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定價
:NT$ 685 元
優惠價
9061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8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陳查理是一個美國製造的中國傳奇。他是由美國小說家畢格斯創造、以華裔警察鄭平為原型的中國神探。儘管他在中國幾乎不為人知,在美國卻可謂家喻戶曉。自1925年以來,共有六部陳查理小說、四十七部陳查理電影在美國面世,他已然成為美國二十世紀經久不衰的文化象徵之一。

1994年,本書作者黃運特偶然發現了兩本陳查理小說,立刻被這個人物吸引。1999年赴哈佛大學英文系任教後,他開始深度尋找陳查理迷宮般的故事。通過研究大量的虛構文本和發掘珍貴的歷史資料,黃運特發現了不止一個、而是四個獨特的陳查理故事:檀香山身携皮鞭的廣東警

作者簡介

黃運特在中國南方小鎮長大,十一歲時開始通過破舊的半導體收音機偷聽《美國之音》節目學習英語。在北京大學獲得英文學士學位後,黃運特於1991年來到美國,落腳於阿拉巴馬的塔斯卡羅薩。在南方腹地打理一家中國餐廳時,他繼續研讀美國文學,在油膩的廚房地板上閱讀福克納和龐德。

 

1994年,黃運特在布法羅研修詩歌課程,在一次遺產甩賣中,發現了陳查理小說。他立刻被迷住了。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黃運特在哈佛大學任英文助理教授。在那裡,他開始研究這個華人偵探的故事——真實的和虛構的——以及畢格斯的生平,後者是哈佛畢業生、陳查理小說的作者。

 

黃運特現任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英文系教授,作為詩人、譯者和批評家,已出版《跨太平洋位移》(Transpacific Imaginations) 和《小抄》(CRIBS)。

 

 

劉大先(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主要從事近現代文學、少數民族、影像文化等研究。著有《現代中國與少數民族文學》、《時光的木乃伊》、《無情世界的感情》,主編有《內部的多樣性》。

 

金雯(譯校),西北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復旦大學英文系副教授,2012年出版英文專著Pluralist Universalism。

名人/編輯推薦

李歐梵、林沛理、沈旭暉、王穎 極力推介

「本書不但改變了以前「亞美研究」及「種族研究」學者對「陳查理」過度簡化的偏見印象,更改變了目前美國學界的整個亞裔論述模式。這是一本好書、妙書,也應該成為華文世界的暢銷書。」

——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讀懂陳查理,不僅對外國人怎樣看中國人多一重認識,也會對我們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多一重反省。」

——林沛理(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陳查理傳奇》介紹了這位人物的藍本,還分析了美國人如何建構華人形象,對華人在二十一世紀美國的發展亦有一定啟示。」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黃運特以嶄新、客觀的眼光重新描述了美國華人的艱辛歷程,為中文讀者提供了一次洞察美國文化真諦的難得機會。」

——王穎(美籍華裔導演)

n 英文原著Charlie Chan: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Honorable Detective and His Rendezvous with American History‧屢獲殊榮

- 愛倫坡獎(美國推理界最高成就獎) Edgar Award Winner

- 美國國家書評獎入圍作品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inalist

-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2010

目次

插圖列表/vii
中文版前言/xi
引言/xiii
序幕/xxi

 

第一部 「真實」的陳查理/01
1 檀香山/03

2 廣州/19

3 帕尼奧諾,夏威夷牛仔/25
4 威基基的懷爾德家族/35
5 「丹尼,把他們抓起來!」/43
6 唐人街/55

7 四邑人/63

8 亡命之徒/71
9 夫妻謀殺案/77

 

第二部 陳查理之父/83
10 另一個廣州/85

11 諷刺文社/99
12 故事簍子/107
13 沒有鑰匙的房子/115

 

第三部 陳查理,中國佬/123
14 異類中國仔/125

15 傅滿洲/145
16 陳查理,中國佬/157
17 凱姆基/173

18 帕薩迪納/183
19 東西方的聚會/195

 

第四部 電影中的陳查理/201
20 好萊塢的中國風/203

21 黃臉戲/213
22 在實像與影像之間/221
23 天堂裡的暴行/227

24 黑駱駝/247
25 種族寓言/255

 

第五部 陳查理捲土重來/261
26 陳查理在中國/263

27 陳查理繼續向前/275
28 傅滿洲候選人/285
29 能否請真正的陳查理站起來? /295

 

