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濁水溪三百年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最強熱水支援,讓你隨時喝熱茶、煮泡麵

  • 252
  • 分類:
    電子書人文歷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素玢 追蹤
  • 出版社: 衛城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6/11
  • ※ 本優惠商品不參與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內容簡介

這條臺灣的母親河,從上游到下游,問題糾葛三百年 

 

這是一個歷史學者,長期專研區域史、地方史的延伸與結晶。

這是一部關於河川生命史的書,記錄濁水溪從開發、質變到生態嚴重受創的曲折過程。《濁水溪三百年》讓我們看到一條泱泱大河以及兩岸豐饒大地和素樸子民,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輪迴展演的生命滄桑。

(本書特別收錄《南風》作者許震唐的濁水溪紀實攝影

 

一七○九年施世榜興築八堡圳至今,濁水溪開發已超過三百年。在濁水溪沿岸,有號稱「東洋第一」的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媲美舊金山大橋的西螺大橋,下游沖積扇在日治時期成為糖業帝國,最早的農民運動「二林蔗農事件」也是發生於此。從農業到工業,濁水溪一直是餵養臺灣土地的要角。然而近百年來,它的水土爭奪戰更形劇烈,從上游到下游,處處可見「殘山剩水」的警訊。我們不得不回到歷史,瞭解濁水溪在人類的造作下,如何形成南北岸的不均質發展、兩岸居民的水源之爭、超抽地下水導致的地層下陷、河川沙漠化、以及工業和農業「水戰」等等歷史難題。

 

本書作者累積二十年研究功力,以長時距的歷史縱深,解讀濁水溪的六個關鍵年代。濁水溪在清朝與日治初期洪患頻仍,一八九八年戊戌水災,濁水溪改道造成十餘個庄頭毀滅。一九二○年後,日本官方修築堤防,濁水溪從此固定在西螺溪河道,成為我們認知的濁水溪。強調「治水」也「治山」的日本官方,進行山林保育,積極開發河川浮復地,使濁水溪平原孕育出一批農村菁英,造就臺灣的米糖精華區與也激發了臺灣最早的農民運動。一九三○年代,官方積極開發濁水溪的水力發電,使濁水溪也成為工業之母,但是水壩與電廠的進駐濁水溪中上游,造成河床乾涸、泥沙淤積等極大生態代價。

 

六○年代後,進入後米糖時代的濁水溪,以開發地下水解決需水問題,引來地層下陷危機。九○年代起,集集攔河堰引水工程的設置,則使大型工業區如六輕、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等覬覦濁水溪的水資源,造成工農激烈衝突。從農業之河到工業之河,濁水溪始終與臺灣社會緊密關連,這本著作以現實關懷為出發,用宏觀的視角、綿密的史料為基礎,進行跨學科的論述和探討,不只是作者對濁水溪開發三百年的研究與省思,也為當前的環境爭議提供深厚的歷史脈絡。

 

本書特色

 

收錄濁水溪紀實攝影特別企畫,由《南風》作者許震唐拍攝,有三十二頁攝影作品。從視覺與思考,將濁水溪的問題立體化。

收錄康熙、雍正、乾隆等不同時期的四張古代濁水溪流域圖。

目錄

目次

推薦序
殘山剩水的警訊 劉翠溶
親近歷史現場的濁水溪專著 許雪姬
導論

第一章 洪患、聚落變遷與傳說信仰
第一節 ‧ 濁水溪的水文與災害
第二節 ‧ 戊戌水災與聚落變遷
第三節 ‧ 洪水傳說與「水」崇拜

第二章 從治山到治水
第一節 ‧ 治水事業:河川工事的展開
第二節 ‧ 治山防洪
第三節 ‧ 山林保育思想的萌發

第三章 邊際土地的開發與農村菁英的崛起
第一節 ‧ 農業拓墾的邊際
第二節 ‧ 濁水溪的邊際土地
第三節 ‧ 邊際土地的開發
第四節 ‧ 農村菁英的崛起

第四章 濁水溪出代誌──經濟環境變遷下的社會運動
第一節 ‧ 河流與社會
第二節 ‧ 濁水溪下游的自然環境與農業發展
第三節 ‧ 一九○七︱一九四七 的農民抗議事件
第四節 ‧ 一九八○︱一九九○ 年代的農民抗爭
第五節 ‧ 一九九七︱二○一一 工農搶水之戰

