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駕到:多元.開放.創意的文化盛世

外國人都說活在萬曆最幸福,明代萬曆上百件書畫珍品,從收藏發現不一樣的晚明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1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明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何國慶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1/1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外國人都說活在萬曆最幸福
明代萬曆上百件書畫珍品,從收藏發現不一樣的晚明


一般認為明朝是個黑暗的時代,萬曆皇帝昏庸、三十年不上朝,然而作者在收藏明代書畫的過程中,發現萬曆年間人才輩出,文明的昌盛可媲美西方的文藝復興,於是從收藏開始研究晚明文化,提出了不一樣的歷史觀點。

十六世紀,歐洲傳教士來到明朝的中國,驚嘆世上竟然有這個「烏托邦」。明朝中國社會的政府體制、經濟、交通、城市規劃,以及人們禮貌、整潔、文明、謙虛的性格特質,令外國人驚豔並讚不絕口。萬曆年間,天下文治饗盛,流傳於世的文化遺產,成就之大與影響之廣遠非其他時代可比擬。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仿傚司馬遷《史記》列傳的方式,這本書用真實的作品、貼近生活的故事來呈現明代大師的生命智慧。透過珍貴的書畫收藏,我們得以親眼見到這些名賢的墨跡,瞻仰其丰采。他們一起創造了一個文明、繁榮、創意、開放的時代,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各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值得我們學習與禮敬。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卜正民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
楊儒賓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鄭培凱 中華學社社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     共同推薦

作者

何國慶

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設立傅成賢音樂獎學金(台北、中央音樂學院與上海音樂學院)(from 1991)
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2004-2006)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1995-1998)
加拿大總理哈珀親頒「鑽禧獎章」(Queen’s Diamond Jubilee Medal, 2012)
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from 1992)
獎助「高雄獎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from 2014)
捐助國家圖書館展覽廳與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2012)
發行書法圖錄明代系列十冊、民國系列三冊、當代系列九冊
著有《考驗——證嚴法師面對挑戰的智慧》(2000)
出版慈濟護專紀念版《靜思語》(1989年9月)

目錄

〈序〉
在萬曆文藝復興面前       卜正民   
民國人的晚明關懷         楊儒賓   
晚明的世界,世界的晚明    鄭培凱    
 
〈前言〉
萬曆時代的中國人形象——富而好禮      
 
第一篇  中西交流與全球化   
白銀帝國,文明的黃金時代
對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
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
西學東漸:科學思想的引介
漢學東傳:影響日本和朝鮮文化
中國全球化的起點在明朝
 
利瑪竇.第一位獲得萬曆皇帝賜葬北京的傳教士   
祝世祿.利瑪竇的重要贊助人   
焦竑.介紹利瑪竇認識李贄與徐光啟   
王弘誨.帶利瑪竇進入北京的禮部尚書   
徐光啟.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   
陳元贇.日本「起倒流」柔道創始者   
隱元隆琦.後水尾太上天皇的皈依師父   
獨立性易.將種痘術傳至日本   
朱舜水.日本孔夫子、傳拉麵到日本      
東皐心越.影響日本琴學   
 
第二篇  政治與軍事   
萬曆不上朝,文治武功表現出色
會選將、善用人,屢戰皆捷
內閣首輔,推動「萬曆新政」
東林人士:空有抱負,有志難伸
 
徐階.推倒嚴嵩,提拔張居正   
高拱.開放海禁,與蒙古議和   
張居正.梁啟超眼中明朝唯一的政治家  
葉向高.支持東林、推廣西學的福建首輔   
郭子章.刊印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    
李如松.大敗豐臣秀吉軍的名將   
沈有容.保臺英雄,智退荷蘭   
南居益.驅逐荷軍,收復澎湖  
熊廷弼.努爾哈赤也敬畏的儒將   
楊鎬.抗倭援朝,救朝鮮於存亡旦夕  
石星.拯救朝鮮的兵部尚書   
高攀龍.東林領袖,一代大儒   
繆昌期.以名節自勵的東林君子  
楊漣.彈劾魏忠賢,保護天啟帝登基   
左光斗.史可法的恩師  
 
