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之路:世界級金獎編劇告訴你好劇本是怎麼煉成的

FilmCraft:Screenwriting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我來演這部戲,因為我就是想說裡面的一句台詞。」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1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電影電影實務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提姆.葛爾森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黃政淵
  • 出版社: 漫遊者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12/04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演過我的一部電影,
他說:「我來演這部戲,因為我就是想說裡面的一句台詞。」


《時時刻刻》、《為愛朗讀》編劇 David Hare


15名打造全世界觀眾共同電影記憶的知名現役編劇
揭露最好的劇本如何寫就
以及成功登上大銀幕的幕後祕密

本書特色:

˙FilmCraft書系:入圍英國Kraszna-Krausz Book Awards攝影與動態影像書籍大獎(2012)。

˙15位世界級電影編劇獨家訪談,分享專業見解與靈感來源,公開多年生涯練就的創作方法。

˙披露相關電影精采幕後素材與花絮,包括分鏡腳本、編劇筆記與從未曝光的圖像。

˙特別收錄伍迪‧艾倫、英格瑪‧伯格曼等影史5名傳奇編劇大師側寫。

一部電影好不好看,到底誰該負責?
電影的成與敗,
導演之外,編劇經常是背負責任的另一號人物,
但你不知道,在所有電影人當中,
編劇往往是地位最低落的人,面臨隨時被替換的窘境……

好劇本是煉出來的!
不論是個人原創發想,或接受電影公司委託編改,
編劇率先奉獻龐大的創作能量與時間,一稿改過一稿,
作品卻可能永不見天日,或甚至更糟——被拍成平庸的電影。

劇本——偉大電影的基礎!
無論原創或改編,劇本永遠是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好對白、故事節奏與角色發展,是電影所有其他元素依附的骨架。

好劇本不一定能拍成好電影,好電影卻一定有一個好劇本。
所有電影都因信念而成就,而編劇是第一個全心信仰的人。

■「好對白」和「趣味對白」的差別在哪裡?
■ 類似的題材已經滿坑滿谷,高明的編劇怎麼走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 原來動畫編劇不能天馬行空,在創作上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由」?
■ 編劇怎麼在最短時間內精進自己的文字鋪陳功力?
■ 靈感匱乏時,應該放棄,還是繼續寫下去?堅持下去可以得到什麼「獎賞」?
■ 身為專業編劇,最好依附電影公司、確保案子來源,還是自由接案、寫自己想寫的作品?

本書收錄當代知名電影編劇的深入訪談,披露其編劇生涯每一次成功與失敗的關鍵,
以及在一部好電影的幕後,劇本是如何起頭、構思、動筆、精煉成形,
而編劇是如何與龐大的創作焦慮共生,踏上一次又一次死而後生的歷程……

名人推薦


《痞子英雄》吳洛纓、《南方牧場小羊》侯季然、《甜蜜殺機》連奕琦、《父後七日》劉梓潔、「華文出版與影視媒合平台專案經理」游惠貞◎推薦

FilmCraft系列,各界好評

˙「……這些書精彩且值得一讀。」──STUFF WE LIKE網站

˙「……聚焦電影製作的各種技藝,充滿資訊與智慧。」──MAKING THE MOVIE網站

˙「……保證影響你思考電影的方式。」──THE AISLE SEAT網站

˙「……提供讀者精彩又內行的見解,也是電影業界人士可以運用在工作上的知識寶庫。」──GONE WITH THE TWINS網站

˙「以令人讚嘆的視覺形式,提供業界菁英的深度見解。」──MASTERINGFILM網站

˙「靈感泉源都裝在本書系裡。」──FILM INTEL網站

˙「……深入淺出……電影迷的饗宴。」──《達拉斯新聞》(DALLAS NEWS)

˙「……圖文並茂且具突破性的研究…」──電影視野雙月刊(MOVIESCOPE)

˙「想從當今最受尊崇的電影業界人士獲得建議?看FilmCraft系列就對了。這套關於電影製作的最新書籍,透過每個領域備受敬重的專業人士的眼界來看各個主題,視覺設計也相當厲害。」──DIY電影節

譯者

黃政淵

導演/創意人。台大外文系學士,南加大電影電視製作藝術碩士,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兼任講師。歷年影像與文字作品曾獲若干榮譽,電影長片劇本《禮物》、 《染血的豬籠草》、《最幸運的掃把星》、《春天是前進的季節》曾獲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譯有《故事的解剖》(合譯),由衷認為台灣影視產業最弱也最被忽視的一環就是編劇。歡迎來信指教chengyuanh@gmail.com。

