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日記 | 誠品線上

病床日記

作者 許書寧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病床日記: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這本病床日記,是作者許書寧花了很長的時間,回顧十七個多月來的乳癌療養生活。「怎麼個痛法?」「疼到什麼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 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 這本病床日記,是作者許書寧花了很長的時間,回顧十七個多月來的乳癌療養生活。 「怎麼個痛法?」「疼到什麼程度?」是她最常被問起的問題。但有趣的是,若非化療期間的殷勤紀錄,她幾乎回想不起當初實際受過的苦楚,只記得「末梢神經受損時手腳刺痛」「水腫時很疼很疼」。 然而,那些住院時的有趣體驗,以及藉著觀察得來的新發現,卻歷歷在目:她記得病床對面有一位每天零食吃得喀滋作響、讓營養師頭疼的N妹妹;也記得一位T太太的先生,每天來病房請示衣服收在哪裡、哪道菜如何加熱;還有,那些與她朝夕相處的醫師與護理人員,如何讓她的手術過程意外的令人難忘…… 「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 書寧自認療養生活平凡且尋常,稱得上是「一個極普通的小女孩的故事」,但她這樣比喻病床回憶:「就像盛開於翠綠小川畔的野草莓。」藉著書寫,她將一顆顆幸福採摘下來,灑上砂糖,獻給過去、現在、未來的病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許書寧北港孩子,台灣女兒,日本媳婦,天主教的基督徒。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 作品曾獲關西美術文化展讀賣電視獎、STAEDTLER舉辦筆繪CD-R設計比賽入選、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獎」入選、2005及2006年度台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第六屆貓頭鷹圖書館愛家手繪書比賽貳獎等獎項。 當過空服員、主持過兒童廣播節目,也曾在大阪與倫敦的STARBUCKS調製咖啡。喜歡一個人旅行與嘗試新鮮的生活,造訪過二十幾個國家。目前定居於大阪,從事文圖創作、設計與翻譯工作。主要的圖文作品有:《阿ㄇㄧㄚ ˋ!》《穿越書本去旅行》《耶路撒冷朝聖日記》《亞西西的小窮人》《重訪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看見自己》(以上為玉山社/星月書房出版)、《古比歐的大野狼》(上智文化)、《愛蓋章的國王》(小魯文化)、《忽然覺得很幸福》(大是文化)、《沉默之後》(星火文化)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對生命的信仰 讓我們痛快地活著/吳娮翎病床日記01 那一天02 準備03 白露04 疼痛的午後05 日用糧06 大名行列07 軟弱08 消失的時間09 腳踏實地10 室友與訪客11 單人房的夜晚12 失衡的主日13 洗澡及其他14 病房浮世繪15 最後一夜16 出院日17 幸福的定義病中雜感01 醫療的長河02 厄娃03 歡樂手術房04 請多多指教05 來了!06 化療紀錄(食慾與落髮)07 化療紀錄(EC+CEF的節奏)08 化療紀錄(Docetaxel的威力)09 化療紀錄(越演越烈)10 放射線治療11 微笑病友會與夢奇奇12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病床日記
作者 / 許書寧
簡介 / 病床日記: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這本病床日記,是作者許書寧花了很長的時間,回顧十七個多月來的乳癌療養生活。「怎麼個痛法?」「疼到什麼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42017
ISBN10 / 9862942010
EAN / 9789862942017
誠品26碼 / 2681592169009
頁數 / 1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2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9 月8 日星期四,聖母誕辰,手術日。

清晨,被玻璃窗染上的微光喚醒。摸索著看了床頭的鬧鐘,距離起床時間尚有十分鐘。病房的生活規律是晚上九點熄燈,早上六點起床。看來,我體內的生理時鐘還算適應良好。

端著水杯到會客室,盛了一杯熱玄米茶,站在落地窗前飲盡。窗外正下著雨,應該是正在迫近的十三號颱風帶來的。天空顯得很低,烏雲密布,重重地壓迫著底下的山坡與民房。雨滴敲打玻璃窗,留下規則的美麗痕跡,好像成串的水晶珠簾。那景象叫我想起北港西勢街的外婆家,前廳通往長廊的小門上,曾經有過一幅用彩色橡膠珠串成的簾子。小時候個頭不夠高,得墊著腳尖踩在木頭門檻上,才能勉強用頭搆著串珠的尾端。我很喜歡站在那裡,想像那些危顫顫的斑斕串珠是簪在自己頭上的金步搖。

