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散文卷一
滿額折

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散文卷一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00 元
優惠價
90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香港文學大系》共三輯,包括新詩、散文、小說、評論、舊體文學、通俗文學、兒童文學等共十二卷,由十一位本地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發掘被時間洪流淹沒的早期香港文學作品。

本卷選錄1920年代中期至1941年香港淪陷之前的散文作品,主要採自香港出版的報紙副刊和期刊,少數選自單行本。作者包括在本地成長的謝晨光、侶倫等,以及南來或暫住或長居的茅盾、葉靈鳳等。前者固然是無可爭議的「香港作家」,後者也對香港文化環境、文學氣氛有所貢獻。就「香港文學」而言,兩者都不容忽視。本卷廣納美文、小品、雜文、特寫、通訊等類型,兼容本地及非本地話題,力求展現早期香港散文的各種面貌。

作者簡介

樊善標,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博士,現任該系副教授、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樊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香港文學、現代散文及建安文學。

著有詩與散文集《力學》、詩集《暗飛》、評論集《爐外之丹:文學評論及其他》,編有《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合編《香港後青年散文集合》、《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新生晚報〉「新趣版」,1945-1976資料冊》、《陌生天堂──五十年代都市故事選》及《〈文子〉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等。

總序 陳國球(節錄)

香港文學未有一本從本地觀點與角度撰寫的文學史,是説膩了的老話,也是一個事實。早期出現多種境外出版的香港文學史,疏誤實在太多,香港學界乃有先整理組織有關香港文學的資料,然後再為香港文學修史的想法。由於上世紀三〇年代面世的《中國新文學大系》被認為是後來「新文學史」書寫的重要依據,於是主張編纂香港文學大系的聲音,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不絕於耳。1這個構想在差不多三十年後,首度落實為十二卷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際此,有關「文學大系」如何牽動「文學史」的意義,值得我們回顧省思。

 

一、「文學大系」作為文體類型

在中國,以「大系」之名作書題,最早可能就是一九三五至三六年出版,由趙家璧主編,蔡元培總序,胡適、魯迅、茅盾、朱自清、周作人、郁逹夫等任各集編輯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大系」這個書業用語源自日本,指有系統地把特定領域之相關文獻匯聚成編以為概覽的出版物:「大」指此一出版物之規模;「系」指其間的組織聯繫。2趙家璧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五十年後的回憶文章,就提到他以「大系」為題是師法日本;他以為這兩個字:

 

既表示選稿範圍、出版規糢、動員人力之「大」,而整套書的內容規劃,又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是按一個具體的編輯意圖有意識地進行組稿而完成的,與一般把許多單行本雜湊在一起的叢書文庫等有顯著的區別。3

 

《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以後,在不同時空的華文疆域都有類似的製作,並依循着近似的結構方式組織各種文學創作、評論以至相關史料等文本,漸漸被體認為一種具有國家或地區文學史意義的文體類型、資料顯示,在中國內地出版的繼作有: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一九八九)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三七—一九四九》(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〇);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七六—二〇〇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〇〇九)。

另外也有在香港出版的:

>《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一九二八—一九三八》(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一九六八)。

在臺灣則有: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一九五〇—一九七〇)(台北:巨人出版社,一九七二);

>《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九)(台北: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七九—一九八一);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一九七〇—一九八九》(台北: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二〇〇三》(台北:九歌出版社,二〇〇三)。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有:

>《馬華新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二)(新加坡:世界書局/香港:世界出版社,一九七〇—一九七二);

>《馬華新文學大系(戰後)》(一九四五—一九七六)(新加坡:世界書局,一九七九—一九八三);

>《新馬華文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六五)(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一九七一);

>《馬華文學大系》(一九六五—一九九六)(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二〇〇四)。

內地還陸續支持出版過:

>《戰後新馬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七六)(北京:華藝出版社,一九九九);

>《新加坡當代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一九九一—二〇〇一);

>《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廈門:鷺江出版社,一九九五);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九三)等。

 

其他以「大系」名目出版的各種主題的文學叢書,形形色色還有許多,當中編輯宗旨及結構模式不少已經偏離《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傳統,於此不必細論。