目錄

前言

▆ 霍杉‧阿米尼(Hossein Amini)伊朗/英國
代表作品:《落日車神》(Drive, 2011)、《慾望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 1997)(英)
歷年作品:《光之消逝》(The Dying of the Light, 1992)、《深層的祕密》(Deep Secrets, 1996)、《絕戀》(Jude, 1996)、《關鍵時刻》(The Four Feathers, 2002)、《公主與狩獵者》(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2012)

▆ 吉勒莫‧亞瑞格(Guillermo Arriaga)墨西哥
代表作品:《火線交錯》(2006)、《靈魂的重量》(21 Grams, 2003)、《愛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
歷年作品:《馬奎斯的三場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2005)、《燃燒的原野》(The Burning Plain, 2008)

▆ 約翰‧奧古斯特 (John August)美國
代表作品:《大智若魚》(Big Fish, 2003)、《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歷年作品:《黑影家族》(Dark Shadows, 2012)、《狗男女》(Go, 1999)、《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 2000)、《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Charlie’s Angels: Full Throttle, 2003)、《九度空間》(The Nines, 2007),以及動畫電影《冰凍星球》(Titan A.E. , 2000)、《提姆波頓之地獄新娘》(Corpse Bride, 2005)、《科學怪犬》(Fr

序/導讀


在所有與電影製作相關的技藝中,編劇可能是最特殊、同時也是誤解最多的一環。

編劇是負責形塑電影最後成品之藝術視野的第一人,其靈感為後來加入團隊貢獻才華的諸多藝術家與技術人員,提供指引的明燈。但是當你想到好萊塢,會覺得編劇工作的替代率很高──劇本經常輾轉由好幾個編劇接手,當中有些人的名字從未能登上大銀幕的演職員表──再加上大眾的錯誤認知(「編劇就是寫演員台詞的,對吧?」),以及人云亦云的想當然耳(「什麼人都能當編劇」),由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什麼電影編劇的形象會出問題。幾乎每個參與電影的創意人都被認為是該領域的專家,例如演員、作曲家、造型設計師、攝影師,但很遺憾的,編劇常被當成一文不值的角色。在電影製作過程中,他們的職務最常被開除或取代。儘管電影的藍圖由編劇提供,他們卻不被視為電影的「作者」──這個榮譽落在導演頭上。

這就是電影編劇面對的嚴苛現實,但你總能輕鬆找到幾十本實用的教學書,教你如何用高概念的提案劇本打進電影產業。這個現象可以有很多解釋,例如想當編劇的人看到電影公司推出的平庸電影,覺得如果是自己來寫,可以寫得更好。但另一個理由是,許多人仍然認為電影是最偉大、最普世的藝術形式,他們渴望跟電影的廣大觀眾分享自己的故事。對資深的專業編劇而言,他們的心境也是一樣的:儘管打造好電影的道路上布滿了阻礙,他們仍熱切企盼著向全世界展現部分的自我。

迎向這個挑戰並且贏得成功的人,正是本書想要禮讚的對象。這裡收錄的十五位編劇都是一時之選,但我希望各位在閱讀本書後,可以看到他們所寫的電影類型不盡相同。從好萊塢賣座鉅片、美國獨立製片,到國際影壇,這些編劇打造了過去五十年來一些最令世人難以忘懷的電影記憶,而大多數觀眾都不認得他們的名字,更別提對他們有任何了解。透過本書,希望能讓這些創作者廣為大眾認識──這是他們應得的。

本書採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書寫格式:每個章節專寫一名劇作家,讓他們直接對讀者暢談自己的成長、創作哲學與職業生涯,同時盡力降低作者在訪問中的存在感,以便令受訪者的特質躍乎紙上。如果你想學習怎麼組織緊湊的三幕劇結構劇本,好幫自己賺進大把鈔票,本書將會令你失望。但如果你在尋找啟發、希望深入了解編劇人生,則或許會覺得本書不可或缺。而即使你對寫作沒有興趣,只是單純好奇電影如何從劇本走向大銀幕,本書也可以滿足你這分心情。

此外,本書反對以好萊塢來代表整個電影產業,或甚至僅由英語發音的作品來代表。正因為如此,我對本書受訪對象來自世界各地這一點格外自豪:當中包括了來自南韓、法國、墨西哥與丹麥的劇作家,而且每位受訪者都對二十一世紀初葉的世界電影,提出了自己的詮釋。在美國的片廠體系,儘管電影可能是由劇本起頭,但製片與高階主管的決定可以很快就稀釋劇本的品質,而且商業考量經常凌駕藝術上的表現。訪談過全球各地的編劇後,我發現:與其他地區相較,商業考量在好萊塢的影響力之大,實在很驚人──或許也令人難堪。無怪乎當我們想看一部真正具有詩意、動人心弦的電影作品時,從好萊塢以外的電影來挑選,得到滿足的機率較高。

