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幸福,未來的答案
滿額折

幸福,未來的答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幸福三部曲 你值得擁有的一套人生禮物
《幸福,不悔的快樂》、《幸福,未來的答案》、《幸福,從此起步》

是暢銷作家凱文‧布朗的心靈勵志經典作品,以細膩感性且幽默溫馨的文字,引證多個寓言及生命故事感悟,詮釋了現代人所應追求的幸福真義。

這是一套感悟人生、發人深省、令人咀嚼不斷的靈性提升作品,當翻閱這套「真幸福的書」,每位讀者可以驚喜的發現,自己離幸福的距離,竟然可以如此的接近………


幸福 一堂所有人都不能翹的課
如果人生是不斷的學習,那麼,幸福課,就是最受歡迎的選修課程!你知道美國哈佛大學裡修課學生最多、連學生的家長和祖父母都爭相旁聽、主流媒體紛紛報導的一堂課是什麼嗎?不是名聞全球的《經濟學》,而是《幸福學》。

幸福課,是所有人的首選。是的,只有這門課程值得不分年齡、學歷、國籍的每一個人關心並勤修。


懂幸福的人 觀念真的不一樣
幸福,是一場通關考驗。觀念對了,就掌握芝麻開門的通關「密語」;一個個觀念的相承接續,自會鋪排出幸福「密道」;也唯有心靈地圖的正確引行,最終才能契入自心的快樂「密境」。


幸福的人生,是「思考差異」的比賽
我們的生命之旅總是在探路與摸索,偶爾似乎走出了幽暗的隧道,但好像不小心又會進入另一個死巷,就像是置身迷宮。

是的,人生的路就像是走迷宮。在迷宮中,經常會出現此路不通的阻滯感,但是碰到擋路的高牆或是湍急的河流,這些阻礙的出現只是告訴我們該換條路試試了。人生總會有出路的,就如同迷宮再怎麼複雜難行,總有出口。而我們未來的人生,幸福就是要追求的答案。

《幸福三部曲》的第二冊《幸福,未來的答案》,作者提醒我們,豐富幸福的人生,不是來自窄淺的空間,而是寬廣的外在世界。若是走不出洞口,逛不出迷宮,像是人的情緒沒有了出路,生命與生活就只會越走越窄了。

先從釋放心靈做起,先從觀念改變做起吧!當心裡自由、想法積極正向,你會驚訝地發現生活就會開始一點一滴的慢慢改變。卓越的不凡思考、正面的人生觀念,都是區辨我們與不幸遭遇人士的有效工具,也是帶來人生幸福快樂的唯一指南。


那要如何找到未來幸福的答案呢?作者分享了下列觀點:
◎遠離抱怨
知名的勵志和心靈自助書籍作家奧格‧曼迪諾說:「不要傾聽流淚和抱怨者說話,因為他們的毛病是會傳染的。」
負面思考傾向的人就如心理學家說的「受害者症候群」,當自己的處境陷入負面情境,接踵而來的境遇很容易就被負面思考左右,認為又是另外一樁倒楣的事情降臨。要擁抱幸福的第一個心態,就是不能有「天下第一慘症候群」。「沒有一項挫折值得你用一生做為代價。」

◎人生可以不只一次
今天的世界已經進入「循環週期」,生命的軌跡不再是單行道般「線型」前進,而是開始出現一種循環的現象。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準備當「菜鳥」(rookie),生命充滿了各種可能。
認知這些時代現象,建立心理的勇敢觀念,擁有青春不老的年輕心靈,是掌握幸福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可以不再受時間甚至空間的限制,有了自由無拘的時空環境,圓夢的揮灑空間就變得碩大無比了。
「還不知道生命的驚喜會出現在幾歲的人生」,記著這句話,你永遠不會怕生命變老。