第三篇  科學與技術    
總結經驗,集其大成
科技發展來自日常生活
採礦與冶金、造紙與印刷技術提升
軍事科技領先西方
走在尖端的醫學與農學
多元開放,大師輩出
 
李時珍.《本草綱目》:達爾文評為中國百科全書  
潘季馴.「束水攻沙」,治理黃河的水利專家   
朱載堉.媲美達文西的科學全才   
王徵.第一位兼通西學的機械工程師   
涂紹煃.《天工開物》出版的關鍵人物  
吳有性.從疫區經驗實踐發展出「瘟疫論」  
徐霞客.《徐霞客遊記》:中國最重要的地理著作   
 
第四篇  思想與宗教    
實學思潮,知行合一
主體意識覺醒
三教一理兼容宗派
 
李贄.思想啟蒙大師   
劉宗周.曾任北京市長的理學名臣
黃宗羲.民本思想早於盧梭   
方以智.傳說中洪門天地會的創立者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雲棲祩宏.影響近代佛教的淨土宗八代祖  
雪浪洪恩.代表佛教與利瑪竇辯論   
憨山德清.濟貧救難的晚明高僧   
覺浪道盛.眾多明遺民追隨的禪宗大師   
破山海明.為救蒼生破酒肉戒的高僧   
 
第五篇  藝術與文學    
崑曲: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書法:浪漫書風,氣勢恢弘
繪畫:十七世紀的中國繪畫獨步全球
文學:眾聲喧嘩,抒寫性靈

梁辰魚.改良崑山腔,崑曲的奠基者   
湯顯祖.《牡丹亭》作者,被喻為東方莎士比亞   
沈璟.創立沈家班開啟戲曲的商業模式   
王衡.寫出經典嘲諷名劇《鬱輪袍》  
王驥德.撰寫中國第一部戲曲理論專著《曲律》   
張瑞圖.書法與董其昌齊名,影響日本書法界   
黃道周.南明首輔,臺灣為他建黃道周廟   
倪元璐.自組義軍抗清的殉節書法家   
王鐸.影響當代書法最重要的大師  
傅山.明遺民精神典範,「四寧四毋」美學觀  
文伯仁.文徵明的侄子,繪畫氣勢宏大   
徐渭.書畫詩文戲曲兵學的通才  
董其昌.妙在能合、神在能離,融合書畫與禪學
曾鯨.受西方繪畫影響的肖像畫家  
張宏.寫實主義畫家,風格獨特創新   
藍瑛.影響日本近代繪畫的畫家  
龔賢.「金陵八家」之首,畫範影響《芥子園畫譜》  
吳承恩.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作者
陸西星.《封神演義》影響民間文化  
王世貞.晚明文壇領袖,「後七子」之首   
馮夢龍.「三言二拍」之「三言」作者   
 
第六篇  文化與生活    
人生哲理:勸善.積德
養生之道:簡單.樂活
生活品味:品茶.焚香
才女藝伎:才情.俠義
收藏本事
袁了凡.《了凡四訓》:行善改變命運   
呂坤.《呻吟語》:修身平天下指南書   
朱柏廬.〈治家格言〉:必讀的治家經典   
洪應明.《菜根譚》:處世奇書   
屠隆.《考槃餘事》:賞鑒清玩,生活藝術指導書   
陳繼儒.《小窗幽記》:一人獨享之樂   
文震亨.《長物志》:教人如何優雅生活   
李漁.《閒情偶記》:中國人的美學指南   

序/導讀

前言

萬曆時代的中國人形象——富而好禮

十六世紀,歐洲傳教士來到明朝的中國,驚嘆世上竟然有這個「烏托邦」。那時,中西兩方在科學、文學、藝術、思想等各方面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明朝中國社會的政府體制、經濟、交通、城市規劃,以及中國人彬彬有禮、整潔、文明、謙虛的性格特質,令外國傳教士讚不絕口。也許現代人難以想像,但若翻開明人筆記,或者戲曲與小說,我們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曾有那樣美好的時光:人才濟濟,富而好禮,自重人重。

