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記

  • 9 315
    35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小說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何逸琪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蔚藍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9/12/2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從神界到人間
從人情到史冊
何逸琪脫台入印太入亞歐
用塵世的腳步
丈量人與神祕的世界


Salamalaikom。她喜出望外,以結巴不熟練的華語:「妳是穆斯林?有清真寺?」「沒有。以後有機會,我們去臺北清真寺吧!」不知她解意與否,但一句Salamalaikom,天涯姊妹已咫尺。

我咬著椰棗,入口暖胃,比糖漬的更加甜美。我要離開清真寺時,他們同聲問:「妳明天再來嗎?」這些教親的殷切和善,能讓過客變成常客。。

酷愛南亞西亞一線的何逸琪,視異鄉女子如姊妹,以一面之緣的男子為教親。《微塵記》是何逸琪20年的旅記,足跡如遊塵,努力丈量陌生的世界,看見風景以外的風土,觸碰人群之內的人情。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這本文集收錄了數十篇旅遊札記,時間跨越十餘年,所到之地除了開頭數篇的埃及之外,主要為西亞、南亞各國,特別是穆斯林文化和印度教文化,更是逸琪著墨甚深之處,這些文字開啟了在台灣旅遊書寫中較少見的領域。……而文中最引人入勝的,往往是旅途中所遇到的人情和善心,不論是分享的椰棗或是古意的司機先生,往往令人低迴再三。雖說文化不同、語言互異,出外旅行脫離了原本的舒適圈,難免會有困窘不濟,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互相體貼與同理心,偏又能跨越阻隔,化陌異於無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李根芳.專文推薦

作者

何逸琪

中正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寫過一次長篇小說。討海人的女兒、行船人的外姪孫女,漁村出身,不會游泳。愛看不同時代的地圖輿圖,對人和世界充滿好奇。重度自助旅行者,拉行李箱「冒充」背包客,二十年來頻繁往來印度—太平洋一線,對中東與歐洲文化歷史略有涉獵。印度電影愛好者,譯有《寶萊塢生死戀.祕婚小新娘》(野人,2011)、印度古典小說《勒克瑙之花》(城邦集團POPO網,2012),著有《幻想國度:百年印度傳奇》(與鄭秉泓合寫,第13屆高雄電影節,2013)、《祕史之書》(第一屆臺灣歷史小說獎初審入圍,2016)。

目錄

我讀《微塵記》 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李根芳
自序

金字塔:他人起他人落,過去的孟斐斯,米斯爾與今日的開羅
帝王谷:惶悚時刻
命運之夜
今朝容顏老於昨晚——Abu Simbel, Nefertari
姊妹
遙記中土行
日益微弱的火苗——拜火教村莊
綠色的幽光中
麗景幾許深愁——克茲文
邊疆:大不里士
回顧細密畫Miniature
關於尼瓦人的兩三點小事
巴克塔浦爾的女人節
蘭毗尼:不負郭來不附城
精靈之日
可汗的功課
第二十個妻子:蒙兀爾帝國後宮史
果亞:印度的另一個世界
你的黃金年代——誰的大航海時代:賈夫那碉堡以及台夫特
化外之地:塔米風情之賈夫那(上)
化外之地:塔米風情之賈夫那(下)
雲端上的天女——西格里耶獅子岩壁畫
加耶:租界/借的風光
加耶:請君為我傾耳聽
小吃多滋味
小印度大寶森節Thaipusam
夜晚的市集:新加坡小印度
風塵僕僕
天女之舞
就在呼吸之間的廢墟浪漫——記塔普倫寺、塔松寺、塔內寺三寺
緣河而行,忘路之遠近——前往馬德旺
生命不息:寮國龍坡邦
蒲甘:小鎮故事多
嶔巇崔嵬金石山
傣人:西雙版納
未解貪嗔心——鵝毛飛雪香格里拉
如是我見聞——克孜爾石窟
紫禁城的房間
安東河回村
水原夏夜慶典
慶州:終得千年土饅頭
畫餅充饑——瓷瓶
百鬼夜行:煙樓迷路
輪迴的太平備忘

