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0604_BL展

【電子書】重返生死線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歌林Kolin 定時涼風大廈扇

涼夏舒適節能提升冷扇效果!

  • 分類:
    電子書醫療保健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曹乃文 追蹤
  • 出版社: 天下生活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0/06/29
  •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心臟外科手術問世,

打破了「心臟不能碰,一碰就會死」的迷思;

ECMO的誕生,則進一步改寫了生死的定義!

 

»鑽研心臟血管外科二十餘年、嫻熟ECMO權威醫師的第一手心得

»華文地區首本ECMO科普專書,醫護專業、大眾都能快速輕鬆入門

»80幅資訊圖表,全面導覽ECMO在急重症領域的應用與關鍵機轉

 

醫學上有個說法叫「回不去的臨界點(no return point)」,一旦生命越過這個點,就進入死亡狀態,無法恢復。ECMO之所以能在重症醫學上占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能在這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過去我們以為必死無疑、根本不必花時間來救的患者,大有機會能被救回來。

 

1994年,臺大醫院引進ECMO,當時算是相當昂貴的自費項目,成功機率也不高,醫院甚至經常收不到錢。2002年12月,ECMO被納入健保給付,使用人次馬上增加了三分之一。但由於ECMO是相當複雜先進的治療,即使健保納入給付,使用還不算上普及。直到發生全國矚目的「邵曉鈴事件」,引進台灣12年的ECMO,一夕爆紅。

 

2009年,ECMO用量暴增,原因是健保擴展了ECMO的適應症,原本只用於心臟外科手術的治療,後來發現內科、感染科、急救各種病症都可以處理。未來的醫院、特別是專責重症的醫師不可以再說:「我不會ECMO。」因為ECMO即將成為各醫院的「常備治療項目」。

 

事實上,台灣近年的ECMO病例數已發展到令人驚愕的程度,使用密度世界第一。北部一家500張病床的中型醫院,每年ECMO治療量竟超過了整個澳洲。2018年之前,中國儘管有14億的人口,在ECMO治療的絕對數量也少於台灣。

 

過去,ECMO集中在專業度較高的醫學中心裡,如今全台灣幾乎中型以上的醫院都配置了ECMO。然而,裝備有了,相關醫護的培訓、臨床經驗大多還未跟上。主要原因是醫學院的相關課程太少,有的只上過一堂課,甚至有的只聽過ECMO這個縮寫。醫護專業如此,遑論一般大眾普遍對ECMO感到陌生,特別是對病家來說,往往因為時間緊迫、原理複雜、病情渾沌、費用龐大,要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做出「知情同意」的決定真是很不容易。

 

ECMO的難,除了開銷龐大,更因為它有著陌生的臨床表現、獨特的併發症、複雜的管理。事實上,ECMO的操作高度要求經驗跟技術,需要相當長的學習曲線,相關知識並非看書就能掌握,需要實務的經驗累積。研究指出,ECMO核心團隊的專業與否,跟患者存活率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團隊,在同一段時間、同一家醫院、同一個加護病房,用同一種ECMO機器,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臨床結果,患者存活率可以相差到五倍!也有論文研究證實,ECMO放愈多的醫院跟醫師,治療結果存活率就會比較好。

 

若哪一天不幸病情急重送醫,社會大眾必定期待醫院內有專業的ECMO醫護團隊,可以提供最妥善的照護。一支夠精銳的ECMO團隊,足讓原本因時間、地點、科室、人員而處於變動不定的醫療反應能力,提升至另一個水準。

 

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除了相關醫療人員能從此書有所收穫,也期盼大眾因為更多的理解,而能將相關的醫療討論與決定回歸到理性的科學上。

 

【精采重點】

‧ECMO長什麼樣子?        ‧ECMO的發展與應用

‧常見適應症有哪些?               ‧救命神器,還是醫療濫用?     

‧如何判斷裝機、脫機的最佳時間點? ‧為什麼裝了ECMO還會死?    

‧如何預防及管理併發症?           ‧為何裝上ECMO心臟變更差?   

‧照護上有哪些重要挑戰?           ‧存活率只有個位數,該救還是不救? 

‧如何打造並優化ECMO團隊?