社會生活

政府治理井井有條

「明朝中國政府是由一群博士(進士)來治理的。」利瑪竇讚嘆中國政府以極度的智慧治理百姓,內閣制度發展高度成熟。一六四○年代,葡萄牙人克路士來到中國,說道:「中國比其他國人口多,國土大,政體和政府優越。」現代研治明代政府體制的專家,密西根大學榮譽教授賀凱(Charles O. Hucker),也認同明代政府是同時代世界上最成功的龐大的政府。

明朝官員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他們注重實踐、親自躬行。有像王守仁、唐順之那般允文允武的將官。也有像翁大立、潘季馴等實際場勘,站在百姓立場來規劃建設工程的治水名臣。居鄉的士大夫們聚徒講學、評議朝政,如明朝著名的東林領袖顧憲成曾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的知識份子們,在朝時成為利益百姓的官員,在野時就宣揚天下興亡為己任的理念。

經濟繁榮

由於明朝政府優越的政體,平民們安居樂業。只要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如農業、漁業、商業、餐飲、貿易、交通、航運、紡織、陶瓷、出版、娛樂、演藝、家具、建築等等,都以巨大的創造力高度發展,受到世界各國人的喜愛。明代晚期,全世界因歐亞貿易流入中國的白銀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約一萬噸白銀)。由於中國生產的陶瓷、絲綢、茶葉等大量銷往國外,一六○○年中國的GDP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中國可說是地球村中的精品工廠!

傳教士曾德昭來到中國,讚嘆這片土地的富饒與貿易的發達:「這個國家的財富值得稱羨,……他們還把所有東方最好最貴重的商品售賣給外國人。」門多薩描述中國人經濟活絡與致富之因,是由於勤奮,「中國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努力工作勞動!大商人和買賣人使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因為賺錢取之有道,「人們長壽愉快,老人精力旺盛」,經濟繁榮的表象之下,還有充足、飽滿的精神生活。

交通發達

有明史研究者指出,明代農業稅低、商業稅更低,這對經濟與交通影響至鉅。一五九八年利瑪竇隨著南京禮部尚書王弘誨,沿著大運河想要取道南京,前往北京。利瑪竇觀察到無數裝有貢品的船隻絡繹不絕地駛往京城。大運河上之所以能有這麼多艘貨船航行,是由於明代的船隻通行稅(船鈔)在整段航程中,只在揚州、淮安等數處關口,被徵收一次(最多二次)關稅。低稅的政策使得運河沿岸商業發達,航運也欣欣向榮。

明代的陸運同樣便捷。宋應星《天工開物.序》中描述了萬曆年間的交通盛況:「幸生聖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遊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由於交通極端發達,新事物、新資訊更快速的進到百姓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天工開物》這本中國工藝百科全書,是宋應星靠著便捷的交通網絡,闖南走北才寫成的!

城市美觀

明朝中國人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工匠。門多薩說:「大道都認真盡力的修築和保持平坦,城鎮的入口很講究,極其雄偉,有三座或四座門,用鐵堅固地包覆。他們的街道鋪得很好,寬到十五騎可以並行,而且很直,以致它們儘管很長,你仍可望到盡頭。」大道平坦寬闊、城門堅固雄偉,明朝的城市規劃令外國人嘆為觀止。人們居住的房屋不僅漂亮,而且還在屋邊布置花園:「他們的房屋一般都很漂亮,通常在門外整齊的植樹,顯得美觀,給街道生輝。房屋內部都白如奶汁,看來都像是光滑的紙,地板用很大和很平的方石鋪成,天花板用木料製作,結構良好並且塗色,看去像是錦緞,色彩金黃,顯得非常好看;每座屋舍都有三個庭院和種滿供觀賞花草的院子。他們無人不備有魚塘,儘管它只是小的。庭院的一方布置得很華麗。」總之,又美觀、又耐用。中國人所追求的內外和諧,充分表現在建築工藝視覺與實用的平衡當中。

