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書藏:一座翻轉城市的圖書館

圖書館在不斷創新中被翻轉,也可能就此翻轉了一座城市的命運。
  • 9 315
    35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票選冠軍
一座翻轉城市、凝聚眾人力量的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書中從兩個不同的面向,詳細解說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所蘊含的底蘊。

第一部份中詳述高市圖總館興建過程的點點滴滴,以及圖書館中幾項重要的特色,如記載大額募款人的感恩樹、小額捐款的捐款選書、由名雕刻家所完成的公共藝術《文化積澱》、以及圖書館中所珍藏的珍貴藏書等。藉由不同的特點,說明高市圖總館其獨特的不同之處。

第二部份詳述了幾位捐款人的人物故事。他們有的是捐出自己存了好久的撲滿的小孩、有的是經營壽司店的老闆、有在市場賣菜的菜販,雖然來自社會各個角落,但他們都擁有一顆「分享」的心。分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和高雄這座城市分享他們對生命的體驗、對人生的期待,對父母的懷念、對子女的深愛、對所有的摯愛,以及曾經有的一切夢想。

「一座偉大的城市,必然要有一座經典的圖書總館」,隨著知識力量的散佈,城市將不再掌握在國家或是資本家手中,而是逐漸還給城市住民,成為真正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二○一五年正式開放的圖書館,為高雄市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在興建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困難與幫助,但也受到了許多善心人士的捐助,才打造出這座獻給所以高雄市民的大禮物。

書中除了一一細數建造過程中來自善心企業的募款及民眾的捐贈,更介紹了圖書館中幾項重要特色。如由名雕塑家陳龍濱以書本為媒材堆疊雕刻、以達文西及達摩為主題的作品《文化積澱》;特別蒐羅高雄相關書籍及東南亞語文的「高雄書」專區與多文化區;蒐藏了以余光中的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為首的多本珍本的珍藏等。

除了硬體設備,書中更蒐羅了多位捐款興建圖書館的人物故事,他們可能是你每天匆匆忙忙趕到菜市場,遇到蹲坐在小板凳上賣著一把十五元空心菜的菜販;是在街上牽著孩子散步、帶著幸福微笑和你擦身而過的媽媽;是去路邊的便當店買排骨便當時,碰到的親切老闆娘。這些無數的「他們」開創出另外一種分享的形式。圖書館的興建,讓所有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因為曾有的過去,因為盼望著未來,透過書本作為參與改變的工具,分享了書中的觀念、價值、知識,分享源源不絕的資訊,這樣的分享,不只是眾人智慧的傳承,更多人開放自己和這座城市分享他們對生命的體驗、對人生的期待,對父母的懷念、對子女的深愛、對所有的摯愛,以及曾經有的一切夢想。

高雄市立圖書館不只是一間圖書館,更是場人民自動自發升起的城市運動,他們參與、他們分享,他們也是我們,就在這場運動中,一起為「改變」的到來,開啟無限的可能,一切都在這座城市中,發生。

圖書館在不斷創新中被翻轉,也可能就此翻轉了一座城市的命運。這是高雄,正在邁向偉大的城市,一座試圖從國家、從資本家手中奪回主導權,一步步創造自己命運的城市。

名人推薦

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暨董事長 殷允芃
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

目錄

序  讓書心從高雄出發 曾淑賢
前言  岸邊書藏
 
Part1-1  沙漠開出一朵花—最好的禮物
Part1-2  點亮光明的燈—企業募款
Part1-3  扉頁的密語—捐款選書
Part1-4  達文西與達摩的相遇—公共藝術
Part1-5  從流動走向永恆—高雄書和多元文化區
Part1-6  往事不曾如煙—關鍵出版
Part1-7  給我一支槓桿—雲端書庫@高雄
Part1-8  聆聽書的心跳—採購鬆綁
Part1-9  樹中有書  書中有樹—懸吊式建築
Part1-10 和這座城市一起呼吸—不斷奔跑的團隊
 