◎建立自己的快樂指標
許多宗教都會說,痛苦的最大原因是得不到。欲求無法滿足,心裡的期望與現實產生的巨大落差,使得心靈有了缺口而無法填補,這樣是不會有快樂情緒的。
當我們的欲望不是從物質,而是從心底深處而來;當我們的快樂可以是來自於小小的生活與發現;當我們不再只是「想要」,而是「需要」之後,就開始懂得「不要」的重要性,那這麼容易滿足的我們距離幸福快樂,就絕對不遠了。
生活態度是幸福快樂的風向球(Weather vane),它的轉向會決定幸福的來向。

◎幸福的人思考的方式不一樣
蘇格拉底說:「無論如何你都要結婚,如果娶到好妻子,你將過著快樂的日子;如果娶到壞妻子,你會成為哲學家。」他對人生的哲學嚴謹面對,但對生活的婚姻大事,則以自嘲戲謔的態度來化解婚姻中的壓力與緊張。
我的母親說:「你覺得快樂就是快樂,並不是因為其他人快樂,或是處境很順利了,你才會快樂。」母親對我的教育是,快樂是一種最重要的主導權,操之在己,而非操之在人。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內心的想法與思考才是開啟快樂的關鍵開關。因此,怎麼找出快樂與幸福感受,先得要學好思考的方法與技巧,有了這些方法,心靈容易有不一樣的感染能力,也比較容易累積正面樂觀的能量。

◎幸福就在那,只要相信就能找到
米開朗基羅說:「雕像本來就在大石塊裡面,我的工作只是把多餘的石塊清掉,藏身裡面的塑像就能出現了。」
很多悲觀不幸的人總認為幸福可能並不存在,因為自身遭遇了太多的不幸,於是懷疑自己的幸福能力。若這麼思考,幸福就會越來越遠了。相對地,相信幸福原本就存在,才會有追求的動力與欲望,人生才有期盼的希望。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努力以赴,按照心目中的藍圖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樣貌。那些多餘的石塊就是遮擋幸福樣貌的障礙,我們要小心翼翼地將它排除,讓幸福在我們眼前現身。

◎花錢賺生活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觀念,「資本的最佳利用方式,不是拿來賺更多的錢,而是賺錢用來做更多改善生活的事情。」金錢與生活,不是先後,而是同時。「賺生活」比「賺錢」來得重要太多了。
「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賺取的東西不一樣。有些人賺到了金錢,有些人賺到了清閒;有些人賺到了生命精采,有些人賺到了身體健康。」是的,每件事情都有得失,很難贏者全拿(winner takes it all)。所以,千萬不要讓工作賺錢這件事情成了你唯一的生命目的、價值取向與生活重心。

◎人生不是數學,而是哲學
只從數量的增與減來評估,那是功利主義的「交易」心態。交易心態讓我們會以籌碼交換的標準,希望透過累積換到數量提升的空間,無論累積的是金錢或是物質,甚至是利害關係。我們的思考永遠是從增減來計算輸贏的「商業至上」(business first)觀念,所有的念頭以及創意就都集中著獲利空間圍繞,思考的方式會越來越狹隘了。但是,生活可不只是利益這件事情。
分享不一定是減少或是損失,當把自己以火炬自我期許時,就會發現越分享反而會越燦爛,不僅自己光明,也照亮了更多的人。

◎孩子的純真就是通往幸福的指南
教育專家有觀察過,其實大多數的孩子並不容易貪得無饜,因為他們理解自己不可能要求父母買到很多數量的零食或是玩具。所以孩童心理學的關鍵,不是數量多寡,而是給予的方式與時間。只要在對的時間獎勵孩子,並且以正面的鼓勵方式給予,這樣就足夠讓孩子開開心心的快樂起來了,這就是孩童的單純快樂學。
我們常常忘了當孩子時的天性,長大後開始想得多、要求也多,不再懂得給予外界感謝,好像得到再多都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不容易快樂,不容易破涕為笑,不容易轉憂為喜,因為快樂的代價越來越高了。

