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物之書: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

Verzeichnis einiger Verluste
這些人事物都曾經存在世上,如今已永遠逝去
  • 9 522
    58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在既遠猶近的遺落中,尋找自身存在的一絲證明。

【12篇故事,一場奮不顧身挖掘人類回憶的文學嘗試】

二○一九年德國「最美麗的書籍」

《寂寞島嶼》、《長頸鹿的脖子》作者最新創作

 

本書賣點

●《寂寞島嶼》、《長頸鹿的脖子》作者最新著作,以十二篇散文講述曾經存在世上,如今已永遠逝去的事物,借用紙張、墨跡、語言,召喚記憶,與消逝抗爭。

 

●本書以個人之筆和無盡的想像力,探索歷史中顯為人知的角落,漫步人類回憶的遺跡,講述空白的魅力、斷簡殘篇的完美無暇、失物的現身,以及永恆不朽的文字敘述。

 

永遠都有東西不見。

眼中所見,由大腦完美補足:

斷簡殘篇於是成了宏偉建築,

亡者的作為也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比他們曾經的存在還要璀璨、還要精采。

 

世界歷史中充滿了許多早已消失的事物,也許是肆意破壞,也許是失落在時間的洪流中。茱迪思‧夏朗斯基以生花妙筆為自然物與藝術品列出一份失物目錄,例如莎芙戀歌、拆除的共和國宮、滅絕的老虎物種,或者太平洋一座已然沉沒的島嶼。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旁觀者,與消逝抗爭,如老人在提契諾森林裡累積人類的知識,廢墟畫家創造了未曾出現過的往昔,年老的葛麗泰‧嘉寶漫遊在曼哈頓,問自己何時可能死去,以及作者夏朗斯基在自己童年的空白中,尋找沒有歷史意識的東德蹤跡。

 

【南庫克群島】圖阿拿基島

世界只為熟識之物哀傷,不知隨著小島消逸而損失了什麼,縱使連結小島與世界的,不是貿易與戰爭的結實船纜,而是細密精妙的夢之網,但這俗世球體仍讓此消逝的空白之地成為她的臍帶。

 

【古羅馬】裏海虎

巨獸威震八方,來自波斯森林深處,裏海邊綠蔭長青的險峻原始陸地。牠的名字既是詛咒也是懇求,意為:迅如箭,狂如世界湍急之最的底格里斯河(Tigris),老虎(Tiger)便是得名於此。

 

【本寧阿爾卑斯山】格里克的獨角獸

龍可被殺死、埋葬,變成化石的骨頭處理成骨架,用鐵箍架撐著,陳列在博物館裡。反觀獨角獸,這個愚蠢可笑、容易看破手腳的傢伙,卻是永生不死、無法根除、無所不在……

 

【地獄谷】薩切堤別墅

只留下暗沉的穹蒼襯托空蕩蕩的建物骨架,全被繪進于貝.霍貝若干素描和畫作裡。他回到巴黎八年,贏得「廢墟霍貝」的稱號。人對廢墟都有渴望。等不及時間完成作品的人,就繪製它或者建造它。

 

【曼哈頓】藍衣男孩

沒人比她更清楚自己有多無趣,畢竟她一天到晚都要忍受與自己相處。就算受不了,也沒辦法就這麼離開。自己是無法和自己分離的。很可惜辦不到。哎,她真想離開去度個假,以另外一個人的身分。

 

【蕾絲玻島】莎芙戀歌

沒有哪種文學類型像詩藝這般連結含義深遠的空白,連結滋養投射情懷的空缺。就像幻肢一樣,刪節號彷彿與字詞共生共長,堅守著一種消失的完美。莎芙的詩若是完好無損,將如塗得五彩繽紛的古代雕塑,令我們感覺陌生。

 

【貝倫霍夫】貝倫家族的城堡

我久久盯著母親看。她真的是我母親嗎?難道不可能只是她堅稱自己陣痛好幾天後生下我罷了,就像她平時掛在嘴邊那樣?難道不可能只是她在某處發現我,把我帶回家,甚至是從我真正的母親身邊把我奪走……