Part 2-1分享,我們一起打造的那場感動
Part 2-2小豬撲滿的禮物—陳元植
Part 2-3機會來了不要放棄—高英士
Part 2-4共好成就無限大—薛進強
Part 2-5黑手的快樂—黃琨明、丁麗珍
Part 2-6生命的救贖—康許秀鳳
Part 2-7腰包裡的三千元—賈淑伶
Part 2-8愛始終存在—陳和男、龔麗琴
Part 2-9誰最有勇氣—徐菁瑩、朱好芬
 
Part 3 邁向偉大的起點

序/導讀

推薦序

讓書心從高雄出發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的興建和營運,被作者形容為「沙漠開出的一朵花」,也是送給高雄人的最佳禮物。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娓娓道出高市圖興建過程的點滴,也抒寫出隱於新穎大器建築背後的捐款人故事。筆者從民國九十九年參與新館籌建,協助策劃「新時代圖書館展覽」,讓高雄市民對未來的圖書館有一美好圖像,之後,參與競圖評選、繪本中心規劃、細設審查……,在每一階段的參與歷程中,充滿興奮、感動與期待。這座圖書館不僅翻轉高雄市,也將帶領台灣的公共圖書館建設,往前大步邁進。

本書第一部分,敘述高市圖的創建及其特色。內容從圖書館建造到奔跑不歇的經營團隊;從企業募款、選書到採購鬆綁;從往事不曾如煙的「關鍵出版」到資訊尖兵新潮的「雲端書庫」;從「高雄書」散發的在地情到「多元文化區」綻放的東南亞色彩。還有「文化積澱」裡達文西與達摩的相遇,懸吊式建築噴灑「樹中有書,書中有樹」的意象……在在呈現了高市圖營運的「革命性」,也翻轉了高雄整體的命運。

偉大的城市,是因為有守護文明的圖書館;偉大的圖書館,是因為有顧惜文化的有心人。由於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產生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蹟,也發生無數動人心弦的故事。細數捐款興館的人物誌,是本書第二部分內容。五元、十元的捐贈或「小豬撲滿的禮物」,訴說愛心從細微處積攢的道理。關懷文化,奉獻自己,分享「共好成就無限大」,獲得「黑手的快樂」。「生命的救贖」和「愛始終存在」,揭示愛來自卑微人物、單純事蹟的秘密。

詩人余光中曾寫《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的詩篇,詠嘆高雄的風采。身為高市圖的圖資人,應有「讓書心從高雄出發」豪氣干雲的氣慨!不僅要帶動高雄人的閱讀風氣,還要帶動全臺人的閱讀風潮,隱然有打造一方熱愛閱讀的氣魄。

「讓春天從高雄出發」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但它只是一道自然景觀;「讓書心從高雄出發」,是關乎人心的心智工程,是一道人文情懷的風景。讓我們高舉書心大纛,以帶動閱讀風潮,從南到北,從西徂東,從街巷到僻壤,從都市到鄉村,要把這書心這風潮傳遍臺灣每一寸土地,淪肌浹髓沁入全民的每一寸臟腑,要讓這裡的書潮像這裡的浪潮,洶湧著本土,也洶湧著國土,澎湃著港灣,也澎湃著臺灣!我們虔誠祝願,也虔誠期盼!


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 撰

試閱

前言 岸邊書藏

這本書與其說是描寫這座岸邊的圖書館,不如說是關於這座城市以及城市的力量。

故事起源於兩年前,文化局長史哲在一次聚會中,談到尚在興建中的圖書館。

他說:過去,民生路的舊圖書總館是國民黨黨部改建,裡面根本沒有書,現在,我們要為這座城市建一座圖書館,但是沒有錢。

「我們運用點光明燈的概念,跟高雄人募款,」他說,「我的同事跑遍廟會等大小活動,只要有人潮的地方,他們就站上肥皂箱告訴大家,高雄的孩子想要『讀冊』,但是市政府沒有錢買書。」

