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魂歷劫自序(增訂版)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蘇曉康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印刻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9/21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所謂「存在的深淵」可以把一切浮華掃盡,還你本來面目,只是這一刻常常太殘酷;不殘酷不足以逼你現原形。

當坍塌化為悠長的認命
蘇曉康為妻子而寫的懺悔錄
他曾以《河殤》叩問整個華夏文明的命運與未來,
可當輪到問自己的命的時候,才發現除了天塌地陷之感,一無所憑。

一九八九年,蘇曉康因「六四」流亡海外,當他仍處在僥倖逃劫、演講邀約不斷的「飄飄然」時,九三年的一場車禍,妻子傅莉重殘,他被拉回殘酷的現實,開始漫長的下一段人生。他嚴苛拷問自己的輕率,面對創傷後的驚悚、崩塌與憂鬱,陪伴傅莉度過艱辛的復健之路:召喚記憶、等盼神蹟、疏離外界、與兒子衝突,以及無盡的自咎——在時間流洗中慢慢將自我尋找回來的歷程,亦是遭遇大難者最謙卑誠摯的告白。

二0一二年《離魂歷劫自序》增訂版,不忍觸碰的細節終於浮現……
痛苦從不因時間的流逝而稍減,但歲月卻照清了心靈的處境
體能癱瘓的傅莉,才是永不向命運低頭的勇者

得獎紀錄
一九九七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一九九八年第二十一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

名人推薦

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王丹(專欄作家.國立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史景遷(漢學家.美國耶魯大學講座教授)
余英時(中研院院士.克魯格獎得主)
李維菁(小說家.專欄作家)
季季(作家.資深媒體人)
哈金(小說家.1999年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
楊澤(詩人.資深媒體人)
楊渡(作家.文化總會秘書長)
劉克襄(散文家.資深媒體人)
劉曉波(作家.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顏擇雅(專欄作家.知名出版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連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故事其實是:一個精神癱瘓的人,陪護著一個體能癱瘓的人。——蘇曉康

聽到你說:「世界上哪有像我們這樣輝煌的流亡,這輝煌讓人陷於錯覺……。」這話讓我感到精神深處的震撼和共鳴。八0年代,我也曾陶醉於輝煌的錯覺之中。誠實地面對自己,是保持謙卑和敬畏的前提。——劉曉波

本書為一段酷烈的靈魂拷問留下紀錄,重新省思家庭中的自我定位,並為命運之無法宰制留下最佳註解。--哈金

看蘇曉康與傅莉走過幽谷荒野,我們為之肅然,因為知道我們其實同在一條路上,只是走得比較僥倖。——王德威

在妻子命在旦夕之際,作者面對人生至悲之大威脅,反而在懸崖前大覺醒,再次肯定生命的無上價值。--史景遷

看著蘇曉康的《離魂歷劫自序》,其實不是一種「離魂」,而是蘇曉康終於「回魂」,是生命與記憶的復歸。那是中國知識分子未曾有過的靈魂的自剖,深刻至生活與情感內核的自白。——楊渡

曉康以前在大陸出的書,都背負著為天下蒼生請命的大骨架,沉重而冰冷。寫《離魂》之書,大骨架已被大時代拆解;在異國守著癱瘓的傅莉,筆下只有血肉和血淚,一字一句柔軟而滾燙。——季季

序/導讀

增訂版自序

精神癱瘓與書寫休眠

  為了《離魂歷劫自序》增訂再版,我重讀了當年的日記,再舔了舊日的傷口。我們九三年發生車禍,九七年書寫出版,其間只隔了四年。初版迄今,十五年過去了,每次讀它,我都會淚水漣漣;傅莉讀它,不是在讀回憶錄,而是重讀她自己的前半生。這種近乎痛苦的閱讀,可能造成某種心理障礙,使得我拒絕「重返現場」,毋寧耽溺於眼前的鬆散。

  此刻隔了十五年去重讀那次書寫,依然可以感覺到無以替代的摧肝斷腸。書寫只有貼近現場,才能記錄情感的鮮活度。時效猶如保鮮膜。記憶是極其短暫的。這種直覺告訴我,再版除了盡可能增添當初遺漏的細節,無需變動全書的整體結構和脈絡。

  然而也不盡然如此。這次重讀、增訂的另一種意外收穫是,九三、九四年我在悲痛欲絕之中,呼天告地的搶救傅莉,感覺是渾沌的、自我是麻木的;九五年春天西醫治療接近尾聲,我開始恐懼傅莉的終身殘廢,至九七年終於被迫面對殘廢的事實,安身立命的荒蕪感逐漸升起,逼我走向孤獨。我的徹底變異,發生在那三年當中:求神求佛、疏離外界、跟兒子衝突;人整個兒換了一個,其痛苦實在不比前兩年輕。

  這也顯示,只有隔開了距離,你才讀得出另一種真實。同時也讓我找到了十五年來逃避的根源——我幾乎看不到在情感灼痛的背後,還有精神的、心理的坍塌。連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故事其實是:一個精神癱瘓的人,陪護著一個體能癱瘓的人。