目次

總序/陳國球……1

凡例……41

導言/樊善標……43

 

靈芬女士

女子教育問題……83

 

天健

爛漫的江濱……86

 

甫衣

為狗官獸兵解嘲……88

 

甫公

可謂志同道合……90

 

芷芷

多「情人」與多「夫人」[存目]

 

愧餘

送花人……92

 

銀漢

在牛後……93

 

侶倫

夜聲……96

向水屋……101

初頁……105

無盡的哀思——悼詩人易樁年……108

颶……113

一根羽毛[存目]

 

謝晨光

藎獻……116

去國之前——留別島上社諸友……119

 

蝶衣

送死的程序……123

 

潘範菴

聖誕日拾碎……127

救國與「撈國」[存目]

 

凱筠

毛廁隨筆……130

 

飄窮

一日瑣記[存目]

 

梁之盤

工作間零拾……132

 

問鵑

外省人的香港印象記……140

 

樹桑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誰人先上

日本的當……142

 

街道

幽默風行人間何世——博士主幹

「人間世」出版後之批評……143

 

无夢

北大回憶……145

 

古董

摩登文壇……147

 

士驥

都市青年……149

 

君正

「雜感」……151

 

筠萍

彌敦道夜……153

 

小靜

新秋雜記[存目]

 

光偉

觀本港防空演習後的感想……155

 

陳殘雲

雨——隨筆之一……157

窗下雜記[存目]

 

華胥

九龍塘邊的花市……159

屠殺的進化……161

 

風痕

風與水之間……164

 

蟄父

北上紀遊[存目]

 

夫澧

在海船上……168

 

卷施

寂寞

 

朱焦

紫葡萄

 

禾金

長衫……171

 

羅洪

扁豆……173

 

倰磨

沙灣的傍晚……175

 

胡乃文

人生[存目]

 

維娜

煙……180

 

煥森

檢查制度[存目]

志願救國語被迫救國……181

 

落璣

乘腳踏車遊深圳記……183

 

宋綠漪

從「……」到「□□□□」和「XXXX」……186

 

思平

香港山水一瞥……188

 

落華生

老鴉咀……192

 

苗秀

烟斗的故事……195

日本的洋書店……197

騎兵……199

 

幼梓

「一代不如一代」?[存目]

 

白鳥

看書流淚與看電影流淚……201

 

李育中

賞雪與號寒……203

奴隸與奴才[存目]

關於偷書……205

四月的香港……206

 

雁子

文人的言行……217

 

魯衡

咖啡的情味……220

活屍的悲哀……222

 

丁丁

懷無錫[存目]

 

張春風

夢遊北平記……226

遙念[存目]

「七七」回憶[存目]

 

薩空了

建立新文化中心……232

關於保育兒童……233

作點有益的事情……235

由練習簿說起……236

 

沙威

雪梨葡萄也變了……238

 

江楓

送別……240

 

杜埃

關於禁書……242

 

茅盾

從「戲」說起……244

懷念行方未明的友人……246

 

文俞

破鞋……248

小輪上……250

 

蔡楚生

正告散佈國防電影生敗論者……253

徬徨的一夜……256

 

穆時英

我的墓誌銘……260

中年雜感……262

 

袁水拍

西班牙抗戰兩年了!……265

 

林煥平

一件小事……267

 

冰凝

失業以後[存目]

 

阿寧

香港菓菜小販義賣速寫……271

 

葉靈鳳

相思鳥……277

摩登半閑堂……279

忘憂草……280

枕上斷想[存目]

還沒有跌下來的人……289

讀書隨筆[存目]

哀穆時英……292

 

柳木下

明暗——閉戶隨比之一……294

隨筆二則……295

寓言四則[存目]

 

適夷

香港的憂鬱……298

 

西夷

老婦譚……300

義大利的黃昏[存目]

 

梨青

兩個不寂寞的人……303

 

友秋

島上談文……305

 

黃繩

元朗之遊……307

 

林歌

香港新書店舊話……309

 

樓棲

教育的苦悶……312

 

徐遲

絮語……315

大帽山紀遊……318

到「新娘」去[存目]

故紙堆……323

最後的玫瑰……325

 

高貞白

巴黎學生生活……332

 