結語/307
附錄1 陳查理妙語錄/315
附錄2 陳查理電影列表/321
致謝/325
精選書目/327

 

書摘/試閱

引言

2002年春天,我的新書《跨太平洋位移》出版,人家安排我去演講並簽名售書——那是許多作者既期待又畏懼的「成人儀式」。我那時執教的哈佛大學英文系的一位和善的秘書,事前沒跟我通氣,就在劍橋市的哈佛書店為這個活動做了傳單。她做的東西,怎麼說呢,是一幅挺有意思的拼貼畫。我的名字和書的標題用粗字體強調,環太平洋的地圖則作淡出的背景。由瑞典演員華納.奧蘭德扮演的陳查理的側影,豎立在蔓延開來的廣闊亞洲大陸之上,陰惻惻地凝視著北美洲的方向。這個年近六十歲的白人女秘書告訴我,她是看陳查理電影長大的。我在系裡從不羞於展示愛說俏皮話的脾性,這讓她想起她喜歡的那個妙語連珠的華人偵探。出於對她的謝意和禮貌,我不好質疑她的創造力,告訴她這樣一個咄咄逼人的陳查理形象可能會冒犯很多亞裔人。我沒跟她打開話匣,因為我知道,即使對我本人而言,也需要一本書的篇幅,才能解釋清楚陳查理在美國文化中受到曲解的傳統。所以,我只是用中國式的禮貌答謝她活潑的設計。如今,我寫了這本關於陳查理的書,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繼續與這位善意的女士進行假想中的對話。

那麼,誰是陳查理?

對大多數美國白人來說,他是個滑稽可愛的角色,儘管有點讓人捉摸不透——「捉摸不透」這個形容詞已經帶點特別的含意。他出語機智,出手不凡。但是,對於許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依然是一個惡劣的種族主義刻板印象,可以說,他就是黃皮膚的湯姆大叔;他是中國佬的典型,軟弱而又惹人討厭,說一口蹩腳的英語。然而,在本書中,我試圖提出一種更為複雜的看法。作為一個無所不在的文化象徵,陳查理在二十世紀的影響實際上並沒有被仔細研究過,他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用意識形態來歸納的。用我們這位可敬的偵探的話來說:「真理就像足球,多踢幾次才會進球門。」

描述陳查理就是描述美國文化經歷的起伏動盪。就像黑臉戲(註1)裡的滑稽說唱演員,陳查理既帶有醜化種族的污名,也包含著創造模仿的刺激性。1930年代最出名的、在後來的民權運動中亦受到最多人詬病的黑人喜劇演員斯泰平.費希特(註2),也演過陳查理電影中的角色,這並非偶然。費希特扮演一個懶惰、笨嘴拙舌又膽小如鼠的黑鬼。另一個頗受歡迎的黑人喜劇演員曼坦.莫蘭德(註3)也幹過類似的事情,他將自己傑出的歌舞雜耍才華帶入陳查理電影中。陳查理的種族腹語術,由華納.奧蘭德、西德尼.托勒和羅蘭.溫特斯(註4)那樣的白人演員演繹出來,就和傑米瑪大嬸(註5)、湯姆大叔以及黑鬼吉姆形成了鮮明的歷史性對比。在躍入任何簡化式的意識形態結論之前,我們應該暫停一下來思考:如果沒有滑稽說唱、爵士樂、三行俳句詩、禪、空手道、藍調或動漫——或者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多元文化傳統和創造活力持續不斷地輸入與同化,美國文化將會是什麽樣子呢?

粗略看下虛構的陳查理的生平,就能察覺他敏捷的步伐已把他帶進美國心靈何等之深。大多數美國人並不知道陳查理源於一個真實的人物:鄭平,一位傳奇的檀香山警官,本書的一大部分就是他的傳記。像鄭平一樣,陳查理成長於殖民時代的夏威夷,種族主義遍地猖獗。年少時,他在檀香山一個富有的白人家庭裡做僕人。

當了偵探以後,他的足跡遍及檀香山、美國西部、亞洲和歐洲。他目睹華人同胞的困窘與痛苦:他們在甘蔗園裡被賣身契束縛,在金礦上被白人競爭者欺負,在鐵路上承擔著最危險的工作,在蒸汽和太白粉中辛勞地洗衣服,據說嘴裡還嘟噥著「沒有收據,甭想取衣」。