 

【巴比倫】摩尼七經

儘管摩尼的學說黑白兩極,他的經書卻是色彩繽紛。擁有這些經書,就無需神廟與教堂。書籍本身即是冥想之處、智慧之國、祈禱之地……

 

【里克河谷】格來斯瓦德的港口

或許這條不顯眼的涓涓細流正是我尋找的目標、里克河的泉源,那條古老希爾達河的泉源。小河往海奔去,流淌許多公里,供輸格來斯瓦德港口,而後逐漸寬闊壯麗,最後注入一處潟湖的淺灣,即丹麥維克灣。

 

【翁塞諾內河谷】森林裡的百科全書

以前,我總仔細劃分區域,這裡是物理,那裡是骨頭,再過去是超心理學。現在反而大都混在一起。知識恣意繁生。樹會茁壯增高,擴張變大,向天伸展,字跡剝落,金屬絲鬆脫,牌子掉下來。

 

【東德】共和國宮

他曾和父母去過共和國宮,就在宣誓典禮過後,甚至穿了西裝。雖然大家都講過在那裡看到的一切,包括旗幟、鏡面玻璃、大理石、排隊的人龍等等,但他已經記不大清楚了。

 

【奢湖】基瑙的月理學

離心力是反向作用的。同理而言,並非地球讓月亮運行在其軌道上,而是月亮讓地球運行在其軌道,因此應得母行星這個稱號的是月亮,她毫無疑問是徹底改變世界的阿基米德支點。

 

本書特色

 

結合歷史、回憶錄、無邊想像力的創作實驗∥

 

◆這本文集的十二篇故事,每一篇都採用對應主題的語言來描繪那個宇宙。各種界線不再清晰,包括現在和過去、虛構的文字與回憶錄或散文,同時質疑個體與群體記憶的可靠性,以及未來可使用的傳播工具。

 

◆本書裝幀由作者親自設計,每一篇故事之間都夾了一張黑紙,印有一幅幽微的主題圖像,就如警方拼湊的嫌犯頭像,失真的部分與其說是描繪而來,還不如說是影射而成,讓現實與想像、真相與神話、事實與虛構之間的場域發聲。

 

◆作者成功召喚遺失與遙遠的事物,也暗示了,只要記憶存留,在場與不在場,或許幾無差異。這番文學嘗試恰好揭示,保存與摧毀、失落與創造,其實非常接近。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夏夏 詩人

楊照 作家、文學評論家

廖偉棠 詩人、評論家

劉惠安 輔大德文系專任教授兼主任

謝佩霓 策展人、藝評人

不忘推薦

 

各界佳評

 

「鳳毛麟角的文學作品,罕得一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這本年度最不可思議的書籍:作者施展魔幻的技法,揀起失落於過去的事物,寫成自成一格的文字。──《時代週報》(Die Zeit)

 

這本書讚頌想像力、紙本、墨水三者相加所能完成的事。──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美國小說家

 

極別緻的書寫。就像法國十九世紀小說家於斯曼的作品《逆流》的主人翁,從巴黎前往倫敦,卻發現他不需要走遠,到巴黎北站就好,夏朗斯基乾脆專注書寫「不在的事物」。──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知名自然作家

 

完完全全讓人著迷。──羅斯瑪麗‧沃爾德羅普(Rosmarie Waldrop),美國詩人

 

夏朗斯基奠定她作為傳奇、遙遠、遺忘事物記錄者的地位,同輩無人能出其右。──《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這部由十二篇虛構散文組成的作品,描寫了永遠消逝的動物、地方、物件、建築。不適合快速的閱讀,需要細細品味、思忖。──《圖書館學刊》,星級評論

 

這本書藉著述說精采絕倫的故事,質疑記憶與傳說的界限,深入探索絕種的動物與消逝的物件。──《科克斯評論》

 

編輯推薦

《逝物之書: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
「永遠都有東西不見,眼中所見,由大腦完美補足。」
──談《逝物之書》中的記憶考古
文/大塊文化副總編輯 飛踢娜


茱迪絲‧夏朗斯基童年成長於前東德靠海城鎮格來斯瓦德,是德國知名作家、書籍裝幀家。她的著作多次入選德國「最美麗的書籍」,台灣已經譯介《寂寞島嶼》及《長頸鹿的脖子》,《逝物之書》是第三本。在這本精心裝幀的書冊中,夏朗斯基撿選人類史上出現過的十二樣自然物與藝術品,從不同的角度,幻化不同的人稱,重新描摹出來。

為何選擇這十二樣物事?