第五章 「後米糖」時代的農業盤整
第一節 ‧ 經濟變遷下的蔗作與稻作
第二節 ‧ 稻作替代─葡萄栽培
第三節 ‧ 另闢蹊徑的花卉園藝產業
第四節 ‧ 異軍突起的蔬菜栽培
第五節 ‧ 工業對農業的「滲透」與「侵蝕」

第六章 濁水溪的歷史難題
第一節 ‧ 南岸或北岸?
第二節 ‧ 分水或爭水?
第三節 ‧ 從地上到地下
第四節 ‧ 從農業之河到工業之河
第五節 ‧ 工農相剋?

結論 濁水溪開發三百年的省思
謝辭
濁水溪大事記
參考書目
索引

序/導讀

導論

張素玢

 

緣起

 

我出生在濁水溪孕育的土地上,是個吃濁水米長大的孩子;在離開故鄉員林以前,總以為臺灣的米理當如此Q彈香甜。十九歲北上就讀大學,接著念研究所,讀的雖是歷史,內容卻與臺灣、家鄉的土地,甚至濁水溪都沒有關連。

 

碩士班畢業,教書九年之後重返政大歷史系博士班,當時計劃以英國怡和洋行與近代中國的政經關係為研究主題,沒想到第一年上了李國祁老師的「臺灣史專題」課程,寫了學期報告後,就轉向臺灣史研究的殿堂。

 

一九九三年,我開始穿梭在濁水溪下游,最初探究分布在濁水溪浮復地的日本移民村,繼而纂修北斗、二林、二水方志,近十年期間,始終以文獻研究和田野實地調查雙線並行。二○○四年出版《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探討位在濁水溪沖積扇扇頂、扇央、扇端的三個聚落,其發展軌跡、人與地的互動有何不同。完成這本書以後,體認到自然形塑社會、人為改造自然的歷史過程,除了以不同區位的聚落來探討之外,仍需以更長的時間、更寬廣的空間進行研究。

 

以濁水溪為主題的研究過程,發現水文變動劇烈為臺灣河川之冠的濁水溪,其沿河聚落常因水患而有所變遷,並產生特別的「水信仰」而寫成第一章〈洪患、聚落變遷與傳說信仰〉。日治時期政府開始積極整治濁水溪,修築堤防,將漫流的網狀水系收束在今天的濁水溪(亦稱西螺溪)河道,一八九八年之後的河道—舊濁水溪因而成為斷頭河,出現近三千甲的浮復地(俗稱溪底,土淺石多且貧瘠)。儘管殖民政府花費鉅資整治河川,濁水溪水患仍不斷造成破壞性災害,官方正本清源,開始治山以求治水之效。第二章〈從治水到治山(一八九八~一九四五)〉,除了學術研究目的,也在為臺灣治標不治本的河川治理方式提供歷史經驗。全臺面積最廣的邊際土地吸引本島、日方資本相繼進駐,土地開發也帶動社會流動,產生一批新的農村菁英,此為第三章〈邊際土地的開發與農村菁英的崛起〉探討的主旨。

 

延續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思考,第四章〈濁水溪出代誌—經濟環境變遷下的社會運動〉,試圖以濁水溪為切入點,對九○年來的社會運動加以觀察論述,探討為何一九○○~一九四○年代、一九八○年代的農民運動,二十一世紀的反八輕、反中科四期,都膠著於濁水溪流域?

 

日治時期到一九六○年代的濁水溪平原,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米、糖生產區,但是世界經濟與臺灣社會的變遷,使米糖經濟逐漸瓦解,這段時間臺灣的農業生產結構在盤旋中變動調適,作物栽培由同質性朝向異質性發展。在「後米糖」時代,濁水溪沖積扇平原的農業發展,分化而多元,朝向替代米糖的專業栽培作物,不但走出新的路徑,也造就了全臺首屈一指的果菜市場。但是農業變遷過程中,遭到工業嚴重的侵蝕與滲透,這是第五章〈「後米糖」時代的農業盤整〉的論述重點。

 