後記

序/導讀

【推薦序】
我讀《微塵記》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李根芳


接到逸琪要出書的訊息,十分替她高興。多年來她筆耕不輟,大部分是在網路上發表,或是她對印度電影及流行文化的觀察及評論,或是她的旅行札記,一一細數了這些年來她的生活點滴。不時也聽到她得了某某文學獎,嘗試寫了歷史小說等等,如今有部分成果能結集出版,心中著實為她欣喜。但接之而來她邀約寫序,又令我誠惶誠恐,畢竟她所踏過的眾多足跡,於我皆是陌生之地,但承蒙她看重,十多年前結下的師生緣,得以延續至今,因此為其作寫序,似乎成了義不容辭之事。

這本文集收錄了數十篇旅遊札記,時間跨越十餘年,所到之地除了開頭數篇的埃及之外,主要為西亞、南亞各國,特別是穆斯林文化和印度教文化,更是逸琪著墨甚深之處,這些文字開啟了在台灣旅遊書寫中較少見的領域。又由於她的閱讀興趣和人文關懷,因此《明史》和《倚天屠龍記》能夠共陳,寶萊塢電影和漫畫《尼羅河女兒》可以並列,各種典故和時事信手拈來,驟然加深了文章的廣度與深度,增添不少閱讀的趣味及挑戰。而文中最引人入勝的,往往是旅途中所遇到的人情和善心,不論是分享的椰棗或是古意的司機先生,往往令人低迴再三。雖說文化不同、語言互異,出外旅行脫離了原本的舒適圈,難免會有困窘不濟,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互相體貼與同理心,偏又能跨越阻隔,化陌異於無形。

我們為什麼要旅行呢?排除因天災人禍而不得不然的遷徙,人類之所以移動、旅行,早期多為經商、傳教或朝聖,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上流社會的年輕男子則是以增廣見聞、加強法文能力為由,展開他們的壯遊,以達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目標。十八、 十九世紀西方人的旅行則是與拓荒開墾、探索冒險,甚至是殖民剝削密不可分。中國古來也有法顯的《佛國記》、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等記錄去印度取經的遊歷,更常見的是詩人墨客登高望遠、足履古跡或是暢遊大山大海,他們吟詠感歎所留下的詩歌遊記,成了中國古典文學重要的瑰寶。

在歷史上較為人所熟知的旅行書寫,《馬可波羅遊記》自然是排名第一,也是哥倫布航海大冒險時反覆閱讀的主要參考書。十四世紀的《伊本.巴圖塔遊記》是穆斯林學者巴圖塔在三十年間走過近十二萬公里的行記,他堪稱是古代最偉大的旅者之一。自二十世紀以降,旅行書寫更是蔚然成風,許多名家輩出。至於中國古代最為人著稱的旅者,首推撰寫《水經注》的酈道元與明代《徐霞客遊記》的徐宏祖,兩人皆以地理考察見長,但秀麗的文字與精闢的描述,使得這兩部作品在文學史上亦佔有一席之地。

過去這一、兩百年來,隨著交通工具愈益普及,人們休閒時間增加,大眾觀光和旅遊度假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活動。網路媒體的興起更促使人們將旅遊見聞形諸筆墨圖像,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旅者(traveler)和觀光客(tourist)早已無差無別,我們在踏出國界之前,已經從電視電影、廣告新聞、報章雜誌等各式媒介看過即將前往旅遊的目的地,甚至到了目的地所拍的照片影片,也無非是複製我們曾經看過的圖像,除了「必買」之外,許多「必拍」、「必到」早已規劃了我們的行程,所謂自由行,其實仍然是依循著既定的觀光路線,按圖索驥一番,復刻著他人的足跡、他人的情節。

那麼,我們究竟為什麼要旅行呢?用艾倫.狄波頓的話來說,「旅行隱隱約約代表探索人生、掙脫工作的束縛、努力活下去。」我們想逃脫日常生活的週而復始、百無聊賴,體驗(可能)陌生的語言及符號、不熟悉的氣味及溫度、新奇的食物和色彩。暫時離開某種程度的舒適圈,經由新鮮的刺激,彷彿我們也變成另外一個人,不完全是自己,或是回到某種孩童的狀態,有些事物是從未嘗試過的,某種驚奇和詫異仍然是可能的。因為來到異地,「反正沒人認識我」,於是大著膽子做一些平常被規矩原則重重限制不敢放任的事。這是十九世紀不少英國淑女旅行家在後來的遊記裡自己坦承的。