「高雄雖然是勞工都市,但大家一聽到是要買書,都願意掏出錢來,」史哲說,有個賣二手機車的老闆原本要捐五萬元,自己加碼到一百萬元,還有賣菜的、賣便當的……。在他的描述下,一個個人物就像「布袋戲」般鮮活了起來,走上了舞台,說起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就這樣串連出這座城市的厚實底蘊。

近年台灣的經濟陷入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連求生存都不容易,但聽到要買書,做麵包的、修機車的、賣麵的來自各行各業,從大老闆到小朋友,沒有人遲疑。捐款的額度就這樣不斷累積上升,每一天的數字都會傳到史哲的手機。

說著說著,我眼前的大男人突然語塞,眼眶也紅了。「想到要讓孩子『讀冊』,大家都不手軟,高雄人真的很想、很想要翻身,」扁平的聲音流洩出史哲極力壓抑的情緒。

一座積極轉型的工業城市,一支兼具創意與執行力的團隊,一股沛然匯聚的強大社會力,促成一個「奇蹟」的誕生。

於是,這本書的構想應運而生。

鄰近港口岸邊,位在亞洲新灣區的高雄市立圖書館,在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開幕,不但旋即成為地標,帶動城市閱讀風潮,更吸引源源不絕的觀光人潮,在二〇一五年十月獲票選為「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第一名,成為網友心目中最想要推薦給國人的圖書館,也彰顯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但到底是什麼因素,造就它無與倫比的魅力?在第一部十個章節中,可以看到這座圖書館從策劃開始,就不僅只是一座「圖書館」,而是一支翻轉城市的槓桿。在區位的選擇上,從城市發展的角度思考,企圖賦予沒落舊港區新面貌,公共工程部分更捨棄過去各縣市在競逐效應下,將華而不實的硬體建設當成軍備競賽,重新定義圖書館的定位和價值,由文化局主導規劃符合需求的建築體,並引進社會力參與,擴散成為一場公民共同參與的城市運動。

為了讓所有公民在這場城市運動中,找到自己所能扮演的角色,除了開放樓層冠名之外,圖書館的藏書成為傳達情感的關鍵,這樣的情感可以是私人密語,也可以是和這座城市的連結。

在展示空間部分,創下圖書館兼具藝術展覽空間的巧思,引進藝術家陳龍斌以書本為媒材創作的公共藝術「文化積澱」,以達摩和達文西的書雕塑像,詮釋東西文化哲思的差異。

同時重建國內公共圖書館一直以來缺乏的「歷史感」,讓所有人更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作為想像未來的基礎,因而全面廣泛蒐集和高雄有關的產業、經濟到政治等書籍資料,而有了「高雄書」專區,更進一步搜羅影響時代發展的重要出版品,在書架上開闢出「關鍵出版」櫥窗,讓圖書館在提供閱讀之外,兼而有了「博物館」的功能。

這座圖書館更進一步搭建平台,藉以滾動陷入困境的電子閱讀和出版產業。

除了和台灣雲端書庫合作,鼓勵讀者直接上網借閱書籍,在「公共借閱權」的理論架構下,由圖書館編列預算藉由平台給付出版社以及作者,以支持電子書閱讀以及相關產業:另外為挽救傾頹的出版產業,圖書館突破僵硬的採購相關法令,摒除最低價標的「陋習」,以七折價購買書籍,讓出版社得以有合理利潤,避免中間商剝削。

這所有的一切,都出自於文化局長史哲以及市總圖這支具有源源不絕創意的年輕團隊。因為他們了解這座圖書館繫滿高雄人期待與希望,在不斷吸收新知和資訊中,他們也因應城市的需要,在空間和功能上不斷自我調整和重新建構。

在第二部中則可以看到這座城市追求美好的力量來源,各種面貌的「高雄人」。每一個人在圖書館的興建過程中,都貢獻了一己之力。

他們在年齡上,從三歲到九十二歲,在職業上從名列百大企業的企業創辦人,到開設餐廳、機車行的自營商,以及菜市場攤商、家庭主婦,而在身分上,則有因為各種因素從其他城市、國家搬遷到這座城市的老移民、新移民和原住民,他們一起形塑出「高雄人」,也讓這座城市得以在未來呈現嶄新的面貌。

