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文字學常識與漢字演變 | 誠品線上

圖解文字學常識與漢字演變

作者 陳姞淨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圖解文字學常識與漢字演變:◎一讀就懂的文字學入門知識◎簡明文字搭配清晰圖表,建構完整觀念◎收錄大量實用的文字辨似資料◎10個圖解文字學之漢字演變影片QRCODE,帶你趣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讀就懂的文字學入門知識 ◎簡明文字搭配清晰圖表,建構完整觀念 ◎收錄大量實用的文字辨似資料 ◎10個圖解文字學之漢字演變影片QRCODE,帶你趣看漢字 〈說文解字敘〉中提到文字是「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的媒介,可見文字的重要性。 本書以圖片搭配內容敘述,用淺顯易懂方式,說明文字學相關學理,目的是將文字學介紹給更多人,不論是剛接觸這領域的學子,或是對文字有興趣的大眾,都能藉由這本書,了解這門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的學問。書末附錄更收入實用文字辨似資料,整理常見文字混用情形,讓讀者可以清楚辨別正誤,使用正確文字,以傳達精準語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姞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範疇為文字學、漢語辨似學與辭典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1章文字的形成與發展1-1語言與文字1-2漢字的起源1-3漢字的構成1-4漢字的特質1-5文字學的範疇1-6文字學分支學科:古文字學1-7文字學分支學科:現代文字學1-8文字學分支學科:字樣學1-9文字學分支學科:俗文字學1-10 文字學相關學科:聲韻學1-11 文字學相關學科:訓詁學1-12 文字學相關學科:語言學1-13 文字學相關學科:辭典學1-14 文字的功用與整理1-15 歷代文字整理概況:秦漢時期1-16 歷代文字整理概況:六朝至隋1-17 歷代文字整理概況:唐至五代1-18 歷代文字整理概況:宋元至今第2章漢字分類型態與書體演變2-1漢字的分類型態2-2漢字書體類型略述2-3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殷商時期2-4漢字書體分期發展:西周時期2-5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戰國時期I--六國文字的類型2-6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戰國時期I--六國文字的特色2-7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戰國時期II--秦系文字的類型2-8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戰國時期II--秦系文字的特色2-9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戰國時期II--秦隸2-10 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漢代之後I--隸書12-11 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漢代之後I--隸書22-12 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漢代之後I--隸書32-13 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漢代之後II--草書2-14 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漢代之後III--楷書2-15 漢字書體分期發展:漢代之後IV--行書第3章漢字六書與三書理論3-1六書名稱與差異3-2六書順序與體用說3-3六書造字說簡述3-4六書性質的檢討3-5六書內容概述Ⅰ3-6六書內容概述Ⅱ3-7象形說明與分類3-8指事說明與分類3-9會意說明與分類3-10 形聲說明與分類Ⅰ3-11 形聲說明與分類Ⅱ3-12 轉注說明與分類Ⅰ3-13 轉注說明與分類Ⅱ3-14 轉注說明與分類Ⅲ3-15 假借說明與分類Ⅰ3-16 假借說明與分類Ⅱ3-17 唐蘭的三書說3-18 陳夢家的三書說3-19 裘錫圭的三書說3-20 部首的分類概念3-21 部首的歸部方式第4章漢字的整理與字書4-1許慎與《說文解字》I4-2許慎與《說文解字》II4-3二徐本《說文解字》4-4《說文解字》四大家I--段玉裁《說文解字注》4-5《說文解字》四大家II--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4-6《說文解字》四大家III--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4-7《說文解字》四大家IV—桂馥《說文解字義證》4-8梁‧顧野王《玉篇》與宋‧陳彭年《大廣益會玉篇》4-9唐‧顏元孫《干祿字書》4-10 唐‧張參《五經文字》與唐玄度《九經字樣》4-11 五代‧郭忠恕《佩觿》4-12 宋‧司馬光《類篇》4-13 宋‧張有《復古編》4-14 明‧梅膺祚《字彙》與張自烈《正字通》4-15 清代《康熙字典》I4-16 清代《康熙字典》II4-17 現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4-18 現代‧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Ⅰ4-19 現代‧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Ⅱ第5章常用一百漢字說解(據《國語辭典簡編本》字頻總表取樣)5-1常用國字1~4 :的、不、一、我5-2常用國字5~9 :是、人、有、了、大5-3常用國字10~13:國、來、生、在5-4常用國字14~17:子、們、中、上5-5常用國字18~22:他、時、小、地、出5-6常用國字23~27:以、學、可、自、這5-7常用國字28~32:會、成、家、到、為5-8常用國字33~37:天、心、年、然、要5-9常用國字38~42:得、說、過、個、著5-10 常用國字43~46:能、下、動、發5-11 常用國字47~50:臺、麼、車、那5-12 常用國字51~54:行、經、去、好5-13 常用國字55~58:開、現、就、作5-14 常用國字59~62:後、多、方、如5-15 常用國字63~66:事、公、看、也5-16 常用國字67~70:長、面、力、起5-17 常用國字71~76:裡、高、用、業、你、因5-18 常用國字77~81:而、分、市、於、道5-19 常用國字82~86:外、沒、無、同、法5-20 常用國字87~91:前、水、電、民、對5-21 常用國字92~96:兒、日、之、文、當 5-22 常用國字97~100:教、新、意、情附錄附錄一:常見文字學名詞解釋附錄二:常見誤字表(據教育部《常用國字辨似》整理)附錄三:相似字例表附錄四:常用國字字頻表(1~100)與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圖解文字學常識與漢字演變
作者 / 陳姞淨
簡介 / 圖解文字學常識與漢字演變:◎一讀就懂的文字學入門知識◎簡明文字搭配清晰圖表,建構完整觀念◎收錄大量實用的文字辨似資料◎10個圖解文字學之漢字演變影片QRCODE,帶你趣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98613
ISBN10 / 9571198617
EAN / 9789571198613
誠品26碼 / 2681629621005
頁數 / 256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1-2 漢字的起源



  文字的演變並非一日可成,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與不斷改變,才能到達今日我們所熟悉的狀態。關於漢字的起源大概有下列幾種說法。

◎結繩記事

  《莊子‧胠篋》中提到「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可知古代人們已經會用結繩來記錄事件。在《周易‧繫辭下》也說到「上古結繩而治,後之聖人易之以書契。」古代人們用結繩來治理事情,到了後代才改用書契。由這些內容可以知道,結繩對於上古人民來說,已經具備有提醒、記憶事情的功能。至於結繩如何記事? 鄭玄說:「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由繩結的大小來記錄事情的重要與否,但也因為結繩的形式簡單,只能略為幫助記憶,並無法記錄複雜事物或溝通交流。

◎契刻記事

  與結繩類似的記事方式就是契刻。漢代劉熙在《釋名‧釋書契》中提到契刻的主要目的是記錄數目。人們將所要約定的事物數量刻畫在木頭上,然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北史》中也記載「魏先世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