我自己喜歡的旅遊作家是十九世紀末英國的瑪麗.金斯利,在三十歲以前,她是個聽話服從的女兒,在家照顧年邁體弱的雙親,父母親在六週內相繼過世後,她隔年就來到西非,花了半年時旅遊探險。想像著她全身上下一身維多莉亞時期英國淑女的裝扮,划著獨木舟到食人族部落要和他們做生意。不慎掉落到一個有著三十公分長的尖刺捕獸陷阱時,她平靜地說:「在這種時刻,你就明白一件厚裙子的好處了。」雖然她難免有帝國主義獵奇和視他族為落後的包袱令人詬病,而且對爭取女權也興趣缺缺,但是她獨特的幽默感和勇闖天涯的冒險精神,仍然是旅行書寫的典範之一。

還有一九七○、八○年代英國「文學金童」布魯斯.查特溫,他的筆觸總是看似平平淡淡,但是卻可以召喚出人類幾十萬年前大規模遷移的原始欲望,描繪跨越幾大洲的驚心動魄歷史,他待在一個地方一個月就開始躁動不安,超過兩個月就覺得無法忍受,總是想不斷地移動,「演化讓我們成為旅人。無論是在洞穴或城堡,在一個地方長期安頓下來,這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是斷斷續續的情況。」他很愛李白,常常引用他的文字,畢竟李白也是個不安於室的靈魂,「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多好的境界,多麼超然的人生。

在旅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呢?我常覺得:You are what you see. 你是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你會看到什麼。君不見有多少人對眼前人事物視而不見,因為看不到所以也就無感。若經過選擇、經過訓練,一個旅人會看見石頭土壤不同的顏色所代表的地質意義,樹木花草、鳥獸蟲魚各自有各自的姿態和分布。街道巷弄的寬窄分布是習慣成自然,也可能是族群刻意劃分;建築風格是文化的鑄印,也是歷史的痕跡。於是處處皆有好風景,萍水相逢的來往過客都有可能是令人浮想聯翩的故事題材。

那麼,為什麼我會選擇這個地方旅行?為什麼我會遇到這些人、這些事?也許是對某種文化的嚮往,也許是美食美酒的誘惑,又或者是碧海藍天的想像、白雪皚皚的浪漫?因為好奇、渴望、未知,種種嚮往、誘惑、想像就成了最大的動力,我們想要脫離一成不變,想要得到某種新鮮的刺激。個性決定了我們的目的地與旅遊方式,於是有人選擇「黑暗觀光」,有人展開「酒莊之旅」,也有人循著佛陀的腳步,或是踏上聖地牙哥朝聖之路,有人全程騎駱駝、有人只搭火車,個中滋味當然各各不同,有的人隨遇而安,有的人受不了半點狀況。

出發之前我們自然多少會預先安排計畫,班機行程、停留天數、想探訪的景點、想嘗試的活動。然而,計畫安排不能確保一切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旅途刺激有趣的地方也在於某種不確定性,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逸琪的文中不乏這樣的雪泥鴻爪,彰顯了她的隨遇而安,也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風景。

研究旅行書寫的學者說,遊記裡一定要有「爆點」,如此才能突顯個人旅行的獨到之處。過去的旅者透過書信和親友分享自己旅途中獨特的見聞,回到家鄉細數異地的點點滴滴,若是沒有什麼令人大開眼界或聞所未聞的趣聞軼事,聽眾讀者不免覺得既然太陽底下無鮮事,那又何必大費周章出遠門呢?總是要有些引人入勝的特殊之處,才能讓人津津樂道,不停地回味。在今日旅遊不再限於極少數人的特權,寫作拍照讓公眾閱讀瀏覽也成為許多人的日常,以書籍形式出版的遊記還有什麼可觀之處呢?

