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內與印象派畫家

  • 9 405
    45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繪畫畫家/畫冊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羅成典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新銳文創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5/1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稻草堆、白楊樹、睡蓮、水塘、荷花、拱橋、盧昂教堂……

莫內,以光影變幻掀起藝壇風雲,在世界藝術史上畫下嶄新的一頁。
 
莫內擅長光與影的表現技法,特別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他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的完美表達,曾以同一主題在不同時間和氣候下的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與氣氛,觀察大自然中最細緻的變化。莫內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對近代繪畫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本書詳述莫內的一生與其繪畫生涯中各階段的創作歷程,包括啟蒙老師布丹、印象主義先驅馬內,志同道合的鄰居兼好友雷諾瓦,以及與塞尚、德加、畢莎羅等著名印象派畫家的交誼,並且結合莫內著名畫作,讓讀者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本書特色

1.詳述莫內繪畫生涯歷程及與布丹、馬內、雷諾瓦、畢莎羅等著名印象派畫家的交誼。
2.以傳記形式結合著名畫作方式撰寫,更能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3.精緻彩圖收錄88張莫內生平重要作品。

作者

羅成典
 
政治大學外交系,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法學碩士、博士班研究。曾任立法院法制委員會專門委員、主任秘書;立法院秘書處處長;立法院副秘書長。曾出版《中央法規標準法釋論》、《立法技術論》、《西洋法律哲學導論》、《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等書。

退休後,因為對於藝術的熱愛,除致力藝術的探索外,亦親臨國外美術館數十次。曾出版的《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內容從藝術起源談起,再細分到現代的各流派,理論與實務兼顧,是一本了解西洋現代藝術的重要論著。

目錄

緒論
Chapter 1 莫內的生平與藝術生涯的開始
Chapter 2 莫內與巴比松畫派
Chapter 3 前印象主義時期的風景畫家
Chapter 4 印象主義運動的主要推手
Chapter 5 印象主義運動的前奏與繪畫思潮
Chapter 6 印象派繪畫的理論基礎
Chapter 7 莫內早期(1865-1871年)的生活與創作
Chapter 8 阿讓特時期(1872-1878年)的莫內─印象派定名與崛起
Chapter 9 維投時期(1878-1881年)的莫內─前途暗淡的艱苦期
Chapter 10 波伊西時期(1881-1883年)的莫內─新的開始與新的希望
Chapter 11 吉維尼時期(1883-1926年)的莫內─傳奇的開始
Chapter 12 莫內的睡蓮裝飾創作─印象主義的西斯汀教堂
參考書目

序/導讀



西方世界自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文藝復興開始,視覺藝術中的繪畫、雕刻、素描三類,一直是以模仿自然、再現自然為目的。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這段期間,以聖經故事、神話和歷史故事為題材的繪畫一直是藝術創作的主流,而歷史畫與人物畫更是精髓之所在,被認為具有淵博知識與高尚情懷的表現方式。惟自古至今,藝術是人類精神與心智活動的創造物,藝術品在社會現實中適當且唯一的用途就是供人觀賞(to be behold),它原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製作,也是藝術家賴以維持生活和揚名立萬的憑藉,但藝術並不能置身於支持它的社會組織(如藝術學校、博物館、美術館、商業畫廊等)之外,也離不開整個社會的機構網絡(如政府、社會階層、經濟活動等)。換言之,一個人所製作的東西算不算藝術品,由誰來評定?它的價值如何,由誰來估定?它需透過什麼樣的機制、途徑,才能被社會大眾認知而願購買收藏?這就需要一個與藝術相關的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來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古希臘時代,有傳授思想與知識的學院(Académy),義大利在十五、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Florence)也有聲名卓著的學院存在。十七世紀歐洲巴洛克(Baroque)藝術鼎盛時期,有一群法國藝術家受到義大利學院的啟發,也在1648年向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請願,成立了皇家畫家與雕刻家學院(The Académie Royal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到了1661年,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柯爾伯特(Louis chief minister Jean-Baptice Colbert, 1619-83)出任副攝政王(Vice-Protector)時,把藝術學院做為國家的工具,賦予官方的標準和品味原則(imposing official 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of taste),希望有助於建立國家的藝術認同及一種可以榮耀國王的藝術風格。1663年,指派勒伯安(Le Brun)為學院院長(director of the Académie),勒伯安與柯爾伯特將藝術學院定位為教畫與展示藝術品的專責機構,這樣一來,什麼是藝術品以及它的價值,就有一個權威的國家機構來鑑定。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德國、西班牙也分別設立藝術學院,到十八世紀末,歐洲各國都設立藝術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院也於1768年成立。