這份清單,是作者自選的逝物地圖,是深入她個人存在時空的痕跡的索引,可疊放於她截至目前為止的生活經驗之上。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私密的。她跨越了虛與實的界線,書寫曾經存在的外在逝物,也將投射在她內心的感知賦形。這個過程,未嘗不是所有創作必經的途徑,也是讀者與作者內心最深切私密的交流。

另一種詮釋,可以將這十二件逝物看作十二個短篇,或許是作家個人的偏好,除了一些歷史上較廣為人知的逝物,譬如曾經在羅馬競技場與獅子互動的裏海虎、曾經「可能」有肋骨出土的格里克的獨角獸、只殘餘隻字片語的莎芙戀歌、隨著摩尼教湮滅而散佚的摩尼七經。此外,作者也藉由實體消散的物件,探討較幽微不顯的微經歷、微情感:共和國宮講的是東、西德統一前後的東德生活;將樹林變成一座百科全書的退隱商人,講的是偏執的知識保存方式;在十九世紀月理學歷史舉足輕重的基瑙,是否也曾是植物學家,或許就如月球背面的隕石坑永不得見、永不得知。

這些在虛實之間往復的篇章,看似在描述外物,作者仍採用不同的敘事模式,毫不設限,為這本文集添加了多層次的文學技法與風貌。〈格里克的獨角獸〉以「作家」身分的第一人稱記述,藉由一段在偏僻山中創作怪物指南的日子,描摹出怪獸與內在恐懼的共通點。〈貝倫家族的城堡〉是作者家鄉一支古老家族的遺跡,原本的莊園失火後改建成農舍,作者的童年就是在此度過,然而童年謎團中揮之不去的,卻是對父母及家族祖先來處的再確認。

作為書寫的實驗:在遺忘與記憶之間「開拓」一個無可名狀的領域

編輯這本書時(也可以說短暫見證繁體版的生成),不禁感到有些迷離悵惘,每每想到這些遺落(遺忘?)在歷史(不論是個人或集體)中的物件、遺跡、事件,總會生起一個疑問──不被記得到底是好還是壞?照理,讓人不愉快的事物自然想忘卻,即使有些東西想忘也忘不了,原因極其複雜,關係到個人與所謂外在世界(即自己認知的那個世界)的關係,亦即與自己、與外在人事物的對話和聯繫。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如果書寫(甚或編纂)是某種對抗遺忘的方式,把某些東西變成工具繼續使用,著眼的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體會逝去,彷彿在防止土石流失的同時,在上面蓋一座自己想像認知的建築。

簡單的理解,就如同序中所言「活著,代表經歷失去」。不論如何對抗,最終仍然無力回天,因為存在的弔詭就是「保留一切的記憶,基本上什麼也沒留住」。反過來說,即使意圖將一切遺忘,亦不可得,因為「即使是指向不存在的符碼,也全是在描述著存在」。妄想一絲不漏地記錄,證明了難以駕馭的過去/故去/逝去,企圖抹去也是一種反向的存在證明。既然註定被失去、被忘掉,何必在意是否曾經存在?

夏朗斯基也說:「唯有欠缺的、遺失的,才能受人哀悼,這十分合乎自然。」那麼,接受記憶的暫存、沒有永久保存的物件或回憶的不完美狀態,就不該引發愴然若失的遺憾。遺忘既然無可對抗,何必執拗要留下隨著濕氣或日照淡去的墨跡?

