批准的反日民族主義」。「儒家文明圈」的國家應該接受中國天經地義的領導地位,不應該企圖復活舊帝國,或與美國這樣的外來霸權結盟。二○一三年八月,針對中、日兩國國民對彼此觀感的一項調查,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爭議。這項調查由中國的《中國日報》和日本的智庫《言論NPO》共同進行,向一千八百零五個日本人及一千五百四十個中國人調查他們對另一國家的觀點。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中國受訪者對日本沒有好感,相較於一年前的調查結果(百分之六十二)出奇的高。同樣地,九成的日本受訪者對中國沒有好感,而一年前只有百分之八十四.三。這是過去九年來每年調查敵意最高的一次。被問到為什麼整體中、日敵意如此顯著上升時,許多受訪者表示,尖閣群島/釣魚台爭端是原因:百分之七十七.六的中方受訪者和百分之五三.二的日本受訪者認為島嶼爭端是他們相互仇視的主要原因。

其次一個最重要因素是歷史恩怨:百分之六三.八的中方受訪人認為「日本對於侵華歷史缺乏適切的道歉和懺悔」是他們對日本有負面觀點的原因之一。或許最不祥的發現是,有百分之五二.七的中國受訪者和百分之二三.七的日本受訪者認為,他們相信中、日之間將來還會爆發軍事衝突。

中國對日本日益強悍,頗有可能對中國想贏得馬拉松的長期戰略有反效果——步步為營、謀定而後動的中國領導人若還忌憚美國霸權的話,應該不太可能挑釁美國在東亞最親近的盟友。中國若是與日本開戰,也可做為對抗美國的祕密鬥爭中的一場代理人戰爭——中國若能打擊日本,將進一步削弱已經衰落的霸主。

二○一三年,有一部分是針對中國在東亞日益蠻橫之反應,美國和日本同意擴大他們的安全同盟,以便展現美國決心仍在本地區扮演主要角色。這項協議包括美國將派偵察機前往日本,預料將會在釣魚台/尖閣群島四周及整個繫爭島礁地區海域巡邏。美國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和國防部長查克.海格親自前往東京簽署這項協定。固然美國拒絕在爭端中選邊,海格重申歐巴馬政府的保證: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的規定,日本若遭到攻擊,美國有義務協助日本自衛,而它將包括釣魚台/尖閣群島。
日本領導人已公開討論修訂日本的和平主義憲法——禁止採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只准維持自衛所需的低度兵力。通常日本人迴避不談它,但是現在卻坦率談論和中國的戰略競爭,以及中國在亞洲持續強悍的危險。中國對日本擴軍的可能性,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海軍軍備競賽情勢再現的可能性,反應非常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日本建設軍事力量並不是一直持負面觀點。一九七○年代中國鼓勵日本將防衛費用從GDP的百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三。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告訴日本訪問團,他「贊成日本自衛隊強化」。中國當時要拉攏一個新盟友對抗蘇聯。然而,十年之後,中國對「勢」的評估變了,一九八八年,鄧小平的國家安全顧問宦鄉強烈批評日本。

中國對日本民主政治的穩定性有根深柢固的懷疑。許多中國學者認為,今天日本許多右派人士「想要修憲以恢復舊帝國制度」。中國分析家經常批評日本政客到靖國神社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神道廟殿,供奉一八六七年至一九五一年的日本陣亡英靈,其中包括二戰期間的日本戰犯。這些分析家寫說,日本政客以參拜做為「精神動員,以便在中國進一步侵略擴張」。許多中國戰略學者相信,日本軍事力量增長必將成為「無法控制」。

日本軍國主義在未來可能復活,令中國憂慮。何新或許是中國最著名的極端民族主義作家、也是李鵬總理的顧問。他在一九八八年預測,日本對資源掠奪性的需求,將會使它企圖「殖民」中國。他說:「自從十九世紀以來,日本從來不曾放棄它長期以來的全球戰略目標……同時,就整體戰略布局而言,日本將完全瓜分及孤立中國。」