這些種族經驗和刻板印象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植根於美國文化之中,以至於直到1990年代,一個共和黨眾議員在國會聽證會上討論製造業工作流失到中國的議題時,還會用這樣臭名昭著的詞句:「沒有中國佬的機會」。亞伯克朗比及費區公司還會在出售的T恤上印上「黃氏兄弟洗衣服務。兩個姓黃的能把衣服弄白」。從許多方面來說,陳查理都是美國亞裔集體經驗的縮影,他的簡歷就是美國華人歷史。

儘管陳查理表現出一些陳規的特徵,他的創造者,二十世紀早期的小說家厄爾.德爾.畢格斯還是成功地塑造出一個獨一無二而又引人入勝的形象。中國佬陳查理就像很多層的中國盒子或者俄羅斯套娃。他也許長著一雙斜眼、肥胖而令人摸不透的面孔,還有一撮深色的山羊鬍子,不過,較之中式衣裳,他更喜歡穿西裝,並在熱帶陽光下戴著巴拿馬草帽。他對茶沒甚麼興趣,卻喜歡喝菝葜汁兒(註6)。陳查理甚至不像典型的中國佬那樣羞怯和不善言辭,他總是喋喋不休,喜歡吐出一串時而迷糊時而富有啟發性的幸運餅乾(註7)似的錦句。這恰是他個性的強項:那令人迷惑的東方魅力,那由儒家教誨演變成的單調的唐人街藍調。

1926年,當陳查理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時,排華的狂熱在西海岸和夏威夷已經燼餘灰冷。自1882年開始,一系列《排華法案》已經有效地限制了從中國來的移民。相比十年前出現的怪物傅滿洲博士(註8)——一個密謀顛覆西方的蒙古撒旦,美國已經可以接受比較溫順的中國佬形象。陳查理的好萊塢事業開始起步。這個電影系列大行其道二十多年,陳查理成了美國觀眾最喜愛的電影人物之一。

然而,成為最受歡迎的中國佬並不是陳查理的唯一成就。二戰後數十年,他的影響直達黑色電影的冷酷世界,在那裡,有著中國名字和陳查理式鬍鬚的角色,不祥地浮現在黑暗的背景之中。像「上海」、「滿洲人」和「鴉片窟」這樣的詞語四處跳飛,像從一個風格怪異的地下世界裡傳來的可怕回聲。唐人街變成美國二十世紀中期骯髒墮落的城市空間的同義詞,與《小英雄》和《妙爸爸》(註9)裡乾淨整潔的郊區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把唐人街當做象徵符的老生常談裡,在把華人刻劃成神秘兮兮的陳詞濫調中,陳查理始終是個縈繞不去的在場者。

東方主義的潛在烙印一直存在,難怪亞裔積極份子和作家——先驅者如趙健秀和潔西嘉.哈格道恩(註10)於1980年代開展運動,提高公眾對這些負面的種族比喻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的認識。由於這種靜默的氛圍熄滅了數十年來的爭論和細察,我們很難責怪哈格道恩聲稱:「陳查理已死」。哈格道恩的雄辯言辭承載著亞裔經驗的歷史重負,引啟一種新的覺悟,讓所有美國人都意識到陳查理在過去是如何被用來增強負面文化象徵,意識到哈格道恩這樣的言辭是需要的。但是,與哈格道恩引人注目的聲明相反,「陳查理死了」的斷言也許言過其實。陳查理舊電影的新修復版本以DVD的形式發行,每年都收到熱情的回應,網民紛紛誇讚他的神秘莫測,惡搞片和續集也源源不絕地生產出來。我們無法僅僅將種族主義的根深蒂固作為陳查理長盛不衰的理由。這裡有一個更深層的美國故事需要我們重新發掘,準確描述。

作為一個偵探,陳查理在電影史上的位置,應該與那些睿智的紳士如山姆.史培德、菲臘.馬洛、赫爾克里.波洛、哥倫布中尉(註11)齊名,然而族裔身份卻讓他判然有別。陳查理絕不像他的批評者所言,是個被閹割了的中國佬。對於陳查理電影或小說略有瞭解的人都會知道,他能像李小龍或成龍那樣膽大妄為,好勇鬥狠。他的勇氣堪比其原型鄭平——此人儘管身量短小,走起路來卻虎虎生威,手持一卷牛皮鞭,不發一槍一彈,赤手空拳捉拿過數十個罪犯。