要不要留下或遺忘什麼,若是無法決定的,是一種曖昧,甚至存在無可避免的尷尬,那麼或許可以嘗試借用藝術家杜象的「次薄」(ultrathin)概念──介於兩者之間、難以定義的狀態,同時是猶疑、不穩定的情境寫照。

書籍作為開放的時間膠囊

所有的未來都是過去形成的廢墟,「地球本身是由已逝的未來所形成的廢墟。」作者來自前東德,經歷了國家的再統一與改變,狀態的改變皆是某種逝去。過去、現下、未來,其實極難切割。廢墟即是時間流動的某種比喻:所有建築完成之時、甚至尚未竣工前,便預示了有一天將成廢墟的命運。於是,能夠書寫(或改造)的都是過去。

文字對作者來說,是「平行於遺傳、獨立於親緣之外的訊息傳遞系統」。她慨然地說:「我們可以從書寫和閱讀中挑擇祖先,以第二條精神的遺傳線,面對傳統的生物傳承。」文字留下的是曾經擁有與被破壞(或者被記錄、被使用)的痕跡。

而「書籍是一種開放的時間膠囊,自書寫與印製開始,便記錄下往昔時光的蹤跡,每一個版本都是一個類廢墟的烏托邦空間,死者滔滔不絕,往昔栩栩如生,文字貨真價實,時間失效無用。」由於書籍的封閉性,文字、圖像與設計彷彿在假想的空間中自成一個生態圈,讓時間暫時凝結、失效。閱讀的當下,就是未來與過去、寫作者與閱讀者的交會點,讀者創造出的想像空間,同時也是縫補裂痕的補丁。

十二件出土文物──十二篇記憶雕塑

平心而論,這本文集的十二個篇章,彼此之間並無明顯的關聯。唯一的共通點,是作者在每個章頭夾進一張隱晦的圖像。對應每篇主題的圖像,深深沉在近似墨黑的藍紙中,宛如底片的顯影,引領讀者從歷史記憶中挖掘出散發千年塵土氣味的遺跡。那種隱晦不明,就在開篇的史實陳述中,如沼氣或霉味在空氣中漸漸散去。接下來出土的就是作者的回憶,也是那投向出土物的眼光的再描摹與再創作。

而觀點都是認知的某個視角而已。移近或拉遠,工筆畫般鉅細靡遺地記錄鏡頭移動所發現的景物,甚至轉換身分,從第三人稱轉為第一人稱,成為描述景物中的一員(抑或原來就是不可靠的第三人稱?),時而幽閉,時而開闊。有描述的可能,於是也有了失真的成分──肉眼永遠看不到的微細粉末,不斷從出土物的邊角脫落。

如此回顧每一章最前面的幽微圖像,稱之為「嫌疑犯的頭像」,也就成立了。我們以為挖掘出土的物品,都指向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但就算盡力拼湊,也不過是間接影射、經過詮釋的一抹影子罷了。這個發現,正是這本文集作為文學試驗最核心的目的。以作者自己的話來總結:「這本書處理的,既是尋找,也是發現,既是失去,也是獲得。」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無法阻擋在時光中消逝的事物,但是藉由書寫,我們在不斷失落的存在中創造自己的國度。

作者

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

 

一九八○年出生於昔日東德北部靠海的城鎮格來斯瓦德(Greifswald),主修藝術史與傳達設計,目前住在柏林,從事自由寫作與設計。二○○六年由赫爾曼史密德美因茲出版社(Verlag Hermann Schmidt Mainz)出版的印雙字體集《我愛斷折字體》(Fraktur mon Amour)獲得多項設計獎。第一本文學作品《藍色不適合你》(Blau steht dir nicht),描述一名女孩對出海遠航的憧憬,於二○○八年問世,由瑪赫出版社(Mare)出版。二○○九年獲得洛杉磯「奧若拉別墅」(Villa Aurora)頒發的獎助金。《寂寞島嶼》(Atlas der abgelegenen Inseln)榮獲德國書藝基金會(Stiftung Buchkunst)首獎,並獲選為二○○九年度「最美麗的德文書」(das schönste deutsche Buch des Jahres),隔年亦贏得二○一○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設計獎(銀獎)﹔已有外語譯本陸續在英國、法國與美國問世。《長頸鹿的脖子》(Der Hals der Giraffe)入圍二○一一年德國圖書大獎,並獲選為二○一二年「最美的德文書」,且譯成二十多種語言。《逝物之書》於二○一八年獲得「威廉拉貝文學獎」(Wilhelm Raabe-Literaturpreis),二○一九年亦獲選「最美麗的德文書」。