法國藝術學院成立之初,其所隱含的藝術理論與繪畫教學的假設,乃是任何與藝術相關的事,都可能在理性的理解範圍,並可以簡化為一套學習研究與教導的邏輯準則。十八世紀以後,歐洲藝術學院成為護衛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反對巴洛克與洛可可(Rococo)風格的堡壘。法國大革命後,1793年法國美術學院(the École des Beaux-Arts)接下美術教學的任務,更進一步採取反巴洛克與洛可可的原則。法國大革命期間及其後的拿破崙帝政期間,藝術上所風靡的美術樣式乃是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使十九世紀初期的時代風尚與中產階級的感情思想合而為一,而素來憧憬古羅馬盛世的拿破崙帝政,又把它視為權威的象徵,由是而進一步促成新古典主義風潮的鼎盛。新古典主義所強調的是一種近似古羅馬雕刻般嚴格的古典形態與冷峻的畫法,這從新古典主義領袖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和其弟子安格爾(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的繪畫作品中可以見其精髓。

接著浪漫主義(Romanticism)在新古典主義的土壤中萌芽茁壯,首先由傑里珂(Theodore Géricault, 1791-1824)點燃浪漫主義的烽火,對於學院式而僵化的新古典主義予以正面迎擊,隨後由德拉克洛瓦(Eugéne Delacroix, 1798-1863)接手,形成了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對抗的局面。直到1830年到1850年間才產生一種折衷的藝術風格,在藝術界展開以實證主義(Positivism)為美學基礎的寫實主義(Realism),企圖找出一條新的發展途徑,這就是法國第一批畫家相約到巴黎市郊楓丹白露的一個小村莊-巴比松(Barbizon)直接面對自然,在戶外寫生描繪風景的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形成的背景。

由法國藝術學院成員組成的「沙龍展」(Salon)是源自於法國官方的藝術展覽(official Art exhibition),1667年首次展出,但只限法國畫家與雕刻家皇家藝術學院的成員參加。至「沙龍」之名的由來,是出自1737年在羅浮宮的卡列廳(Salon Carré in the Louvre)舉行的展覽,按「沙龍」(Salon)一詞原為客廳之義,從此引申為展覽廳或展覽之意思。沙龍展成立時有很長時間是不定期舉辦,從1831年開始才每年舉行,而評審團制度(The Jury system of selection)則於1748年引進,沙龍展一開始就由保守的學院派把持,因此對展出作品有嚴格限制。從1848年起,每雙年舉辦一次,從成千上萬的作品中挑選合格者。沙龍評審團(The Salon Jury)由法國美術學院成員(members of the French Academy of Fine Arts)組成,他們廣泛決定作品的選拔原則(The principles of selection),學院所養成的傳統就是反對「寫實主義」,歷史畫的價值高於風俗畫(Genre)或風景畫(landscape painting),這樣的評審原則,自十九世紀初葉以來,就不斷被年輕一代的畫家所反對,既然作品不獲沙龍青睞,他們只好另闢蹊徑,成立獨立的畫室或畫院(independent academies)。