但是,陳查理這個人物的核心力量卻在於他那仿儒家格言式的智慧之中。他不像功夫電影那樣,以展示華人拳腳相加、揮刀舞劍為能事,反而將華人表現為智者——一個睿智、鎮定、負責、明白事理的人,同時又十分有趣、舌綻蓮花。這些形象刻劃為1970年代的電視觀眾預先準備了《功夫》的許多要素——大衛.卡拉丁(註12)在此片中主演漫遊在美國西部的少林大師,其腦海裡不斷閃現為正義而戰的回憶鏡頭。甚至在成龍鬧劇電影的肉體纏鬥中,也含有大量陳查理式的風趣。

對於我這個並非在美國長大、卻也無法避免種族主義的真正中

 

註1 blackface,流行於十九世紀的劇場形式,將白種演員化粧為符合某種刻板印象的黑人角色。(編者按)

註2 Stepin Fetchit,美國演員、諧星。(編者按)

註3 Mantan Moreland,美國演員、諧星。(編者按)

註4 Warner Oland,瑞典演員。Sidney Toler,美國演員、導演。Roland Winters,美國演員、體育廣播員。這三個演員均在電影中扮演過陳查理這個角色,本書後文有詳細論述。(編者按)

註5 Aunt Jemima,十九世紀末美國廣告中的非裔女性角色,代表當時主流社會對南方種植園非裔女僕的集體想像和刻板印象,即順從辛勞的女僕。(編者按)

註6 sarsaparilla,墨西哥原住民的草本飲料,後來傳入美國,成為常見軟飲。(編

者按)

註7 fortune cookie,在美國的中國餐館,飯後會送摺疊形小餅,內有預測運氣的

紙條。(編者按)

註8 Dr. Fu Manchu,英國偵探小說家薩克斯.洛莫(Sax Rohmer)筆下的虛構人

物,本書第三部分對其有詳細講述。(編者按)

註9 Leave it to Beaver,美國情景喜劇,講述一個小男孩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生活故事。主人公的家庭被視為二十世紀中期美國人理想中的郊區家庭。Father Knows Best,美國廣播劇、電視劇,描述了中西部地區一個典型中產家庭的日常生活。(編者按)

註10 Frank Chin,美國華裔作家、劇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作品多反思美國主流社

會對亞裔的偏見和歧視。Jessica Tarahata Hagedorn,美國作家、劇作家和多

媒體藝術家,因為本身有菲律賓血統,她的不少作品都與菲律賓人乃至亞裔

人的經驗有關。(編者按)

註11 Sam Spade, 美國小說家哈密特(Dashiell Hammett)筆下的偵探。PhilipMarlowe,美國小說家錢得勒(Raymond Chandler)筆下的偵探。HerculePoirot,英國小說家阿加莎(Christie Agatha)筆下的偵探。Columbo,美國同名電視電影系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偵探。(編者按)

註12 David Carradine,美國演員。(編者按)

 

26 陳查理在中國

 

我叫黃柳霜

來自老香港

現是好萊塢明星—匿名(註1)

 

1936年春,畢格斯的遺孀婦埃莉諾.畢格斯在亞洲旅行。4 月6日,她從菲律賓寄了張明信片給她已故丈夫的出版人和密友勞倫斯.錢伯斯。在這張描繪上海外灘的明信片背面,她寫道:「在馬尼拉,在(無法識讀)劇院,《陳查理的秘密》這週正在上映,《禿頭旅館的七把鑰匙》預告下週放映。兩部電影的大幅海報裝飾著劇院。華納.奧蘭德正在北平度假。」(註2)

埃莉諾的明信片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一瞥,讓我們瞭解早在1930年代陳查理就在亞洲普遍流行。尤其是在華人聚集的地區,比如中國大陸、香港和東南亞,這個華人偵探在那些算是他同胞的電影粉絲中名氣很大。