一九九○年台塑決定將六輕設於濁水溪溪口南岸的雲林離島工業區後,濁水溪水資源利用丕變,下游經濟生態翻轉,長期做為臺灣農業基地的濁水溪兩岸,驟然成為巨型工業區。二○○五年國光石化計劃斥資新臺幣四千億元,於二○○八年在濁水溪北岸河口濕地進行大型投資開發案,其中包括輕油裂解廠(八輕),這將使河川、土地、水資源皆面臨嚴苛考驗。第六章〈濁水溪的歷史難題〉是在環境變遷的焦慮感中完成的,希望藉由歷史縱深回顧,更加瞭解環境與人的互動關係。文章敘述水資源利用的狀況,剖析濁水溪開發三百年來,為人所誇耀稱羨的水利灌溉、水力發電、引水工程,如何造成區域發展不均質的現象,以及工農相剋的問題。

 

本書基於「環境與人」的觀點出發,以濁水溪為核心,以三百年為時間縱深,探討這條河流的歷史、水文、災害、社會、經濟、環境等問題,並探討掠奪濁水溪資源所導致的歷史性難題。

三百年前,濁水溪是臺灣地表上最明顯的地理分界,不過跟今天我們所熟悉的位置並不相同,以下就先從地圖上來瞭解這條河流吧!

 

以河為界

濁水溪一開始被記載,是在地圖上。常被提起的十六、十七世紀的臺灣三島圖,往往被解釋為歐洲或明朝的繪圖者,將濁水溪、高屏溪寬大的出海口誤認為切割小島的海域,而將臺灣畫成兩島或三島,但是翁佳音認為,這牽涉到當時地圖製作與現實認識的落差,特別是馬可孛羅以來的東亞「千島」刻板認識,以及東中國海北段航線上「大、小琉球」的混淆。十七世紀以來,歐人繪製的臺灣地圖日趨精確,發源於內山,橫亙在中部的這條大河,很明顯是位在今日的雲林縣、嘉義縣邊境。從圖上來看,上游匯集了多條河川,下游則為單一河道,和我們熟悉的濁水溪網狀河系不同。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大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設縣治理,大致以河川為行政區的邊界。藍鼎元認為虎尾溪是地理上天然的界線,建議在虎尾溪以北,除了諸羅縣,應另外添設一縣。雍正元年(一七二三),由於治安的考量,清廷將原來的諸羅縣,從濁水溪以北析分出彰化縣,當時的邊界大約在今日的虎尾溪。清代方志對這條河流的指稱,在中、上游為濁水溪,下游網狀河系由南而北,分別為虎尾溪、西螺溪、東螺溪。十八世紀初,濁水溪是在今日所稱舊虎尾溪及西螺溪之間擺動,並有逐漸北移的態勢,我們不妨由清代行政區域圖來看。(見圖三)

 

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嘉義、彰化交界是舊虎尾溪,光緒四年(一八七八)交界移往北邊的新虎尾溪。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臺灣設省,增設雲林縣,與彰化縣的交界在新虎尾溪以北的西螺溪,從圖四、五、六、七來觀察更清楚。一八八八年起到今日,即使歷經三個政權,濁水溪(今日西螺溪)一直是行政區的固定邊界,即使一八九八年濁水溪流路曾經改變,日本政府還是以堤防工程把河流收束回原來的河道。

 

濁水溪少有航行之利,而且是臺灣地理上最大的南北阻隔。日治初期開始的縱貫鐵道工程,其路線在濁水溪路段時,沒有穿過當時較繁榮的北斗街與西螺街,而拐了一個大彎,轉向靠近八卦臺地的二水鼻仔頭,從二水庄跨到斗六林內區,此處是下游河道最狹窄的地方(寬約一二○○公尺),為的就是避過工程困難度太高的寬幅河面。儘管如此,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自基隆到高雄的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濁水溪橋段還是最後完成的部分。

 

除了縱貫鐵路,日治時期縱貫公路也沒通過北斗和西螺之間。地方人士有鑑於交通受阻隔,往來極不方便,洪水期更是危險,於是西螺地區的民眾在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成立「濁水溪人道橋架設期成同盟會」向官方請願。臺灣總督府評估狀況後,隔年開始興建跨越濁水溪的大橋,不料因進入戰爭時期,只完成橋墩部分。戰後,西螺人士又聯合北斗、虎尾與斗六地區民眾向政府陳情,橫跨南北岸的西螺大橋終於在一九五一年動工,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八日通車,號稱「遠東第一大橋」。至此,清代以來西螺到北斗對渡的路線,才有了歷史上第一座橋梁。