或許這一切看似微不足道的記錄,無非是回應查特溫的一句:「我在這裡做什麼?」逸琪在〈後記〉提到「萬物皆起於塵土又埋於塵土,一生一世沾染的微塵,在宇宙間不過是〈逍遙遊〉的蟪蛄,驚奇悲壯早就消失了。」然而,人世渺渺,我們雖是滄海微塵,提筆為文記下,還是希望或許能跨越時間空間和這廣大虛空有更多的交會,留下小小的印記。在這數位化、網路化的時代,書籍畢竟還是有其特殊的觸感質地,文字與攝影的交互輝映捕捉住片段時空殘跡,從中窺見十方三世廣大虛空。或者像禪宗文字所說,「一滴潤乾坤」,be water,如小水滴般,我們或許微不足道,但終將融入大海。紛擾亂世,我們從各種旅行中逃脫,尋找一時的清涼地,窺見宇宙的奧祕與靈光乍現的真理。

作者序

印度瓦拉納西的某個熱季下午,雨季該來遲到,因此恆河邊的祭壇(Ghat)階梯離水特別近,居民淘米澡浴掬水而飲,步步下降的水位仍濤濤做響,舉足就踏入了生死渾沌。

一天到晚都有人離開,瓦拉納西的古城火葬場也就從未停歇,印度教徒將親人的遺體擔在肩上竹架,死後二十四小時立刻送到恆河的木柴火葬場,吆喝之聲提醒千年錯節的窄巷之生人回避,我閃身瞥見,幾個小時後,亡者大體化為粉塵在河水裡載浮載沉,倘若焚燒不全,行禮如儀的殘骸卡在河流中段的沙渚上,日積月累,造成環境問題,印度政府每年得派遣人工清理。死者對於生前的愛欲殘骸已經管不上,魂魄若而有靈,已經趕往下一個輪迴;那麼生者為逝者所做的祭祀,純粹是親人尋求在世的慰藉,白骨、粉末,法會、上香…….我從年輕時就抱著迷惘的好奇,面對必然來臨的死亡,渺小的個體在天地東奔西跑又是為了什麼?

二十年間走了很多地方,主要是印度—太平洋路線。一旦我踏上彼方土地,他鄉異域衍生一股浪漫美感,有時不免出現生活共通之處,食材和語言排列各種可能性,相機照片只是有形的再次確認。我不斷觀察人們啊,怎麼生存的呢?更進一步,人們怎麼寫下生活的歷史?宮殿、王城、神廟、雕刻、器物、乾屍……..充滿記錄,而我又特別鍾情博物館與慶典,兩者都是對於另一個世界的迴響。以前的人將物品留下來,現在的人再將他們的物質生活放在恆溫的室內,號稱精品的雕塑以及樸拙的器皿,讓他們還魂血肉,印度天女、泰國寮國柬埔寨天女俱有在地化的人神之美,介於人的完美體態,又近乎神的契慕,每每慢行在博物館的展覽廳,彷彿魂魄歸來身何在,好想喚他們起來替我簽名;要是親臨慶典,深刻的瞭解是為了已經過去的人而狂歡,在世的人充滿了生之喜悅,遙望著已經位列神格的人,期待著自己的靈魂在必來的死亡得以昇華。

每年的背包客行旅,在網路時代看來非常的流水線,可以訂各種票,方便自如卻也少了驚奇的成份。與之相較,我第一次出發時必須查閱厚重資料,真的是「上個世紀」的傳統。儘管如此,多年行旅照片一樣要拍的,事情也同樣要自己經歷一次,哪怕跟許多「前人」無比類似,屬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一定與之不同,便是稀罕。

位於捷克的人骨教堂有以下簡介:「現在的我們,你們也將會成為;而現在的你們,我們也曾經經歷。」以六萬屍骨為飾品,死者於墓地沈睡幾百年, 一八七○年開始,人們掘地三尺,消毒骨頭裝飾教堂,目前持續當中,六萬僅僅是堪用的餘額,以前一定超過此數。參觀者無不駭異,因為那些潔白的髑髏、根根大骨曾是鮮活生命。不避諱亡靈生人貴重貧賤一視同仁,東南西北天地之間不過如是。

在這本小書裡,我選取了繞行這一小圈的相片搭配文字,從中推想宗教區域在地化的微妙改變,用塵世的腳步丈量人與神秘世界的關係,傳達文化傳統裡的情感與期待。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65697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4/05/0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