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寫一座美麗的圖書館,毋寧說這是本關於城市與人的故事。當高雄正一步步脫下飽受工業污染的外衣,面向亞洲往國際都市邁進之際,因為這座圖書館,讓鎂光燈照向高雄,因為這些人,讓這座城市有了華麗轉身的可能。第一章 沙漠開出一朵花—最好的禮物

在高科技時代,網路成為超級公路,上網就可以找到資訊,電子化閱讀的浪潮席捲,相對於紙本出版逐漸傾頹,還需要花大錢興建圖書館嗎?尤其是在城市的財政困窘之際,一座大型公共圖書館是必需品嗎?這是所有人共同的疑問。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四。

高雄,這座台灣島上第二大城,八月才剛經歷過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氣爆意外,隨著滂沱大雨帶來的積水,造成熱帶居民的天敵登革熱疫情緊接爆發。死、傷、疫病環伺,像晦暗的陰影般盤踞,沉悶的氣味滯留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秋天還來不及踏出腳步,寒冬就降臨,陽光再燦爛也無法讓人擺脫甩不掉的陰鬱。這個城市的人亟需好消息,一個真正的好消息。

這一天,在百米寬的新光綠園大道上,高聳的樹木擺動腰身,麻雀不時在微風中跳躍。

有著一頭捲髮和圓墩墩身材,被市民暱稱為「花媽」的市長陳菊,用雙手抓住紅色的彩帶,

仰望矗立在她面前的這棟建築,在大太陽的折射下發出閃閃光芒,明亮無暇的光照得人幾乎睜不開眼。

圍繞在陳菊身邊,上千人跟她一樣抓著彩帶,就像緊緊抓住盼了許久的一線希望。循著三條往下垂墜的紅色瀑布,視線往上不斷延伸,建築頂上綁著個大大的蝴蝶結,迎風飛舞張揚,就像在向這個城市作出宣示。

「這是市長送給市民的禮物,」看著這一幕,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輕聲跟在一旁的文化局長史哲說,「不是,這是高雄市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戴著副眼鏡、表情嚴肅的史哲嘴角上揚,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一個高雄人企盼已久的「禮物」,一座足以翻轉未來的圖書館。這座圖書館不只是藏書的書庫,而是一座新地標、一座象徵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標。館內收藏超過七十萬冊書,匯集全市六十一所(註:高雄市除圖書總館之外,所屬各區圖書分館共有五十八座,另有茂林、桃源、那瑪夏三區,依據《地方制度法》屬原住民區,擁有自治權,因此三區圖書分館由地方區公所管轄,但仍可使用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的網路借書服務。)區域圖書館合計達五百五十萬冊,讓每位市民平均擁有一.九九本書,遠超過台灣平均每人圖書資料冊約一.一八本(二〇〇七年),直追香港的二.〇一本。

在建築結構上強調的是「開放空間、資源共享」的概念。建築師將建造橋樑所使用的懸吊工法,首度運用在建築體,以十二公分的鋼棒取代直徑九十公分的樑柱,從上往下興建,並打造出挑高七.五公尺的無遮蔽式廣場,作為全民共享的活動空間。直上頂樓可以坐在屋頂新灣花園遠眺高雄港,夕陽西下時大船停泊的美景盡收眼底。

整棟建築物在意象上就是一棵絕美的大樹,呈現「書中有樹、樹中有書」。除挑高廣場以大樹下乘涼的意涵塑造,館內六樓的連天井,讓天光穿透直射到每一層樓,天井中種植高聳的竹柏,營造樹下閱讀的氛圍。而細心的人更可以發現,整座館不論是左右不規則交叉,或是像煞舞蹈中的半圓圖案,都是在顯微鏡下呈現出來的紙纖維圖樣。我們一起為下一代努力

