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詩中的李白(平)
滿額折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詩中的李白(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在中國文學史上,由於受「文以載道」論之影響,因此評論詩人之準則,不免「德」優勝於「才」。在此標準下,李白竟被文評家以「酒色之徒」視之,既為「酒色之徒」,其用世之心,以及蒼生之念,往往被忽視,本書主旨,即在為其辯解。其次,有關李白生平,可信之考據不多,因此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作者認為要想了解真正的李白,必須從其詩中去探索,方不致失去其真正之面貌。杜詩品評本書所選杜詩,分為三個時期。希望藉所選之詩,表現其不同時期詩之特色,同時亦表現出不同時期生活之基調。

第一期:自唐開元二十年至天寶五年,此一時期詩與生活之共同特色,是豪邁、放蕩與清狂。

第二期:天寶五年至乾元二年,此為一生中最不幸、最痛苦之年代。朝代之衰敗、人民之疾苦、個人之窮困,皆充分反映在其詩篇中。

第三期:乾元二年至大曆五年,晚年在草堂雖嘗有閒逸之情趣,喜悅之心情,但為時短暫,大部分之時光,依舊淒涼潦倒,甚至居無定所,到處飄泊。生活如此,詩作亦然。

作者簡介

 楊慧傑

河北河間人,國立東北大學畢業,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教授著作有:《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朱熹倫理學》、《天人關係論》。

 自 序

我寫這本小書的動機,是因李白有遭人誤解之處,使我多年來內心感到不平,故決意在李白詩篇中,尋索佐證,為之辯解,希望今後學界對李白重新做歷史定位時,多少有些幫助。
 
李、杜為我國唐代兩大詩人,如分期言,初盛唐合為一期,以李白為中心;中、晚、唐合為一期,以杜甫為中心;即初唐至天寶前為李白時代,天寶後至晚唐為杜甫時代。二人在詩的藝術造詣上皆達頂峰,世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蓋言其以才情見長,「聖」則言其以功力優勝,故陶開虞云:「以天分勝者近李,以學力勝者近杜,學者各自審然可也。」(《說杜》)雖各有優勝,然文學成就實難分軒輊,如嚴羽云:「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太白之《夢遊天姥吟留別》、《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之《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少陵詩法如孫、吳,李白詩法如李廣。」(《滄浪詩話》)嚴氏之評論,頗為中肯獨到,但似乎並未受到普遍重視。因此李白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一般的印象中,似乎總是不及杜甫。
 
以我長期教學之經驗為例,不論是中學與大學的國文課本,皆有詩選部份,李白詩亦多被選入,惟每當討論選授那幾首詩時,幾無人提議教李白詩,常不約而同的傾向於杜詩,這種傾向或有其他的原因,但我總覺得是受歷來「文以載道」論者評價之影響。
 
因此,我認為李白是一位被誤解之詩人,一般一知半解者都以為李白缺民族國家觀念,甚至文評家亦不能免,如羅大經云:「太白當王室多難,海宇橫潰之日,作為歌詠,不過豪俠使氣,狂醉於花月之間耳,社會蒼生,曾不繫其心膂。」(《鶴玉露》)又如《捫虱新話》:「荊公論李、杜、韓、歐四家詩,而以歐公居太白之上。曰:李白詩詞迅快,無疏脫處,然其識污下,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王琦則綜合二家之就:「毀之者,謂十章之詩,言婦人與酒者有九,而議其人品污下;又謂其當王室多難,海宇橫潰之日,作為歌詩,不過豪俠任氣,狂醉花月之間,視杜少陵之憂國憂民,不可同日而語。」(《李太白文集跋》)
 
事實究竟如何?我們翻開李白全集仔細讀一讀,則知所謂「言婦人與酒者九」之言,絕非事實。可是這類評論,以訛傳訛,深入人心,嚴重影響了李白的形象。李白是個天才詩人,生活上自不免有浪漫的一面,但以聖賢標準去看一個天才詩人是不相干的。
 
李白詩中不乏儒家思想之成分,對於英雄豪傑,仁人君子,亦非常仰暮。例如對信陵君他就很佩服《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巿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別》嘗云:「若無三千客,誰道信陵君?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戰國末期魏公子無忌(信陵君),《史記》太史公稱其「仁而下士」。司馬遷作列傳,描述他的偉大:當他被秦國奸細造謠,離間他與兄長(魏安釐王)時,從不辯白,結果其兄懷疑無忌不忠於己,免去其上將軍之職。因魏公子本性仁厚,不表心跡,不圖報復,惟感到冤屈,致內心痛苦無法抒解,因而借酒消愁,苟且偷生,等於慢性自毀《信陵君列傳》載:「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女色。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能因此說他是酒色之徒?李白亦有類似遭遇,除屢受挫折外,還有難伸之冤屈,故常借酒消憂。似未有人批評信陵君為酒色之徒,何以獨對李白如此苛責?
 
李白本有志用世,期望做重臣,輔佐天子,「濟蒼生,安社稷」,但當他一再遭到打擊,便心灰意冷,苦痛不堪,遂作詩以為寄托,且借酒澆愁,六十一歲時,以抱病之軀,仍有赴李光弼軍之舉,誠魏武帝所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孰能謂其無社會蒼生之念?
 
無論是一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詩人,都是時代之代言人,也是時代之畫工,皆在刻畫此時代之種種,李、杜亦不例外,他們既受時代之影響,也反缺了時代,而二人之時代背景有差異,所以反映之內涵亦不同。李白長杜甫十一歲,李白五十五歲時,安史叛亂,李白之作品多完成在安史亂前,那時唐代國勢稱平,國家統一,人民未受戰亂之苦,乃有所謂「開元之治」之美譽。且李白早年家庭富有,生活優閒,遊山玩水,吟風弄月,放情詩酒,此為家庭與時代環境所使然,不足為怪。
 
杜甫創作多在安史亂後,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流離失所,這都是他親身遭受到的。杜家又窮苦,連寄居在陝西奉先之幼子都給餓死。二者之環境迴然不同,詩中表達之趨向自必有異,然並不因此而影響二人之造詣,更不應因此而影響到對二人之評價。
 
我寫這本書,除為李白抱不平之外,也希望後學多就李白之詩了解李白。太白各方面可信之考據不多,是以異說紛紜,要想了解真正的李白,必須從其詩中去探索,方不致失去其真正之面貌。平日教書生活繁忙,匆率脫稿,多未如意,疏漏之處,祈盼先進學者郢政。
 
楊慧傑序于民國七十七年
初春西湖園別墅

目次

自 序
一、李白的國籍與出生地
二、李白的家庭
三、李白的遊蹤
四、李白的教育
五、李白的性格與人生觀
六、李白的詩
七、李白是一位被誤解的詩人
八、李白的思想
九、李白與道教
十、為李白入永王璘慕府辯
十一、李白的晚年
十二、李白詩對後人之影響
附:參考書目及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