黎晉偉

兩種不同的鑄像[存目]

寫在日閥獻媚後……334

 

張子璐

霧[存目]

 

君葆

前進底思想與思想的前進——紀念

蔡元培先生……336

從「雙十」說到辮子……339

 

方施

香港的街……341

 

杜文慧

橋與軌[存目]

 

施蟄存

兒童讀物——薄鳬林雜記之四……344

 

踐之

舊曆在香港[存目]

 

黃魯

人的命運……347

小樓[存目]

 

李漢人

我所知道的西貢——南行漫憶之二……350

死年——燈下書感之四……355

 

夏果

陰謀……357

榕及後院[存目]

 

蕭明

談回憶……359

 

璇冰

足球與香港……362

 

从众

關於「大獨裁者」的二三事……364

戲台底下流眼淚……365

 

納馬

夜感……367

 

楊剛

感覺得太少了!……371

 

于立群

神,人與獸——隨筆兩則[存目]

 

華嘉

寄——給哥哥……375

 

曾子敬

南國的一天……380

 

陳靈谷

悼詩人陳哥鵠……382

 

文方

香港文化……385

 

林擒

噪音……387

 

陳畸

島居零札……389

 

李明

街景……394

 

蕭紅

九一八致弟弟書……399

 

宜閑

彷彿是在昨天[存目]

 

存目作品出處……405

作者簡介……411

書摘/試閱

導言 樊善標 (節錄)

在所謂的新文學四大文類中,散文的身份向來曖昧。新詩、小説、戲劇都算是「純文學」,散文卻因為「不純」而有點遜色,像朱自清《背影‧序》所抱歉的:「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既不能運用純文學的那些規律,而又不免有話要説,便只好隨便一點説着」。1幸而他後來大大擴展了文學的界域,不但兼包美文、小品,連帶雜文、通訊、特寫等,也都可以帶有「文學意味」,要不然本卷的選擇範圍就極為有限了。2

這種朱自清命名為「文學報章化」的現象,並非指作者或作品向「純文學」的本質靠近,而是研究者追蹤着不斷冒現的新作品,努力論證它們具備新的文學品質——既説這些作品和以前的不一樣,卻又肯定兩者同是文學,未免有些弔詭。朱自清借用胡適「至大無外」的文學定義:「達意達得妙,表情表得好」、又稍稍改易胡氏用來解釋「妙」和「好」的「明白」、「動人」,以求新舊品質表面殊異而內裏相通,其苦心可以理解。但「報章化」的文學一定「明白」、「動人」嗎?如果「報章化」的文學比以往的文學更「明白」、「動人」,原因在哪裏呢?

「文學報章化」最基本的意思,是報紙成為文學作品主要的發表場所,這一媒體或載體的特性主導了作品的特性,以至並非在報紙上刊登的作品也多少受到影響。在香港的散文寫作上——最少在本卷的時限裏——,報紙副刊正擔當這種角色。因此要了解香港散文有沒有、有哪些特點,也不妨從媒體、載體入手。自然副刊不是孤立的,它從屬於報紙,報紙又連結在更大的商業、政治、社會關係網絡中,而在這些關係網絡上活動的是人。所以媒體結構即或決定了基本的性質,個人意志有時也能闖出新路。

 

 

靈芬女士

 

女子教育問題

我們中國的女學校總算辦了三十多年了。論起他的成績來。不但社會上一班人對於他沒有一點信仰。就是我們女學生自己和辦女學的人。也恐怕未必能相信得過。我現在把一段事實來證明。

我有一天到一個鄰居家裏。他有一個女兒。我問他做什麼不送他到學校裏去讀書。他説:「你那裏曉得呵。——讀書的害處比什麼還利害呢。——沾了那個害處。簡直可以説沒有救藥了」我聽了實在詫異得很。我想讀書總是有益的。即使沒有益。也斷沒有害。我急忙問他什麼緣故。他説:「我有好幾家親戚的女兒。原來都是很聰明的。自己和弟妹的鞋子。煮飯。燒茶。都可以幫助他的母親去做。所以父母很疼愛他。又看見他聰明。就把他送到學校裏去讀書。誰料他自從進了學校以後。簡直説得變過了一個人。脾氣也變壞了。性子也變燥了。衣服也要講究了。連自己的鞋子。都不高興做了。還説什麼幫助母親做事。就説他讀書。也讀了幾年了。連他父親來的信。仍然是認不完全。至於寫回信。更不必説了。就是寫寫帳。打打算盤。都還有好多錯處。他母親好好的教導他。他不但不聽。反睜着眼睛説道:『誰耐煩做那些事。做不做是我的自由。誰也不能干涉我。』你看這樣的讀書。那不是無益反有害嗎?我看了這種的榜樣。所以再也不肯把我的女兒去進學校讀書哩。」