但本書也不承認「好萊塢都出產不入流作品」這種陳腐觀念。《編劇之路》中最精采的幾篇訪談,出自那些在大片廠籌備的案子中奮戰的劇作家;看他們如何面對工作,是很發人深省的經驗。

馬克‧邦貝克寫過《終極警探4.0》(Die Hard 4.0, 2007)與《煞不住》(Unstoppable, 2010),受訪時談到自己早期如何執著於想寫好萊塢大片:「片廠電影的製作過程充滿各式各樣的障礙;面對它們、從中創造出有點價值的東西——有一部分的我深受這個挑戰吸引。」

約翰‧奧古斯特是《大智若魚》(Big Fish, 2003)與《狗男女》(Go, 1999)的編劇,對他來說,要在好萊塢的環境下生存,必須明白一件事:當自己熱愛的案子失去動能、掉進業界所謂「劇本發展地獄」時(在這個憂傷的煉獄,劇本幾乎沒希望被攝製),心碎不可避免。但據他所言,這一行還是有光明面存在:「……從好的一面來看,編劇跟電影產業的許多其他工作不同——你隨時可以拿起筆來寫新東西。」再不然,這兩位與其他劇作家對片廠電影製作過程的看法,至少能提升你對他們才華、堅持與耐力的敬意──這些是所有優秀好萊塢編劇都具備的特質。

要創作出絕佳的劇本,需要無盡的努力。這一點也在這些訪談中顯現出來。劇本之美,就在它持續演化的過程。在一呎底片都還沒拍攝之前,劇本早已經歷過許多次改寫,諸如放棄故事副線、發展出配角群,以及強化主題並深入探討。「劇本永遠都是電影的夢。」尚-克勞德‧卡黑耶這麼說。他是《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與《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 1967)的共同編劇。
更進一步來看「持續演化」這一點,有經驗的編劇會認知到,他們的職業是永遠無法徹底「精通」的。儘管卡黑耶現在已經八十多歲,卻認為自己還有成長的空間。「電影語言,是由全世界的偉大電影工作者發展出來的。」他說。「他們已經精鍊它,有時候也顛覆它,而我們的主要任務不光是去了解自己要使用的電影語言,可能的話,也應該嘗試使它變得更好。」他的話令人謙卑,但也令人充滿力量。

本書其他劇作家也呼應他的看法,盛讚同行對編劇藝術的貢獻。為了表彰其功績,我加入了五篇〈傳奇大師〉側寫,從班‧赫克特、伍迪‧艾倫到英格瑪‧伯格曼,以頌揚這些傳奇劇作家極具影響力的成就。

儘管在電影圈裡,編劇經常自覺有如次等公民,聽到受訪對象談及編劇與導演間有時很微妙的合作關係,依舊令人興味十足。吉勒莫‧亞瑞格曾經與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合作打造《愛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靈魂的重量》(21 Grams, 2003)與《火線交錯》(Babel, 2006),他對編、導之間關係的看法最引人深思。堅決反對作者論的他,深信每個電影製作相關人士都會影響作品最後的成敗。

如果編劇覺得被人占了便宜,亞瑞格的建議如下:「我發現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來保護自己的作品。」他說。「一切都是可以商議的。你可以在合約裡注明,『不許任何人改動劇本一字一句。』──然後它就白紙黑字寫在那裡了。打從一開始我就學到一件事:你賣什麼,人家買什麼……我從十五歲起就是這種態度:『這是我的作品,給我放尊重一點——做不到的話,大家拉倒。』」剛出道的編劇可能會覺得自己沒辦法像他這麼強勢,但我認為讀者在看完他那一章後可以理解,他從很年輕時就有這樣的自我肯定,也因此成為當代最突出、最不輕易妥協的劇作家之一。

這些受訪對象中有不少人繞了一點遠路才走進這一行,這一點或許可以鼓勵那些也想當編劇的讀者。他們有人曾是電影剪接師,有人曾經夢想當運動員,還有人在毫無藝術氣息的家庭成長。但這些劇作家有個共通點:在很年輕時就被大銀幕的不可思議所吸引。即便他們現在有些人偶爾在其他領域工作,例如小說界或劇場界,但劇本寫作仍是他們的生活重心。另外,有幾位身兼導演角色的編劇,談到了電影製作的不同層面間是如何相通而非相衝突。我覺得這部分相當值得一讀。

除此之外,許多受訪者願意誠實公開討論某些不成功的案例,也令我印象深刻。例如以《時時刻刻》(The Hours, 2002)與《為愛朗讀》(The Reader, 2008)劇本成而獲獎連連的大衛‧黑爾,在為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傑出的小說《修正》(The Corrections)進行電影改編工作時,因為製片群後來決定改變路線,他下的許多苦心都被丟到一邊,讓他非常失望。他對我透露:「當全部的心血付諸東流,一部分的我也死去了。」