不論是往左或往右延伸,這裡是正在起飛的新都心。圖書館就隱身在新光綠園大道中,距離不遠處是位在高雄港畔、如波浪般蜿蜒的高雄展覽館;沿著新光碼頭旁的行車道,一路向前會遇到興建中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以及高雄旅運中心。隨著輕軌交通的完成,以高雄港為中心串聯出舊港區、新風貌的「亞洲新灣區」。

摒除公共建設完全依賴政府預算,建築總造價十九億元、購書經費五億元的圖書館,不但是公私部門協力的成果,更是匯聚整座城市的精神所在—參與和分享。

在國家發展上被定位為工業重鎮的高雄,長久以來一直是座移民的城市,聚集了從澎湖、屏東、台南、嘉義等地來討生活的人,漸漸地更多人遠從越南、印尼、柬埔寨千里而來,他們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一般,隨著生命的脈動飄散在這裡落地生根,形塑出高雄強悍而多元的風貌。

新城市的力量、新公民的期待,都在參與中凝聚而成。圖書館在規劃起始就採取開放的態度,邀請人民共同參與,由財團法人高雄市文化基金會推出「募新書百萬、傳愛智代代」活動進行募款,創造「我們一起為下一代努力」的價值。

靠著圖書館長施純福和團隊像苦行僧般,從都心擴散到鄉鎮募款,激發出公民的力量,靜靜地醞釀成一場罕見的「城市運動」。

館內的每一本書都是由這座城市的人共同出錢,從九十二歲的大企業家到三歲的小朋友,從一億元到三百元,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每一個人的心意都受到平等的對待,或是以個人或企業名稱為樓層、會議廳冠名,或是留在書本上,和所有人分享。

「這樣的模式,很難在其他城市複製,」說話聲音輕柔委婉的曾淑賢,坐在國家圖書館館長辦公室內,回憶著當初興建時的參與過程。她看到的不只是一座新圖書館的誕生,還有一個城市的強大企圖心,在艱困的財政下卻願意把錢用在圖書和閱讀,把人民拉進來一起規劃,營造出「這是我們的圖書館」的氛圍,讓二百七十多萬個個體頓時凝聚成「我們」,人人都是「合夥人」。

從此以後,在這座城市住民的心中,興建圖書館是「我們的事情」,而不是「不干我的事」,更是為了我們以及下一代、下下一代而努力,讓階級可以流動、讓貧窮可以翻身,也讓流浪的心終於有個棲身的家。

曾經擔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統籌公共圖書館的大小事宜,曾淑賢很清楚,看似成功的背後是高雄的執政團隊將既有的劣勢,也就是各縣市同樣面對的「財政困難」,轉化為翻轉的槓桿。

「這中間需要很多操作以及行銷,還要持續不斷推陳出新,」她認為這是極有創意的策略,因為走遍世界各地圖書館,沒有任何一座是靠著人民的手堆砌建造,但高雄做到了。

每當夜幕低垂時,璀璨的燈火將整棟建築烘托得猶如在黑夜中閃耀的鑽石,不但在試營運一個月期間吸引四十萬人,創下單日三萬人潮湧入的記錄,平常日平均達六千人次,假日更是動輒超過萬人,外縣市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成為高雄重要的觀光景點。公共決策的難題

「我們正在翻轉這個城市,」市長陳菊不斷強調高雄一定要改變命運,從重工業走向知識經濟,而「圖書館」的誕生,不僅只是新文化地標的出現,還是在解決貧富差距、實現人人平等的價值。

但是進入高科技時代,網路發展成為超級公路,上網就可以找到資訊,電子化閱讀的浪潮席捲,相對於紙本出版逐漸傾頹,還需要花大錢興建圖書館嗎?尤其是在城市的財政困窘之際,一座大型公共圖書館是必需品嗎?這是所有人共同的疑問。

回顧高雄的圖書館歷史,或許可以「一片空白」形容。既有的市立圖書館在一九八一年啟用,樓地板總面積約一千八百一十二坪,其中六百五十七坪、約三分之一面積大小作為演講廳和電影放映使用,連公共圖書館最基本的功能都無法發揮,頂多權充閱覽室。