185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時(The World Fair of 1855)所舉辦的沙龍展,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提出三件最重要的寫實主義作品參展,即「藝術家的工作室」(The Artist’s Studio, 1849)、「奧南的葬禮」(The Burial at Orans, 1850)及「洗浴者」(The Bathers, 1853),這三件作品完全是寫實的風格,而繪畫地點,不是在工作場所,就是在家裡的一角,甚至在舉行葬禮的墓地,這就學院派的傳統而言,簡直是粗鄙醜陋,缺乏高尚情操的東西,當然被拒於沙龍之外,庫爾貝憤怒之餘,就決定在官方展覽場的大門口設置他自己的「寫實主義館」(Pavilion of Realism),展出自己的作品,這個獨立的展覽受到年輕一輩藝術家的熱烈支持與迴響。

1881年法國美術學院放棄對沙龍的控制,一群藝術家於是組成「法蘭西藝術家協會」(The Sociéte des Artistes Français),接手展覽事宜,並從以前年度參展者中選拔評審委員,但對「前衛藝術」(Avant Garde)仍然排斥。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立了一些競爭性的展出團體,重創沙龍的聲譽。1884年出現了獨立畫家的沙龍(The Salon des Independants),1903年成立了秋季沙龍(The Salon d’Automne),秋季沙龍就是獨立畫家於每年秋季(十月或十一月)舉行展覽,而其他畫展主要在春夏季舉行,兩者不生衝突,早期的秋季展對於塞尚與高更聲望的建立發揮了助力。高更(Paul Gauguin)的小型展覽在1903年舉辦,大型的回顧展則在1906年舉行,塞尚(Paul Cézanne)在1905年也有重要的表現,塞尚於1907年逝世後,舉行了紀念展(memorial exhibition in 1907),1905年的秋季展也造成野獸派的大轟動。

1866年莫內以創新方法在外戶描繪聖埃德斯(Saint-Adresse)繁花盛開的花園景色,其中一幅被認為是18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畫作(255×205cm)「花園中的女人」(Women in the garden)參加1867年的沙龍展,竟被拒於沙龍之外,對莫內造成重大打擊,而同時雷諾瓦(Renoir)、巴吉爾(Bazile)與席斯里(Sisley)的作品也被拒。因此,第一次討論到籌組一個私人展覽社團的可能性,這個提議隨後因經費無著而束諸高閣。從1866年開始,每個星期日的晚上,巴黎格爾布瓦咖啡屋(The Café Guerbois)就成為藝術家與文人雅士熱門話題的主要論壇,馬內(Manet)擔任領導人(took a leading rode),莫內在這裡認識了許多朋友,如畫家芳坦.拉突爾(Fantin-Latour)、塞尚和德加(Degas),還有藝術評論家杜朗蒂(Duranty),小說家左拉(Zola),席斯里和雷諾瓦也在一起,他們常常熱烈辯論、言詞尖銳、意見衝突,卻樂此不疲。這樣的聚會提供大家熱情前進的勇氣,直到最後共同的理念實現,到了1874年籌組獨立藝術家展覽成為事實後,就不在格爾布瓦咖啡屋聚會。後來新藝術運動的討論移到畢格樂廣場(Place Pigalle)的新雅典