 

譯者簡介

 

管中琪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畢,自由譯者。

 

目錄

前言
 
圖阿拿基島
裏海虎
格里克的獨角獸
薩切堤別墅
藍衣男孩
莎芙戀歌
貝倫家族的城堡
摩尼七經
格來斯瓦德的港口
森林裡的百科全書
共和國宮
基瑙的月理學
 
中文版註釋
人名索引
譯名對照表
圖片出處

 

序/導讀

前言

 

寫作這本書的同時,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燒毀在土星的大氣層;斯基亞帕雷利號登陸器墜毀在火星鏽紅色的岩石地貌,那是它本應探勘的星球;一架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波音七七七,飛行途中消失無蹤;帕邁拉有兩千年歷史的巴力神廟和巴力夏明神廟、羅馬劇院與凱旋門的立面、四塔門與柱廊大道部分遭到炸毀;伊拉克摩蘇爾的努爾大清真寺與先知約拿的清真寺遭到摧毀;在敘利亞,早期基督教聖埃利安修道院成了斷垣殘壁;加德滿都的達拉哈拉塔在一次強震中再度崩塌;萬里長城因為人為蹂躪與自然腐蝕毀損了三分之一;不明人士盜走德國電影導演弗里德里希.威爾海姆.穆瑙的遺體頭顱;瓜地馬拉原本以藍綠水色聞名的阿特斯卡滕帕湖瀕臨乾涸;馬爾他宛如拱門的岩層藍窗倒塌,墜入地中海;源於大堡礁的珊瑚裸尾鼠已經絕種;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牛不得不在四十五歲時安樂死,這支亞種只剩下兩頭雌白犀,分別是牠的女兒和孫女;研究八十年後才得到的唯一金屬氫樣本,從哈佛大學研究室消失了,沒人知道這種微小粒子被偷、被破壞,或者只是又回復氣態了,總之前功盡棄。

 

寫作這本書的同時,紐約謝弗圖書館的館員在一七九三年的舊曆書中發現一枚信封,裝著喬治.華盛頓一綹灰髮;華特.惠特曼至今未曾問世的小說與薩克斯風手約翰.柯川遺失的專輯《重見天日:1963年傳奇遺失錄音復活重生》(Both Directions At Once)再現人世;德國一個十九歲實習生,在卡斯魯爾的銅版畫陳列室,發現義大利藝術家皮拉奈奇數百張畫作;安妮.法蘭克用包裝紙黏起來的兩頁日記被成功解讀;三千八百年前刻在石板上的世界最古老字母已全部辨識;月球軌道器於一九六六與六七年拍攝的照片得以修復;莎芙兩首不為人知的詩作殘篇被發現;在巴西的稀樹草原,鳥類學家多次瞥見一九四一年以來認定已絕種的藍眼地鳩;生物學家發現一種屬於蛛蜂的蟻牆蜂,會在空心樹幹內建造多室巢,每間備有一隻被殺死的蜘蛛,作為後代的食物來源;在北極找到一八四八年探險失敗的約翰.富蘭克林船隊「幽冥號」與「恐怖號」;考古學家在希臘北部發掘出巨大的墳塚,為亞歷山大大帝最後安息地的可能性不高,但或許是他愛人赫非斯提安的;柬埔寨吳哥窟附近,發現最早的高棉都城摩醯因陀山,那應該曾是中世紀最大的城市;考古學家在死者之城薩卡拉偶然發現一處木乃伊作坊;距離我們太陽一千四百光年之遙的天鵝座,在所謂適宜居住的區域找到一個天體,平均溫度約莫地球水平,很有可能有水或曾經有水,因此也有生命,就如我們想像的那種生命。