反觀同樣是直轄市的臺北市,北市圖在一九九〇年興建完成,總面積達到七千兩百六十七坪,藏書量為五百二十八萬冊,平均每位市民擁有兩本左右,已是座俱有全功能的現代化圖書館。

尤其台灣在一九九九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高雄雖然未遭受重創,但工務單位體檢市內所有公共建築,發現舊總圖的建築結構係數不符合圖書館所需承載力。在公共安全考量下,將為數已不多的書籍全數撤離,成為一座「沒有書的圖書館」。

因此,從前市長吳敦義、謝長廷到現任市長陳菊,任內的每位文化局長念茲在茲都是興建一座真正的圖書館,「沒有書的圖書館,是高雄被稱為文化沙漠最真實的印記,」一位官員坦誠,但每任市長都有所顧忌,以致一再拖延。

建或不建?二〇〇八年九月接手文化局長,史哲的腦海中蹦出千萬個念頭,不斷在相互拉扯,「我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同意,」他說。

在資訊化時代,城市還需要公共圖書館嗎?這是個公共決策的難題。他召開諮詢會議,圖資界提出隨著人口結構的轉變,一座大型公共圖書館要能滿足多元文化的需求,隨著高齡化社會,提供適切的服務、活動、設施和空間、環境等,以吸引銀髮族使用。

同時以高雄市的新住民人口超過五萬八千人,僅次於新北市的九萬七千人,公共圖書館要能提供相關服務和活動,幫助他們自我成長,也教育下一代,最重要是讓尊重並承認差異的多元文化精神,從圖書館開始扎根。

反觀數位閱讀即使願景可期,仍有其局限性。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經驗,數位典藏工程浩大,比實體書籍典藏更繁瑣且成本高昂,無法將所有書都數位掃描存檔,也因此國資圖雖然運用國家力量進行數位典藏,仍比不過實體圖書館的力量。

不過,這卻是無法忽視的趨勢,「公共圖書館未來勢必應增加更多電子資源,並將館藏數位化、電子化,善用資訊科技、結合網際網路環境,才可提供更好的資訊服務,」台灣師範大學圖資系教授陳昭珍強調。第二部 分享,我們一起打造的那場感動

一個人要如何改變世界?或許可以從城市開始。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競選時,提出的口號change曾經撼動人心,在全世界掀起改變的浪潮,但是要改變要從哪裡做起?城市,理當比龐大的國家系統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在「地球之友」組織(Friends of the Earth)發起的「大構想改變世界」計畫(Big Ideas Change the World project)中,提到城市要如何更永續、達到更美好的明天,可以朝三個方向前進,包括自治(讓城市掌握更多權力)、分享、促進草根民主及參與。

在台灣,城市自治牽涉國家的權力和資源分配,要國家下放更多權力並不容易,但人民已經無法等待,對「分享」以及「參與」的需求也愈來愈高。

關於參與,近年來風起雲湧從文林苑到反大埔的土地正義運動,乃至於白玫瑰運動、太陽花運動等,都是人民對於代議政治、對於政府作為的不耐,拿出具體行動向有權力者宣戰,並從各地城市逐漸包圍中央。

愈來愈多人開始自省,民主不應該是單純的一人一票,靜默和等待終將成就「邪惡」,或讓你、我成為邪惡者的共犯。

在這些類似的運動中,所要表達的不僅是對政府的不滿,人民對政府在治理上仍採取「由上而下」的管理,站出來發聲「我反對」,更多人展現的是「參與」,在批判和監督之外,還要用源源不斷的創意和創新思維,發掘改造城市的機會和方法。

但關於分享,在城市中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學習。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高雄市立圖書館開幕了。這一天,占地廣達兩公頃,九層樓高的圖書館被紅色緞帶圍繞,繫上大大的蝴蝶結,廣場上的風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暖暖地吹進每個人的心裡,也吹落過去「文化沙漠」的城市記憶。