人文素質

極為乾淨

明代〈朱子治家格言〉起首便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以打掃作為一日之始,不論居室或內心,「內外整潔」是第一要務。傳教士門多薩也注意到中國人愛乾淨:「他們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伯來拉也說:「全中國的人和我們一樣,坐在椅子上就高高的桌子吃飯,儘管不用桌布和餐巾,仍是那樣整潔。……他們用兩根棍子(筷子)取食,不用手接觸食物。」這是高度文明國家的用餐禮儀。另一種乾淨是來自中國人扶弱濟貧的內心。門多薩從未見過有中國人行乞,因為每個城市裡都有收容所,其中有很多給窮人、瞎子、瘸子、老人、無力謀生的人居住的房屋。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始終有充分的大米供給。這些人可以在上述的大館舍中安養天年,此外他們在這些地方養有豬和雞,因此窮人無須行乞也能生活。這真能讓現代人引以為鑒,我們不忍街友的居住品質,卻不知明朝社會是這樣照顧「弱勢族群」的。中國人不僅自身愛乾淨,更慷慨行善,推己及人,淨化社會!

禮儀之邦

中國人是文明有禮的民族。利瑪竇說:「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中國這個古老的帝國以普遍講究溫文有禮而知名於世,仁義禮智信是他們最為重視的五大美德。對於他們來說,辦事要體諒、尊重和恭敬別人。」我們的祖先以禮儀之邦而揚名國際,這是中國人共同的驕傲。伯來拉更進一步稱讚:「吃飯文明,講話也文明,論禮節他們超越了其他所有的民族。」禮儀不應徒具形式,更需發自內心對待日常生活的人事物。更進一步來說,禮儀不僅體現在人與人的交往,更具有改變社會狀態的力量。王陽明的弟子及其後學於居鄉時,主導家族建立宗祠,凝聚宗族的向心力,又舉辦講會,闡述睦族之道。而在出任地方官時,大力贊助刊刻簡明的禮儀書籍,並召集學生、童子演習禮儀。明代中國人身體力行,將禮儀的精神與實踐普及於一般大眾,值得現代人深刻反思。

謙虛的美德

治水名臣翁大立曾與萬恭合作《孔子觀欹器圖》。欹器不盛水時,傾斜而無法放置端正。若注入滿滿的水,又會向另一則翻倒。只有在水量適當時,可以擺放端正。君子時常將這種欹器放在座右,提醒自己時時謙虛。《易經》中也記載:「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可見從遠古以來,中國人就至為強調謙虛的美德。曾德昭看見了這一點,他說:「中國人爽快的讚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並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讚嘆。……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如今我們比起明朝更加富有了,在財富曲線增長的同時,莫忘了我們祖先的諄諄教誨,謙虛與禮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涵。

瞻仰大師丰采

十七世紀的科學天才萊布尼茲曾說:「我們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中國人是如何完美地致力於謀求社會的和平與建立人與人相處的秩序,以便人們能夠儘可能地減少給對方造成的不適。」又說:「我們從前誰也不信世界上還有比我們倫理更美滿、立身處世之道更進步的民族存在,現在從東方的中國,給我們以一大覺醒!」其中所言的「立身處世之道」正含納於謙虛與禮儀當中。因為明朝中國人的文化是如此可敬,傳教士們率先學習漢語、改穿儒服,甚至為此改變天主教的某些教規,接納中國祭祖祭孔的習俗,大批中國精英士人因此加入天主教。中國最早成為天主教司鐸的吳歷,更主張推行「華化天學」*。明朝時,中國與歐洲是以尊重的態度相互學習、文化交流的,可惜明亡後中斷了,否則天主教也可能像佛教一樣,發展出中華人文的特色。

從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挾船堅炮利武力叩關,以強凌弱,殖民亞洲,造成被壓迫國家人民極大的痛苦。回看萬曆時代,明朝身為世界大國,卻沒有侵略別的國家,也沒有殖民的行為,把別國變成自己的領土。馬來西亞前總統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曾表示,中國和馬來西亞有上千年和平友好的貿易交往,中國從來沒有占據或殖民馬來西亞的意識,和西方的殖民主義完全不同!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也說:「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菲律賓。」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再度站上世界舞台,東西方世界應當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如今恐怖攻擊頻傳,發生世紀難民潮,人心惶惶,而造成恐怖主義的原因更多種多樣。我認為,世界各國應該參考明朝不向外侵略的原則,這種模式才是世界和平的基礎。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曾說,中國比西方更成功之處在於,中國在和平而有規律(peace and