◎讓心靈先到想去的地方
要「事成」(come true),就必須先「心想」(make a wish)。想幸福,不妨在內心不斷告訴自己,先從心理面暗示自己、提醒自己,想做什麼可以快樂與幸福?接著,當與人分享想法時,也能得到別人的可能幫助。
好的願望會實現,負面的想法也會實現,這就是人生。每個念頭既然都可能實現,那我們就要多經營好的念頭與願望,讓自己的未來懷抱希望,尤其是要深信好願望的實現可能,不要懷疑好運不會降臨,不要認為自己永遠是被好運遺忘的那個人,重要的是,自己先想好,到底想要成就什麼願望。而且記住,不要讓別人代替你翻譯夢想。

◎心靈儲糧,擴展知識深度
美國總統林肯說:「若是給我六小時砍一棵樹,我會先花四小時把斧頭磨利。」英國奥斯勒爵士所說的:「越無知者,越武斷。」因為缺乏判斷事件的足夠智慧與理解,反而偏執地相信自己的粗淺認知,加深了犯錯的機會。
多數無法渡過逆境的人,是因為在解讀分析整個事件時,被動地讓事件或是旁人做了解釋。事件的影響本身多半是有限的,發生當下許多的擔心與恐懼,事後回想其實並沒有發生;旁人的認知也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理解當事者處境的全貌。可是,事件本身的發酵與旁人添油加醋的說法,搶走了事情的詮釋權,誤導或是衝擊了後續的修復與良性發展。
逆境的影響程度是來自於自己的解讀。培養聰明思維與視野的方法就是閱讀。每一個人的時間有限,接觸有限,透過閱讀是可以快速累積他人智慧與經驗的好方法。