我啜飲熱茶,欣賞窗外景致,不覺出聲讚嘆:「啊,好一個清爽的早晨!」說完立刻覺得好笑。照理說,颱風天的陰風慘雨如何也稱不上「清爽」,但我卻發出如此由衷的感嘆,也許是心境使然。

會客室的人逐漸多了。我找了一張椅子坐下,津津有味地觀察。

在這裡,有某種不成文的社會共識,與醫院外的世界截然不同。在外時,大家謹言慎行,注重體面,介意他人耳目⋯⋯可是,那些元素在此卻消失無蹤。醫院內部是裸露的世界,睡衣是制服。沒有人注意別人是否化妝?是否梳理頭髮?是否舉止端莊?是否穿著入時?長相如何?口音如何?出身如何?從事甚麼職業?帶著甚麼頭銜?涉獵的又是甚麼專門領域?

病房裡只有一個共識,就是眾人皆抱病在身,每個人遵循各自的療程度日。世界變得很簡單,目標變得很明確。

七點四十分,早餐來了。

這是今天的第一餐,也將成為本日的最後一餐。為了下午的手術,我必須於八點鐘過後禁食。護理師送來兩瓶500ml 的口服脫水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要我在十一點之前飲盡。在那之後,就再也不能吃喝甚麼了。

用過早餐,坐在會客室寫日記。河野醫師精神煥發地出現:「早安!睡得好嗎?」一邊說著,一邊低頭探看我畫在日記本中的早餐。「醫生,今天的餐點也很好吃喔!」我興致勃勃地報告。他聽了大笑:「好吃就好。今天一整天可就得挨餓了。挨餓(ひもじい),這個詞,妳聽得懂嗎?」我點頭:「懂啊。十一點後就斷糧斷水了。」「總之,放輕鬆吧!」河野醫師笑著離開。

醫師離開後不久,山下小姐推著工作車前來為我量體溫和血壓。又在我指上夾了個四四方方的小盒子,不痛不癢,竟然就能測出心跳與血氧濃度。我看得目不
轉睛,只覺她那車內肯定樣樣都是法寶,足以媲美哆拉A夢的神奇口袋。不遠處坐了一對老夫婦,同樣看得津津有味,迎上我的視線也不避開。這又是另一種有趣的醫院生態,視一切芝麻小事為住院生活的調劑。

回房後,桌上已經擺著手術前後穿的簡單浴衣、紙內褲、以及為防止靜脈曲張的壓力襪。我將它們一一換上,坐在床上等待。對面床位是個年輕女孩,看來應是中學生,每天拄著拐杖去復健。她不愛吃飯,卻夾帶了一大包零食住院,三不五時就聽見床簾彼端傳來磕吱磕吱啃咬餅乾的聲音。隔壁則是一位即將出院的太太,心情輕鬆,不斷發出渾然忘我的笑聲。

剛開始,我聽她一個人笑得詭異,心中很是吃驚。後來才猛然醒悟,啊,是在看電視!為了避免互相干擾,單人房以外的房間收看電視時都必須使用耳機。問題是,笑聲並沒有隔音,以至於形成如此奇妙的音效。

嚥下最後一口水,放下杯子,蓋好杯蓋,畫了一個十字聖號,飲食到此結束。

十一點鐘,護理師推著點滴架準時來到。她在我的左腕側邊扎了針,以膠帶固定,並調整點滴的速度。我躺在床上,看著管中晶瑩剔透的水珠子滴滴答答地往下落。現在,點滴成了我的「日用糧」,代替食物供給營養,使我賴以為生,得以存活。

感謝天主,今天賞賜給我日用的食糧。

活動