作者

曹乃文

畢業於陽明醫學院,投入心臟血管外科領域二十多年,涉獵重症科,鑽研ECMO(葉克膜),協助北醫創設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重症科。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至今已完成ECMO近600例。其中,「心房開窗」、「經皮拔ECMO插管」的技術都是台灣首見,在臨床醫療創新上成就卓著。

臨床經驗的累積之餘,也深感ECMO的應用將益漸廣泛與重要,除了經常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外,也經常往返兩岸及國際的醫學教育課堂、醫療現場、學術研討會,分享並推廣ECMO臨床經驗。

李宜蓁(採訪撰文)

臺大新聞所畢業,曾任康健雜誌記者、親子天下雜誌主筆,目前為自由寫手。

目錄

作者序
偶然的旅程,必然的修練
推薦序
葉克膜團隊的幕後功臣/周岳廷
亦狂亦俠的醫界同行/周迺寬
一本富含人性的教科書/陳益祥
昔日熱血小曹,今日救命老曹/黃威融

Part1 昂貴的嗜血怪物
01 心臟是不可碰觸的神聖之地
02 黎明將至
03 VA ECMO長什麼樣子?
04 ECMO的發展與應用

Part2 與死神同行
05 ECMO常見適應症
06 死而復活的大學生
07 休克的定義與處置
08 金鐘罩的致命弱點:血流混合點
09 從地獄來的人
10 時間就是腦子

Part3 避開麻煩,就不用處理麻煩
11 拜託右腳留給我!
12 插管步驟、地點與選管原則
13 不論結果如何,管總是要拔的

Part4 救命神器,還是醫療濫用?
14讓瀕死者重返臨界點
15 心跳暫停16天,改寫生死定義
16 結果論英雄的4個誤解
17 不是醫師都會,醫學院也沒在教!

Part5 魔鬼藏在細節中
18 併發症的預防與管理
19 避免下肢缺血的有效方法
20 沒脈搏怎麼辦?IABP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21 為何心臟變更差?談「弄臣症候群」
22 出血併發症
23 血液中致命的各種渣
24 不能輕忽的潛在感染
25 左心去負荷能克服終極限制

Part6 向上帝借時間
26 沒有戰略、沒有存活
27 誰來負責拔插頭?
28 存活率只有個位數,該救還是不救?
29 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30 優化,才是團隊的成功關鍵

後記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挽救重症患者性命的VV ECMO

序/導讀

【推薦序一】
看見身為醫者的初心──犀利仁醫曹乃文
李宜蓁(本書採訪撰文)


若把ECMO喻為三國那匹不易馴服的名駒「的盧」,那曹醫師對ECMO的感情,可說是鍾於所愛、熱中挑戰外界看衰「騎的盧則妨主」的劉備。

儘管外型上他比較像張飛。

曹醫師五十出頭、身高超過180,高大體格,聲如洪鐘,罵人時眉宇一股正氣,外科脾氣想當然也不會是什麼「以和為貴」。年輕時的曹醫師,一人顧11台ECMO,半夜常被急電叫醒:「曹大夫,病人流量掉下來了怎麼辦?」他心急交代事情,要是電話那頭的人聽不懂、他便愈講愈大聲,隔天馬上被院長叫去:「聽說你昨天又『咆哮』了是吧?」與曹醫師一起建構北醫ECMO制度的多年夥伴、內科部部長黃群耀則說,現在他脾氣已經溫和許多了。

實際接觸曹醫師一年多,我觀察到曹醫師是個多方面「裡外不一致」的人:他高胖、性格外放,實際上卻是心思細、手法巧,連豆腐都能縫的人,因為「心不細、不能開心臟,一個小裂縫就足以讓水壩崩塌、出人命的。」他的威嚴使他看來很具軍系色彩,但他實際畢業於陽明醫科,也是支持醫療、社會各方面都去威權化、飽讀群書的文青醫師。