濁水溪的資源

濁水溪是臺灣最長、流域最廣的河流,發源於極易風化的板岩、粘板岩地質區,粘板岩地層容易風化是因為含有石灰,溶解後使地盤不穩固,石灰質也是造成溪水混濁的主因,所以溪流中含大量懸浮物質,其含砂量為臺灣河川之冠,更是全球河川發源地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單位面積輸砂量最高的。

 

水利灌溉:濁水溪因懸浮物豐富,粘板岩土壤特質利於稻作,藉由大、小型水圳的灌溉而孕育了彰化平原的穀倉,「濁水米」一向為優質稻米的代名詞。

地下水:地上的濁水孕育了豐饒的物產,濁水溪沖積扇的地下水資源也是臺灣最充沛的。除了山腳的湧泉,一九六○年代開始大量開發地下水資源,使濁水溪南翼以及風頭水尾地區的農業環境大為改善。

 

水力發電:當臺灣逐漸由農業社會朝向工商社會發展時,資源最豐富的濁水溪也成為工業之母。一九二○年代中游地區開始建設發電廠,日治時期已經成為全臺水力發電量最高的河川,奠立臺灣工業化的基礎。

 

工業用水:濁水溪豐沛的水資源,不僅利用於農業、民生,工業的供水需求大,促使愈來愈多的工廠設立在濁水溪兩岸,一九九○年代以後,臺灣面積最大的雲林離島工業區的用水需求,就主要仰賴濁水溪提供。

 

濁水溪河流坡陡流急,搬運力甚強,除了有大量砂泥懸浮流下以外,還有大型礫石在河床底部滾轉下移,每次洪水過後,河床總有大量卵石及礫石,常可發現珍奇的石材,或上等製作硯臺的好材料。根據可靠的文獻記載,早在清中葉就在中、下游河床發現發墨效果極佳的石頭。嘉慶年間,舉人楊啟元將濁水溪的石材製成硯,並寫了一篇〈東螺溪硯石記〉,稱讚其品質僅次於端硯。但螺溪石硯真正受到世人重視,是在日人架設二水與林內間濁水溪鐵橋時(一九○八),日籍技師村瀨在橋下發現後,運回日本加以雕刻。由於其色澤優美,易於發墨,貯

推薦序

殘山剩水的警訊

劉翠溶

 

張素玢教授是中生代的臺灣史學者。這本《濁水溪三百年》匯集她近年的研究成果,詳細探討了濁水溪流域的歷史、社會與環境變遷,對於臺灣中部地區的歷史研究有一定的貢獻。

 

本書運用了豐富的原始資料與相關研究,除了文字敘述,也有詳細的地圖、照片和統計圖表。書中探討的課題涉及水災、聚落變化與民間信仰,防洪、治水與山林的保育,邊際土地的開發與農村菁英的崛起,農工爭水與農民抗爭運動,新作物(如葡萄、花卉園藝、蔬菜)的推廣及面臨的問題,農業與工業的衝突和妥協,河川汙染導致的土壤汙染、地下水開發與地層下陷,以及南岸與北岸的差異及因應對策。作者在結論中指出,三百年來濁水溪扮演著「資源」的角色,但近年已接近枯竭,徒具「殘山剩水」。這個警訊,值得一般民眾,乃至政府單位的重視。

 

總之,張素玢教授這本文圖並茂的新書,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濁水溪流域歷史的極佳讀物,允擴推廣,謹為之序。

 

二○一四年五月十九日

 

推薦序

親近歷史現場的濁水溪專著
許雪姬

 

濁水溪,母親河,三百年來她如何在臺灣中部起起落落的人群中翻轉?今天她的面貌如何?本書以濁水溪沿岸的環境變遷為經,以政府的治水與居民社會形成的狀況為緯,說出近三百年來這塊土地的歷史,是一本值得細讀的書。

 