坍塌:化為悠長的認命

  前面我敘述了兩個時間概念:車禍四年後書寫初版,十五年後增訂再版。還有第三個時間概念是一九九三年夏末,在水牛城附近那場車禍中昏迷的傅莉,最初曾被醫生診斷為可能成為植物人,而我則遲至2004年才獲知這個可怕的細節;其間隔了十一年。

  也就是說,當時「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所有朋友瞞住我一個人。今天回想起來,與其說那時大家怕我垮掉,不如說整個群體也難以面對這樁慘劇。當時,作家鄭義曾起草一封旅美華人知識界致氣功師嚴新的呼救信,簽署者幾乎囊括了中國流亡知識精英,還有幾位份量極重的學界巨擘,說明它已成為一個「文化事件」。這兩件事都顯示,這個車禍已成為一種集體焦慮,但是至今無人對此寫過一個字,又說明或者昏厥仍在繼續;或者已被遺忘。我的書寫只有能力敘述個人焦慮,鮮少旁及更廣闊的集體焦慮;這也許並非是情感自私,而是一種精神癱瘓。

  這本書關於個人焦慮的敘述,如「黑洞」、「靈媒」等章節,涉及了存在、信仰、神秘主義、超越性等等課題,但無意間更淺顯地展示了一個精神癱瘓的病例。你可以說那是車禍後難免的驚悚、崩塌、憂鬱症等等,但是當我在歲月流逝中慢慢找回自我——對自己的感受、審視、反芻,慢慢跳出悔恨,那被籠罩其中的唯一情緒之後,我才看到痛苦的更多層次和面向,看到我在災難中的真相、原形、侷限……。

  換句話說,我的「神跡」期待,成為我應付突發災難的精神支撐,但那不過是把一切往後推延而已,也給了我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結局卻是,半身癱瘓的傅莉,只能按照她剩下的有限能力,以她自己願意的方式,去尋找一種殘障在世的活法,我則必須陪她去經歷這種尋找。於是我的精神癱瘓了。

  這個結局,正是我在這本書裡所描摹的自殺衝動所恐懼的。或者說,這個延續至今的漫長殘障生涯,最初給出的滋味,竟然是在林子盡頭的湖邊出現的甜絲絲的感覺。甚至九七年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記憶對這些細節仍很清晰,絕望也還沒有真的降臨。此後絕望是一天一天地降臨著。霎那間的坍塌,漸漸地化為悠長緩慢的認命。然而,即便我認命了,傅莉也至今不肯接受。

  書中引述了杜思妥也夫斯基說的「希望永遠失去了,而生命卻單單地留下……。」這句話,你若不搭進歲月的消耗,是體會不出其雋永的哀痛的。也許你對它可以有哲學的思辨領悟、文學的朦朧把握、美學的情境想像,也可以輕易地使用「靈魂拷問」的字眼,但是你若用生命去度過它,它從頭到尾都是難以忍受的。遺留下來的生命是殘缺的:不是殘缺了別的什麼,只是缺了希望;天不再是湛藍的,世界失去了五顏六色。

攙扶:相濡以沫的儀式

  我從醫院出來,就注定要進廚房。我不僅餘生要當一個護理,也必須當一個「家庭主夫」。至今,我已經打理了快二十年的一日三餐。我的烹飪手藝的進步,不是因為嘴饞。我到四十歲離國時還不會包餃子,後來這十多年竟可以調餡、□皮、包餡一手拿。我的生活半徑,大致可以拿一家中國超市的距離來劃定;甚至引誘兒子回家的最終計謀是一碗紅燒肉…。

  夫妻的含義,從牽手變成了攙扶。生活裡最重要的東西,是一張輪椅。而傅莉對車禍的憎恨,轉向憎恨輪椅。她拒絕殘廢的所有情緒,都找到了一個發洩物件。直到她蹌蹌踉踉能走幾步了,都還沒學會使用那張輪椅。但她這輩子,可能都離不開它了;我豈不也如此?輪椅比一輛汽車對我更重要,甚至選購汽車的第一考量,是放置一張輪椅的空間和方便。車禍後的最初幾年裡,從汽車後箱搬上搬下輪椅,幾乎扭斷我的左臂。輪椅譜寫在我們生活的各種篇章裡。這種行走的限制,使生存空間跟著生活半徑一道萎縮。公共交通基本上跟我們是無緣的。我回北京奔喪,百般尋找一隻足夠大的雙肩背包,因為我雙手被輪椅佔用,不能使用拉杆滑輪式旅行箱。

  輪椅的下一個層級是拐杖。其間還有一個過渡型:Rollators,大概新造的一個詞,翻譯成「助行車」,其實就是帶(車古)轆的拐杖。其中又有份量之別,製造商變更材質使之輕便,輕到十一磅,真令我感激涕零。我們其實還沒福氣用上真的拐杖。不過是恨恨地扔下輪椅之後,跋涉在接近拐杖的途中而已。這途中,我攙扶她的機率大增。她常常要我走在她前面,她好搭上我的肩膀。不是她能走了,而是我變成了「活拐杖」。