採訪曹醫師,好似參加了一年多的「曹大夫ECMO講堂」,他善用各種比喻,使我這文科腦袋得以推開ECMO醫學深奧大門、一窺神妙。但時不時,曹醫師就會化身入世的社會評論家,課程內容瞬間歪樓為歷史課、哲學課跟生命倫理課,從巨觀、微觀各層面,剖析ECMO發展演進甘苦、醫師培養現況、護理專業制度、健保制度、生死面前無所遁形的人性醜惡。曹醫師講了不少編輯群限定故事,包括病家不忍家人受苦,下跪求他殺了家人;在屍體上放ECMO;會診時被找去幫命不該絕的病人「關機」;病家要求讓家人看時辰死等等。更有ECMO被批醫療濫用之際,無效醫療的統計數字挑戰他「能救、為什麼不救」的醫生底線之憤慨。在眾多匪夷所思情節日日真實上演的醫師生涯中打滾,於是我懂了,面對這些內心萬千糾結、跟死神打交道的分秒必爭當下,任誰都做不到平心靜氣。

最剛開始,曹醫師受的是小兒心臟外科專科訓練,明明想當開心臟的帥氣醫龍,後來卻轉而鑽研ECMO,成為台灣少數經手超過500例ECMO的重症專家醫師,跟他個人背景、也跟醫療大環境轉變息息相關。曹醫師醫科還沒畢業,就有老師找他去急診外科上班,主要是看上他充滿熱情、敢衝的態度;後來各科跑一輪,他發現自己著迷於心臟外科,「因為這科實在太刺激了!不斷在急救、東跑西跑,這裡吐血、那裡噴血!」畢業時,台灣因為唐氏症篩檢全面徹底,大幅降低了小兒心臟先天畸形的病人數,他後來雖然沒走這個次專科,但小兒心臟外科專業訓練背景,卻讓他在心臟結構、生理學上更勝人一籌,也更有利於他日後鑽研ECMO。

在榮總當住院醫師時,曹醫師就接觸了ECMO,當時的ECMO定位是「為了不讓心臟外科病人死在手術台上的機器」,存活率不到一成,所有人對ECMO完全沒信心,身為菜鳥住院醫師,他還得擔負跟剛過世病人家屬索討昂貴醫藥費的荒謬責任。

到北醫之後,曹醫師跟黃群耀醫師內、外科聯手,積極想打造北醫ECMO團隊,但因資源有限,只能土法煉鋼、邊做邊學,黃群耀回想當時:「大概有半年多的時間,ECMO幾乎放一個、死一個,信心全失、團隊極度氣餒。」後來他們終於在救活了一個肺水腫病人後,燃起一絲希望。黃群耀形容,醫師都很會讀書,大多數醫師在臨床實踐上都是照表操課、盡其本分,但曹乃文則是臨床醫師中少數,不滿足於照表操課,還可以搞出一些新創意的人。

是的,曹醫師在北醫ECMO團隊草創期間,花了18萬元自行買些零組件、以殘存的人工心肺機組裝了一台ECMO(當時ECMO全新機器要價200萬),用那台陽春ECMO做了超過100例,除了「不想讓病人倒霉地死在心臟外科手術檯上」,更想要病人「活著脫機、走出加護病房,重返社會。」

曹醫師當時住在北醫附近,就像7-11一樣,病人一有狀況就隨傳隨到;他的精簡團隊願意隨時將ECMO機器搬上他的休旅車,開到其他醫院去救人。在北醫ECMO團隊草創期間,他努力自學看論文、鑽研照護細節,參加國際研討會、與這個領域最活躍的專家直接交換意見,因此病人成效愈來愈好,他研究ECMO興趣、動機都跟著提高,形成良性循環,寫出被引用超過150次的專業論文,成為台灣第一個體外循環重症科主任,無可替代的ECMO專家。醫生需要成長,無奈成長背後的代價有時是慘烈的,這也或許是曹醫師想把所有醫療細節塞進書內,任何一點都不容割捨、必須傳承的最初動力吧。

拜健保之賜,ECMO在台灣的使用量大增,卻沒有因此改變醫界對ECMO的看法。大多數不熟悉ECMO的醫生質疑其效用,不懂其適應症、生理學,更不懂ECMO在其他科的應用,因此ECMO常常是被卸責、被迫背黑鍋的「背鍋俠」,讓曹醫師無法忍受。某次採訪中,曹醫師提到法國有位頂尖ECMO專家Alain Combes,他的學術地位極度崇高、生產超過360篇SCI論文,「但他為何還要努力做研究、寫論文?因為他想證明『ECMO不會殺人』!我一聽就懂了!」在曹醫師身上,我同時看到了這個精神,證實ECMO用得好、足以拯救許多必死無疑的病人之急迫性,彷彿這是他此生最重要的未竟神聖任務。