接下來,中國在一九九五年呼籲美國關閉琉球(沖繩)的美軍基地,並且質疑在後冷戰的世界哪裡還需要《美日安保條約》。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盧廣業(Lu Guangye,音譯)甚至警告說:「北約集團和日美軍事同盟已經成為助紂為虐的兩隻黑手。」

中共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陸忠偉指出:「在亞洲外交史上,從來沒有過強大的中國和強大的日本並存的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高恆也認為,美國的占領並沒有消除日本的軍國主義。他認為,甚至因為美國在占領期間希望利用日本對抗蘇聯、北朝鮮和中國,「它維持日本的整個國家機器和戰爭機器(不過改了名字)。」中國學者提到,日本「壓制中國的領土政策,並且干預中國對南沙群島和釣魚台的主權。」所謂的「宮澤主義」(Miyazawa doctrine)即仿照「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在亞洲成立區域論壇、討論亞洲安全議題,卻被中國學者批評是圍堵中國的煙霧彈。《紐約時報》於一九九三年報導,中國一名官員透露,中國軍方要求在《五年計劃》中增加國防預算,以便對付日本軍事力量上升。

中國最迫切的關切是日本與美國合作開發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更進一步的中國評論亦強調日本取得核武和航空母艦的企圖。另外,中國分析家聲稱日本已有「具備航空母艦功能」的運輸艦。即使在核武議題上,某些中國分析家預測,未來的日本會像印度一樣成為核子國家。丁邦泉在中國軍事科學院刊物《世界軍事趨勢》撰文說:「毫無疑問,日本有能力製造核子彈……日本有辦法避開國際監督,就核武器進行祕密研究。」

【美國誤判中國對台灣的立場】

二○○九年,我的同僚和我仍然犯錯,以為中國人的想法和我們美國人一樣。我們對於中國對美國及其鄰國的新侵略性有所誤解,是因為它並不吻合我們既有的假設,也因為我們的中國線民一再向我們擔保,一系列似乎顯示中國愈來愈強悍的情節,並不是任何全盤計畫的一部分。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毫不懷疑中國。畢竟,我對中國馬拉松戰略的了解是,並沒有真正的急迫性要它趕著抵達終點,至少不是眼前當下。中國種種愈來愈強悍的行為似乎是隨機出現的獨立事件,美國為此辯論不休。中國的訊息是,沒有全盤模式或戰略把這些個別插曲連串起來。這個說法吻合早先的訊息:即中國並沒有大戰略。中國頂尖的美國事務專家王緝思就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如此說。

我的同僚和我認為理所當然的是,中國會盡一切代價避免挑釁美國霸權,以及至少還要花二十年工夫,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才足以懾服美國。這一切意味著,中國最不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對其鄰國和美國擺出侵略姿勢,壞了大事。可是,在二○一四年,美國政府官員卻告訴國會,中國已開始展現強悍的行為模式。為什麼我們花這麼久才明白這一點?


接下來,中國在一九九五年呼籲美國關閉琉球(沖繩)的美軍基地,並且質疑在後冷戰的世界哪裡還需要《美日安保條約》。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盧廣業(Lu Guangye,音譯)甚至警告說:「北約集團和日美軍事同盟已經成為助紂為虐的兩隻黑手。」

中共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陸忠偉指出:「在亞洲外交史上,從來沒有過強大的中國和強大的日本並存的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高恆也認為,美國的占領並沒有消除日本的軍國主義。他認為,甚至因為美國在占領期間希望利用日本對抗蘇聯、北朝鮮和中國,「它維持日本的整個國家機器和戰爭機器(不過改了名字)。」中國學者提到,日本「壓制中國的領土政策,並且干預中國對南沙群島和釣魚台的主權。」所謂的「宮澤主義」(Miyazawa doctrine)即仿照「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在亞洲成立區域論壇、討論亞洲安全議題,卻被中國學者批評是圍堵中國的煙霧彈。《紐約時報》於一九九三年報導,中國一名官員透露,中國軍方要求在《五年計劃》中增加國防預算,以便對付日本軍事力量上升。