二十世紀早期,中國城市居民很快迷上了大眾娛樂的最新形式——電影。根據政府報告,1927年中國有106家電影院,總共大約68,000個座位。它們分佈在18個大城市,主要是通商口岸。上海數量最多,一共26家影院,並擁有最豪華的一家——1,420個座位的奧迪安劇場,裡面地板設計現代,包廂坐墊軟厚。這家影院即便沒讓美國二三十年代那些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劇院相形見絀,也至少絲毫不遜色。(註3)

上海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在1937年日本入侵之前的十年間,享有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代都市文化的繁榮。在1930年代早期,這個城市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三百萬。它就像一個錯綜複雜的拼版玩具,被分成了外國租界和中國區域。所謂「十里洋場」的心臟地帶是外灘,一長條江邊岸堤,以其壯觀的高樓輪廓線而聞名。百貨商店、電影劇場、咖啡廳、跳舞場以及公園,在外國租界的內外蓬勃發展。最新款式的福特和勞斯萊斯汽車在熙來攘往的街道呼嘯往來,在人力車和獨輪車的海洋中,炫耀著它們歡快的現代化最新時髦。1930年在上海出生的英國作家巴拉德說過,這個城市是「一個充滿了怪異對照的地方」。與優雅的林蔭大道、整潔的摩天大樓以及裝飾藝術式公寓等格格不入地擺在一起的,是充滿惡臭的黑暗弄堂、賭博巢窟和鴉片煙館,還有多如牛毛的娼妓,等級從穿著貂皮大衣的到衣衫襤褸、求告無門的都有。巴拉德這個未來的烏托邦小說家,出生在富有家庭,在外國租界中一個封閉社區長大。據他回憶,在乘私家司機駕駛的轎車去上學的路上,他看到卡車在街上遊弋,搬走皮包骨頭的中國人的屍體,他們都是在夜裡死去的。「如果上海的霓虹燈是世界上最明亮的,」巴納德在他傷感的自傳中總結道:「它的街道則是最冷酷無情的。」(註4)

美國人對於1920年代勃然興起的商品文化歡欣鼓舞,但與之不同的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摩天大廈、汽車、百貨大樓甚至肥皂條這些西方實利主義和殖民主義的象徵,抱著既好奇又壓抑的態度。

他們對於好萊塢電影的反應也是五味雜陳。

據1927年美國商業部報告記載,「美國電影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外來影片。除了美國電影的堂皇場面和高超導演與技術之外,較之於許多歐洲電影多以悲劇結尾,中國人更喜歡我們大多數電影『小團圓』及『正義戰勝邪惡』的結局。」(註5)儘管有些自我表彰,這份報告還是暗示了一個事實,即中國人並不是毫不猶豫、飢不擇食地接受西方文化。他們對於電影的選擇實際上相當挑剔,中國政府對發行和放映外國電影實施了尤其嚴格的審查制度。蔣介石在1927年控制中國政府後,國民黨政府成立了一個審查委員會,在外國電影進口上採取鐵腕政策。這個委員會例行審查國外進口的電影,只要發現它認為是描繪中國人負面形象,或者對中國人有敵意的片子,都禁止放映。在禁片列表上的著名英語電影包括《巴格達之賊》、《上海快車》和《袁將軍的苦茶》。有趣的是,委員會也以其他的理由封鎖一些電影的發行:《科學怪人》和《被遺忘的戒條》被禁就是因為委員會認為,它們內含「迷信觀念」,《上流社會》被禁則是因為「內容淫穢」。(註6)

然而,陳查理系列電影很容易地通過了委員會的審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電影描繪了一個正面的、尤其是傑出而又風趣的中國人角色,在美國電影史上開了先河。在這些中國官員的眼中,陳查理不僅是對早期電影中邪惡的傅滿洲陳套形相的巨大轉變,而且是在一個中國被西方列強輕視的時代出現的華人英雄。

 

註1 這首歌是某人為黃柳霜寫的,曾經在神山草人主持的一個聚會中唱過。Hodges,第65 頁。

註2 埃莉諾.畢格斯1934年4月4日寄給勞倫斯.錢伯斯的明信片,利利圖書館。

註3 Leo Lee, 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 83.

註4 J. G. Ballard, A User’s Guide to the Millenniu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6),pp. 286–287.

註5 Leo Lee, p, 96.

註6 Don Marion,“ 1930s Censorship of Western Films,” in The Chinese Mirror: A Journal of Chinese Film History, http://www.chinesemirror.com/ index/western__lms_in_china(2009年3月2日訪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17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