在這本書中,除了曹醫師以生動妙喻講述ECMO醫學奧妙,也有他從ECMO看社會、看醫療的評論觀點。更幸運的是,看見身為醫者的初心,誠心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二】
葉克膜團隊的幕後功臣
周岳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管理大學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常務監事)


「千里馬易尋,伯樂難覓」我認識曹教授超過20年了,我們都來自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的開心手術團隊,當時我是心臟外科手術中負責管理及操作體外循環的體外循環師。曹教授是一位在醫學學識與技術上都非常優秀的外科醫師,我經常向他討教個案醫療處置上的問題,我擔任體循技術學會理事長時,經常邀請他演講;多年前他到北醫任職,也邀請我協助建立體外循環團隊,彼此的合作一直都非常愉快、互相幫忙。

*非官方支持的體循師培育
台灣ECMO醫學教育分成醫師和非醫師的專業人員兩部份。目前除了臺大有專門的ECMO團隊外,其餘80多家醫學中心及醫院,都由體外循環師負責ECMO業務,在臨床上擔任協調者的角色。而體循師的培訓均由我擔任常務監事的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負責培訓,包含ECMO基礎教育及進階教育,循序漸進教授包括生病理知識、適應症及禁忌症、管道裝置預充相關知識、協助插管相關知識、臨床管理相關知識及操作、機器管理相關知識和ECMO相關新知等。台灣目前沒有ECMO的中文書、教育訓練教材都來自國外ECMO組織ELSO所發行的教科書,ECMO在非醫師的專業人員養成教育上,最缺少的是整體性的概念培訓。期望本書的問世,讓政府重視這項專業,並能發予這群高度專業人員體外循環專業執照。

*圖文並茂的直球剖析
面對生命大家必須要更謙卑,若你所處的醫院ECMO中心的成功存活率優於目前全世界ECMO組織ELSO的大數據庫統計資料,值得讚賞,但你必須深思是否是病例過少或過度的選擇病患才造成高存活率?若你所處的醫院ECMO中心的成功存活率低於目前全世界ECMO組織ELSO的大數據庫統計資料,莫灰心,有可能貴中心碰到都是非常複雜及困難的病例。本書圖文並茂,由淺入深的剖析ECMO,閱讀後的收穫是能少走非常多的彎路,挽救更多的病患,醫學太多是用有限的已知去治療太多未知的疾病,因此多數人只能成為有名的「醫匠」,而非像曹教授這樣盡力照顧病人、追求更精進的醫學技術,並致力傳授醫學知識的「醫生」,值得敬佩。

【推薦序三】
亦狂亦俠的醫界同行
周迺寬(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台灣體外維生系統學會理事長)


身為台灣體外維生系統(ECMO)學會第一屆理事長,我對曹教授乃文兄新書《重返生死線:葉克膜現場的30堂修練》的發表,抱以高度的期待。

曹教授經歷陽明大學醫學系、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的扎實訓練,以及桃園榮民醫院臨床的傑出表現,後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打造優秀的ECMO團隊,成就傲人,堪稱海內外華人世界ECMO的先行者之一。

書中除了對ECMO的原理、應用有詳盡介紹,更難得的是分享了醫療團隊的經營與管理心法。針對醫療倫理、生死抉擇面向的種種考量,曹教授也有精闢獨到的見解,值得深思。我們曾在不同場合對於ECMO的學理、法理、倫理做過多面向討論。相信本書的面世,亦能促進台灣醫療教育對於生命價值有更深廣的探索。

時值COVID-19病毒侵擾地球之際的2020年,曹教授的新書正足以為華人在全球醫療體系的努力奉獻,做了最佳注解。
 

【推薦序四】
急重症醫師必備,大眾也能讀
哈多吉(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祕書長、輔大醫院醫務祕書)