中國最迫切的關切是日本與美國合作開發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更進一步的中國評論亦強調日本取得核武和航空母艦的企圖。另外,中國分析家聲稱日本已有「具備航空母艦功能」的運輸艦。即使在核武議題上,某些中國分析家預測,未來的日本會像印度一樣成為核子國家。丁邦泉在中國軍事科學院刊物《世界軍事趨勢》撰文說:「毫無疑問,日本有能力製造核子彈……日本有辦法避開國際監督,就核武器進行祕密研究。」

【美國誤判中國對台灣的立場】

二○○九年,我的同僚和我仍然犯錯,以為中國人的想法和我們美國人一樣。我們對於中國對美國及其鄰國的新侵略性有所誤解,是因為它並不吻合我們既有的假設,也因為我們的中國線民一再向我們擔保,一系列似乎顯示中國愈來愈強悍的情節,並不是任何全盤計畫的一部分。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毫不懷疑中國。畢竟,我對中國馬拉松戰略的了解是,並沒有真正的急迫性要它趕著抵達終點,至少不是眼前當下。中國種種愈來愈強悍的行為似乎是隨機出現的獨立事件,美國為此辯論不休。中國的訊息是,沒有全盤模式或戰略把這些個別插曲連串起來。這個說法吻合早先的訊息:即中國並沒有大戰略。中國頂尖的美國事務專家王緝思就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如此說。

我的同僚和我認為理所當然的是,中國會盡一切代價避免挑釁美國霸權,以及至少還要花二十年工夫,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才足以懾服美國。這一切意味著,中國最不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對其鄰國和美國擺出侵略姿勢,壞了大事。可是,在二○一四年,美國政府官員卻告訴國會,中國已開始展現強悍的行為模式。為什麼我們花這麼久才明白這一點?

美國情報界和我沒看到中國愈來愈強悍的跡象,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完全誤判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表面立場放軟的意義。自從二○○○年代胡錦濤上台開始,中國避免以武力威脅台灣,改為重用更加軟性、更加間接的方式來影響台灣政府,其中大半是經濟手段。中國以這種方法已經打進台灣的朝野政黨、企業領袖、媒體和百姓。據說,胡錦濤私底下向他的親信顧問表示,「買下」台灣要比征服台灣來得容易、代價也較低。中國和台灣在二○○九年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ECFA)將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現在兩岸之間每週有將近七百班飛機來往,而二○一三年到台灣的大陸遊客達兩百八十萬人次。甚且,北京採取直接行動籠絡台灣企業菁英,許多人變成強烈支持兩岸和解。親中的台灣商人已買下台灣重要日報和電視台,因此使得北京可以影響傳媒,也有其他人得到中資挹注。

一直要到二○一三年秋天到北京訪問時,我才發覺我們錯得多離譜,以及中國是如何迅速動員,以便在他們認為的美國衰退當中爭上風。北京的天氣晴朗而冷冽,但是早晨的交通和平常一樣糟透了。在下了一星期的雨之後終於迎來好天氣,上百萬市民湧向城外。我不想遲到,錯過未來兩天在國賓酒店(位於美國大使館之西七英里)與五位中國將領及六十位安全事務專家的會議。我提前一小時出發,選擇經過天安門廣場,經過政治局的祕密會議中心。犯了大錯! 長安大街堵得動彈不得的車陣至少有一英里長。司機嘆氣,我請他右轉、沿著紫禁城的紅牆走,然後左轉取捷徑往北走。

我翻閱筆記,準備即將要參加的以中國話進行的當前軍事力量均衡的討論。我的辯論對手朱成虎將軍是中國最著名的鷹派將領之一,他在二○○五年因為披露中國針對美國攻擊,可以實施核子反擊的劇本,而躍登全球新聞頭條。這次會議的主題之一很合宜,就是未來的核子均勢,以及武器控制的前景。另一位鷹派彭光謙少將,是中國經典教科書《戰略論》的作者:他將討論如何評估權力平衡。中國的法學教授們將闡述北京對南海的權利主張。