試閱

中國全球化的起點在明朝

「全球化」這個詞彙雖是當代思潮,但其概念與影響在古代已經存在。來自歐洲與日本的白銀影響了中國的經濟與政治,而中國的各種商品進入了歐洲人的日常生活,哲學思想則影響了啟蒙運動,這些事例都證明了晚明中國的開放性。我的好友卜正民是研究明史的專家,他在《塞爾登的中國地圖》書中研究一幅明代地圖,認為這幅地圖顛覆了人們對明朝「封閉保守」的看法,說明了「十七世紀初的中國人也會出國,也會參與海上貿易,他們瞭解外面的世界。」明朝中國一點兒也不封閉!這幅地圖證明了,區域性的貿易網絡當時已透過歐洲的船隊連繫在一起,歐洲船隊來到中國海域貿易後,便完成了全球化的網絡。

萬曆時代的全球化,以貿易為開端。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曾寫信給萬曆皇帝,希望加強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那時還沒有蘇伊士運河,要寄信到中國必須乘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好望角,穿過印度洋。當時的信使在途中遭遇船難,信件也沉入大西洋。一九七八年,信件被打撈起來,成為了明朝名聲遠播海外的歷史見證。一九八六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訪問中國,將伊麗莎白一世的信件複製品送給了中國代表。相隔三百九十年,這封郵件終於寄到中國了。

萬曆時期,社會上各方面都發生了劇變,樊樹志教授稱之為「晚明大變局」。中國並沒有錯過全球化,中國的商業、工業、知識界都吹進了新的風氣,打開了視野。我想透過真實存在過的明朝人物,藉由重探他們的生平言行,凝視他們的墨蹟手稿,以尊崇敬重的心,告訴後代子孫:我們的祖先非常優秀,我們的身上有他們的DNA。「明朝」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代表了珍貴、美麗,富有創造性的時代,我也最喜歡晚明的生活品味與文化氛圍。我誠摯地希望,傳教士們稱讚中國人「富而好禮」、「謙遜」、「極其清潔」的明代文化,能夠傳之永久。

中西交流與全球化

我將萬曆時代因為全球化而產生東西文化交流的現象,歸納為「西學東漸」與「漢學東傳」。西學東漸的參與人物主要是來華傳教士和中國的高級知識份子;漢學東傳的主要人物是中國學者和弘法海外的僧人。他們在東西交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徐光啟-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

在臺灣,徐光啟給人的聯想來自於「光啟社」與「徐匯中學」。其實,這個名字代表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輝煌歷史。

萬曆二十九年﹙1600﹚,三十八歲的徐光啟到了南京,在老師焦竑家中見到仰慕已久的利瑪竇神父。兩人初次見面就談得非常投機,他評價利瑪竇為「海內博物通達君子」。他在這次會面中也首次聽利瑪竇談到歐幾里德的數學名作《幾何原本》,因此拜他為師學習數學。萬曆三十一年﹙1603﹚,徐光啟在南京受洗,隔年就考上進士。徐光啟在翰林院工作之餘,投入翻譯《幾何原本》的工作,當年所譯的專有名詞,例如點、線、面、直角、銳角、鈍角、平行線,至今仍被沿用。

徐光啟曾對利瑪竇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因此用畢生心力學習各種知識。

徐光啟精通曆學、天文學、數學、水利學、農學、軍事學各專業,在親自操作實踐之餘也寫出大量著作。例如,為了試種輸入的新品種作物,他在上海家中開闢了實驗農田,也就是今天「徐家匯」所在地。萬曆三十六年(1608)江南水患,徐光啟試種甘藷大獲成功。他破除了「風土不宜」的保守觀念,寫了〈甘藷疏〉向朝廷介紹甘藷的十三種優點。萬曆四十一年(1613),為解決南稻北運的耗費,他在天津南部開闢八百畝的實驗園區,嘗試在北方種稻,並栽種花草、藥草等新品種農作物,進行施肥、接種等科學實驗。流傳至今的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就是徐光啟畢生實踐的心血結晶。