曹乃文醫師是我在北醫附醫加護病房工作時非常欽佩的一位醫師,認真敢衝,24小時全天候為病患打拚。常常我在值班時半夜打電話給他,二話不說,10分鐘以後他就出現在加護病房處理危急病患。

他近年來鑽研ECMO技術,從鬼門關前搶回很多急重症病患。當時他帶領北醫心臟外科與急重症團隊的合作成績與臺大醫院相似,他也有很多研究成果為ECMO的國際大師所引用。近年來,我們發現ECMO的教育訓練仍嫌不足,且專業書籍難懂難讀。這次曹主任的大作能兼具臨床教學性,也讓大眾能一窺ECMO的應用,對台灣來說,實在是一種創舉。

ECMO是目前急重症照護的最後一線工具。該用不該用、用在何種病患,有時對臨床醫師來講也是一種天人交戰。就如最近國標女王使用最後一線的「葉醫師」後情況不如預期,如何與家屬說明,讓病患及家屬都平安放手,也成為臨床醫師最痛苦的抉擇。在本書中,曹主任依據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其優美文筆,為各位介紹心臟外科醫師如何為病患打拚的辛苦歷程。這本書實在是急重症醫師必備的救命專書,也是讓家屬了解「葉醫師」的唯一專書。

【推薦序五】
這不只是一本富含人性的教科書
陳益祥(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我認識曹醫師非常多年了,他個性豪爽、坦率直白,有時看似大而化之,但面對醫療工作,在很多地方卻顯得細膩有情。可以這麼說吧,他是第一個很正式地把專業納入所謂人性的思考中。

ECMO起於1970年代,當時在醫界屬於冷門領域,也就是可有可無;1994年引入台灣,醫界仍是普遍不看好,我跟曹醫師算是最早投入這領域、且持續在第一線工作,我們看到許多患者因為裝上ECMO而有機會重獲生命,令人欣慰。為了能更精益求精,曹醫師總是費盡心思進行醫療創新。

*患者是最好的老師
有些人從「無效醫療」的角度看待ECMO,但如果身處第一線救援現場,往往會碰到抉擇的兩難,該使用ECMO救治抑或是基於「不浪費醫療資源」而放棄使用?尤其在還沒納入健保之前,我們內心常常陷入掙扎。

大家知道,在性命危急關頭,ECMO是最後一條退路,我們因此救了不少人,這是實情;但坦白說,也有很多人回天乏術,畢竟ECMO不是神,我們只能儘量從死神手中搶救一條條寶貴的性命。

患者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很多經驗都是從患者身上學到的,患者萬一不幸過世,我們同感哀傷,但仍對患者充滿感謝,因為患者教會了我們很多事情,進而也促使這門重症科學有機會再往前推進。

*醫療專業融入道德思考
「與死神同行」、「魔鬼藏在細節中」、「向上帝借時間」……,書中這類生動貼切的比喻,實在很有韓劇的味道,我只能欽佩曹醫師的文采。他從年輕時文筆就相當好。曹醫師在百忙中願意花力氣籌製這本書,讓一般讀者能深入了解ECMO,減少對醫療人員處置方式的誤解,同時也能補足醫療人員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仔細對家屬解釋而造成的「專業落差」。書中也討論到有關ECMO的倫理爭議,這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曹醫師始終心心念念把醫療知識放入道德思考之中。

我衷心希望這本書可以成為醫療人員與家屬之間的橋梁,在面對是否裝ECMO的抉擇時,提醒醫療人員要把人性放入思考,畢竟我們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很有可能眼前這位即將過世的人,是你我的家屬。

我建議所有醫學生、從事ECMO或重症的醫療人員都應該看這本書。這不只是一本富含人性的教科書,更重要的是可以讓醫療人員多一些反思,更深入到家屬內心感受。我也希望一般人或家屬可以讀讀這本書,增加一些專業知識,可以更理解從事重症醫療工作者在決定要裝不裝時,內心面臨的各種考量與掙扎。

【推薦序六】
昔日熱血小曹,今日救命老曹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在我們這群高中同學看來,曹醫師是個怪咖,從高中時期就很怪。