書從濁水溪的水文環境談起,她有豐富的水、石、砂、水材等資源,但也難免有水患和砂害,清代收租單中常見的「水沖沙壓」即此之謂。一七一九年施世榜在濁水溪北岸開施厝圳(後稱八堡圳),灌溉了萬餘甲土地,增加糧食生產,也成為商品外銷。然而一八九八年戊戌大水災後,濁水溪漫流、改道,溪南北兩岸受災慘重,迫使臺灣總督府不得不修護岸(於一九二○年完成)以治水,造林以防砂,並帶來大片的浮復地,以供墾殖;且為正本清源起見,也開始造林治山。由於築造防風林綠化有成,可耕地增加,因此私營農場、製糖廠乃應運而生,雖然最後難免為日人資本所掌握。而為了對抗本地和日本人資本家,社會運動在所難免,二林蔗農事件、反對放領土地給退休官員事件,是其犖犖大者。農村社會雖經歷這些抗爭,但也因此產生佃首、原料委員,農場經營者、貸地業者等農村菁英,其崛起不僅影響當代地方政治,對戰後地方領導階層的形成也起了作用。

 

戰後濁水溪沿岸又在作物、用水、引水等方面有些什麼樣的變遷?先是因國際糖價先盛後衰,糖的黃金時期已過,種蔗、製糖的策略亦隨之調整,原料區面積減少、糖廠兼併;稻作則因栽種技術、品種的改進,使米的生產過剩,價格下跌,亦不得不減產。於是,改種水果、蔬菜、花卉乃成為必然之路;然而由於對美貿易逆差持續升高,政府不能不開放農產品進口,導致果農走上街頭,一九八八年的五二○農民運動令人記憶猶新。而自一九六○年代後,政府全力推動工業化,遂使扶助工業優於照顧農業,此後工安、環境汙染的問題不斷發生。一九九一年六輕最後在雲林沿海麥寮鄉落腳,象徵著往後工、農業將進入激烈的搶水作戰。為了解決其工業用水,二○○一年「集集共同引水」完工,但在此之前,集集攔河堰直達六輕的工業用水專用管路一九九七年便開始供水,政府且要雲、彰兩地農田水利會在工業用水不足之際,同意辦理節水措施。除了六輕,還有二○○八年企圖落腳彰化濁水溪北岸出海口的國光石化。國光石化用水更多,除了只會再攔更多濁水溪水外,似無對策。不只上述,還有中科四期搶水的問題,更難解決。

 

本書在訴說濁水溪沿岸的諸種變遷後,提出未來不能不面對的難題,不論是溪南北兩岸農民生計的差異、兩岸的濁水使用之爭、全臺第一的地層下陷面積與速率、下游沙漠化與風砂之害、集集共同引水計畫等皆為濁水溪帶來最大的難題。面對如此的難題,政府當局是否有正視的勇氣和解決的辦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歷史學門在眾多社會學科的挑戰和侵蝕後,研究課題漸被限縮,如何利用其他學科的長處增益歷史學所不能,並在大處、長期著眼,以宏觀的視角、綿密的史料來詮釋人與環境的關係變遷,這是值得重視的課題。張素玢副教授為了完成濁水溪的研究,不斷做田野調查、進行口述訪談,匯集各種學科對此區的研究成果及相關地圖和統計資料,參考臺灣總督府相關檔案及多種期刊,是在上述堅實的基礎下才能完成這本言簡意賅、跨學科的重要著作。相信這是一部往後相關研究不可不參考的專著。

 

自從指導素玢完成博士論文後,我一直在旁觀看她的學術之旅,誠如她自己所說的,她始終「以文獻研究和田野實地調查雙線並行」,這的確是研究臺灣史、深化歷史學門的不二法門。素玢在學術研究的進程中,不斷多方嘗試研究的切入角度,深入田野、貼近觀察,修方志、接計畫,上山下海,帶學生到東沙島探索海人草,爬玉山、雪山,走八通關古道,到東引、西引,清早造訪中部的果菜巿場—無非想親近歷史現場,以寫出有血有肉的學術論文。

 

我既肯定素玢對學術的執著,又佩服她有取之不盡的動能,二○一三年初她接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之職,我料想她會為所務而耽誤研究工作,沒想到今年她完成了這本專著,向我索序,我雖忙碌,亦思有先睹為快之樂,乃略述所感以為之序。

 

序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0476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7*2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閱讀方式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方式

電子書 金石堂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將儲存於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 最佳瀏覽載體: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電子書 Readmoo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請至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優惠商品不參與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