在崇禎之前,明朝使用的曆書承襲元朝的《授時曆》,這部曆書已經使用三百多年,誤差很大。崇禎二年﹙1629﹚,徐光啟建議改曆,皇帝因此開設曆局,委命徐光啟編修曆書。精通西洋曆學,也會製造天文儀器的徐光啟,將西方的天文學知識結合中國傳統曆法,使一般民眾都能瞭解並使用曆學。他在病榻上,還手捧曆書稿本校對,可謂鞠躬盡瘁。我們今日所使用的曆法,正是以《崇禎曆書》為基礎所修訂,從清初沿用至今。

科學與技術

明代的科技大師個個都極具創造力,也具備史學家陳寅恪所說「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他們都具有開放的胸襟,能夠接納外來的新事物與新思想,所有的發明與改良皆貼近日常生活所需,講求實用性,以百姓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徐霞客-《徐霞客遊記》:中國最重要的地理著作

徐霞客自幼喜歡閱讀歷史地理著作,使他產生親自旅行考察的願望,但因顧及老母在堂,不便遠遊,內心非常矛盾。他非常孝順,初始的旅遊活動總作「有方之遊」,按時回家探望母親,母親也喜歡聽他講述旅遊的奇遇。徐母經營紡織業,樂善好施且累積大量財富,她認為「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不必被「父母在不遠遊」的觀念所限制,因此給他各方面的支援,並且要他每年回家講旅遊奇遇給家人聽,我常想,這會不會就是《徐霞客遊記》誕生的原因。

徐霞客的旅遊,並非只是遊樂性質的「遊山玩水」,而是以生命注入其中的冒險壯遊。他沒有登山鞋,沒有防水衣,沒有登山杖,沒有生火用的瓦斯爐,更沒有中央補助。這樣的旅程,往往是在生命受威脅的狀態下與大自然搏鬥。然而他的探險行為並非盲目涉險,而是通讀了史地著作後,有計畫目的按圖索驥。

徐霞客曾說:「凡世間奇險瑰麗之觀,常在險處。」既告訴人們要有冒險精神,又鼓勵人們追求美的體驗。錢謙益讚美《徐霞客遊記》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潘耒稱徐霞客的「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之遊,是「以性靈遊,以軀命遊」。李約瑟評論︰「《徐霞客遊記》讀起來並不像十七世紀的文人所寫的作品,倒像一部二十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文化與生活

從萬曆時代的生活大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生活智慧、審美情趣及養生觀,不但呈顯出東方的生活高度,更得到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自足之樂,這些先賢的精神與思想值得現代人尊敬和效法。此外,明代的名媛和名伎,文學造詣可和文士們匹敵,在繪畫、歌唱、棋藝都各有專精,這些奇女子才情和俠義兼具,實在令人讚嘆神往。

文震亨《長物志》-教人如何優雅生活

文震亨是明代畫家文徵明的曾孫,崇禎年間任中書舍人,在朝中遭人排擠而辭官。生長在文藝家庭,耳濡目染下自然就能書會畫。他也擅長各類文藝,重視精神生活,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營造園林。

文震亨住在最懂過精緻生活的蘇州。他寫了一本教人如何生活的書《長物志》,「長物」原指多餘的東西,而非必須品。他的朋友開玩笑問:「你的專長是書畫跟營造園林,幹嘛寫生活小事?」他說:「如果將來人們漸漸忘了該如何好好過生活,想要重新體會或了解時,至少還有一本書可以給他們作參考。」他果然一語料到現代人的問題。這本書揭示了明代生活的多元層面,為我們保存了豐富的文化資產。

這本《長物志》從建築談起,近而講到家具、布置、飲食、衣著、動植物等,是全方位的生活百科全書,書中所提到的養生觀點,如:住的地方要清雅整潔,如何選擇家具才能達到保健功能,以及該吃當地當季食物等,都符合現代人生活的養生方法。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905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1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