*讀很多課外讀物的高中生
他明明是準備考第三類組的醫科班同學,可是高一時跟我們這些念社會組的「文青」鬼混,下課後我們窩在學校角落的學術社團辦公室,我們發現這個準備念自然組的傢伙,對世界各國歷史演進滾瓜爛熟,他看的文史課外讀物比我們這些社會組多很多。

每當我們討論時事議題,輕率地扯到古代哪個王朝如何如何,曹同學會嚴肅地看著你:事情不是這樣的,然後開始引經據典(跟年輕人說一下,那是沒有Google的年代,你知道的事都在自己的腦袋裡,不在可以連網的手機),我們剛剛的哈拉是多麼的偏離事實。

是的,高一的曹同學就是讀了很多歷史課外讀物的「科學怪人」(現在的說法是「跨界知青」),真的是個怪咖。明明自然組的同學都在讀科學雜誌和做實驗,他偏偏來跟社會組的我們思想交流。

*用市井語言描述醫療現場的演說者
大學時期的曹同學很忙。我想大家都是這樣,大學時期誰會浪費時間跟高中時期的自然組學霸敘舊呢。出社會後,幾次同學聚會遇到在醫院實習的他,發現他有一種特殊的本事,就是用市井生活的語言描述生死瞬間的醫療現場。

他的實習過程好像是學術版本的社會醫療新聞現場:發生意外的人送到急診室,因為怎樣所以這樣,於是搶救;門診時遇到平民百姓,不知道自己應該立刻住院之類的……每次只要有曹同學在的場子,他一定會成為大家豎起耳朵專心聆聽的迷人講者。

是的,變成曹醫師的曹同學,真的是個口才很好的怪咖,他的言談非常有料,應該不是刻意練習的。並不是每個念醫學系的同學都能言善道(請不要追問我是幾班的誰誰誰),從我高中時期認識他的時候,他就是這樣。

*專精研究,看了一堆圖表與學術報告
出社會好多年,曹同學待過幾個不同的單位,聽他描述起來,不同的醫院就是不同的江湖,與其說哪個江湖最好,不如說要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江湖。從我身在的媒體專業來看,待過比較多公司的人,通常是比較有本事的狠角色;一直待在大單位的人,通常是群性高於個性的合群者。我對醫學單位的工作環境不熟,不能也不適合對他的狀況下判斷。

曹醫師在北醫工作的某天,突然打電話給我,說要參加學術研討會,需要繪製人體器官插圖的好手幫忙。他說醫院有固定配合的工作者,但是他的資料有點多,時間有點趕,想請在雜誌出版圈工作多年的我幫忙介紹好手。

我找了一個擁有資深插畫功力的好友跟曹醫師洽談,我也在場。平常老友見面多半是在餐館聚餐聊天,但那回我被曹醫師的專業本事嚇到了。原來他跟我們私下「哈拉」的醫療故事,都是他看了 一大堆國外醫學報告和現場實戰的超級濃縮版,在他專業的領域,他可以用一大堆專業圖表和外文學術報告,描述一個案例,只是為了一張學術研討會上百張簡報裡面的幾張圖,把我那位插畫朋友整得有點慘。

如今,昔日熱血小曹、今日救命老曹要出書了。 我們大約知道這些年他跟「葉克膜」很熟,可能是台灣地區跟「葉克膜」最熟的醫學夥伴,在第一現場參與了「葉克膜」在台灣的重要發展。這幾年更受邀前往中國知名醫院駐點傳授他的武功秘笈。某次回台敘舊,他有感而發地說,該把我這身本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學學。

身為高中老同學的我們,完全不意外,這不就是熱學曹同學該做的事嗎?你讀了這麼多一般人看不懂的醫學報告,還具有讓一般民眾秒懂的表達能力,這樣的醫學著作,不,應該是說是「曹醫師的職場心得和人生隨筆」,絕對精采可期。我迫不及待地想多買幾本送給身邊、那些去看門診聽不懂醫生講話的文青好友了。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89894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閱讀方式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方式

電子書 金石堂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將儲存於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 最佳瀏覽載體: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電子書 Readmoo
  •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請至會員中心→我的交易紀錄「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商品不列入大咖方案累消回饋計算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