如果所有電影都因信念而成就,那麼編劇就是第一個全心信仰的人之一。他們勇敢奉獻龐大的創作能量與時間,投入一個可能永不見天日的作品,或是更糟——投入一部最後成就平庸的電影。蘿賓‧史威考的文學改編作品包括《新小婦人》(Little Women, 1994)、《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 2005),在訪談中討論到那種挫折感:「我真希望觀眾看《超異能快感》(Practical Magic, 1998)時,可以體會到我在寫改編劇本時的美好經驗。」當被問到她對如何處理這種挫敗感有什麼建議時,她答道:「不要去想那些讓你傷心的事,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除了這些挫敗的故事與領悟,本書也有在天時地利人和下創造出金獎電影的故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2010)編劇安德斯‧湯瑪士‧詹森,分享了電影幕後的靈感來源。比利‧雷也討論了他在寫《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 2003)時如何獲得突破,成功將史蒂芬‧葛拉斯(Stephen Glass)這位備受指責的記者的故事,寫成令人動容的電


深入訪談

《為愛朗讀》、《時時刻刻》大衛‧黑爾 David Hare
《落日車神》、《慾望之翼》(英版)霍杉‧阿米尼 Hossein Amini
《怒海劫》、《飢餓遊戲》比利‧雷 Billy Ray
《煞不住》、《終極警探4.0》馬克‧邦貝克 Mark Bomback
《諜對諜》、《天人交戰》史蒂芬‧葛漢 Stephen Gaghan
《火線交錯》、《靈魂的重量》吉勒莫‧亞瑞格 Guillermo Arriaga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蘿賓‧史威考 Robin Swicord
《剪刀手愛德華》、《阿達一族》卡洛琳‧湯普森 Caroline Thompson
《殺無赦》、《未來總動員》、《銀翼殺手》大衛‧皮博斯David Webb Peoples
《危險關係》、《贖罪》克里斯多夫‧漢普頓 Christopher Hampton
《布拉格之春》、《大鼻子情聖》尚-克勞德‧卡黑耶 Jean-Claude Carrière
《大智若魚》、《巧克力冒險工廠》約翰‧奧古斯特 John August
《大都會》、《情定巴塞隆納》惠特‧史蒂曼 Whit Stillman
《薄荷糖、《密陽》李滄東 Lee Chang-dong
《更好的世界》、《變奏曲》安德斯‧湯瑪士‧詹森 Anders Thomas Jensen

精彩語錄

˙編劇如果以為自己是作家,就必須寫出非常精巧的劇本,創造非常好的文學效果——這麼一來,他就完了。他絕對會失敗。——《布拉格之春》、《大鼻子情聖》編劇Jean-Claude Carrière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演過我的一部電影,他說:「我來演這部戲,因為我就是想說裡面的一句台詞。」所以,編劇努力要做的,就是給演員一部好劇本,讓他們發出「這就對了,我真的很想演這個角色,感覺很有發揮的空間!」這樣的感觸。——《時時刻刻》、《為愛朗讀》編劇David Hare

˙「我不想寫人家已經做過的東西。」我希望這些場景出自連我都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靈感,不想要因為「那場戲在《不可能的任務》裡的效果很好」,就依樣畫葫蘆。我沒辦法這樣工作。——《諜對諜》、《天人交戰》編劇Stephen Gaghan

˙好對白不只是寫漂亮的東西……還要能讓故事向前推進。很多、很多人以為對白只是在幫劇情增添一點趣味。他們不知道昆汀‧塔倫提諾的趣味也在帶著我們走向某處。——《火線交錯》、《靈魂的重量》編劇Guillermo Arriaga

˙我很喜歡那些欺騙自己的人。這世界上最好笑的事,我覺得就是那些顯然對自己不誠實的人。你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我不是光坐在咖啡館裡觀察人,那是詩人才做的事,不是嗎?但是當人做出他們不該做的事,就會給我很多靈感。——《更好的世界》編劇Anders Thomas Jensen

˙除了我的藝術繆思之外,我對誰都不服從……評論上與商業上的反應並非那麼有意義;製作電影的經驗才重要。執行你的創意,表現你自己,維持自己的眼光,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伍迪‧艾倫

˙我覺得編劇就像在含金量不高的溪流裡淘金。我在探勘,用盤子篩選金砂,或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但這條溪裡的貴金屬真的很少。——《大都會》、《情定巴塞隆納》編劇Whit Stillman

˙我不同意「電影不該傳達太多訊息」這種想法。我認為藝術或創作是在問問題,而非提供答案,然後大家必須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薄荷糖、《密陽》編劇李滄東

˙編劇就是解決問題,這是我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我不是坐在電腦前思考藝術創作——我思考的是解決問題。——《怒海劫》、《飢餓遊戲》編劇Billy Ray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67118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23*22.5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