幸福密語覆誦
沒有一項挫折值得你用一生做為代價。

愛默生:
「沒有一位偉大的人曾經抱怨缺乏機會。」

歐普拉:
「當你受傷,就去慰藉別人;當你痛苦,就去幫助痛苦的人;當你陷入不堪,唯一走出一團糟的辦法,就是幫助他人走出迷霧。」

女明星露西‧鮑爾:
「永保青春的秘訣在於誠實生活、緩慢進食以及謊報年齡。」

生活態度是幸福快樂的風向球(Weather vane),它的轉向會決定幸福的來向。

給一個,不夠;給兩個,剛好;給三個,就太少。

得其所愛,是成功;愛其所得,是滿足。

快樂是一種最重要的主導權,操之在己,而非操之在人。

挫折是上帝和你開的玩笑,你不能對上帝生氣,而且既然是玩笑,就要帶著笑容離去。

幸福,其實是一種「思考差異」的比賽。悲觀的人從順境中看到瑕疵,樂觀的人在逆境中看到良機。

把努力交給自己,把結果交給上帝,享受的是中間的參與感與自我實現感。

亨利‧福特:
「資本的最佳利用方式,不是拿來賺更多的錢,而是賺錢用來做更多改善生活的事情。」

時間可以很輕易地賤賣,但有一天就算用全世界的金錢卻再也買不回來了。

不是每件事情都多多益善。一旦累積變成了多餘,反而是生活中的沉重負擔。

「於人有益,於己無損」,這是分享的最好境界。

人生不是數學,而是哲學。

讓心靈先到想去的地方。

多數無法渡過逆境的人,是因為在解讀分析整個事件時,被動地讓事件或是旁人做了解釋。

一切有形的財富都帶不走,能帶走且不會被人偷走,並且一生受用的,只有智慧。

如果什麼都不改,就什麼也改不了。

多跟抱怨說再見,快樂一定會加倍。

作者簡介

凱文‧布朗(Kevin Brown)
勵志心靈導師作家,目前正在世界旅行。曾經主持教育培訓工作,並長年參與慈善工作,對生活哲學有深刻體悟。


方仁馨
留學英國,從事國際交流工作,現為專業譯者。
期待文字之旅,一路邂逅好書。

目次

前言 幸福的迷宮理論
迷宮與洞穴
改變想法‧換來新世界


天下第一慘症候群
問卷調查的啟示
關於抱怨的魔力:心中的兩隻狼
挫折不等於自己
暗房的顯影劑
歐普拉的觀念


魔術數字
人生可以不只一次
「幸福產業」與「幸福就業」
DARE的提醒
生命,可以不怕老


快樂風向球
快樂指數(GNH)
快樂的句型
你不知道的欲望心理學
生命就像摩天輪
糟糕的記憶力
投資心靈的快樂


思考幸福的技巧
逆向思考的寓言故事
變快樂的痛苦遞減法
一條人煙稀少的路


水晶球報告
命運的水晶球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觀念
生命另一半的古老傳說
幸福是光,逆境是背光
性格,未來的答案


賺生活
兩個深刻故事
生活快樂高手
可口可樂總裁的話
你會花錢嗎?
是旅程,不是馬拉松


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的加減
生活的乘除
幸福分享學
做人比做生意重要


孩子,最好的老師
陶匠與園丁
克莉絲汀的作文
聖經的「幸福三角學」
多媒體是什麼?孩童觀點
虛擬的世界
心靈彼得潘


夢想的翻譯
美麗人生
期待效應:不可思議的暗示作用
兩種暗示,夢想成真
讓心靈先拜訪
生命,是一種外國語言


生命項鍊
生活的儲糧
珠子與項鍊
戴爾電腦的啟示
珠子在哪裡?備糧的方法
拾荒者的黃金



結語 世界第八大錯誤
科學派與宗教派
幸福生活的亮度

書摘/試閱

前言 幸福的迷宮理論


「哇,又碰到山路了,只能再換條路重來了!」女兒嘟著嘴跟我說。
那是女兒五歲時候,我和她玩一個「地圖捲紙」遊戲。這遊戲就是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地圖,地圖的末端有個漂亮的目的地,可能是座花園或是城堡。而起端到末端之間則有許多路徑,有的路徑是通向山路,有些是會讓你走到海洋。兩個遊戲者中一個負責把地圖捲起來,作為測試者;另一位則是受測者,要在這張捲起來、不知道通往末端目的地的唯一路徑情況下,必須要選擇前行的路。遊戲開始,受測者的手指即開始指著選擇路徑,慢慢前進。測試者則慢慢打開捲紙,看是否仍能暢行。受測者若是選錯了,就會碰到山路或是海洋的阻滯,那就得重新再來過。
「地圖捲紙」遊戲像極了人生的道路,遙看未來,前路不明,且可能隨時受挫,重新來過。但遠方的盡頭卻有一個樂園,彷彿向我們招手般,激勵催促著我們冒險前進。

迷宮與洞穴
捲紙遊戲反映了我們的生命之旅,總是在探路與摸索,偶爾似乎走出了幽暗的隧道,但好像不小心又會進入另一個死巷,就像是置身迷宮。是的,人生的路就像是走迷宮。在迷宮中,經常會出現此路不通的阻滯感,但是碰到擋路的高牆或是湍急的河流,這些阻礙的出現只是告訴我們該換條路試試了。人生總會有出路的,就如同迷宮再怎麼複雜難行,總有出口。上帝會為我們的生命安排一條你想不到的出口,只是你不去發現,不去探路,所以遇到了生命中的高牆或湍流,就愁眉苦臉,沮喪放棄停滯不前了。
忘了嘗試、忘了改變,也忘了跟到達盡頭美麗樂園的幸福比較起來眼前的挫折其實是多麼微不足道。那麼,你或許會問:「路在哪裡呢?」有句諺語說:「要知去路?只要問回來的人就知道了。」這句話可以改成說,「幸福在哪?只要問現在幸福的人心裡是怎麼思考的,答案就清楚了。」最怕的是,渾渾噩噩地活在自己的狹小世界,以自己的狹隘認知與負面思考來理解人生,那就會拒絕幸福來敲門了。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著的《理想國》(The Republic),中有個著名的「洞穴比喻」:洞穴中有一群囚犯,因為手腳都被捆綁住了,因此難以轉身,只能長時間背對洞口。在這些囚犯的身後,燃起火堆將囚犯以及身邊的物件映照在洞穴的牆上。因為洞穴的黑暗無法看見任何東西,因此以為影子就是真實。連洞穴外的人朝向洞內說話,都以為是影子的出聲。
洞穴比喻的解讀是,人往往會容易陷入有限的感知,尤其當所處環境更不利我們的視野時,就會將假象誤以為是真相,也像是走在迷宮裡面,空間的受限影響了心境的開闊。
可是,我們清楚了解世界上有迷宮的設計與遭遇,但也有迷宮外的天地;我們也不是洞穴裡長年受困的囚犯,只知有伸手不見五指的幽暗洞口,而不知有光明的外在世界。所以,我們清楚這世上雖有走不出的困境,但也有優遊自在的廣袤空間。既然世上不是僅有黑暗世界與迷路幽境,那麼,就告訴了我們一個喜訊:幽暗是局部的,迷路是一時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替心靈尋覓有光源的幸福空間。
我們的豐富幸福生命,不是來自窄淺的空間,而是寬廣的外在世界。若是走不出洞口,逛不出迷宮,像是人的情緒沒有了出路,生命與生活就只會越走越窄了。