我這鄰居的話。很可代表現在社會上對於女學的心理。後來我把這樁事。詳細考究了一番。找出了二個原因

(一)女學生不曉得自重。好像他的身分。只要一進了學校。就增加了。不但不專心研究學問。反去學那些奢華輕浮的習氣。每日除了敷衍幾小時功課之外。便是考究裝飾怎麼樣的「爭奇鬥異。」或是看看那些無益於學問之小説。鞋子也要穿賣的了。——中國的習慣。婦女的鞋子都要自己做的。——自己懶得做。或是不會做。星期日不是到遊戲場去聽戲。就是叉蔴雀。打撲克。對於學問上簡直不肯去用一點功。還有那些志行薄弱的。被人家「利誘勢逼。」因之身敗名裂。總而言之。現在的女學生。「虛偽浮華」四個字。就是他們的批評。這樣的沒有人格。人家怎麼不會輕視呢。

(二)外界的摧殘。有我們中國。不但無知識的人看不明白女學的性質。就是那些學問還好的人。是看不十分了解。有的是説不過教女子認幾個字就算了。還有的簡直看得和玩意兒一般。因為他們不曉得女學的重要。所以他們的心理。就輕視女學。由這輕視女學就變成輕視女子。故此他們對於女學。不但沒有一點尊重的心。還現出那輕薄的樣子來。這樣的摧殘。那有女孩的人家。怎麼會肯把他進學校去呢?那女學怎麼有發達的希望呢?

(三)辦理不善。現在辦女學的人。大概是兩種人最居多數。第一種。就是那稍微受過點舊教育的老太婆。和一班沒有學問的畢業生。第二種。就是那一班老學究。所以一定要這種的人辦學校是什麼緣故呢?這就是因為中國有那些古訓什麼。「禮教大防」呀什麼「男女授受不親」呀社會上就看作神聖的教訓。所以辦起女學校來。也就守着這種古訓。不管那些老太婆的程度怎麼樣。只要認得幾個字。就要「儘先補用」了。那些老學究。還算是「後補班」。至於那有學問的教員。一定要到不得已的時候纔拿得來「承乏」。近幾年來。這種的情形。雖然是減了一點。然而總不能全脱那個範圍。這種的人。把我們女學的生死權交在他們手裏。你説危險不危險呢,現在這種成績。不是他們從前造成的嗎。

還有那沒有一定的教育宗旨。也是現在女學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前的人看作辦女學不過是叫女人認識幾個字就算了。就是現在的教育宗旨。也不過空空洞洞説造就「賢妻良母」就是了。如今的世界。女子僅僅成一個「良母賢妻」。就算了嗎。還是還有別的重大責任在他們身上呢?況且中國的教育。上邊我那鄰居説的話。他的希望。也不過是個「賢妻良母」罷了。現在連「賢妻良母」還望不到。還記説什麼「賢妻良母」呢。

這樣看來。現在的女學。非根本改革不可。怎麼叫做根本的改革呢?就是要把從前的教育。須從徹底改換他的面目。一面順着社會上的要求。一面順着世界上的潮流。定一個切實的計劃。然後纔有發達的希望。我希望吾國海內外熱心女子教育和改良家庭的士女。對於這種關於吾女子最切要問題。不可輕視共同討論。得到一種美滿良善方法。使女子教育日趨臻美的地步。全國女子受惠不淺了。

選自一九二五年四月十日香港《小説星期刊》第二年第五期

 

天健

 