 

 

幾年前一個八月天,我造訪一座北方城市。小城坐落在海灣的最後隆起處,海灣是上上次冰河時期深入內地形成的。在這處鹽水域裡,春有鯡魚,夏有鰻魚,秋有鱈魚,冬有鯉魚、梭子魚與鯛魚,因此漁業至今依舊發達。數百年來,漁夫與家人安居在這如詩如畫之境,幾乎只有兩條卵石路、一處曬網場和一座只有兩位貴族老婦長居的修道院。簡而言之,這裡儼然掉落於時間之外,很容易在此抵不住誘惑,把模糊卻迷人的過去視為安然猶在。低矮小屋牆壁刷白,屋前玫瑰怒放、錦葵綻開,大門漆得色彩繽紛,蜿蜒在屋與屋之間的窄巷,多半通往碎石岸邊。但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住宅區中心沒有市集廣場、只看見墓園的奇特景況,鮮綠的落葉菩提為墓園灑下樹影,四周圍著鐵欄杆;在素來以錢易物之處,地下亡者出於我們永遠一廂情願以為的「安息著」。我訝然發現墓園位於村落中心,一開始甚感不適;等到有人提醒我注意一個婦人的房子,我察覺她竟能在煮飯時望見兒子的墓碑,更加啞口無言了。這才知道,數百年來,此地的喪葬協會建立了一項傳統,讓同一家族的死者與生者依舊親近相依;目前我僅知道太平洋有些島嶼的居民還保有這種習俗。我當然也參觀過其他與眾不同的墓地,例如聖米凱萊亡者島,高聳的紅磚牆從威尼斯藍綠色的潟湖拔地而起,宛如無法攻克的堡壘;或是好萊塢永生公墓模仿墨西哥亡靈節所舉辦的繽紛園遊會,墳墓裝飾得又橘又黃,還有彩糖和被詛咒永遠獰笑的紙糊腐爛骷髏頭。但是,那些都沒有漁村這座墓園讓我震撼。在它由圓形和方形妥協而成的獨特輪廓上,我確實親眼看見不可思議的陰森烏托邦象徵,亦即與死亡共存。有很長的時間,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丹麥名字具有「小島」或「被水包圍」意思的地方,因為把死者迎在居民中心,所以離生命更近;而非像我們這個緯度,即使都市毫無節制擴張、墓地空間很快就被吞食掉,仍舊把死者從鄉鎮中心驅逐到鎮外。

 

現在,就在這本描寫瓦解和毀滅等各種現象的書即將接近尾聲時,我才明白那只是面對死亡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基本上,並不比希羅多德筆下卡拉提耶人的習俗來得笨拙或更加人道。卡拉提人習慣吃掉過世的雙親,但聽到希臘人焚化父母遺體的風俗,無不驚惶失措。眼前不斷直視死亡也好,成功驅逐死亡也罷,哪一種更貼近生命,觀點始終衝突分歧,就如同爭論萬事皆有終抑或無盡,何者更加毛骨悚然一樣。

 

無可爭辯的是,死亡與接踵而來的問題,如處理人驟然離世留下的遺物,包括大體和無主財產,隨著時間流逝都要求答案,促使人們採取行動,這些答案與行動的意義全都超越其單純的目的,並讓我們祖先從動物領域踏入人類領域。不任由同類死後遺骸自然腐化,大致上是人類的一個特性。雖然在其他較高等的動物身上也觀察到類似行為,譬如大象會聚集在瀕死同伴身邊,在最後以土壤和樹枝掩蓋屍體之前,會連續數小時以象鼻撥動牠,一邊怒吼,一邊不斷嘗試讓那具沒有生氣的身體再度站起來。幾年後,象群仍舊經常探訪那處死亡之地。這毫無疑問需要絕佳的記憶力,甚至某種來世觀念,那不比我們對來世的想像遜色,也同樣無法驗證。