司機把我及時送到會場,我分發以中、英文寫就的會議講話稿,上面新蓋官章,註明「經國防部長辦公室准予發布」。這篇講話旨在挑激兩天會議期間的反應,我在之前參加三次中國軍方會議時也用這套辦法,即中國人所謂的「拋磚引玉」。這次會議是難得的機會可以獲悉中國對未來三十五年馬拉松要如何進行的權威性觀點。有位中國投奔自由者曾經告訴過我關於百年馬拉松的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的勝利就像一場長期、分為多個階段的圍棋賽。秦國歷七代國王才贏得最後霸主地位。一場圍棋通常約三百步,可分為布局、中盤、收官三階段。這個投奔自由者說,二○一四年的北京領導人認為他們仍處於中盤,這段期間中國的GDP已超越美國,但綜合國力仍不如美國。

我到北京開會是奉了華府命令,任務是設法了解在對付中國想超越美國的馬拉松戰略下,美國政府應做好什麼準備。中國軍中及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家是如何設想馬拉松賽局? 我在往後兩天的許多對話都在探討這些問題。

我錯誤地估計中國「韜光養晦」的策略將會持續到二○四九年。我過去認為,唯有到那時候,中國才會自認有資格擔當世界領袖,寶劍出鞘,亮出它全球治理的計畫。我沒有預期到,當權力平衡愈來愈不利美國而傾斜時,會有一個階段性漸進作法。因此我發覺有個新劇本正在上演:即根據北京的估算,每當中、美勢力平衡出現對中國有利的傾斜時,中國將變得更加堅定。

另一個我很慢才發現中國正在加速邁進的原因是,我誤信中國的說法,認為它的大戰略固定,旨在誘使別人鬆懈大意。中國的學者和官方強調他們的目標是至少在二十年內還保持戰略上的耐心。許多美國學者從北京回國後告訴我,中國不認為在未來幾十年裡權力平衡將向中國傾斜。中國積極鼓吹這個觀點。從二○○九年中期起,中國共產黨黨校和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等智庫即舉辦一系列內部會議,辯論美國相對衰落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對這些會議的評論是:「比較溫和的聲音——那些認為並沒有權力大轉移的人士……在這些辯論中明顯並未居於守勢。換句話說,美國是否相對衰落、衰落程度多大這些問題︹在這時候︺並沒有得到解答。」他又說:「甚且,沒有證據顯示外交政策的核心決策團體在這一時期……接受權力分配已出現重大轉移、或讓中國有新機會推進其利益的說法。」

但是某些中國領導人得出結論:中國在百年馬拉松中已經進展超前。學者和情報官員開始談起中國起碼超前十年,也有可能超越進度二十年。中國領導人如今在辯論是否該做個戰術改變,立即衝刺達陣,結束這場馬拉松較勁。

不過,中國的行動還是十分謹慎——盡量不使霸主察覺到中國的戰略目標。每一件插曲都構成了中國外交政策上的得分;每一次中國侵略性的行為都產生巨大政治利益。雖然美國和中國的許多鄰國都抱怨,中國根本沒有因其行為付出代價。……
【美國誤判中國對台灣的立場】

二○○九年,我的同僚和我仍然犯錯,以為中國人的想法和我們美國人一樣。我們對於中國對美國及其鄰國的新侵略性有所誤解,是因為它並不吻合我們既有的假設,也因為我們的中國線民一再向我們擔保,一系列似乎顯示中國愈來愈強悍的情節,並不是任何全盤計畫的一部分。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毫不懷疑中國。畢竟,我對中國馬拉松戰略的了解是,並沒有真正的急迫性要它趕著抵達終點,至少不是眼前當下。中國種種愈來愈強悍的行為似乎是隨機出現的獨立事件,美國為此辯論不休。中國的訊息是,沒有全盤模式或戰略把這些個別插曲連串起來。這個說法吻合早先的訊息:即中國並沒有大戰略。中國頂尖的美國事務專家王緝思就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如此說。

我的同僚和我認為理所當然的是,中國會盡一切代價避免挑釁美國霸權,以及至少還要花二十年工夫,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才足以懾服美國。這一切意味著,中國最不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對其鄰國和美國擺出侵略姿勢,壞了大事。可是,在二○一四年,美國政府官員卻告訴國會,中國已開始展現強悍的行為模式。為什麼我們花這麼久才明白這一點?……