試閱

Chapter 1 莫內的生平與藝術生涯的開始

莫內(Oscar Claude Monet,1840-1926),1840年11月14日出生於巴黎拉飛得路45號(45, Rue Lafitte, Paris),是雜貨商克勞德.阿道夫.莫內(Claude Adolphe Monet)的次子,母親為路易絲.賈士汀.奧伯莉(Louise Justin Aubree)。莫內的幼年與青年時期在哈維(Le Havre)渡過,他母親對藝術頗有興趣,可惜於1857年逝世,未能引導莫內學習藝術。母親的去世,對十七歲的莫內造成很大打擊。但莫內發現他的姨母瑪莉珍妮.勒嘉德(Marie-Jeanne Lecadre)贊成並支持莫內學藝術成為藝術家。1858年姨丈勒嘉德也過世,勒嘉德夫人自己喜好藝術,不僅與巴黎的畫家哥蒂亞(Armand Gautier)有往來,同時自己也有工作室(Studio)。她作畫純粹是為消遣,莫內成為她畫室的常客。1857年莫內決定暫時離開學校,沒有參加期末考試,為此與父親關係不洽。在學校裡,他接受的第一個素描課程是跟歐查德(Francois-Chardes Ochard)學習,歐查德是十九世紀初期法國古典主義大師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以前的學生,大衛是拿破崙的御用畫師,他的新古典主義作品是法國當代藝術品味與時代風尚的典範。可是這些功課對莫內似乎沒有很大影響。莫內回想起這個時期的興趣,特別喜歡一些妙趣橫生的圖畫與諷刺畫(漫畫),因此很快就學會相當技巧,十五歲時已是哈維地區赫赫有名的少年諷刺漫畫家(Caricatures)。莫內畫漫畫出名時同時也開始替人畫肖像畫,每張10法郎至20法郎,他說如果繼續畫肖像畫賺錢,現在已經是一個百萬富翁了。莫內在哈維畫市井小民漫畫,快速為他賺進二千法郎,相當程度可以視為地方的名流(a relative degree of local celebrity)。藝術材料的零售商格拉維亞(Gravier)將莫內的漫畫放在櫥窗展示,他的漫畫作品立即引人注意。1858年引起知名畫家布丹(Eugéne Boudin)的注意,布丹是一個非傳統型的風景畫家(an unconventional painter of Landscapes),1858年開始住在哈維,從此布丹成為莫內早期的良師益友(mentor),啟發莫內到戶外去作畫的熱情,描繪自然的單純與寧靜,這個主題與法國當代的藝術品味沒有關係。起初,莫內對於布丹也在格拉維亞展出的海景畫(Seascapes)表示厭惡,不過經介紹後終於認識布丹。布丹稱讚莫內的素描,認為莫內頗有天份,不該停留在素描上,這成為莫內生涯的轉捩點,布丹帶著這個年輕人到鄉間旅行作畫,他讓莫內相信直接面對主題作畫會比在畫室裡創作,帶來更大的活力,在戶外作油畫是一個相當新的技巧。......

Chapter 2 莫內與巴比松畫派

恬靜幽美的田園風光,一直深植於西方文化之中。但在工業革命後,人口不斷往城市集中,成千上萬的農人從鄉下湧向城市,農人轉變為工人後,在環境惡劣的工廠裡糊口謀生。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後,鄉村的風景越來越為城市中人所嚮往,因此十九世紀時描繪農村豐收富麗景象的畫作也越來越受歡迎,在都市裡掀起一股熱潮。從一個巴黎市民的觀點,那純淨無汙染的草原、樹木、田園及放牧的景致,都代表著一種即將消失而令人神往的夢境。在這種崇尚自然,追求心靈平靜的動機下,遠離巴黎煩囂的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森林中的一個小村莊―巴比松(Barbizon),成為十九世紀前半葉一群畫家聚集的理想處所,這一批畫家以盧梭(Theodore Rousseau, 1812-1867)為首,形成所謂的巴比松畫派(The school of Barbizon),也成為獨領法國畫壇風騷的新藝術運動的先驅者。從1830年代開始,一批厭倦城市生活,逃避城市喧囂的藝術家相約在此形成一個非正式的聚落,致力於鄉村景致的描繪,他們常將農夫的勤勞工作情境,訴諸於畫布,在畫裡我們彷彿看到了與世隔絕、和平安詳的天堂。這裡距離巴黎只有幾十公里遠,但心靈上的感覺卻有好幾個光年那麼遙遠。在這裡看不到巴黎繁華的街景與林蔭大道,看不到壯麗精巧的建築,取而代之者只是田野兩旁不規則的樹林與天空,在濃密陰涼的林蔭與牧野下的牛群,所有景物也特別引人遐想。巴比松畫家始終堅信,這種夢幻般的畫面,真實的存在,那種未經人類刻意雕琢的原始自然美景,經過藝術家的處理,把我們的視野導向遠處無限延伸的地平線。