 

死亡這個休止是遺產與回憶的起點,輓歌則是文化的泉源,可填滿裂開的空缺,詩歌、禱告與故事可填滿突來的寂靜,逝者在這之中再度栩栩如生。失去的經驗如同鑄模,使得悲傷之事得以顯現輪廓,經過哀痛的美化,成為渴望的對象;或者如同海德堡一位動物學教授,在新布雷叢書出版社發行的一本小書中所寫:「西方人似乎有個理智無法理解的特色,亦即對失去之物的評價遠高於存在之物,否則不能解釋滅絕的袋狼散發至今的奇特魅力。」

 

留住過往、阻止遺忘的方式琳琅滿目。如果相信傳說,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人類剛開始撰寫歷史之際,波斯與希臘正持續發動毀滅性的戰爭,當時發生一起多人死亡的災難,用了一種今日幾乎已遭遺忘的記憶法:西元前五世紀初,希臘色薩利有一棟房子倒塌,參加宴會的賓客全被埋在底下。詩人西蒙尼德斯是唯一倖存者,多虧他訓練有素的記憶力,成功在腦海重建傾廢的建築,喚出賓客座次,幫助辨認遭碎石損毀的屍體。生與死「非此即彼」的眾多矛盾之一是將逝者說成不可挽回的逝去,於是失去對方的哀傷加倍,但同時也減半;生死未卜的失蹤者,反而把親人拘禁在忐忑不安與禁止哀傷構築的含糊夢魘中,不准力圖振作,也不可以繼續生活。

 

活著,表示經歷失去。探問未來會如何的問題,並不比人類本身晚出現;不過,未來一個令人不安的絕對特性在於,未來是不可預見的,死亡的時間與狀況也因此晦暗不明。誰不認得預先受苦這種又甜又苦的防禦魔法,希望在思想上預做準備,以避免恐懼的致命衝動?我們預先感覺苦厄、想像可能的災禍,妄以為即可躲過邪惡的可怕意外。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夢境就是慰藉,希臘人仍對此紛紛議論;夢境有如神諭,能預言即將發生的事情,儘管無法因此改變未來,卻能消除意外帶來的驚嚇。不少人因為恐懼選擇了結生命。自殺似乎是戰勝未知的未來最極端的手段,但代價無疑是縮短了存在。根據記載,奧古斯都大帝在薩摩斯島接受印度使節團的貢品,除了一隻老虎和能靈活使用雙腳的無臂少年之外,還有一位名叫薩馬洛斯的婆羅門,他計畫自我了斷,因為他的生命已如願圓滿。為避免發生不可預見的意外,他赤身裸體,塗滿油膏,在雅典大笑著跳進火裡,無疑痛苦地被活生生燒死。這場自我決定結束生命的表演讓他名留青史,即使只是在卡西烏斯.狄奧那曾經多達八十卷的《羅馬史》中,偶然流傳下來一卷中的一則奇聞異事。歸根究柢,仍舊存在的事物,無非只是殘餘。(未完)

 

試閱

《逝物之書》摘文(摘自《逝物之書》〈貝倫家族的城堡〉)

  一九八四年夏天。那是我最初的記憶,我知道,我認為,我堅持。我可以打電話給克絲婷阿姨。她還活著,就像我媽和我兩個父親一樣。一個是生我的,另一個是那天晚上幫我摔斷的腳冰敷又包紮紗布的。
  我在墓園裡玩耍,墓園坐落在蒼鬱的丘陵之間。我藏身大石塊和墓碑後面,蹲在開著花兒藍白閃爍的植物裡。一個佝僂走著而顯得矮小的老婦人,將枯花和乾掉的花環丟在堆肥上。她拿著澆花錫罐在水龍頭底下接水,然後消失在黃楊樹籬後面。
  我彎下身,手指滑過平坦石頭,撫摸雕刻字母那粗糙的凹痕,等待著不可能的事。我等待被人發現。我心裡這麼希望,卻又感到害怕。