……有位中國投奔自由者曾經告訴過我關於百年馬拉松的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的勝利就像一場長期、分為多個階段的圍棋賽。秦國歷七代國王才贏得最後霸主地位。一場圍棋通常約三百步,可分為布局、中盤、收官三階段。這個投奔自由者說,二○一四年的北京領導人認為他們仍處於中盤,這段期間中國的GDP已超越美國,但綜合國力仍不如美國。

我到北京開會是奉了華府命令,任務是設法了解在對付中國想超越美國的馬拉松戰略下,美國政府應做好什麼準備。中國軍中及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家是如何設想馬拉松賽局? 我在往後兩天的許多對話都在探討這些問題。

我錯誤地估計中國「韜光養晦」的策略將會持續到二○四九年。我過去認為,唯有到那時候,中國才會自認有資格擔當世界領袖,寶劍出鞘,亮出它全球治理的計畫。我沒有預期到,當權力平衡愈來愈不利美國而傾斜時,會有一個階段性漸進作法。因此我發覺有個新劇本正在上演:即根據北京的估算,每當中、美勢力平衡出現對中國有利的傾斜時,中國將變得更加堅定。

另一個我很慢才發現中國正在加速邁進的原因是,我誤信中國的說法,認為它的大戰略固定,旨在誘使別人鬆懈大意。中國的學者和官方強調他們的目標是至少在二十年內還保持戰略上的耐心。許多美國學者從北京回國後告訴我,中國不認為在未來幾十年裡權力平衡將向中國傾斜。中國積極鼓吹這個觀點。從二○○九年中期起,中國共產黨黨校和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等智庫即舉辦一系列內部會議,辯論美國相對衰落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對這些會議的評論是:「比較溫和的聲音——那些認為並沒有權力大轉移的人士……在這些辯論中明顯並未居於守勢。換句話說,美國是否相對衰落、衰落程度多大這些問題︹在這時候︺並沒有得到解答。」他又說:「甚且,沒有證據顯示外交政策的核心決策團體在這一時期……接受權力分配已出現重大轉移、或讓中國有新機會推進其利益的說法。」

但是某些中國領導人得出結論:中國在百年馬拉松中已經進展超前。學者和情報官員開始談起中國起碼超前十年,也有可能超越進度二十年。中國領導人如今在辯論是否該做個戰術改變,立即衝刺達陣,結束這場馬拉松較勁。

不過,中國的行動還是十分謹慎——盡量不使霸主察覺到中國的戰略目標。每一件插曲都構成了中國外交政策上的得分;每一次中國侵略性的行為都產生巨大政治利益。雖然美國和中國的許多鄰國都抱怨,中國根本沒有因其行為付出代價。……
美國情報界和我沒看到中國愈來愈強悍的跡象,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完全誤判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表面立場放軟的意義。自從二○○○年代胡錦濤上台開始,中國避免以武力威脅台灣,改為重用更加軟性、更加間接的方式來影響台灣政府,其中大半是經濟手段。中國以這種方法已經打進台灣的朝野政黨、企業領袖、媒體和百姓。據說,胡錦濤私底下向他的親信顧問表示,「買下」台灣要比征服台灣來得容易、代價也較低。中國和台灣在二○○九年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ECFA)將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現在兩岸之間每週有將近七百班飛機來往,而二○一三年到台灣的大陸遊客達兩百八十萬人次。甚且,北京採取直接行動籠絡台灣企業菁英,許多人變成強烈支持兩岸和解。親中的台灣商人已買下台灣重要日報和電視台,因此使得北京可以影響傳媒,也有其他人得到中資挹注。

一直要到二○一三年秋天到北京訪問時,我才發覺我們錯得多離譜,以及中國是如何迅速動員,以便在他們認為的美國衰退當中爭上風。北京的天氣晴朗而冷冽,但是早晨的交通和平常一樣糟透了。在下了一星期的雨之後終於迎來好天氣,上百萬市民湧向城外。我不想遲到,錯過未來兩天在國賓酒店(位於美國大使館之西七英里)與五位中國將領及六十位安全事務專家的會議。我提前一小時出發,選擇經過天安門廣場,經過政治局的祕密會議中心。犯了大錯! 長安大街堵得動彈不得的車陣至少有一英里長。司機嘆氣,我請他右轉、沿著紫禁城的紅牆走,然後左轉取捷徑往北走。

