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週末飲茶01
滿額折
週末飲茶01
週末飲茶01
週末飲茶01
週末飲茶01
週末飲茶01

週末飲茶01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往今來,茶是一種文化。唐代陸羽寫出了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宋時蘇軾《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直至現今茶變成普羅大眾的消遣文化。茶與文字的搭配,既是一種樂趣,也滋養著文人雅士的創作靈感。
茶煙繚繞,借茶抒發情致。淡淡茶香放鬆心情、釋放壓力,因此這本也是大家逃離現實荒謬的一個小天地。這個週末,無論你在哪裡,《週末飲茶(1)》都會陪著你過週末!


精選內容
〈彩虹皇宮:雨夜,諸神追逐一隻紅箱子〉/鍾偉民
〈好書同享結友情――吳懷德訪談記〉/何紫薇、沈舒訪問
〈張愛玲《半生緣》新發現〉/吳邦謀
散文群像:孔慧怡、朱少璋、胡燕青、陳芳、陳煒舜、張惠、惟得、潘步釗、潘金英、潘明珠

週末飲茶創刊詞

第一期《週末飲茶》,從零到整,由二〇二一至二〇二二,一個想法變成一本書。籌備時間不長卻跨越了一個年度,過程輕鬆毫無負擔。這得力於編輯委員會的各位懷著一腔熱血,都有一致理想與目標。各位更像採茶人,收成茶葉且保持新鮮與完整,經過製茶工序將一抹綠意送到讀者手上,大家接下來只需慢慢品嚐即可。

「去茶樓飲茶」儼然是香港的特色之一,「香片」、「普洱」、「鐵觀音」等已經是老饕們的固定茶飲。週末必是親朋好友相聚良機,沏上一壺茶,再叫上「一盅兩件」,可品百味人生。茶局不再局限於飲食,更多的是大家空閒時相聚在酒樓茶市談天論地。友人傾談之間,內容往往沒有目的,可從日常瑣事談到變改世事。正如本期刊不設主題與形式,開放自由空間給各位友人說東說西。因此,期刊除了是談古說今的園地,還是讀者的「茶飲」。多元化的稿件如同一杯杯不同的茶,豐富內涵濃淡相宜,任君選擇。捧上這一本書與書中的友人聚首,從散文小說到評論隨筆,處處皆可欣賞。

古往今來,茶是一種文化。唐代陸羽寫出了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宋時蘇軾《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直至現今茶變成普羅大眾的消遣文化。茶與文字的搭配,既是一種樂趣,也滋養著文人雅士的創作靈感。茶煙繚繞,借茶抒發情致。淡淡茶香放鬆心情、釋放壓力,因此這本也是大家逃離現實荒謬的一個小天地。

未來希望《週末飲茶》有無數個日月,也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得閒飲茶」,面對所有事情就像「飲茶」一樣簡單。

編輯委員會
二〇二二年一月

目次

茶聚大家談

訪問:何紫薇、沈舒
好書同享結友情──吳懷德訪談記


紙式小情書

小書
給書店的情書――讀《如果沒有書店》


從歷史看香港文學

蔡思行
1970年代香港大學生做甚麼?辦文社,搞創作


吳尋張跡

吳邦謀
張愛玲 《半生緣》新發現

新詩


尹文羽
沿途拾石

文滴
死亡標本

何樹顯
小詩四首

余言
飲食治療

李文靜
白晝之夢

張海澎
詩三首

張楨
有時候

湯圓圓
詩三首

葉英傑


鄧阿藍
一條城市草――感覺一個有文字風格的女作者

驚雷
弱光兩首

散文


孔慧怡
話舊:大埔墟

朱少璋
夕陽依舊

李藏璧


胡燕青
那些老人家

張惠
種芹人曹霑畫冊第二幅:〈芋艿〉暗喻黛玉的傾城與夭折

惟得
舒曼二重奏

陳芳
學日語一小冊

陳煒舜
錦屏回合護韶光

游欣妮
繡球花

紫砂
味道

黃秀蓮
劍蘭

潘步釗
想起一個小女孩

潘金英、潘明珠
「飲」兩寫

蔡益懷
說「品」

蕭欣浩
九叔、咖啡,以及他的一段感情

謝越芳
人生與茶

書摘/試閱

張愛玲《半生緣》新發現
吳邦謀

曼楨道:「世鈞。」她的聲音也在顫抖。世鈞沒作聲,等著她說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沒法開口。曼楨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他知道這是真話,聽見了也還是一樣震動。她的頭已經在他肩膀上。他抱著她。
――張愛玲《半生緣》,1968

以上是曼楨向世鈞說的內心話,來自張愛玲的淒美愛情小說《半生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觸動無數男女的心靈,揪盡千萬讀者的心窩,成為至今張愛玲的經典語句。張愛玲的《半生緣》改寫自她於上海以筆名梁京創作的《十八春》長篇小說,由1950 年3 月25日至1951 年2 月11 日刊登在上海《亦報》副刊中。直至1951 年11 月,上海亦報社為紀念《亦報》創刊一週年,將《十八春》重新修訂並以單行本發行,初版2500冊,瞬間銷售一空。後來,張愛玲於1966 至1967 年旅美期間,在《十八春》小說中減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内容,加多了牽動人心的情節,並將小說名字改為《惘然記》,至後來定名為《半生緣》,於1968 年3 月至7 月份《皇冠》雜誌第168 期至173 期重新發表。
從書名「半生緣」已可得知,世鈞與曼楨終不能長相廝守,正是愛情的百轉,生命的千瘡,半生的緣分,一世的感情,瞬間成惘然。張愛玲在重寫《十八春》時,在未選定新書名字「半生緣」前,除以《惘然記》為書名外,其實還有其他考慮,可以追溯到1966 年12 月26日她致好友宋淇信中提到:「《十八春》本想改名《浮世繪》,似不切題;《悲歡離合》又太直,《相見歡》又偏重『歡』,《急管哀弦》又調子太快。」最後選以《惘然記》為書名,把小說刊登在《皇冠》雜誌上。其實,張愛玲不大滿意《惘然記》這名字,宋淇亦表示:「這名字不好,因為太沒有勁,可能影響到將來電影版權收入,亦未必會吸引拍電影的人。《半生緣》名字好多了,叫得響,而且很纏綿。」不久,張愛玲去信皇冠出版社,要求《惘然記》加上《半生緣》為别名,到將來出單行本時再正式定名。
翻開1968年6月出版的皇冠雜誌第171期,「半生緣」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是《惘然記》的别名。直至1969 年3 月單行本初版正式發行,《半生緣》取代《惘然記》,終成為小說的正式名稱,成就張愛玲的經典名著。《半生緣》小說中道盡人世滄桑及世事無常,一發行便吸引萬千讀者的追看,成為張愛玲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曾說過:「《半生緣》對《十八春》的改寫,凸顯了張愛玲新的藝術構思,是張愛玲式『傾城之戀美學』的燦爛重現,雖與《十八春》同源共根,結出的卻是不同的更為艷異的果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