  整個童年,我們都住在鄉下一個農村氣息濃郁的地方,這些地方將昔日的榮耀隱藏得嚴嚴實實。那時,我們也住在一個村子,在古老教堂司事宅邸的樓上,比鄰建有高聳霏細岩聖壇的無塔教堂,離唯一的公車站只有幾步遠。我們的院子就緊挨著墳場,沒有籬笆隔開兩邊的肥料堆。記憶中,我始終獨自一人。一個人在墓園裡,一個人在紅色高牆圍繞的果園裡,一個人在石堆上;母親說,我那天應該一次又一次從石堆上跳下來。
  但是沒有人來,奇蹟並未出現,就和往常一樣。我從小苗圃摘了幾朵花,從地上拔下三色堇,從插在土中的尖型塑膠花瓶裡抽出幾枝鬱金香。
  我有所感覺,但什麼也不知道;至少不知道花兒屬於已經不在的人,屬於躺在木箱中、埋在地裡腐朽的死者。我帶著花束回家,被母親罵了一頓,但是她沒解釋為什麼要罵我。
  我還不認識死亡。人會死,我自己有天也會死去,這一切全都超出了我的想像力。過了一段時間,表哥向我透露這個祕密,但我根本不相信他。我確定他偶爾聽到了什麼,卻誤解了意思,他老是這樣,還一臉賊笑,十分確定自己說的事情。
  我頭暈腦脹,穿過我們現在住的新房子,跑到廚房問母親:人真的會死嗎?所有的人總有一天會死,包括我在內?她點頭說「沒錯」,聳高肩膀。我看向垃圾桶,莫名地想像死人最後會落到那個桶子裡,變成乾扁萎縮的東西,最後被垃圾車清走。雖然沒人說話,我仍捂住耳朵,跑進了走廊。暈黃的光線從條紋玻璃透進來,落在樓梯間布滿灰塵的盆栽上。

  我遮住眼睛,坐在鄰村遊樂園的幽靈火車上,父母帶我來的。他們的兩個學生坐在我左右兩旁,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火車潛入黑暗中時,我把臉埋在交疊的雙臂裡。一陣涼風吹拂我的肌膚。吱吱嘎嘎的聲音傳來,車子在搖晃、滾動,還有尖叫聲。我感覺到壓著眼瞼的皮膚,眼睛閉得更緊了,好一會兒不敢呼吸,嘴裡胡亂哼著、等待著。彷彿過了一輩子。
  忽然有人拍我。母親的聲音響起:「結束了。」我睜開眼,我們又回到了戶外。我從頭到尾都閉著眼睛呢,我不無驕傲地說。我騙過了,我以智慧戰勝了恐懼。浪費錢,母親邊說邊把我抱出車子。

  我在庭園裡的蘋果樹間玩耍,摘下許多黃色蒲公英,用黃色汁液為指甲上色。我在堆肥前發現一顆全身是刺的球。它在呼吸,是活的。
  母親把一小碗牛奶放在球前面,球立刻轉變成了奇特的動物。我們蹲下來。圓圓的烏黑眼睛盯著我看。我感覺母親的手放在我頭上。一個尖尖的鼻子在找牛奶,然後粉紅色的小舌頭迅速伸了出來。那隻動物吧嗒吧嗒吸著,身上的刺晃個不停。

  我日子過得很滿足,什麼也不期待。母親想要個小孩。但我印象中沒看過隆起的腹部,也不記得有男人的手輕撫圓滾滾的曲線。根據日期,她一定懷孕過。照片顯示她懷孕中。那個不可能涼爽的七月夜之後的一個月,我的弟弟應該誕生於世;祖母接完醫院打來的電話,穿著暗藍色的晨袍,站在臥室門旁,第一次說出他的名字。
  我坐在祖母床上,聽到那個對我沒有任何意義的名字後,又轉回去看口紅,那些收藏驚人的小小圓柱體閃亮耀眼,祖母就擺在床上方的木格櫃裡。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86554926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6
    • 商品規格
    • 12*2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10 出貨 限量品餘: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