  空間的侷促不僅是物理性的。我們蛻化為「非社會動物」。早年的社會聯繫統統脫落。排斥新的聯繫進來。社交幾乎是禁忌。住宅之外的含義,只意味著看病、採購、寄帳單等幾件很少的事情。傅莉關閉了她的交流意願。她的安全感只能是室內的。幸虧近十餘年誕生了一種新的空間:網路互聯網,否則不知道她還能去哪裡遊逛。我們2002年由普林斯頓異地而居,遷入完全陌生的環境,卻安之若素。如果說我在這本書裡,還只能以追悔的姿態,去寫傅莉的種種剛烈性格,那麼後來的故事,我寫進續集《寂寞的德拉瓦灣》裡的我所守護的這個女人,已經孤絕、癡醉、沉困,卻決不認命、放棄。我不知道,我的筆墨還能不能接近她緊閉的內心。

  傅莉常常言不由衷自稱「幸虧清醒得晚」,否則會難受得太早。一個腦傷者與社會的關係,毋寧病人被社會(正常人)所誤解的成分更大,人們似乎只有能力接受她的肢體癱瘓,卻不懂她的腦力、心智、情感的癱瘓。這方面又以社會不能忍受腦傷者的非理性反應為尤。難怪西方文學常以瘋癲者為主角。

記錄「失望」:一種書寫掙扎

  我在初版〈後記〉中說過:「我渾渾噩噩『寫』了這本書」、「我第一次不知道自己在寫而寫著」。「寫」還原成一種本能。寫不是「創作「而是一種機械行為。寫不是為了要人家去讀。寫出來的文字是睡眠的。
  
  寫完《離魂歷劫自序》,我又再次跌進這種狀態。我逃離「公共領域」、逃離報刊雜誌、逃離讀者、逃離書本和鉛字,自然,也逃離那個無處不在的互聯網,躲到我自己的「洞穴」裡去寫,依然是「不知道在寫而寫著」。十五年來,舊世界被顛覆了,私密的書信、電話和耳語,已成網路上的眾聲喧嘩。人人都在最大化自己的聲音和書寫。表達欲第一次超越了所有的欲望。博客、臉書、推特,是每個人的報紙和出版社。而我,竟心如止水地休眠了。

  「休眠」是私密地寫、不要讀者地寫、寫自己的宣洩也宣洩地寫、站在路燈底下寫自己孤獨瘦削的影子、感覺須臾溜走時拽住它就寫、痛苦地寫也逗樂地寫、寫出來的句子「休眠」在紙張和硬碟裡……。假如有機會把我十多年來寫的日記全部輸入電腦,搜索一下最多的字句,大概是「她終於會走了」、「她真的走了起來」、「她怎麼走得這麼好」等等。

  常有人說:書寫有益於醫治創傷。我覺得很難說。十五年前寫了這本書後,我一直在私底下掙扎著寫。我不厭其煩地記錄每一次的物理治療。傅莉只要出現症狀,我就會滿紙驚惶。如果詞句歡快輕佻起來,一定是病痛抽絲而去。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一直在記錄「失敗」。我飽蘸希望地書寫著「失望」。我寫內心的掙扎無意間成了掙扎著寫。我不知道我曾經寫掉、寫走、寫好了內心的什麼;也許反而是寫出了更多的彷徨、哀愁、懊悔?但無論如何,這本書和它的續集將顯示:在災難和悲傷之外,書寫仍然是我唯一喜歡的事情。

回味「麗質」:一種曖昧的快樂

  只有在回味傅莉的beauty時我才快樂。那快樂是曖昧的。beauty這個詞在中文裡不容易準確譯出來;「美」、「魅力」皆不能盡釋其意,讓我暫借「麗質」一詞吧。她慘痛地失去了她的麗質,外在的內在的,大部分失去了,而她與生俱來的那種麗質是回味不盡的。只說她當年嫁進蘇家後營造的那個長媳的姿態,就是無與匹敵的。她不卑不亢,做事滴水不漏,四面八方平平穩穩,其光彩掩及親朋鄰居;而我媽媽是個嚴苛的婆婆,對這個兒媳沒有半句挑剔。那段時期,媽媽的平和安詳神態,是她悲苦的一生裡最罕見的。如今回想起來,傅莉當初隱而不顯的這個姿態,是何等的一種beauty!

  我曾對我們的一位摯友說:我對傅莉,大概也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愛了,我越愛她會越恨自己;愛變成一個弔詭,令我無法承受。我只痛惜,可能是那種此恨綿綿,天長地久式的遺恨。懺悔、贖罪、盡責等等,都不能盡其意;唯有內心的咀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93334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0
    • 商品規格
    • 15*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6/1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