「這是高雄市民送給高雄的禮物」,媒體上斗大的標題,標誌著一個新的城市記憶的起點。因為這座圖書館除了硬體建築之外,內部所擁有的百萬冊藏書,全都是高雄人用一點一滴攢起來的錢,涓滴成湧流匯聚超過十億元所買來,每一本書,都是送給高雄的禮物,藏著一份帶來改變的期待。一百萬冊藏書,就有一百萬個心跳,他們想要和這座城市共同分享。這裡所指涉的「他們」,不是那個面孔模糊、無邊無際的「集體」,令人看不清楚形象,也沒有主體性,相反地,他們是一個又一個過著日常生活,有著喜怒哀樂的個體,伸出一雙雙手匯聚成幾十萬、幾百萬人的力量。

「他們」是你每天匆匆忙忙趕到菜市場,遇到蹲坐在小板凳上賣著一把十五元空心菜的菜販,是在街上牽著孩子散步、帶著幸福微笑和你擦身而過的媽媽,是去路邊的便當店買排骨便當時,碰到的親切老闆娘。

「他們」是三歲的幼稚園小男生,最快樂的時刻除了晚上聽媽媽讀床邊故事外,還有跟著爸爸、媽媽去菜園拔菜、去菜市場賣菜,或是找隔壁攤位的老闆下一盤五子棋,也是九十歲的企業家,當他回想這一路走來,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留有他努力的汗漬,以及那一去不復返的青春足跡。

高雄,是所有陌生生命的共同交會。他們構成城市的面容,有的來自澎湖、來自台南、來自南投,還有人漂洋過海遠從泰國、印尼、越南而來,從天涯、從海角投身這座城市開創新生活,從移民成為住民,生命和這塊土地緊緊相繫,不論是過去或現在,陷落或繁華。

在現代社會,分享的風氣已經愈來愈普及,人們運用社交網絡和其他人分享綠地、分享汽車和單車、分享辦公室甚至是分享寵物等等,人際間分享的項目從概念、物品到空間和感情。在虛擬世界的領域日益擴張的今時今日,分享卻緊密了人與人間的關係,也創造出新的經濟模式。

然而,這些無數的「他們」卻開創出另外一種分享的形式。圖書館的興建,讓所有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因為曾有的過去,因為盼望著未來,透過書本作為參與改變的工具,分享了書中的觀念、價值、知識,分享源源不絕的資訊,也分享從遠古到現代的文明發展歷史,以及北極秘境到熱帶雨林的秘密。

這樣的分享,不只是眾人智慧的傳承,更多人開放自己和這座城市分享他們對生命的體驗、對人生的期待,對父母的懷念、對子女的深愛、對所有的摯愛,以及曾經有的一切夢想。

只要翻開一本書,就可以走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寫下了書本給予自己的感動:「翻一本書」、「喜歡看書的人」、「被這本書感動過的張咪咪」、「給愛書的你」、「書構築你文化的深度」、「希望這本書能被很多人翻閱並且珍惜」、「正義不再是歷史名詞」、「自司馬遼太郎的眼睛看世界,難得再版的好書」。

有時是一種感謝,對一路走來曾經遭遇的人:「僅此書的無限能量獻給我天上的爸爸」、「王屏感謝大恩師藝術家黃步青老師」、「感謝我親愛的永遠摯友」、「愛無所不在,向護理師致敬」。

更多是在書上留下了自己的真心和祝福:「願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幸福開心」、「給我愛畫畫和書的寶貝女兒」、「鎮佑媽媽最愛鎮佑」、「給逐漸長大的小乖乖」、「送給親愛的老婆小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望未來更有能力嘉惠他人」、「寶貝主亮,爸爸永遠愛你」。

他們分享智慧、分享現在、分享未來,因為分享,讓圖書館不再只是藏書的地方,而是儲存這座城市記憶的場所,透過書本向外傳遞的不只是文化的沈積,更傳遞千百種感動,還有更多改變的可能。

這是場人民自動自發升起的城市運動,他們參與、他們分享,他們也是我們,就在這場運動中,一起為「改變」的到來,開啟無限的可能,一切都在這座城市中,發生。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98114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