爛漫的江濱

落日紅半山的時候,我們便馬上穿好衣裳提着一個籐袋子跑往江濱去了。在這個「俗塵萬斛」底市街裏,儘管有電風扇給你吹,冰淇淋給你吃,但是,心坎中仍感覺着一種煩悶;所以我們便組織起一個夏令旅行圑來,因此常常能夠享受那江濱的清福。

夕陽已給江風完全肅清了,嬌小可憐的月姐,纔懶洋洋地梭開薄薄的白紗而出。那時,水波皺起了一點一點的金光,把我們同性的異性的都包圍着。也許我們能夠極力掙扎,總不免會打下敗陣來,依然浮沉在金光滿佈的海。

呵,對岸底暗綠而且深紫的山岡,驀地裏蓋起纘石之被了!鑽石之光也一閃一閃的向我們照耀,偉大的江濱夜景,確是我三年以來未有見過。

柔軟的水,不經不覺地退了幾尺。淺沙上印出我們很大的足痕。這個紀念,至少也會歷數小時而不散。我越發覺得此爛漫的江濱,不能虛負了。於是,賃了一艘小舟,和同事吳灞陵君,緩緩地蕩至海天闊處。多情的月姐似乎離不掉我們一步一步地緊隨着,我此時麻醉了。宇宙之謎,誰也〔不〕能夠猜破,簡直靜悄悄給自然力支配了一生,更説什麼功名富貴呢!

爛漫的江濱呵,我很感激你把我內心的寂寞消滅,我便永永做你底順民,也沒有絲毫底悔恨!呵,爛漫的江濱,呵,爛漫的江濱!

選自一九二七年七月七日香港《大光報‧大眾》

 

甫衣

 

為狗官獸兵解嘲

我昨天從上海報紙、看見黃埔軍校教育長李揚敬、把黃琪翔派兵圍攻黃埔校的情形、報告給蔣中正李濟深、其中有兩個名詞、令我看了 、不禁十分詫異的、我今先把他原文撮寫在下面、

自己(李揚敬自指)跑至本校大門、恰見有兩隻狗官率一群獸兵在鐵欄外聲勢極兇、職乃向他們説道、我是黃埔學校教育長、有甚事只管説、不必加害於各員生兵伕令其作無益之犧牲者、枉死、大家稍待我可叫衛兵司令開門、狗官唯唯否否、而獸兵竟發一槍、幸不中、否則這一場事變又未知鬧到如何田地了 、 一面令各學生隊軍士教導大隊等、各在宿舍附近集合、以免獸兵見着徒手學生兵伕亦放槍、一面派員請偽團長馬少屏到校、請其毋加害於手無寸鐵之學生兵伕、引導偽團長等巡視各處、隨處請其下令制止獸兵發洋財、事實上他們那裡能夠指揮獸兵、結果搶得乾乾淨淨、尤其是洋關一座、可説是家徒四壁、請偽團長對各員生大部份説明率獸兵來之原因、其實所説的甚麼擁護某某、打倒黃紹雄、實行三民主義、完成國民革命、完全是言不顧行行不顧言、

對敵方的官職、必加以偽字、此為慣見的、原不足怪、誰真誰偽、在今日也難肯定、我們更不容置喙、但他們在十七日以前、倘兩下相見、還是同志長同志短的稱呼、忽然把同志二字、換了一個狗字、一個獸字、我們看見這個稱謂、怎能夠不詫異起來呢、大約所謂狗、所謂獸、總不外全無人道和人格的代名詞吧、但他們是否知有人道和人格、我們小百姓、也不便多嘴、不過我看見這種稱謂、心裡依然不安、不如替他下一轉語、也算替他解解嘲罷、古人稱軍士為熊熊、又叫做十萬貔貅、又叫做虎賁之士、照這比喻看來、稱他做獸兵、也可以當是恭維説話了、至於狗官二字、看來似是卑污、但古人也常常説「犬馬効勞」等語、即效忠黨國的黨員和兵士、對黨國亦當効犬馬之勞、且必如此乃算是忠實同志呢、那末、稱為狗官、也不算開罪了、大約雙方得老拙如此解釋、便不至因這種名詞、又增長惡感、將來也有好相見的日子、定不忘老拙之功呢、

選自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三十日香港《華星三日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