改變想法‧換來新世界
或許你現在正身處迷宮,茫然無措;或許你的人生與囚犯沒有兩樣,充滿了各種限制與不得動彈的感受。你會說:「我困在這情況好久好久了,但是我始終改變不了環境。」錯了,最大改變的動能不是寄望突然出現的關鍵力量,瞬間翻轉人生逆境,那是賭徒一把翻盤的「樂透思維」,最可期望的改變是讓一個好的觀念、正面的想法,慢慢地發酵茁壯,在無形間一步步累積成為可觀的遷善力量。
先從釋放心靈做起,先從觀念改變做起吧!當心裡自由、想法積極正向,你會驚訝地發現生活就會開始一點一滴的慢慢改變。就像我常說,「幸福的人生,是思考差異的比賽。」卓越的不凡思考、正面的人生觀念,都是區辨我們與不幸遭遇人士的有效工具,也是帶來人生幸福快樂的唯一指南。聖經說:「讓神改變你們思想的方式,改造你們成為新人。」其實,我們自己就可以試著改變想法,因為從「心」開始,思想方式會決定認知,而認知則影響靈性的蛻變,彷彿從內心植入一顆健康活力的種子,種子會在最適當的時機以強勁力道迸出泥土,開花結果,成長茁壯。然後就會發生美國知名宗教家暨教育家諾曼‧文生‧皮爾牧師(Norman Vincent Peale)所說的名言:「改變你的想法,接著就改變你的世界。」

如果人生只能選一堂課,幸福課,會是我們的首選。在《幸福三部曲》系列中,我羅列了長年與學生、朋友、家人的探討主題,透過這些生命中關於幸福、快樂與成功的討論與觀念,拼接出幸福地圖的有效拼塊。祝願每位讀者能按圖索驥,順利地通往期盼的夢想之境。



結語 世界第八大錯誤


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Karamchand Gandhi)曾經提出「世界的七大錯誤」(Seven Blunders of the World):空有財富卻沒有工作、徒有歡愉卻欠缺良知、擁有知識卻沒有品德、經營商業卻忽略道德觀、發展科學卻泯滅人性、崇拜神祇卻不肯犧牲、從事政治卻不講原則。
甘地把人性與世界的錯誤指陳的非常精準,給我們很多的啟發,所列的每一項缺點都是破壞該項目的最大敗因。是的,每一件本意良善的好事若缺乏了關鍵的要因,再好的立意都會功虧一簣。同樣地,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如此。如果世上有第八大錯誤,那會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只想幸福,卻沒有行動。
我求學時的哲學老師威廉先生說過,世上很多的爭議是來自一個選項,就是信與不信。就像是對宗教的認知,裡面談到的神蹟或是難以確信理解的事情,若你深信不疑,那就是「宗教派」;若你質疑所說,非得眼見為憑,那就是「科學派」。前者認為,先要相信為真,確立信念才是關鍵;後者則認為,得先證明為真,才願意相信。兩者的步驟次序不同,前提設定不一樣,於是衍生出很多的爭論,包括人類的由來、宇宙的形成、是否有前世、是否有復活等問題。
你的選項是什麼呢?嗯,不管你是宗教派或是科學派,我強烈邀請你利用這兩派的精神與觀念,成就你的「幸福派」。如果我們擷取了這兩派的精神,就可以拉近與幸福的距離。