從1830年持續到1848年間,在市民皇帝腓力浦(Citizen King Louis Philippe, 1773-1848)統治下的法國,政治與經濟相當安定,在第一個十年裡,法國藝術的傑出成就,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自由精神,著名的作家包括巴爾札克(Honor’e de Balzac)和雨果(Victor Hugo)受到中產階級的影響,其文學與藝術潮流逐漸迎合中產階級的品味,而巴比松畫派的風景畫則是促進中產階級品味的因素之一。在這十年中,我們看到了幾乎每一個未來的印象派成員的出生。畢莎羅出生於1830年,馬內(Edourd Manet)出生於1832年,德加(Edgar Degas)出生於1834年,塞尚(Paul Cezanne)與席斯里(Alfred Sisley)出生於1839年,莫內(Claude Monet)出生於1840年,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出生於1841年。從1830年開始,盧梭(Theodore Rousseau, 1812-1867)與一群藝術家相約到巴黎郊外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森林邊緣一個寧靜而幽美的小村莊巴比松(Barbizon)隱居作畫,與自然悄悄對話,並在此形成一個非正式的聚落,這是法國在十九世紀開始後第一批直接面對自然寫生,而非在畫室中創作風景的畫家。......Chapter 3 前印象主義時期的風景畫家

十八世紀之前,風景畫一直被視為次要的藝術支流,一般人不會把靠描繪鄉村房子、公園等景致維生的畫家視為藝術家,直到十八世紀晚期,受到浪漫主義潮流的影響,才多少改變了這個態度,偉大的藝術家始將風景畫提升到一個新的地位,做為藝術生命的目的。透納(William Turner, 1775-1851)與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 1776-1837)是十八世紀英國兩位偉大風景畫家。透納的代表作品,給人最浪漫最高超的自然光彩的概念,他在1842年創作的油畫作品「暴風雨中的汽船」(Snow storm: Steam Boat off a Harbours Mouth, 1842)大膽的運用迴旋式構圖,漆黑的船身,飄飛在船桅上的旗幟,給人的印象是一場對抗狂濤怒海和暴風急雪的戰役,我們看不出明顯的輪廓,但從光影交錯中,幾乎可以感覺出風雪的突擊與海浪的衝擊,我們不必去尋求細節,風雪中的汽船早已被愁雲慘霧的閃電之光與陰黝之影吞沒了,畫面近乎抽象的筆觸呈現令人驚心動魄與激情的暴烈景象,在在撩動人類的情緒。一種人類在面對無法控制的自然巨大威力時,會覺得渺小與恐懼的情緒。

康斯塔伯的思想與透納不同,他不像透納那樣浪漫地想對自然發號施令。對康斯塔伯而言,他要畫的自然是他親眼所見之物,他唯一渴求的只是真實(truth),他在1802年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今日的大弊病是大家都極力表現壯麗的威勢,想造出一些逾越真實的東西」。換言之,康斯塔伯並不想以大膽的革新手法,表現驚世駭俗,而只想忠實於自己的視覺而已。他到鄉野去速寫自然,然後回到畫室精心完成整幅畫作,他的速寫往往比完成後的作品還率真。1824年送到巴黎參展的「運乾草貨車」(The Hay Wain, 1821),使他一舉成名,這是一幅描寫一處簡單的田園風光,一輛運乾草的貨車正在跋涉渡河,那照耀在背景草坡上的燦爛陽光與天空上飄移的雲彩,令人神馳忘我,當我們追隨河水的流動,並徘徊在磨坊附近時,驀然發現畫家的情懷是如此的純真,毫無造作與矯飾,整幅畫是如此嚴謹、簡潔、樸素。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71673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