我翻閱筆記,準備即將要參加的以中國話進行的當前軍事力量均衡的討論。我的辯論對手朱成虎將軍是中國最著名的鷹派將領之一,他在二○○五年因為披露中國針對美國攻擊,可以實施核子反擊的劇本,而躍登全球新聞頭條。這次會議的主題之一很合宜,就是未來的核子均勢,以及武器控制的前景。另一位鷹派彭光謙少將,是中國經典教科書《戰略論》的作者:他將討論如何評估權力平衡。中國的法學教授們將闡述北京對南海的權利主張。

司機把我及時送到會場,我分發以中、英文寫就的會議講話稿,上面新蓋官章,註明「經國防部長辦公室准予發布」。這篇講話旨在挑激兩天會議期間的反應,我在之前參加三次中國軍方會議時也用這套辦法,即中國人所謂的「拋磚引玉」。這次會議是難得的機會可以獲悉中國對未來三十五年馬拉松要如何進行的權威性觀點。有位中國投奔自由者曾經告訴過我關於百年馬拉松的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的勝利就像一場長期、分為多個階段的圍棋賽。秦國歷七代國王才贏得最後霸主地位。一場圍棋通常約三百步,可分為布局、中盤、收官三階段。這個投奔自由者說,二○一四年的北京領導人認為他們仍處於中盤,這段期間中國的GDP已超越美國,但綜合國力仍不如美國。

我到北京開會是奉了華府命令,任務是設法了解在對付中國想超越美國的馬拉松戰略下,美國政府應做好什麼準備。中國軍中及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家是如何設想馬拉松賽局? 我在往後兩天的許多對話都在探討這些問題。

我錯誤地估計中國「韜光養晦」的策略將會持續到二○四九年。我過去認為,唯有到那時候,中國才會自認有資格擔當世界領袖,寶劍出鞘,亮出它全球治理的計畫。我沒有預期到,當權力平衡愈來愈不利美國而傾斜時,會有一個階段性漸進作法。因此我發覺有個新劇本正在上演:即根據北京的估算,每當中、美勢力平衡出現對中國有利的傾斜時,中國將變得更加堅定。

另一個我很慢才發現中國正在加速邁進的原因是,我誤信中國的說法,認為它的大戰略固定,旨在誘使別人鬆懈大意。中國的學者和官方強調他們的目標是至少在二十年內還保持戰略上的耐心。許多美國學者從北京回國後告訴我,中國不認為在未來幾十年裡權力平衡將向中國傾斜。中國積極鼓吹這個觀點。從二○○九年中期起,中國共產黨黨校和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等智庫即舉辦一系列內部會議,辯論美國相對衰落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對這些會議的評論是:「比較溫和的聲音——那些認為並沒有權力大轉移的人士……在這些辯論中明顯並未居於守勢。換句話說,美國是否相對衰落、衰落程度多大這些問題︹在這時候︺並沒有得到解答。」他又說:「甚且,沒有證據顯示外交政策的核心決策團體在這一時期……接受權力分配已出現重大轉移、或讓中國有新機會推進其利益的說法。」

但是某些中國領導人得出結論:中國在百年馬拉松中已經進展超前。學者和情報官員開始談起中國起碼超前十年,也有可能超越進度二十年。中國領導人如今在辯論是否該做個戰術改變,立即衝刺達陣,結束這場馬拉松較勁。

不過,中國的行動還是十分謹慎——盡量不使霸主察覺到中國的戰略目標。每一件插曲都構成了中國外交政策上的得分;每一次中國侵略性的行為都產生巨大政治利益。雖然美國和中國的許多鄰國都抱怨,中國根本沒有因其行為付出代價。……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1028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2
    • 商品規格
    • 21*14.8*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15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