科學派與宗教派
讓我先從科學談起吧,什麼是科學呢?科學講究證據,合乎科學就必須是一種可以反覆驗證的結果。若這麼問:你所追求的快樂與幸福,可以有證據來證明你的心境嗎?我想你會說太多了,包括和諧的親子關係、理想的美夢實現、融洽的配偶感情、堅貞的可靠友情等等。雖然幸福看似抽象不可觸碰,但是你可以舉出太多的情況來證明自己的快樂是有根據的,不是一種自得其樂的不實空想。
任何一種「美好感受」的情境,都是引導我們跨進幸福領域的路徑,就像證據一樣,可以證明事件的因果性,據此說明彼此的脈絡關係。而幸福可以反覆驗證嗎?可以的。當你在實驗室作實驗時,基本上若在試管裡面放入各種所需的元素,每一次都會產生同樣的實驗結果。因為具有可反覆驗證性,因此你所進行的內容就被稱為科學實驗。如果我們同樣把幸福當作實驗,當你在日常活中放進了友善、尊重、努力、誠懇、正直等等的元素,同樣如實驗室的程序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蘊釀,等到成熟之後,就會出現良好的反饋成果,可能是一段美好的愛情、一段融洽的親子感情,或是一段足以回憶的堅貞友情,幸福感就溢滿心中。正如科學實驗一樣,只要你放入的元素不變,多半就能得出同樣的幸福好結果。
要相信,幸福,也是一種科學,投入實驗的參數不變,多半可以得出期待的結果。反之,若投入的元素是抱怨、憤怒、爭執、懶散、不友善等負面言行,不用等到實驗結果出爐,答案就已經很清楚了,出現在你眼前的多半會是不幸的畫面。當你把幸福也視作生活中的必做實驗,該如何設定環境、該放進何種元素,自然知道該怎麼著手了。
那宗教呢?怎麼藉助宗教的精神引用在幸福的追求上呢?想想看宗教家通常的生命信念與執事態度。宗教家是永遠生活在真理當中,以信仰的真理做為行事的準則,他們對教義衷心服膺,並將教義的推廣視作福音的傳達,認為每一個世人都該接觸這麼美好的義理,才會是受到恩賜與庇佑的幸運兒。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感,儘管面對的是對教義一無所悉的地區與民眾,但出於對信仰的執著與分享的熱情,會激勵他們挑戰困境、克服難關,一點一滴地傳遞心中最美的福音。太多的故事描寫了宗教家如何持續耕耘、無私奉獻的生命付出。這一切只為了體現經文的教理與道德人性的正面實踐。把宗教,改成幸福,發現了嗎?幾乎完全適用在宗教家的言行與熱情中。
當你生活在正向的事理中,會以此做為正直行事的準則,並且衷心服膺。尤其是抱持宗教家的熱情精神傳遞幸福的福音,不僅是自己得到的受益,也是與人分享所有的美好關係和珍貴的價值理念。同樣地,會認為每一個人都該接觸到幸福,因為我們都是上帝所撿選的幸福國度的選民,沒有一個人應該被世間遺忘。當我們願意這麼想的時候,就在心靈裡面挹注了熱情的動力。

從類似科學驗證的可期性、從類似宗教福音的執著性,你已經替幸福找到了最好的心靈驅動力。人們多半沒有注意到,當我們想要幸福、想要過更好生活的時候,你已經替自己的未來做了「預言」。預言是帶領身心前行的通關語言,設定了夢想,只有行動能讓預言成真。當愛迪生進行各項研究,除了電燈的發明以外,還有許多相關的電器設施也陸續開發成功。在推動電器革命時,電力是相當昂貴的,他的心願是讓電力變得便宜,他還幽默地說:「有錢人才會用得起蠟燭。」這不啻是句預言式的話,但他讓這句話變成了推行電器革命的力量。事後證明愛迪生說對了,一百年後,以單位價錢來計算,電力可是便宜了,反而是蠟燭因為用途減少而相對昂貴了。
想像一下,如果現在還是蠟燭負責室內的照明任務,那可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生活在幸福的氛圍。有了念頭,接下來就是展開行動的時候。你必須將幸福當作是預言,相信自己、激勵自己一定要做到,讓預言成真,幸福來臨。

幸福生活的亮度
「先不說我要做什麼,等我做到了再說吧。」、「先不告訴你,萬一我沒做到那不是很丟臉。」不少人總是這麼想,怕被嘲笑、怕被看壞,所以很多的想法就藏在心裡。不少父母也都要求子女做到再說,以免被認為誇大不實,只會做夢。但不是如此的!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想,先說出想法,是給自己目標,我們會因為害怕被嘲笑而奮力達成目標,另一方面,說出目標後,知情的朋友也會看機會給予適時的幫助。能將說出來的預言轉為使其成真的力量,那會有助於行動力的發揮。
有一次我到一家以創新菜色聞名的餐廳,餐廳牆上貼著一句標語:「如果什麼都不改,就什麼也改不了。」(If nothing changes, nothing changes.)這是太好的激勵語言了。這家餐廳的菜色以及服務的內涵經常出現新意,也因此生意相當不錯。這句話對每個人也是啟示,但可以修改一下,「如果什麼都不做,那就什麼也做不了。」關於幸福,太多人只是心裡想著、看著別人的幸福快樂,覺得它距離自己遙遠,與自己無關。行動吧!你必須採取行動才會接近幸福。只有想法,欠缺行動,那你就犯了世界第八大錯誤,當然,跟你為伍的世人比其他七類的犯錯者還多得多。
想法與願望能否成真的關鍵,就在於為想法與願望付出多少的努力。「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這是我母親最喜歡引述的諺語,從小就跟我說:「多跟抱怨說再見,快樂一定會加倍。」尤其是一直在做自己所願望的事,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有效作為。任何談到願望力量的書籍,都不是讓大家消極的等待成功。願望,是一種很大的力量,但是只許著願望就想幸福成功,那反而是失敗的徵兆。許多人抱持心想事成的說法,不停地購買樂透彩票,自認為只要持續地集中意念,就會換來幸運的眷顧。錯了,這樣想法的人即便是中了大獎,也是偶然的機率造成。幸福或是致富,只奢望靠著不停的持續做夢,而沒有經過努力,這不是成就幸福的真諦。
生命中的每一個願望,雖然期望成真的心念很重要,但是都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努力,才會有最踏實可期的成果收穫。「上帝不會幫助只會在家裡念『阿門』禱告,卻毫不作為的信徒。」葛恩牧師說的對。就如在停電的黑夜,不肯起身點燃蠟燭,光明就永遠不會到來。
生命的光采程度,不是來自於生命的長度,而是來自於幸福的實踐亮度。當行動實踐了多少的心中幸福,生命也就會燃放出多耀眼的亮度!

感謝你分享了《幸福三部曲》的第二冊,在下一冊的內容裡面,你將會讀到「什麼是奇蹟?」、「如何找到心理平衡的智慧」、「如何仿效上帝,寫出生命的豐富劇本」、「單身與婚姻的幸福意義」等人人關切的生活主題。期待你繼續分享幸福的深度智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